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文 诗文别集 陆放翁全集

渭南文集卷四十

陆放翁全集 陆游 6858 2024-06-18 10:22

  

  塔铭八首

  祖山主塔铭

  嘉州天王禅院景伦师,有二弟子,孟曰绍觉,仲曰绍祖。伦且老,叹曰。孰能问法南

  方,以大吾门者乎。于是觉请行,曰。不可使师有恨。祖请留,曰。老人不可以莫养

  也。觉南游得法,居蕲州五祖山。而祖左右就养,先意承志,终身不去。伦欲新其庐,祖

  则雨濡日炙,出入闾巷,累年崇成,郁为宝坊。伦饮食往来者,祖则高囷大庖,床敷洁温,

  凡至者如归焉。皆曰。伦师可谓有子矣。

  祖既老,亦有二弟子,曰海慧。海澄。慧万里走闽中,求。大藏经。以归。祖不及待,

  而澄实送终。其撰次祖行实以求予铭者,慧弟子法琳也。是伦师不独有子,子又有孙,何

  其盛哉。世所谓学士大夫,蹈义秉礼,终其身者,或鲜矣。况至四世,阅百年而不失者乎。

  予于是有感焉。祖姓杨氏,字继远,世居龙游,歹殳以乾道四年十月某甲子,年七十五。葬

  以五年二月某甲子。铭曰峨嵋之麓,郁郁方坟。维尔有承,以弋吾文。

  

  淳熙四年,予自梁益还吴,盖西游九年矣。耆老凋落,朋旧散徙,无与晤语。而少年

  学问日新,议论锋出,亦莫与顾。为之惝忄兄不乐。一日,有叩户者,摄衣迎之,则所谓惠

  定法师也。风骨巉巉,如太华之立云表。议论衮衮,如黄河之行地中。为予谈诸经,辞指

  精诣,往辄破的,穷日夜不休。予作而曰。公生肇一辈人,予惧不足以辱公友也。会予

  复出仕,又三年,乃还,屏居镜湖之西,略无十日不过予,霰雪风雨,往往留不去。予方

  以谴斥退,亦安于不遇,意者相从湖山间以老,而师不幸死矣。其徒来乞铭。

  师字宁道,姓王氏,世为绍兴山阴人。幼岁,从钱清保安院子尧道人得度,出游四方,

  从道隆。师会。景崇三师,授。华严。义,尽得其说。至超然自得,出入古今,不妄随,不

  苟异,三师盖莫能屈也。众请住戒珠省院,未几弃去。时大慧禅师宗杲说法阿育王山,师

  慨然往造其居,所闻益广,学者宗之。起住妙相,徙观音,复还省院,皆萧然小刹,羹藜

  饭豆,人不堪其枯槁,然著书不少辍。若。金刚般若经解。法界观图会。三归一章。

  庄岳论。已盛行于世,余在稿者犹数十百篇。以淳熙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焚香说偈示

