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文 诗文别集 西湖梦寻

卷二

西湖梦寻 张岱 10246 2022-03-21 13:59

  

  玉泉寺

  玉泉寺为故净空院。南齐建元中,僧昙起说法于此,龙王来听,为之抚掌出泉,遂

  建龙王祠。晋天福三年,始建净空院于泉左。宋理宗书“玉泉净空院”额。祠前有池亩

  许,泉白如玉,水望澄明,渊无潜甲。中有五色鱼百余尾,投以饼饵,则奋鬐鼓鬣,攫

  夺盘旋,大有情致。泉底有孔,出气如橐籥,是即神龙泉穴。又有细雨泉,晴天水面如

  雨点,不解其故。泉出可溉田四千亩。近者曰鲍家田,吴越王相鲍庆臣采地也。万历二

  十八年,司礼孙东瀛于池畔改建大士楼居。春时,游人甚众,各携果饵到寺观鱼,喂饲

  之多,鱼皆餍饫,较之放生池,则侏儒饱欲死矣。

  道隐《玉泉寺》诗:

   在昔南齐时,说法有昙起。天花堕碧空,神龙听法语。

   抚掌一赞叹,出泉成白乳。澄洁更空明,寒凉却酷暑。

   石破起冬雷,天惊逗秋雨。如何烈日中,水纹如碎羽。

   言有橐籥声,气孔在泉底。内多海大鱼,狰狞数百尾。

   饼饵骤然投,要遮全振旅。见食即忘生,无怪盗贼聚。

  

  集庆寺

  九里松,唐刺史袁仁敬植。松以达天竺,凡九里,左右各三行,每行相去八九尺。

  苍翠夹道,藤萝冒塗,走其下者,人面皆绿。行里许,有集庆寺,乃宋理宗所爱阎妃功

  德院也。

   淳祐十一年建造。阎妃,鄞县人,以妖艳专宠后宫。寺额皆御书,巧丽冠于诸刹。

  经始时,望青采斫,勋旧不保,鞭笞追逮,扰及鸡豚。时有人书法堂鼓云:“净慈灵隐

  三天竺,不及阎妃好面皮。”理宗深恨之,大索不得。此寺至今有理宗御容两轴。六陵

  既掘,冬青不生,而帝之遗像竟托阎妃之面皮以存,何可轻诮也。元季毁,明洪武二十

  七年重建。

  张京元《九里松小记》:

   九里松者,仅见一株两株,如飞龙劈空,雄古奇伟。想当年万绿参天,松风声壮于

  钱塘潮,今已化为乌有。更千百岁,桑田沧海,恐北高峰头有螺蚌壳矣,安问树有无哉!

  陈玄晖《集庆寺》诗:

   玉钩斜内一阎妃,姓氏犹传真足奇。

   宫嫔若非能佞佛,御容焉得在招提。

   布地黄金出紫薇,官家不若一阎妃。

   江南赋税凭谁用,日纵平章恣水嬉。

   开荒筑土建坛塠,功德巍峨在石碑。

   集庆犹存宫殿毁,面皮真个属阎妃。

   昔日曾传九里松,后闻建寺一朝空。

   放生自出罗禽鸟,听信阇黎说有功。

  

