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典论
道典论

佚名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编撰者不详,当为唐代人所辑。原书三十卷,今存四卷。为道教辞书。列举道教名词术语凡五十四条,引据道教典籍加以诠释。大致分为六类: (1) 神名,如“太君”、“飞天”之类;(2)道门称呼,如“太上”、“道士”之类;(3)成仙途径,如“尸解”;(4)罪报, 如“不孝”、“承负”之类;(5)灾祥征兆, 如“灾异”、“吉兆”之类。(6)修炼,如“导引”、“胎息”之类。所引皆唐以前之道教经典,引文一一注明出处,故亦称“教门要典”。一些亡佚的道经, 赖以保存佚文,尤足珍惜。收入《道藏》第764册。

1.60 万字 | 2024-05-03 22:09更新

净明忠孝全书
净明忠孝全书

黄元吉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元代道教净明道的经典。该书前一卷题「净明传教法师黄元吉编集,嗣法弟子徐慧校正」,中四卷题「净明传教法师黄元吉编集,嗣派弟子徐慧校正」,末一卷则题「净明法子玉隆陈天和编集,庐陵徐慧校正」,由此可知其编纂当不止一人一次。书成于元泰定四年(1327)。原本六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是书为研究元代净明道历史及其教义之主要资料,内容包含了早期净明道的祖师生平、教团历史、教理教义、道德规范、修炼方法、科仪符法等内容,并记录了元代儒家文人士大夫对该书的态度。各卷内容大要如下:卷一收入净明道祖师许逊、张氲、胡慧超、郭璞、刘玉、黄元吉、徐慧等人传记,共七篇。其中黄元吉、徐慧二传盖为后人所增。 卷二收入〈玉真灵宝坛记〉、〈净明大道说〉、〈净明道法说〉、〈净明法说〉、〈玉真立坛疏〉等五篇短文,乃许逊、胡慧超、郭璞等先师降授及元代净明祖师刘玉所造。各篇分别叙述净明派教旨、道法、戒律,以及刘玉将为净明道新祖师之谶语。 卷三至卷五为刘玉语录,分为内、外、别三集。其说大抵以「净明忠孝」为宗,谓「净明只是正心诚意,忠孝只是扶植纲常」。以净明忠孝为基,不离日用人事而实践之,惩忿窒欲,则心火下降,肾水上腾,不期长生而自然长生成仙。又称以净明忠孝治内,为施行祈禳炼度等净明道法之根本。 卷六载《中黄先生问答》,乃刘玉弟子黄元吉语录。其说与刘玉略同,而特重惩忿窒欲,认为真人「只是惩忿窒欲,改过迁善,明理复性,配天地而为三极,无愧人道,谓之真人」。全书所述净明教义,多取于儒家理学心性修养及忠孝伦理观念,而又承袭道教符箓祈禳、性命修炼传统,是为儒道融合之典型。

1.68 万字 | 2024-05-03 22:08更新

赤松子章历
赤松子章历

佚名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作者不详。假托赤松子之名的道教经书,今人考其约产生于南北朝。全书六卷,主要内容是天师道上章科仪。卷一述太上下降鹤鸣山授张天师正一盟威符箓一百二十阶及千二百官仪、三百大章法文秘要,救治人物,天师遂迁二十四治行正一章符,后年代久远,宝章缺失,所存十得一二。又列出上各类章所需物信,并分为三等,以及上章的章辞格式与吉日等。卷二说明书符法、书章法、上章禁忌、请官、封章法等。卷三至卷六列出上种种章的具体内容,如天旱章、收鼠灾章、收除虎灾章、言功安宅章、保婴童章等等,以通过上章仪式,解决人生的种种问题。收入《道藏》洞玄部表奏类。

14.82 万字 | 2024-04-14 21:53更新

丹阳神光灿
丹阳神光灿

马钰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金人马钰(1123—1184)撰。一卷。钰有《洞玄金玉集》已著录。此集约成书于大定十五年(1175),计收诗词歌谣等九十九首。以劝世之作为主。历述全真教派源流、教义,宣扬弃俗入道、清静无为的精神。其中答赠之作居多。有社会名流、道士、道姑等。陈、魏、李、王诸女姑,“泾阳县二女姑一,“众女姑”等记载,可知金代道教内男女交游十分频繁,《劝女姑》有云:“至妙精微去处,在风邻月伴,两脚云根,寂静方知洞里别是乾坤。”道家男女的精神世界, 可见一斑。《劝道友》亦云:“怜妻爱妾,忧儿愁女,一心千头万绪;竞利争名,来往岂曾停住。如蜂采花成蜜为谁甜?”颇堪吟味。有一九六三年台北艺文印书馆影印《(正统)道藏》本。