  灭,年六十八,僧夏四十八。九年十二月十八日,葬于钱清。得法弟子妙定。了洪。了悦,

  得度弟子了知,了端,了达。

  初。师著。金刚解。成。持以示予。语之曰。昔德山见龙潭。言下悟。尽焚。金刚疏

  钞。公见大慧而归。更著此解。与德山孰优。师笑不答。岂鲁之善学柳下惠者欤。铭曰。

  木叶旁行。九译而东。维此杂华。众经之宗。肇自有唐。世以名家。师如巨舟。极其

  津涯。著书至死。此亦奚求。承其师传。以绝为羞。我徂吊之。遗书满室。喟然作铭。用

  愧逢掖。

  良禅师塔铭

  禅师处良。字遂翁。会稽山阴刘氏子。绍兴五年。甫九岁。以童子得度。十三岁游诸

  方。仅胜衣笠。路人为之惊叹。初为妙喜禅师宗杲侍者。又从卍庵禅师道颜为书记。遂翁

  英迈玉立。游二师间。皆受记。余事能文词。善笔札。诸方翕称良书记。然亦以议论皦

  核。不少假借。不为诸方所容。妄一比丘。辄得名山壮刹。遂翁独陆陆众中。尝居嘉兴法

  喜院。举香为卍庵嗣。萧然数僧。食才半菽。再岁。退庐会稽海上。今太常尤公延之守临

  海。起遂翁领紫櫜。复以县大夫不乐。弃去。久之。领昆山荐严资福寺。遂以疾逝。淳熙

  十四年六月戊寅也。遗言藏骨庐山智林寺。寺。卍庵与遂翁所同建也。逝之日。手书求铭

  于予。铭曰。

  山栖谷汲。利欲靡及。孰挤使踬。道成谤集。庐阜峨峨。浮屠岌岌。吾识其封。身没

  名立。

  高僧猷公塔铭

  宋山阴有高僧曰子猷。字修仲。晚自号笑云老人。宏材博学。高行达识。卓然出一世

  之表。虽华严其宗。而南之天台。北之慈恩。少林之心法。南山之律部。莫不穷探历讨。取

  其妙以佐吾说。虽浮屠其衣。百家之书。无所不读。闻名儒贤士。虽在千里之远。必往交

  焉。笃行义。励风操。严取与。一得丧。接物简而峻。不屈于富贵。有以供施及门者。苟

  礼不足。虽累百金。辄拒不取。呜呼贤哉。

  修仲出陈氏。生七岁。从同郡大善寺晏时为童子。十有二岁。祝发受具。习。华严经

  论。于广福院。择交得其学。又游钱塘。见惠因院师会。博尽所疑。二师皆自以为弗迨。遂

  还山阴。说法于城东妙相院。仅二十年。学者常百余人。修仲厌其近城市。思居山林。乃

  舍众遁于梅山。上方学者不肯散去。而院隘不能容。相与言于府。愿迎修仲还妙相。于是

  法席加盛于昔。所著书大行于世。院亦益葺。号为壮刹。大慧禅师宗杲过而异之。为留偈

  壁间。然修仲竟弃去。学者犹不舍。又说法者三。最后住姜山。阅三年。喟然叹曰。老矣将安归耶。亟橐书归梅市。结庵以老。淳熙十六年八月二十有六日。忽命舟遍别平日所往

  来者。明日晨起说法。遂坐逝。寿六十有九。又三日。火化。得舍利。五色粲然。弟子即

  庵之西建塔。奉灵骨及舍利以葬。

  修仲度弟子四人。戒海,戒先,戒明,戒坚。戒先传家学。而四方之学者。得法出世又十有七人。隐于众者。盖以百数。修仲之道。其传又可涯哉。戒明来乞铭。铭曰。

  予尝观古高僧。穷幽阐微。能信践之。不为利讠术。不为势挠。未尝不与学士大夫同也。

  考修仲之为人,可谓有古高僧之风矣。吾予之铭,非独以厚故人,盖亦天下之公也。