  飞来峰

  飞来峰,棱层剔透,嵌空玲珑,是米颠袖中一块奇石。使有石癖者见之,必具袍笏

  下拜,不敢以称谓简亵,只以石丈呼之也。深恨杨髡,遍体俱凿佛像,罗汉世尊,栉比

  皆是,如西子以花艳之肤,莹白之体,刺作台池鸟兽,乃以黔墨涂之也。奇格天成,妄

  遭锥凿,思之骨痛。翻恨其不匿影西方,轻出灵鹫,受人戮辱;亦犹士君子生不逢时,

  不束身隐遁,以才华杰出,反受摧残,郭璞、祢衡并受此惨矣。慧理一叹,谓其何事飞

  来,盖痛之也,亦惜之也。且杨髡沿溪所刻罗汉,皆貌己像,骑狮骑象,侍女皆裸体献

  花,不一而足。田公汝成锥碎其一;余少年读书岣嵝,亦碎其一。闻杨髡当日住德藏寺,

  专发古冢,喜与僵尸淫媾。知寺后有来提举夫人与陆左丞化女,皆以色夭,用水银灌殓。

  杨命发其冢。有僧真谛者,性呆戆,为寺中樵汲,闻之大怒,嘄呼诟谇。主僧惧祸,锁

  禁之。及五鼓,杨髡起,趣众发掘,真谛逾垣而出,抽韦驮木杵,奋击杨髡,裂其脑盖。

  从人救护,无不被伤。但见真谛于众中跳跃,每逾寻丈,若隼撇虎腾,飞捷非人力可到。

  一时灯炬皆灭,耰锄畚插都被毁坏。杨髡大惧,谓是韦驮显圣,不敢往发,率众遽去,

  亦不敢问。此僧也,洵为山灵吐气。

   袁宏道《飞来峰小记》:

   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第一。峰石逾数十丈,而苍翠玉立。渴虎奔猊,不足为其怒

  也;神呼鬼立,不足为其怪也;秋水暮烟,不足为其色也;颠书吴画,不足为其变幻诘

  曲也。石上多异木,不假土壤,根生石外。前后大小洞四五,窈窕通明,溜乳作花,若

  刻若镂。壁间佛像,皆杨秃所为,如美人面上瘢痕,奇丑可厌。余前后登飞来者五:初

  次与黄道元、方子公同登,单衫短后,直穷莲花峰顶。每遇一石,无不发狂大叫。次与

  王闻溪同登;次为陶石篑、周海宁;次为王静虚、陶石篑兄弟;次为鲁休宁。每游一次,

  辄思作一诗,卒不可得。

  又《戏题飞来峰》诗:

   试问飞来峰,未飞在何处。人世多少尘,何事飞不去。

   高古而鲜妍,杨、班不能赋。

   白玉簇其颠,青莲借其色。惟有虚空心,一片描不得。

   平生梅道人,丹青如不识。

  张岱《飞来峰》诗:

   石原无此理,变幻自成形。天巧疑经凿,神功不受型。

   搜空或洚水,开辟必雷霆。应悔轻飞至,无端遭巨灵。

   石意犹思动,躨跜势若撑。鬼工穿曲折,儿戏斫珑玲。

   深入营三窟,蛮开倩五丁。飞来或飞去,防尔为身轻。

  

  冷泉亭

  冷泉亭在灵隐寺山门之左。丹垣绿树,翳映阴森。亭对峭壁,一泓泠然,凄清入耳。

  亭后西栗十余株,大皆合抱,冷暗樾,遍体清凉。秋初栗熟,大若樱桃,破苞食之,

  色如蜜珀,香若莲房。天启甲子,余读书绚嵝山房,寺僧取作清供。余谓鸡头实无其松

  脆,鲜胡桃逊其甘芳也。夏月乘凉,移枕簟就亭中卧月,涧流淙淙,丝竹并作。张公亮

  听此水声,吟林丹山诗:“流向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言此水声带金石,已

  先作歌舞矣,不入西湖安入乎!余尝谓住西湖之人,无人不带歌舞,无山不带歌舞,无

  水不带歌舞,脂粉纨绮,即村妇山僧,亦所不免。因忆眉公之言曰:“西湖有名山,无

  处士;有古刹,无高僧;有红粉,无佳人;有花朝,无月夕。”曹娥雪亦有诗嘲之曰:

  “烧鹅羊肉石灰汤,先到湖心次岳王。斜日未曛客未醉,齐抛明月进钱塘。”余在西湖,

  多在湖船作寓,夜夜见湖上之月,而今又避嚣灵隐,夜坐冷泉亭,又夜夜对山间之月,

  何福消受。余故谓西湖幽赏,无过东坡,亦未免遇夜入城。而深山清寂,皓月空明,枕

  石漱流,卧醒花影,除林和靖、李岣嵝之外,亦不见有多人矣。即慧理、宾王,亦不许

  其同在卧次。

  袁宏道《冷泉亭小记》:

