首页 典籍 佛教经典 公是先生弟子记

卷三

公是先生弟子记 刘敞 5751 2022-03-30 08:10

  

  或问乡饮酒之礼,刘子曰:所尚三徳也,年也爵也,俎豆之事则人知之矣。敢问三者兼乎?曰:然。如何?曰:谋宾介于先生,尚徳也;旅酬以齿老者异秩,尚年也;大夫为僎坐于宾东,尚爵也。三者天下之达尊也,夫如是,故观于乡者,其一曰彼壮也而先老,何也?曰惟其徳也。然后民退而修徳。其二曰彼羸也而先富,何也?曰惟其长也,然后民退而事长。其三曰彼后入也而异席,何也?曰惟其贵也,然后民退而贵贵。故先王不赏而民劝,不令而民从,一事而三美备焉,其惟乡饮酒乎。

  非圣主不能封建,非封建不能长世。

  善于义之为善也,虽不利于已,天下善之,已亦善之,而善安有不劝乎;恶于义之为恶也,虽利于已,天下恶之,已亦恶之,而恶安有不惧乎。

  安民也,世祀也,养已也,君之不同也。安民者无危,世祀则有死矣,养已者亦未之常存。

  不以仁而为之,不以不仁而不为,上也;以仁而为之,以不仁而不为,次也;不知仁而为之仁,不知不仁而不为不仁下也不以仁而为之不以不仁而不为者性也未始入于非以仁而为之以不仁而不为者智也畏乎不仁不知仁而为之仁,不知不仁而不为不仁者,出入也。有幸矣,不知仁而为之仁。亦有不知仁而不为,不知不仁而不为不仁,亦有不知不仁而为之,不知仁而不为,亦有知仁而不为,不知不仁而为之,亦有知不仁而为之。荀子不知性,扬子不知命,韩子不知道。荀子言圣人之性以恶,言圣人之道以伪,恶乱性伪害道,荀子之言不可为治。扬子剧秦美新,畏祸投阁,苟悦其生而不顾义。汤有夏台,文王有羑里,周公奔楚,仲尼畏于匡,非其义贵之不受,非其罪虐之不辞,为畏而投,与刑而死,同为投而死,与刑而诛异。扬子之道不可以教。韩子言圣贤者时人之耳目,时人者圣贤之身,耳司闻而目司见,身然后安。圣贤汲汲忧天下之忧,明其义曰孔席不暇暖、墨突不得黔,数进不耻,数退不怒,不得出贵人之门为惧,使天下学者矜于功名、进于势利,墨道也。古者士修其身,乡里不知,朋友耻之;朝廷不用,有司耻之。君子之行不由于人之所可贱,是故不聘之女祭祀不为主,不聘之士朝廷不为用,韩子不知道,可为具臣,不可为大臣。

  物莫灵于鉴[案灵一本作邻],其守也一,其应也博,其居也以平。以平为道者也。

  春秋之诛也,先意而后事,其赏也先事而后意。有其善无其功,君子不赏也,赏之弗信;有其恶无其志,君子不诛也,诛之不服。先意而后事,是以刑不滥;先事而后意,是以赏不僭。刑不滥,赏不僭,王道之盛也。

  天之道有常,人之道无常。无常所以应有常也;天之道无为,人之道有为。有为所以应无为也;天之道不言,人之道有言,有言所以应不言也;天之道无形,人之道有形,有形所以应无形也。天之于人相反也,其相反犹相徇也,故圣人黙而成之。既已有为矣而谓之无为,既已有言矣而谓之无言,既已有形矣而谓之无形,是荘老也,非正名实之言也。

  刘子谓杨异曰:鼔舞铿锵,吾不知其异于乐也,然而知鼔舞铿锵而不知其义者,是制氏之乐也。折旋俯仰,吾不知其异于礼也,然而知折旋俯仰而不知其理者,是徐氏之礼也。简牍笔墨,吾不知其异于道也,然而知简牍笔墨而不知其道者,是世俗之儒也。故君子务本。