  别峰禅师塔铭

  南山自长安秦中西南驰,为嶓为。 东行,纡余起伏,历蛮夷中,跨轶且千里,然

  后秀伟特起,为三峰,摩星辰,蓄云雨,龙蟠凤翥,是名峨嵋山。通义。犍为二郡,实在

  其下,人钟其气,为秀民杰士。出而仕者,固多以功业文章,擅名古今。至于厌薄纷华,弃

  捐衣冠,木食涧饮,自放于尘垢声利之外,而不幸为人知,不能遂其隐操,亦卒至于光显

  荣耀者,如别峰禅师是也。

  师名宝印,字坦叔,生为龙游李氏子,世居峨嵋之麓。少而奇警,日诵千言,然不喜

  在家,乃从德山院清远道人得度。自成童时,已博通。六经。及百家之说,至是复从华严

  起信诸名师,穷源探赜,不高出同学不止,论说云兴泉涌。众请主讲席,谢不可。圜悟克

  勤禅师有嗣法上首安民,号密印禅师,说法于中峰道场,乃挈一笠往从之。一日,密印举

  僧问岩头。起灭不停时如何。岩头叱曰。是谁起灭。师豁然大悟。自是室中锋不可触,

  密印恨相得之晚。会圜悟自南归成都昭觉,乃遣师往省,因随众入室。圜悟举从上诸圣,以

  何法接人。师举起拳,圜悟曰。此是老僧用者。孰为从上诸圣用者。师即挥拳。圜悟亦

  举拳相交,大笑而罢。圜悟叹异之曰。是子他日必类我师。留昭觉三年,密印犹在中峰,

  以堂中第一座致师。师辞,密印大怒曰。我以法得人,人不我传,尚何以说法为。欲弃

  众去。众皇恐,亟趋昭觉,罗拜恳请,圜悟亦助之请,始行。道望日隆,学者争归之,虽

  圜悟。密印不能掩也。

  久之,南游,见沩山佛性泰。福严月庵果。疏山草堂清,皆目击而契。或以第一座留

  之,师潜遁以免。最后至径山,见大慧杲。大慧问曰。上座从何处来。师曰。西川来。

  大慧曰。未出剑门关,与汝三十棒了也。师曰。不合起动和尚。时径山众千七百,虽

  耆宿名衲,以得栖笠地为幸,顾为师独扫一室,堂中皆惊。大慧南迁,师亦西归。始住临

  邛凤皇山,举香嗣密印。历住广汉崇庆。武信东禅。成都龙华。眉山中岩,复还成都,住

  正法。道既盛行,士大夫亦喜从之游。筑都不会庵,松竹幽邃。暇日,名胜毕集,闻师一

  言,皆自谓意消。稍或间阔,辄相语曰。吾辈鄙吝萌矣。其道德服人如此。

  俄复下硖,抵金陵。应庵华方住蒋山,馆师于上方,白留守张公焘,举以代己。师闻,

  即日发去。会陈丞相俊卿来为金陵,以保宁延师,俄徙京口金山,学者倾诸方。金山自兵

  乱后,虽屡葺,莫能成,至是始复大兴,如承平时而有加焉。异时,居此山鲜逾三年者,师

  独安坐十五夏。潭帅张公孝祥,尝延以大沩山。师与张公雅故,念未有以却,而京口之人,

  自郡守以降,力争之,卒返潭使。魏惠宪王牧四明,虚雪窦来请,师度不可辞,乃入东。凡

  住四年,乐其山林,有终老之意,而名益重。被敕住径山,淳熙七年五月也。

  七月,至行在所,至尊寿皇圣帝降中使,召入禁中。以老病足蹇,赐肩舆于东华门内,

  赐食于观堂,引对于选德殿,特赐坐,劳问良渥。师因举古宿云。透得见闻觉知,受用见

  闻觉知,不堕见闻觉知。上悦曰。此谁语。师曰。祖师皆如此提倡,亦非别人语。上