   灵隐寺在北高峰下,寺最奇胜,门景尤好。由飞来峰至冷泉亭一带,涧水溜玉,画

  壁流青,是山之极胜处。亭在山门外,尝读乐天记有云:“亭在山下水中,寺西南隅,

  高不倍寻,广不累丈,撮奇搜胜,物无遁形。春之日,草薰木欣,可以导和纳粹;夏之

  日,风泠泉渟,可以蠲烦析醒。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

  可濯足于床下;

   卧而狎之,可垂钓于枕上。潺湲洁澈,甘粹柔滑,眼目之嚣,心舌之垢,不待盥涤,

  见辄除去。”观此记,亭当在水中,今依涧而立。涧阔不丈余,无可置亭者。然则冷泉

  之景,比旧盖减十分之七矣。

  

  灵隐寺

  明季昭庆寺火,未几而灵隐寺火,未几而上天竺又火,三大寺相继而毁。是时唯具

  德和尚为灵隐住持,不数年而灵隐早成。盖灵隐自晋咸和元年,僧慧理建,山门匾曰

  “景胜觉场”,相传葛洪所书。寺有石塔四,钱武肃王所建。宋景德四年,改景德灵隐

  禅寺,元至正三年毁。明洪武初再建,改灵隐寺。宣德七年,僧昙赞建山门,良玠建大

  殿。殿中有拜石,长丈余,有花卉鳞甲之文,工巧如画。正统十一年,玹理建直指堂,

  堂文额为张即之所书,隆庆三年毁。万历十二年,僧如通重建;二十八年司礼监孙隆重

  修,至崇祯十三年又毁。具和尚查如通旧籍,所费八万,今计工料当倍之。具和尚惨淡

  经营,咄嗟立办。其因缘之大,恐莲池金粟所不能逮也。具和尚为余族弟,丁酉岁,余

  往候之,则大殿、方丈尚未起工,然东边一带,朗阁精蓝凡九进,客房僧舍百什余间,

  棐几藤床,铺陈器皿,皆不移而具。香积厨中,初铸三大铜锅,锅中煮米三担,可食千

  人。具和尚指锅示余曰:“此弟十余年来所挣家计也。”饭僧之众,亦诸刹所无。午间

  方陪余斋,见有沙弥持赫蹄送看,不知何事,第对沙弥曰:“命库头开仓。”沙弥去。

  及余饭后出寺门,见有千余人蜂拥而来,肩上担米,顷刻上禀,斗斛无声,忽然竞去。

  余问和尚,和尚曰:“此丹阳施主某,岁致米五百担,水脚挑钱,纤悉自备,不许饮常

  住勺水,七年于此矣。”余为嗟叹。因问大殿何时可成,和尚对以:“明年六月,为弟

  六十,法子万人,人馈十金,可得十万,则吾事济矣。”逾三年而大殿、方丈俱落成焉。

  余作诗以记其盛。

  张岱《寿具和尚并贺大殿落成》诗:

   飞来石上白猿立,石自呼猿猿应石。

   具德和尚行脚来,山鬼啾啾寺前泣。

   生公叱石同叱羊,沙飞石走山奔忙。

   驱使万灵皆辟易,火龙为之开洪荒。

   正德初年有簿对,八万今当增一倍。

   谈笑之间事已成,和尚功德可思议。

   黄金大地破悭贪,聚米成丘粟若山。

   万人团族如蜂蚁,和尚植杖意自闲。

   余见催科只数贯,县官敲扑加锻炼。

   白粮升合尚怒呼,如坻如京不盈半。

   忆昔访师坐法堂,赫蹄数寸来丹阳。

   和尚声色不易动,第令侍者开仓场。

   去不移时阶戺乱,白粲驮来五百担。

   上仓斗斛寂无声,千百人夫顷刻散。

   米不追呼人不系,送到座前犹屏气。

   公侯福德将相才,罗汉神通菩萨慧。

   如此工程非戏谑,向师颂之师不诺。

   但言佛自有因缘,老僧只怕因果错。

   余自闻言请受记,阿难本是如来弟。

   与师同住五百年,挟取飞来复飞去。

  张祜《灵隐寺》诗:

   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楼下月,十里郭中烟。后塔耸亭后,前山横阁前。

   溪沙涵水静,洞石点苔鲜。好是呼猿父,西岩深响连。

  贾岛《灵隐寺》诗:

   峰前峰后寺新秋,绝顶高窗见沃洲。

   人在定中闻蟋蟀,鹤于栖处挂猕猴。

   山钟夜度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

   心欲悬帆身未逸,谢公此地昔曾游。

  周诗《灵隐寺》诗:

   灵隐何年寺,青山向此开。涧流原不断,峰石自飞来。

   树覆空王苑,花藏大士台。探冥有玄度,莫遣夕阳催。

  

  北高峰

  北高峰在灵隐寺后,石磴数百级,曲折三十六湾。上有华光庙,以祀五圣。山半有

  马明王庙,春日祈蚕者咸往焉。峰顶浮屠七级,唐天宝中建,会昌中毁;钱武肃王修复

  之,宋咸淳七年复毁。此地群山屏绕,湖水镜涵,由上视下,歌舫渔舟,若鸥凫出没烟

  波,远而益微,仅规其影。西望罗刹江,若匹练新濯,遥接海色,茫茫无际。张公亮有

  句:“江气白分海气合,吴山青尽越山来。”诗中有画。郡城正值江湖之间,委蛇曲折,

  左右映带,屋宇鳞次,竹木云蓊,郁郁葱葱,凤舞龙盘,真有王气蓬勃。山麓有无着禅

  师塔。师名文喜,唐肃宗时人也,瘗骨于此。韩侂胄取为葬地,启其塔,有陶龛焉。容

  色如生,发垂至肩,指爪盘屈绕身,舍利数百粒,三日不坏,竟荼毗之。

  苏轼《游灵隐高峰塔》诗:

   言游高峰塔,蓐食始野装。火云秋未衰,及此初旦凉。

   雾霏岩谷暗,日出草木香。嘉我同来人,又便云水乡。

   相劝小举足,前路高且长。古松攀龙蛇,怪石坐牛羊。

   渐闻钟馨音,飞鸟皆下翔。入门空无有,云海浩茫茫。

   惟见聋道人,老病时绝粮。问年笑不答,但指穴梨床。

   心知不复来,欲归更彷徨。赠别留匹布,今岁天早霜。

  

  韬光庵

  韬光庵在灵隐寺右之半山,韬光禅师建。师,蜀人,唐太宗时,辞其师出游,师嘱

  之曰:“遇天可留,逢巢即止。”师游灵隐山巢沟坞,值白乐天守郡,悟曰:“吾师命

  之矣。”遂卓锡焉。乐天闻之,遂与为友,题其堂曰“法安”。内有金莲池、烹茗井,

  壁间有赵阅道、苏子瞻题名。庵之右为吕纯阳殿,万历十二年建,参政郭子章为之记。

  骆宾王亡命为僧,匿迹寺中。宋之问自谪所还至江南,偶宿于此。夜月极明,之问在长

  廊索句,吟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后句未属,思索良苦。有老僧点长明灯,

  同曰:“少年夜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之问曰:“适欲题此寺,得上联而下句不

  属。”

   僧请吟上句,宋诵之。老僧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愕

  然,讶其遒丽,遂续终篇。迟明访之,老僧不复见矣。有知者曰:此骆宾王也。

  袁宏道《韬光庵小记》:

   韬光在山之腰,出灵隐后一二里,路径甚可爱。古木婆娑,草香泉渍,淙淙之声,

  四分五络,达于山厨。庵内望钱塘江,浪纹可数。余始入灵隐,疑宋之问诗不似,意古

  人取景,或亦如近代词客捃拾帮凑。及登韬光,始知“沧海”、“浙江”、“扪萝”、

  “刳木”数语,字字入画,古人真不可及矣。

   宿韬光之次日,余与石篑、子公同登北高峰,绝顶而下。

  张京元《韬光庵小记》:

   韬光庵在灵鹫后,鸟道蛇盘,一步一喘。至庵,入坐一小室,峭壁如削,泉出石罅,

  汇为池,蓄金鱼数头。低窗曲槛,相向啜茗,真有武陵世外之想。

  萧士玮《韬光庵小记》:

   初二,雨中上韬光庵。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倦时踞石而坐,

  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惟

  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至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竟无所有。至韬

  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竟夜不

  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受肇和《自韬光登北高峰》诗:

   高峰千仞玉嶙峋,石磴攀跻翠蔼分。

   一路松风长带雨,半空岚气自成云。

   上方楼阁参差见,下界笙歌远近闻。

   谁似当年苏内翰,登临处处有遗文。

  白居易《招韬光禅师》诗:

   白屋炊香饭,荤膻不入家。滤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

   青菜除黄叶,红姜带紫芽。命师相伴食,斋罢一瓯茶。

  韬光禅师《答白太守》诗:

   山僧野性爱林泉,每向岩阿倚石眠。

   不解栽松陪玉勒,惟能引水种青莲。

   白云乍可来青嶂,明月难教下碧天。

   城市不能飞锡至,恐妨莺啭翠楼前。

  杨蟠《韬光庵》诗:

   寂寂阶前草,春深鹿自耕。老僧垂白发,山下不知名。

  王思任《韬光庵》诗:

   云老天穷结数楹,涛呼万壑尽松声。

   鸟来佛座施花去,泉入僧厨漉菜行。

   一捺断山流海气,半株残塔插湖明。

   灵峰占绝杭州妙,输与韬光得隐名。

  又《韬光涧道》诗:

   灵隐入孤峰,庵庵叠翠重。僧泉交竹驿,仙屋破云封。

   绿暗天俱贵,幽寒月不浓。涧桥秋倚处,忽一响山钟。

  

  岣嵝山房

  李茇号岣嵝,武林人,住灵隐韬光山下。造山房数楹,尽驾回溪绝壑之上。溪声淙

  淙出阁下,高厓插天,古木蓊蔚,人有幽致。山人居此,孑然一身。好诗,与天池徐渭

  友善。客至,则呼僮驾小肪,荡桨于西泠断桥之间,笑咏竟日。以山石自磥生圹,死即

  埋之。所著有《岣嵝山人诗集》四卷。天启甲子,余与赵介臣、陈章侯、颜叙伯、卓珂

  月、余弟平子读书其中。主僧自超,园蔬山蔌,淡薄凄清。但恨名利之心未净,未免唐

  突山灵,至今犹有愧色。

   张岱《岣嵝山房小记》:

   岣嵝山房,逼山、逼溪、逼韬光路,故无径不梁,无屋不阁。门外苍松傲睨,蓊以

  杂木,冷绿万顷,人面俱失。

   石桥低磴,可坐十人。寺僧刳竹引泉,桥下交交牙牙,皆为竹节。天启甲子,余键

  户其中者七阅月,耳饱溪声,目饱清樾。山上下多西栗、边笋,甘芳无比。邻人以山房

  为市,蓏果、羽族日致之,而独无鱼。乃潴溪为壑,系巨鱼数十头。有客至,辄取鱼给

  鲜。日晡,必步冷泉亭、包园、飞来峰。一日,缘溪走看佛像,口口骂杨髡。见一波斯

  坐龙象,蛮女四五献花果,皆裸形,勒石志之,乃真伽像也。余椎落其首,并碎诸蛮女,

  置溺溲处以报之。寺僧以余为椎佛也,咄咄作怪事,及知为杨髡,皆欢喜赞叹。

   徐渭《访李岣嵝山人》诗:

   岣嵝诗客学全真,半日深山说鬼神。

   送到涧声无响处,归来明月满前津。

   七年火宅三车客,十里荷花两桨人。

   两岸鸥凫仍似昨,就中应有旧相亲。

   王思任《岣嵝僧舍》诗:

   乱苔膏古荫,惨绿蔽新芊。鸟语皆番异,泉心即佛禅。

   买山应较尺,赊月敢辞钱。多少清凉界,幽僧抱竹眠。

  