2.77 万字 | 2024-05-03 22:05更新

洞玄金玉集
洞玄金玉集

马钰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10卷,金马丹阳著。该书辑其所作诗歌千余首。主张清静无为,割断尘缘,色空俱忘,修炼性命。认为“命清得长生,性静能久视,神气相合,乃超生死。命乃气之名,性乃神之字,气是神之母,神是气之子,子母成真一,真一脱生死。”谓“酒色财气,攀缘爱念,忧愁思虑,非道识见”。“清心净意,养气全神,功昭引著,得做仙人”。主张脱尘离俗,色空俱忘,清静无为,修炼性命。

10.17 万字 | 2024-04-28 21:44更新

云光集
云光集

王处一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道教书,4卷。金王处一著。因其在荣成铁槎山云光洞修道9年,故名。该书辑其所作诗歌赋600余首。主张脱尘离俗,清静无为,修心养性,悟真返本;保气全神,修炼内丹,以求长生不老。认为“心是道,道是心”。通过修炼,能使心道合一。

4.86 万字 | 2024-04-28 21:44更新

养生四要
养生四要

万全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5.20 万字 | 2024-04-04 20:15更新

渐悟集
渐悟集

马钰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2卷,金马丹阳著。辑悟道、酬和、修炼等方面的诗词300多首。其中以涉及修炼内丹方面的诗词为最多。主张清心寡欲,保气养神,修炼内丹,以成仙道。收入《道藏》第786册。

2.87 万字 | 2024-05-03 22:04更新

西游真诠
西游真诠

陈士斌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小说评点本。清陈士斌评点。 一百回。有回评和眉批。卷首有康熙三十五年 (1696)尤侗《西游真诠序》,称评者用“三教圣 人之书”“解《西游记》”,揭示其基本精神。间有 评语指出小说“粗看极其荒唐,细味实在至理” (第六十九回评)、“借以喻古来世情之变幻” (第十回评)等,涉及到神魔小说的创作方法。 也注意到小说刻画人物时“八戒有八戒的声 口,行者有行者的身分,摩神写意,无不精妙” (第二十五回评),并认识到《西游记》“笔墨游 戏”,“趣而且妙”的特点。有清乾隆庚子 (1780)刊本等。

24.56 万字 | 2024-04-07 21:43更新

太平经钞
太平经钞

佚名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太平经钞,原不题撰人。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据近人王明考订,此书应为唐末道士闾丘方远节钞《太平经》而成。原书十卷,每卷节抄《太平经》一部正文,其中甲部抄文并非汉代《太平经》原文,而系出自《灵书紫文》、《上清后圣道君列纪》等南北朝上清派道书。又据敦煌遗书《太平经目录》,今本《太平经钞》癸部实属原经甲部钞文,而癸部钞文则缺。此书概括《太平经》残佚卷帙之内容,为研究汉代道教思想史保存重要资料。南唐沈汾、南宋邓牧称赞此书「备尽枢要」,「文约旨博」,确如其言。

7.07 万字 | 2024-04-28 21:40更新

三洞珠囊
三洞珠囊

王悬河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道教类书。《云笈七签》载:北周建德中(572—577),敕置通道观,令道士王延“校三洞经图,缄藏于观内。延作《珠囊》七卷”。已佚。今《道藏》所收《三洞珠囊》10卷,题唐代道士王悬河编修。《宋史·艺文志》、《通志略》皆著录为30卷。该书辑录“三洞”之精要,故名。主要内容是古代仙真和南北朝以前方士、道士的事迹,仙真位籍和劫运,修炼方术和斋仪戒律等。突出老子为帝师、化胡和张道陵布道教化说。分类选录,不加论说,征引道书甚众,保存若干已散失的经文。为研究六朝以来道教资料之一。

10.35 万字 | 2024-04-28 21:43更新

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

魏伯阳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周易参同契》,是东汉魏伯阳所著,简称《参同契》,属道教早期经典。 全书托易象而论炼丹,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等,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为道教最早的系统论述炼丹的经籍。

0.79 万字 | 2021-02-28 09:09更新

无上内秘真藏经
无上内秘真藏经

佚名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又称《真藏妙经》、《真藏经》。作者不详。唐朱法满《要修科仪戒律钞》曾引该经,则至迟唐初已出。全书十卷,有显道品、辩三宝品、辩四真品、惠泽品、解脱品、辩相明部袠品、普明品、显功德品、显戒行品、妙德品、集仙品、明行品、究竟品等十三品。经文认为人性中有天真正道隐藏,人应当以心证道,显现自然真性,妙解真实性;法性平等无差别、无高下,说《真藏经》的目的就是“度脱皆平等”;诸法虚空,虚空之相是名道体,诸法无自性,毕竟空寂。经中又区分了小乘道教与大乘道教,要修道者由小乘道教转向习大乘平等道,先度人,后度己。此经明显受佛教中观哲学影响,用不着二边的否定式思维方式证明。为研究隋唐道教思想较重要的参考资料。收入《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又洞真部玉诀类有《真藏经要诀》一卷,为此经缩写本。