  史之讳国恶非礼也,晋人杀灵公,董狐书之曰赵盾弑君,赵盾曰呜呼天乎,盾岂弑君者乎。董狐曰,赵穿弑君而子不讨贼,弑君者非子而谁。仲尼曰董狐良史也,书法不隠,故史之讳国恶非礼也。曰:然则春秋何以讳国恶,春秋不足法乎?曰:春秋至矣,史不足以当之。孔子曰其事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丘有罪焉。故春秋至矣,史不足以当之。

  问瞽者之色,白曰皎然,黒曰黯然,青曰苍然,丹曰赫然,黄曰煴然。问之其别,不知也。问聋者之音,宫曰温以厚,商曰广以廉,角曰和以愉,征曰清以辨,羽曰坚以微,问之其次,不知也。问众人之道,仁曰博爱,义曰禁非,礼曰卑逊,智曰通物,信曰不欺,问之其用,不知也。然则瞽者能得五色之名,聋者能得五音之名,众人能得五常之名,未足贵也。贵道者贵其施之而不悖,理之而皆得,言之而不惑也。非贵知其名也。

  临尸而不怍,则可以为孝子矣。

  天子之玉全,上公厖侯伯瓒子男将,贵者取纯焉,贱者取驳焉。夫学亦犹是矣。全而纯者玉也,次厖也,次瓒也,次将也,石为下。

  或问:资于事父以事君,君之使臣,犹父之使子。父之使子,虽辱不辞,虽劳不怨。诗曰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然则诗人怨乎?刘子曰:父子性也,君臣义也;父子内也,君臣外也。诗人之怨有使之然也。故事亲有慕而无怨,事君有怨而无怼。

  圣人行而当,理非求当也,自当也。言而中律,非求中也,自中也。

  或问吴充曰:卫辄拒父则逆亲,不拒则废命,为卫辄宜奈何?吴充曰:合国人而聴之。杨纬以吴充之言问刘子,刘子曰:否,以谓聴于国人则公矣。国人君臣也,蒯瞶父子也。君臣主义,父子主亲,义无废命,亲无絶属。与国人虑兄弟君,天下不为也。若之何,与国人虑其亲哉[案哉一本讹作或]。且卫有君矣,国人不忘其君,辄忘其亲乎。尧有天下让之舜,舜有天下让之禹。尧舜之有天下也,非无所命之也。已而迁焉,天下有非之者哉。

  或问:孟子曰舜为天下,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舜视弃天下犹敝屣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故父子天性也。孟子可谓知舜矣。

  志近者闻逺则悲,志小者见大则疑。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羣小,逢不善之谓也。

  知性者不可惑以善恶,知道者不可动以富贵,知命者不可贰以生死。

  梁惠王问利国,孟子知其非问财,利也,然而曰王何必曰利者,利不可为号也。齐威王问好乐,孟子知其非好先王之乐也,然而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庶几者,乐可以为名也。故号之不可传者去之,名之不可教者正之,故兼爱,为我絶学弃智之说,君子弗聴。

  或曰:臧坚勇乎亷矣。刘子曰:是安得为勇且亷哉。彼丧其众而不死,惑也;耻一言而死之,忿也。且坚者惑忘其死、忿忘其生者也,勇者忘其死乎,亷者忘其生乎?

  或曰:儒者无益于胜败之数,秦汉之势,原宪季次,无益也。曰:然。儒者无益于胜败之数,胜败故不及儒者之治矣。

  愿大而不志于仁,乱也;好胜而不志于礼,贼也。

  行斯政也,使天下之人服,是王者之政矣。出斯言也,使天下之学者悦,是圣人之言矣。故王者之政服人心,而圣人之言悦人性。政莫大于得人心,得人心者,非夫得众人之心,得贤者之心也。民之于贤也,其动以为法,其言以为政,故贤者所就就之,所去去之,国未有不以是而存亡者也。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徳,自古莫盛焉。武王之有天下朝诸侯犹反掌也,此之谓得人心,自信也故能使人信已,自爱也然后可以爱人。不自信虽欲教人不行,不自爱虽欲爱人伪矣。

  或问克已复礼,曰:贤者就之,不肖者勉之,克已矣。然则是仁矣乎?曰:纯则仁,驳则否,一曰克巳复礼而求仁焉,天下孰能归之。

  不仁者有三殆:富则见怨,贵则见嫉,有功则见疑。三者非人予也,自予也。

  或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何谓也?曰:无为而已矣。天无为四时行焉,地无为百货出焉,君无为百官治焉。何为哉。

