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籍 佛教经典 石屋清珙禅师语录

福源石屋珙禅师塔铭

石屋清珙禅师语录 至柔 1271 2024-08-27 09:14

  

  福源石屋珙禅师塔铭

  前四明延寿禅寺沙门元旭譔

  师。讳清珙。字石屋。苏之常熟人也。俗姓温。母刘氏。生之夕有异光。实宋咸淳八年壬申也。及长。依本州兴教崇福寺僧永惟出家。二十祝发。越三年受具。一日有僧杖笠过门。师问之。僧曰。吾今登天目。见高峰和尚。汝可偕行否。师欣然与之偕行见峰。峰问。汝为何来。师曰。欲求大法。峰曰。大法岂易求哉。须然指香可也。师曰。某今日亲见和尚。大法岂有隐乎。峰嘿器之。授万法归一之语。服勤三年。大事未明。忽辞他行。峰曰。温有瞎驴。淮有及庵。宜往见之。至建阳西峰。见及庵。庵问何来。师曰天目。庵曰。有何指示。师曰。万法归一。庵曰。汝作麽生会。师无语。庵曰。此是死句。什麽害热病底。教汝与麽。师拜求指的。庵曰。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意旨如何。师答不契。庵曰。者个亦是死句。师不觉汗下。後入室。再理前话诘之。师答曰。上马见路。庵呵曰。在此六年。犹作者个见解。师发愤弃去。途中忽举首见风亭。豁然有省。回语庵曰。有佛处不得住。也是死句。无佛处急走过。也是死句。某今日会得活句了也。庵曰。汝作麽生会。师曰。清明时节雨初晴。黄莺枝上分明语。庵颔之。久乃辞去。庵送之门嘱曰。已後与汝同龛。未几。庵迁湖之道场。师再参。次命典藏钥。庵尝与众言曰。此子。乃法海中透网金鳞也。一众刮目以视。後灵隐悦堂誾公。会中居第二座。遂罢参。登霞雾山卓庵。名曰天湖。道洽缁素。户屦骈臻。伏腊所须。不求自至。凡樵蔬之役。皆躬自为之。有古德之风。禅暇喜作山居吟。传者颇多。师於此山。有终焉之志。俄而嘉禾当湖。新创福源禅刹。以师之名闻。诸广教驰檄敦请。为第二代住持。师坚卧不起。或者劝之曰。夫沙门者。当以弘法为重任。闲居独善。何足言哉。於是翻然而起。大开鑪鞴。锻链学者。谈者以谓真能起及庵之家者也。居七年。以老引退。复归天湖。至正间。朝廷闻师名。降香币以旌异。皇后赐金襴衣。人皆荣之。师澹如也。至正壬辰秋七月廿有一日示微疾。阅二日。中夜与众诀。其徒请曰。和尚後事如何。遂索笔书偈曰。青山不着臰尸该。死了何须掘土埋。顾我也无三昧火。光前绝後一堆柴。掷笔而逝。闍维。舍利五色璨然。不知其数。其徒收其灵骨舍利。塔于天湖之原。以及庵之塔配之。示不忘同龛。师之意也。寿八十有一。腊五十有四。有弟子愚太古者。高丽人也。亲得师旨。说偈印可。有金鳞上直鈎之句。其王。以国师之号尊之。闻师道行。意甚倾渴。表达。

  朝廷。诏諡佛慈慧照禅师。移文江淛。请净慈平山林公。躬入天湖。取师舍利舘伴归国。平山与师为同参。皆愚公之本意也。师之上堂法语。山居诗颂。其徒至柔。刊行于世。且以师之行状。徵予铭之。予昔见师于福源。臞然其形。道韵可掬。今已四十余年矣。因感慨而为之铭。铭曰。

  西来直指教外别传惟上根者乃可得焉传亦无传得亦无得如太虗空荡焉罔极卷卷石屋心如死灰划然顿悟火里莲开惠朗之孙及庵之子源清流长根茂实遂迹留霞雾名落湖江争先快覩景星凤凰入灭至今几三十祀双塔岿然清风未已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