9.85 万字 | 2024-04-07 21:50更新

太上三洞神咒
太上三洞神咒

佚名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为道教咒语汇编。约辑成于宋元时。凡十二卷。其中以雷霆诸咒为主,也有除病、驱疫、救苦、伏魔等咒文。汇集咒语七百八十多则,咒文多为四言,短者十余字,长者达二千余字。收入《道藏》第33—35册。

26.15 万字 | 2024-04-14 22:06更新

重阳分梨十化集
重阳分梨十化集

王重阳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道教著作。金代王喆撰,门人朱抱一编,二卷。卷首有宁海州东牟乡贡进士马大辨序,撰于金世宗大定二十三年癸卯(1183年),述马丹阳夫妇入道本末甚详。谓分梨十化者,乃王重阳初化马丹阳时,令其弃家学道,马丹阳夫妇未肯轻从,王乃锁庵百日,每十日索一梨分送马丹阳夫妇,自两块至五十五块。每分送皆作诗词歌颂,隐以内丹性命双修微旨,令其断妻子缠缚,脱家庭樊笼,断酒色财气,调和神气,返照心性,以求神仙之乐。丹阳悉皆酬和,由是达天地阴阳奇偶之数,明性命祸福生死之机,遂屏俗累,改衣冠,焚誓状,夫妇并出家从师。此集原为 《重阳教化集》之中集,《道藏》编者将其分出单行,共载王重阳与马丹阳夫妇唱和诗词八十余首。其中亦有见于《重阳全真集》、《渐悟集》、《神光粲》中者。载《道藏》第七百九十六册、《道藏辑要》 胃集。

0.90 万字 | 2024-05-03 22:06更新

续仙传
续仙传

沈汾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一称《续神仙传》。古代神仙传记。南唐沈汾撰。三卷。约成书于五代南唐时期(937—975年)。沈汾,一作沈玢。唐末五代南唐时期人。官至溧水县(今属江苏)令兼监察御史。吴淑《江淮异人录》载有唐末侍御沈汾退居乐道游戏坐蜕事,亦属道家者流。据《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九录该书序,自称“生而慕道,常愧积习。及长,游历宦途,周游寰宇。凡接高尚所说,或览传记,兼复闻见,皆铭于心,而书于牍”。上卷以张志和为首,载飞升十六人(其中女真三人);中卷以孙思邈为首,载隐化十二人;下卷以司马承祯为首,载隐化八人。据作者称:感于神仙之事,国史不书,事散于野,惧其失传,故编录之,名曰《续仙传》,用显真仙。收入《正统道藏》。

4.24 万字 | 2024-04-14 22:07更新

磻溪集
磻溪集

丘处机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六卷。元丘处机撰。道教经书。简称《磻溪集》。作者道号长春子,居磻溪学道,故以此名书。书前有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胡光谦序,大定二十七年(1187)毛麾序,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移刺霖序,泰和八年(1208)陈大任序。考丘处机于大定十四年(1174)入磻溪穴居六年,则此书成于大定时期。卷一为七言律诗。卷二为七言绝句。卷三有《青天歌》、《吟》六首、《颂》三首、《步虚词》二首、《世宗挽词》一首、《古调》十五首、五言短句三首、五言长篇五首。卷四为五言律诗。卷五为词。卷六亦录词数十首。除少数为传道之作外,多为题咏、抒怀、应酬一类。为研究丘处机生平及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

6.17 万字 | 2024-05-03 21:49更新

太上洞渊神咒经
太上洞渊神咒经

佚名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道家咒语书。简称《神咒经》。西晋道士王纂编。二十卷。计有誓魔、遣鬼、缚鬼、杀鬼、禁鬼、斩鬼等品,并附有各种制鬼符箓。称“自今以去,道士转经行道之处,魔王不得挠之。”杜光庭序称,西晋末,太上道君以《神咒经》授金坛马迹山道士王纂。或谓该书非一时一人的作品,前后十卷及各卷体例不一致。其成书下限不应晚于东晋末。收入《道藏》第一七○至一七四册。

18.95 万字 | 2024-04-14 21:51更新

庄子
庄子

庄周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庄子》对工具理性也进行了深刻批判。 [37] 《庄子》进一步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观点。 [38] 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8.14 万字 | 2021-10-27 13:29更新

重阳全真集
重阳全真集

王重阳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一作《全真前后集》或《全真前后韬光集》。道教文集。十三卷。宋王重阳撰。成书于金大定二十八年 (1188年)。据大定二十八年(1188)范怿序:重阳逝世后,由门人收集遗文诗词约千余篇辑成,内容主要是“诱人还醇返朴,静息虚凝,养互初之灵物,见真如之妙性,识本来之面目,使复之于真,常归之于妙道”。在修炼方法上,力破金石符箓之法。一至八卷分别按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五绝、七绝、词等编辑,卷九为歌词诗、卷十为诗,卷十一至十三为词。内容多为题詠、述怀感事、赠答应酬之作,以诗词言志并宣传道教思想,成为以后全真道的一大特色。为研究全真道创教人王重阳生平思想的重要文献。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

9.96 万字 | 2024-04-28 21:42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