  为微笑。时秋暑方炽,师再欲起,上再留,使毕其说,乃退。后十余日,又命开堂于灵隐

  山,中使赍赐御香,恩礼备至。十年二月,上制。圆觉经注。遣使驰赐,且命作序。师乃

  筑大阁秘奉,以侈上恩。师老,益厌住持事,门人惧其远游不返,相与筑庵于山北,俟其

  归,今上在东宫。书。别峰。二大字榜之,

  十五年冬。奏乞养疾于别峰。得请,明年。上受内禅。取向所赐宸翰。识以御宝。复

  赐焉,绍熙元年冬十一月。忽往见今住山智策告别,策问行日。师曰。水到渠成。归取

  幅纸。大书曰。十二月七日夜鸡鸣时。如期而化,奉蜕质返寺之法堂。留七日。颜色精

  明。须发皆长。顶温如沃汤,是月十四日。葬于别峰之西冈,寿八十有二。腊六十有四,

  得法弟子梵牟。宗性。道奇。智周。慧海。宗璨等。得度弟子智穆。慧崇等百四十有

  七人,有慧绰者。山阴陆氏子。当以荫得官。辞之。从师祝发。又得记。遁迹岩岫。终

  身不出,师既示寂。上为敕有司。定谥曰慈辩。且名其塔曰智光。庵曰别峰。极方外之宠,

  师说法数十年。所至。门人集为语录,晚际遇寿皇。被宸翰。咨询法要。皆对使者具奏,将

  化。说偈尤奇伟。已别行于世。此不悉著,三年三月。法孙宗愿走山阴镜湖。属某铭师之

  塔,某与师交最久。尝相约还蜀。结茅青衣唤鱼潭上,今虽老病。义不可辞,铭曰。

  圜悟再传。是为别峰,坐十道场。心法之宗,渊识雄辩。震惊一世。矫乎人中龙也,海

  口电目。旄期称道。卓乎涧壑松也,叩而能应。应已能默。浑乎金钟大镛也,师之出世。如

  日在空,升于旸谷不为生。隐于崦嵫其可以为终乎。

  海净大师塔铭

  乾道中。史魏公以故相牧会稽。严重简贵。士大夫非素负才望。莫得登其门,顾每召

  灵秘院僧智性与语。有大兴造。辄以付之,性公时年且七十。亦辄受命不辞,已而事皆井

  井有条理。邦之人。始服魏公之知人。虽方外道人。任之亦能举其事如此。又叹性公之不

  负所知也,

  及淳熙末。予还朝。典南宫笺奏。兼领祠部,而会稽守言灵秘院本蘧篨袤丈地。智性

  以孤身力成之。今为名刹。请以其徒世守之,报可,予虽会稽人。然自魏公去。不复见性

  公。乃惊叹曰。是道人尚在耶。又五年。予卧疾镜湖上。性公法孙德恭来告曰。公以绍

  熙三年六月五日示化。将奉遗骨塔于小夹山。且来请铭,

  性公本会稽山阴蔡氏子。七岁从广福院崇教大师慧超祝发。九岁赐紫方袍。号海净大

  师。坐八十三夏。住灵秘五十一载。年九十,度弟子七人。覃永。宗庆。宗亮。宗振。宗

  懋。宗宝。宗一,孙四人。德和。德恭。德兴。德椿,曾孙二人。行昭。行闻,铭曰。

  龟食筮从。宅此山阿。陵谷有迁。吾铭不磨,

  松源禅师塔铭

  松源禅师名崇岳。生于处州龙泉之松源吴氏。故因以自号,自幼时。已卓荦不群。处

  群儿中。未尝嬉宕,稍长。闻出世法。慕向之,年二十三。弃家。衣扫塔服。受五戒于天

  明寺首造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杲禅师于径山。久之。大慧升堂。称蒋山应庵华公为人径