  青莲山房

  青莲山房,为涵所包公之别墅也。山房多修竹古梅,倚莲花峰,跨曲涧,深岩峭壁,

  掩映林峦间。公有泉石之癖,日涉成趣。台榭之美,冠绝一时。外以石屑砌坛,柴根编

  户,富贵之中,又着草野。正如小李将军作丹青界画,楼台细画,虽竹篱茅舍,无非金

  碧辉煌也。曲房密室,皆储偫美人,行其中者,至今犹有香艳。当时皆珠翠团簇,锦绣

  堆成。一室之中,宛转曲折,环绕盘旋,不能即出。主人于此精思巧构,大类迷楼。而

  后人欲如包公之声伎满前,则亦两浙荐绅先生所绝无者也。今虽数易其主,而过其门者

  必曰“包氏北庄”。

   陈继儒《青莲山房》诗:

   造园华丽极,反欲学村庄。编户留柴叶,,磊坛带石霜。

   梅根常塞路,溪水直穿房。觅主无从入,装回走曲廊。

   主人无俗态,筑圃见文心。竹暗常疑雨,松梵自带琴。

   牢骚寄声伎,经济储山林。久已无常主,包庄说到今。

  

  呼猿洞

  呼猿洞在武林山。晋慧理禅师,常畜黑白二猿,每于灵隐寺月明长啸,二猿隔岫应

  之,其声清皦。后六朝宋时,有僧智一仿旧迹而畜数猿于山,临涧长啸,则群猿毕集,

  谓之猿父。好事者施食以斋之,因建饭猿堂。今黑白二猿尚在。有高僧住持,则或见黑

  猿,或见白猿。具德和尚到山间,则黑白皆见。余于方丈作一对送之:“生公说法,雨

  堕天花,莫论飞去飞来,顽皮石也会点头。慧理参禅,月明长啸,不问是黑是白,野心

  猿都能答应。”具和尚在灵隐,声名大著。后以径山佛地谓历代祖师多出于此,徙往径

  山。事多格迕,为时无几,遂致涅槃。方知盛名难居,虽在缁流,亦不可多取。

   陈洪绶《呼猿洞》诗:

   慧理是同乡,白猿供使令。以此后来人,十呼十不应。

   明月在空山,长啸是何意。呼山山自来,麾猿猿不去。

   痛恨遇真伽,斧斤残怪石。山亦悔飞来,与猿相对泣。

   洞黑复幽深,恨无巨灵力。余欲锤碎之,白猿当自出。

   张岱《呼猿洞》对:

   洞里白猿呼不出,崖前残石悔飞来。

  

  三生石

  三生石在下天竺寺后。东坡《圆泽传》曰:洛师惠林寺,故光禄卿李憕居第。禄山

  陷东都,憕以居守死之。子源,少时以贵游子豪侈善歌闻于时。及憕死,悲愤自誓,不

  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余年。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

  语竟日,人莫能测。一日相约游蜀青城峨嵋山,源欲自荆州溯峡,泽欲取长安斜谷路。

  源不可,曰:

   “吾以绝世事,岂可复到京师哉!”泽默然久之,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荆

  州路。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罂而汲者,泽望而叹曰:“吾不欲由此者,为是也。”

  源惊问之。泽曰:

  

   今既见,无可逃之。公当以符咒助吾速生。三日浴儿时,愿公临我,以笑为信。后

  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源悲悔,而为具沐浴易服。至暮,泽

  亡而妇乳。

   三日,往观之,儿见源果笑。具以语王氏,出家财葬泽山下。

   源遂不果行。返寺中,问其徒,则既有治命矣。后十三年,自洛还吴,赴其约。至

  所约,闻葛洪川畔有牧童扣角而歌之曰: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呼问:

  “泽公健否?”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缘未尽,慎弗相近,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

  又歌曰: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唐。”遂去

  不知所之。后二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笃孝,拜谏议大夫。不就,竟死寺中,年八十

  一。

   王元章《送僧归中竺》诗:

   天香阁上风如水,千岁岩前云似苔。

   明月不期穿树出,老夫曾此听猿来。

   相逢五载无书寄,却忆三生有梦回。

   乡曲故人凭问讯,孤山梅树几番开。

   苏轼《赠下天竺惠净师》诗:

   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虽才名相远,

  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三月六日,来别南北山诸道人,而下天竺惠净师以丑石赠,作三

  绝句:

   当年衫鬓两青青,强说重来慰别情。

   衰鬓只今无可白,故应相对说来生。

   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较前贤。

   便从洛社休官去,犹有闲居二十年。

   在郡依前六百日,山中不记几回来。

   还将天竺一峰去,欲把云根到处栽。

  

  上天竺

  上天竺,晋天福间,僧道翊结茅庵于此。一夕,见毫光发于前涧,晚视之,得一奇

  木,刻画观音大士像。后汉乾祐间,有僧从勋自洛阳持古佛舍利来,置顶上,妙相庄严,

  端正殊好,昼放白光,士民崇信。钱武肃王常梦白衣人求葺其居,寤而有感,遂建天竺

  观音看经院。宋咸平中,浙西久旱,郡守张去华率僚属具幡幢华盖迎请下山,而澍雨沾

  足。自是有祷辄应,而雨每滂薄不休,世传烂稻龙王焉。南渡时,施舍珍宝,有日月珠、

  鬼谷珠、猫睛等,虽大内亦所罕见。嘉祐中,沈文通治郡,谓观音以声闻宣佛力,非禅

  那所居,乃以教易禅,令僧元净号辨才者主之。凿山筑室,几至万础。治平中,郡守蔡

  襄奏赐“灵感观音”殿额。辨才乃益凿前山,辟地二十有五寻,殿加重檐。建咸四年,

  兀术入临安,高宗航海。兀术至天竺,见观音像喜之,乃载后车,与《大藏经》并徙而

  北。时有比丘知完者,率其徒以从。至燕,舍于都城之西南五里,曰玉河乡,建寺奉之。

  天竺僧乃重以他木刻肖前像,诡曰:“藏之井中,今方出现”,其实并非前像也。乾道

  三年,建十六观堂,七年,改院为寺,门匾皆御书。庆元三年,改天台教寺。元至元三

  年毁。五年,僧庆思重建,仍改天竺教寺。元末毁。明洪武初重建,万历二十七年重修。

  崇祯末年又毁,清初又建。时普陀路绝,天下进香者皆近就天竺,香火之盛,当甲东南。

  二月十九日,男女宿山之多,殿内外无下足处,与南海潮音寺正等。

   张京元《上天竺小记》:

   天竺两山相夹,回合若迷。山石俱骨立,石间更绕松篁。

   过下竺,诸僧鸣钟肃客,寺荒落不堪入。中竺如之。至上竺,山峦环抱,风气甚固,

  望之亦幽致。

   萧士玮《上天竺小记》:

   上天竺,叠嶂四周,中忽平旷,巡览迎眺,惊无归路。余知身之入而不知其所由入

  也。从天竺抵龙井,曲涧茂林,处处有之。一片云、神运石,风气遒逸,神明刻露。选

  石得此,亦娶妻得姜矣。泉色绀碧,味淡远,与他泉迥矣。

   苏轼《记天竺诗引》:

   轼年十二,先君自虔州归,谓予言:“近城山中天竺寺,有乐天亲书诗云:‘一山

  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

  上界钟鸣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笔势奇逸,墨迹如新。”今四

  十七年,予来访之,则诗已亡,有刻石在耳。

   感涕不已,而作是诗。

   又《赠上天竺辨才禅师》诗:

   南北一山门,上下两天竺。中有老法师,瘦长如鹳鹄。

   不知修何行,碧眼照山谷。见之自清凉,洗尽烦恼毒。

   坐令一都会,方丈礼白足。我有长头儿,角颊峙犀玉。

   四岁不知行,抱负烦背腹。师来为摩顶,起走趁奔鹿。

   乃知戒律中,妙用谢羁束。何必言法华,佯狂啖鱼肉。

   张岱《天竺柱对》:

   佛亦爱临安,法像自北朝留住。

   山皆学灵鹫,洛伽从南海飞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