  爵可贵也,财可富也,赏可劝也,罚可威也。中人也。君子贵不待爵而重矣,富不待财而厚矣,善不待赏而劝矣,过不待罚而沮矣。然而贵贵焉富富焉赏赏焉罚罚焉,中人之法也。若夫贵富赏罚,则非君子之事也。

  苟可贵也,则可贱也;苟可富也,则可贫也。君子贵乎非贵,贱乎非贱,富乎非富,贫乎非贫者也。其动中礼,其静中仁,斯已矣。

  贵不为贱也,贵有道;富不为贫也,富有礼。是王者之臣也。贵且为贱也,术得行焉;富且为贫也,政得治焉。是霸者之臣也。贵为贱而已富,为贫而已是,敝国之臣,必祸之势也。

  圣人有所不言而无不知也,贤人有所不言而亦有所不知,众人有所不知而无不言。

  所耻而不耻,愚也。非所耻而耻,惑也。

  有仁心而不施之政焉,民不信也。有仁政而不施之法焉,后世弗徇也。故君子有其心必见于其政,有其政必着于其法。

  或问:百姓不亲,五品不逊,不祥莫大焉。瞽瞍以杀舜为事,象从而谋之,帝曾弗能禁乎?刘子曰:禁则诛,诛则伤孝子之心。闻屈子以伸父矣,未闻屈父以伸子也。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圣人受命于天,贤人受命于圣人。故圣人之命亦天命也。子事亲臣事君,出于圣人者也。是以问圣人者,问其所为,毋问其所以为。问其所知,毋问其必不可知,子路是矣。子路问鬼,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又问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故圣人有所不言也,贤者有所不问也。圣人所不言而言之,虽辩弗聴;贤者所不问而问之,虽精弗复。

  名者所争也,过者所匿也,君子晦其名而众不得,盖焉明其过而世不得非焉。

  或问仁人,曰:仁人者死生无变乎已,而况于富贵贫贱乎。或曰若是则荘老何足异?曰:荘老也过仁人,过乎哉。孔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案此条一本误分孔子曰以下另为一条]。

  或曰仁义礼智不若道之全,刘子曰:春夏秋冬别于天者也是以为时,金木水火别于地者也是以为用。使天不时地不用,则无以知其大矣。所谓道者,固仁义礼智之名也。仁义礼智弗在焉,安用道。

  人无为不祥也,而后受其祥。所谓不祥者,少陵长不祥也,贱干贵不祥也,愚蔽贤不祥也,强驾弱不祥也。少陵长,长亦或陵之;贱干贵,贵亦或干之;愚蔽贤,贤亦或蔽之;强驾弱,弱亦或驾之。其类还至也。今有变怪之物、鬼神之事,至于此则人必以谓不祥且有祸矣,至于身不祥则莫之能察者,不亦惑哉。

  世之命仁也则爱而已矣,奚足焉。有所谓爱而不若其不爱,奚以为仁哉。仁者人也,今指人之一体而言人,可乎?知一体之为人,不知人之非一体也,何以异于知爱之为仁,而不知仁之非爱也?孔子罕言仁。曰:曷为其罕言也?曰:不足言也。其不足言何也?仁者安之也,非强之也。知夫安之也何言哉?孔子曰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畏之斯师之矣,乐之斯友之矣,是故师之者虽死不倍其道,诚以为是也。友之者终身不贰其义,诚以为当也。暂而言道必得轻焉,强而言道必得争焉。轻争之人,不可以为师。师无轻者也,师无争者也。

  恃赏罚而为国,不若其遗赏罚而不恃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苟为厚于义而薄于利,赏罚无所用矣。夫赏也者,贤者所薄也,不得已而居之。罚也者,小人所薄也,不得已而用之。

