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庵集》是明代学者、文学家杨慎的诗文及一部分学术著作的合集。又称《升庵全集》《太史升庵全集》,明万历间四川巡抚张士佩编订并主持刻印。包括赋、杂文11卷,诗29卷,杂著41卷,凡81卷。杂著是张士佩取《丹铅录》、《谭苑醍醐》等书删除重复,分类编次,附于诗文之后,亦较《丹铅总录》为有绪。有明万历十年(1582)成都刻本。又有万历间所刻“外集”一百卷,“遗集”二十六卷。另有清乾隆六十年(1795)所刻全、外、遗各集。明简绍芳编《杨文宪公年谱》一卷,清李调元编《升庵先生年谱》一卷,可资参考。
-
王子安集(二十卷)
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杨炯编的二十卷本和《旧唐书》著录的三十卷本,今皆亡佚,张燮本是现存最早的本子。清同治年间,吴县蒋清翊撰有《王子安集注》二十卷。这个注本不但辑得王勃若干亡佚的诗文,且在文字校订、篇目考证上皆优于他本,其注亦简明扼要。
-
海忠介公全集
《海忠介公全集》,明海瑞(1514—1587)撰。十二卷。瑞字汝贤,一字国祥, 自号刚峰,琼山(今属海南)人。回族。嘉靖举人。曾官南平教谕,应天巡抚、南京右佥都御史。家境清贫,为官清廉。一生惩治贪污,平反许多冤案,人称“海青天”。曾因上疏触怒世宗,逮狱论死;亦因得罪权贵被罢官十六年。七十二岁又被起用,病卒于任。时市面停业,送葬哀悼之列百里不绝。卒谥忠介。
-
解学士文集
《解学士文集》,诗文别集。十卷,其中诗四卷。明解缙撰。解氏冤死后,家被籍没,诗文稿零落。明英宗天顺(1457—1464)初,黄谏慕其人,方始辑其遗稿。黄在序中曾缕述辑解缙诗文之难。缙天才骏发,属文作诗多不留稿,另外由于缙遭遇奇特,生前即享大名,冒名顶替之作亦颇不少。黄谏初编,仅在京师“遍求士大夫家及闻人口诵而录之”,加自己所藏者,共得古、今诗二百五十五首、文十七篇,编校成集,分为六卷,托人刊刻。此为缙身后第一个诗文集刻本。六卷本行世后又从友人手中及解缙经行之地收录一些解缙诗文,按地里岁月远近编为三十卷,名为《解学士先生文集》,刊于天顺八年(1464),前有黄谏、蔡朔二序。此本传世较少,近世藏书家很少寓目,可想在明代流播似亦未广。明世宗嘉靖(1522—1566)间,罗洪先与缙从孙解桐在三十卷本基础上(从此本首录黄、蔡二序,可知罗、解曾见黄氏刻本),蒐辑散亡,稍剔其伪,重编缙集,分为十卷,其中诗集部分,先将应制之作另编一卷,排在集首,其他按体编排,依次为四古、五古、五律、五绝、五排、七古、七绝、七律、赋、词等。此本刊于嘉靖四十一年壬戌(1562),传世稍多。清圣祖康熙间,缙十世孙解悦重编解集,并加补葺校勘,厘为十六卷,诗五卷,刊于康熙五十七年戊戌(1718)。另有清高宗乾隆(1736—1795)间刊本。
-
空同集
《空同集》,明李梦阳撰。李梦阳,字天赐,又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李梦阳在文学上同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属于一个流派,称为“前七子”。他们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虚浮华靡的台阁体。李梦阳的诗文集,称为《空同集》,现今流传的有明嘉靖间其甥曹嘉刊本,包括赋3卷,诗34卷,文29卷及附录2卷。诗集单行本有明万历间李三才辑《李何二先生诗集》本、《李崆峒先生诗集》33卷本、清光绪间张祖同辑《弘正四杰诗集》中《李空同诗集》33卷本。
-
韩愈集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祖籍河南省邓州市,世称韩昌黎。文学上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出以先秦两汉古文为创作标准;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在诗、文方面的创作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韩愈集》为汇编的韩愈作品集,涉及书、启、序、祭文、碑文、墓志、铭文、表状、记传、杂文等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