  捷,师闻之。不待旦而行,既至。入室未契。退愈自奋励,中夜。自举狗子无佛性话。豁

  然有得。即以扣应庵。举庵世尊有密语。迦叶不覆藏。师云钝置和尚。应庵厉声一喝,自

  是朝夕咨请。应庵大喜。以为法器。说偈劝使祝发。栋梁吾道,

  隆兴二年。师始得度于临安西湖白莲精舍,自是遍历江浙诸大老之门。罕当其意。乃

  浮海入闽,见乾元木庵永禅师。一日辞木庵,欲往黄檗。木庵举有句无句,如藤倚树。师

  云。裂破。木庵云。琅琊道好一堆烂柴。师云。矢上加尖。如是应酬数反,木庵

  云。老兄下语老僧,不过如此,只是未在。他日拂柄在手,为人不得,验人不得。师云。为人者,使博地凡夫,一超入圣域,固难矣。验人者,打向面前过,不待开口,已知渠骨

  髓,何难之有。木庵举手云。明明向汝道,开口不在舌头上,后当自知。

  逾年,见密庵于衢之西山,随问即答。密庵微笑曰。黄杨禅尔。师切于明道,至忘

  寝食。密庵移住蒋山。华藏。径山,皆从之。一日,密庵入室次问傍僧,不是心,不是佛,

  不是物。师侍侧,豁然大悟。乃云。今日方会木庵道,开口不在舌头上。自是机辩纵横,

  锋不可触。木庵又迁灵隐,遂命师为堂中第一座。旋出世于平江澄照,为密庵嗣,迁江阴

  之光孝,无为之冶父,饶之荐福,明之香山,平江之虎丘,皆天下名山。惟冶父最寂寞,又

  以火废,师一临之,四方名衲踵至,栋宇亦大兴,人谓师能使所居山大。

  庆元丁巳年,适灵隐虚席,佥曰。安得岳公来乎。果被旨以畀师,欢声如潮。居六

  年,道盛行,得法者众,法席为一时冠。而师有栖隐之志,即上章乞罢住持事。上察其诚,

  许之。退居东庵。俄属微疾,犹不少废倡道,忽垂一则语以验学者曰。有力量人,为甚么

  抬脚不起,开口不在舌头上。又贻书嗣法香山光睦。云居善开,传以大法。因书偈曰。来无所来,去无所去。瞥转玄关,佛祖罔措。跏趺而寂,实嘉泰二年八月四日也。得年

  七十有一,坐夏四十,奉全身塔于北高峰之原。

  塔成之四年,香山遣其侍者道孚以铭属某。某方谢事居镜湖上,年过八十,病卧一榻,

  得书,不觉起立曰。亡友临川李德远浩实闻道于应庵,盖与密庵同参。李德远每与某谈参

  问悟入时机羒言句,率常达旦。今读师语,峻峭崒,下临云雨,如立千仞之华山。蹴天

  驾空,骇心眩目,如钱塘海门之涛。虎豹股栗,屋瓦震动,如汉军昆阳之战。追思德远所

  言,然后知师真临济正宗,应庵。密庵之真子孙也。铭曰。临济一宗,先佛正传。应庵父

  子,以一口吞。金圈栗蓬,晚授松源。松源初心,论劫参禅。于一笑中,疾雷破山。坐八

  道场,众如涛澜。金镞脱手,碎首裂肝。彼昏何智,万里铁关。后十大劫,摧山湮川。法

  力所持,此塔岿然。

  退谷云禅师塔铭

  佛照禅师有嗣子曰净慈报恩光孝退谷禅师,名义云,生于福州闽清黄氏,世为士。禅

  师幼入家塾,成童入乡校,颖异有声。既冠,游国学,因读。论语。中庸。有所悟入。后

  闻龟峰山堂淳禅师说法,遂自断出家,从山堂祝发,遍游江湖。至吴,见铁庵一大禅,为

  侍者。一日室中问国师三唤侍者话,师亟举手掩其口,又问曰。侍者三应,又作么生。师

  拂袖径出。铁庵大喜。时佛照倡道灵隐,师往依之。及佛照移育王,师从其行,历十年,为

  堂中第一座。佛照闻其说法,叹曰。此子提倡,宛如雪堂行和尚,吾钵袋有所付矣。

  遂出住香山。居五年,徙台州光孝,又徙镇江甘露,会平江虎丘。万寿皆欲延师,师

  闻万寿颇废,即欣然就之。淮南转运使虞公俦,又以长芦来招。师与虞公有雅故,又从之。

  会育王虚席,朝命师补其处。时佛照方居东庵,父子日相从,发明临济正宗,学者云集。会

  有魔事,师即舍众退居香山,盖将终焉。而朝命又起师说法净慈,恩光赫奕,都邑耸动。一

  日,领众持钵畿邑,是夕,寺灾无遗宇。比师归,独三门岿然在瓦砾中,师不动容曰。成

  坏相寻,亦岂有常。今日之坏,安知不为四众作福之地哉。天子闻之,出内库金以赐。自

  重臣贵戚以下,倾橐辇金,惟恐居后。未期年,广殿邃庑,崇闳杰阁,盖愈于前日矣。于

  是上为亲御翰墨,书。慧日阁。三大字赐之。

  开禧二年五月师示微疾,六月朔旦辛亥,作偈别众曰。意乌猝嗟,万人气索。佛法向

  上,何曾踏着。临行业识茫茫,一任诸方卜度。遂寂。后九日,弟子处约等奉全身塔于寺

  之东北隅。世寿五十八,僧夏三十五,住山十九载,度弟子四十有畸。学者集师语为。七

  会录。行于世。

  师初欲以复佛殿属予记之,未及而弃世。于是处约等以西堂可宣禅师之状来求予铭。适

  予老疾,弗克就。宣公又以书来固请,而师之侍僧处讷者,留逾年不肯去,辞指恳款。予

  为之叹曰。师之在育王也,将新僧堂,而阴阳家以为法所禁,将不利于主人。师奋不顾,

  排众说,力为之。堂成而魔果作,遂去。阴阳家之说,使人拘而多畏,然其法本出流俗,不

  待师之明,知其妄决矣。虽或适中,终为不足信也。又师在净慈,遭火患,涤地皆尽,度

  非金钱累亿万,且假以岁月,必不能成,师谈笑尽复旧观。议者或以为师之才用绝人,见

  于此者,则亦陋矣。此事若澄观辈,则可称大善知识,直游戏尔。师所以独立一世者,岂

  直以此哉。师示众有曰。鸟道孤危,玄关妙密,在曹洞宗旨亦奇矣,若较临济,直是天地

  悬隔。此足以知师能继圜悟。妙喜。佛照之大作用者,自有所在也。铭曰。

  猗欤云公,自儒衣奋。为东庵子,无示无问。上距圜悟,四世而近。龙象蹴踏,狮子

  奋迅。或造其室,目不容瞬。丹碧南山,盖其游刃。于谈笑顷,变化煨烬。以此论师,其

  殆未尽。譬如观海,测以尺寸。我铭不磨,百世其信。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