  刘子曰:天地之神也,待人而成功,而况乎人之不及天地乎。

  逺于利可谓士矣,逺于利,笃于学,可谓士君子矣。逺于利,笃于学,成于礼,可谓仁者矣。

  人之性善而自以为恶,人之情正而自以为邪,非情无性,非性无善,性之与情,犹神之与形乎。今夫盲者不能别五色,聋者不能昭五声,非无聪明也,形不使也。人之所以去善而为不善者,亦若此矣。岂性不善哉,情不使也。因之谓性恶矣,是亦谓耳目非善也。夫盲者不梦盲而梦明,俄然觉则盲矣。聋者不梦聋而梦聪,俄然觉则聋矣。然则聪明非不存也,物有蔽焉耳。人之困于情,亦犹是也。

  或曰:治国以刑名,犹愈乎已。刘子曰:然。天下大治则无所用刑,上下分定则无所用名。刑名者乱之资也,小乱则解,大乱则骇。虽有刑名亦不得施矣。夫懐之以仁义,道之以礼乐,迨其敝而后刑名继之,变未穷也。

  刘子曰:道之所以不明者三,智者损之以就功,贤者文之以便已,学者析之以遂名。故道之所以不明者三,非小人不肖之过也。凡在贤智而已矣。古之为道者大而不损,致而不文,玩而不析。

  有仕为天下者,有仕为国者,有仕为家者。仕为天下者,徳合则见,不合则隠;仕为国者,虽徳未合,有礼则留,无礼则行;仕为家者,不谋人之军,不议人之国,宠则辞之,危则避之。是皆君子之义也。任轻而忧重,势疎而虑宻,其惟好乱之人乎。

  刘子曰:仕有三耻,相时而为道者耻也,希俗而为功者耻也,饰义而为名者耻也。

  刘子曰:道谀有三,饰人之意谓之乡原,伺人之色谓之籧篨,服人之言谓之戚施。士不修其方而游富贵者,皆乡原籧篨戚施之类也。

  鸋鴂鸟之巧者也,而常以其巢覆其宗。鸋鴂之巧至于害而已矣。夫智不知择安危之处,而美其宫室,则亦奚以异鸋鴂之巧哉。

  刘子曰:有命必有性,性者命之分也。有形必有情,情者形之动也。

  刘子曰:凡学志为本,道次之,文次之。无其志为其道不立,无其道为其文不传。

  或问明哲,刘子曰:自知之谓明,知人之谓哲。

  刘子曰:郊以岁始,蜡以岁终。终始之义也。三代共之。

  刘子曰:为君有患,患不知人,不患无臣;为臣有患,患不能治身,不患不能治民。故君必不知人然后无臣,臣必不能治身然后不能治民。知人有道也,无以名妨实;治身有道也,无以逺谋近。人自为正而国治耳。

  刘子曰:深于易者吉凶不待占矣。此之谓知微。

  刘子曰:常事礼也,变事权也。尧禅舜舜禅禹汤放桀武王杀纣伊尹放太甲周公摄成王,权也。圣人仁人无所不用权,惟圣人仁人然后可以用权。

  为人臣者不可以不自重也,食而废事,君虽弗诛,则犬豕畜之。媚而废节,君虽弗诛,则倡优畜之。妒而废能,君虽弗诛,则婢妾畜之。巧而侥幸,君虽弗诛,则冦窃畜之。此四者,非君予其名也,自予之也。

  或问: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何也?曰:利非所以为号也,命非所以明教也,仁非所以常道也。利为号必失所以利,命明教必惑所以教,仁常道必轻所以道。

  

  功名之说立则道徳微。古之君子以道事上,以徳畜下,胜国而非谋也,富国而非利也,齐众而非刑也,克敌而非力也。凡在道徳,是故竒变之巧矫伪之行,君不以赏于朝,士不以教于国,史不以书于册。

  君使臣报也,臣事君报也。君人报其徳,臣人报其食。报也者,报其直者也。直者天下之公也,薄施而厚报之,君子不为。工尹商阳是也。厚施而薄报之,君子不可,豫让是也。

  射者胜而饮,庆也。下而饮,罚也。于饮酒而有耻焉,故刑可以不用也。

  礼者币之质也,自我往者縁其质以出其文,自外来者縁其文以观其质。

  圣人之所言,吾有不达而无有非;圣人之所为,吾有不知而无有疑。圣人受命于天,贤者受命于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