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籍 佛教经典 诸法集要经

诸法集要经卷第九

诸法集要经 佚名 13168 2024-03-20 19:56

  

  观无畏尊者集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诏译

  寂静品第二十八

  若尽诸烦恼则得最上乐

  此为寂静通智者如实说

  又彼诸如来常赞寂静法

  得至不灭处诸苦则不生

  若人离放逸无贪欲过患

  乐修寂静行去菩提不远

  若能离贪爱于境心不乱

  及舍恶知识去菩提不远

  若能善观察不著善不善

  离轮回怖畏去菩提不远

  若能断诸惑除懈怠垢秽

  了自他无我去菩提不远

  离三毒过患令诸根寂静

  明了于四谛去菩提不远

  于精粗饮食而不生贪厌

  智境两相如去菩提不远

  于苦乐二种亦不生执著

  得离诸怖畏去菩提不远

  若人怖诸罪当离诸放逸

  善求趣菩提得最上寂静

  圣道品第二十九

  若人于四谛以智善观察

  解脱诸轮回趣无为彼岸

  若无正思惟愚痴著诸欲

  不厌离生死为轮回所缚

  不畏广大苦无出离方便

  为欲箭所中当堕于恶道

  愚人著诸欲如蛾爱灯光

  不知大怖畏毕竟无少乐

  佛说真实道谓苦空无常

  及无我作者能免脱轮回

  智境本平等一切皆心造

  于此证解已故不说三种

  离饮食过患不依邪活命

  起无分别智证出世间法

  善住真实智作十六行相

  然后能了知达诸法次第

  永离三毒垢出三有逼迫

  趣越三恶趣是名须陀洹

  不善法为因定堕于恶道

  由依解脱法得须陀洹果

  善修习诸定引生于轻安

  纯净业相应得超三有海

  永断诸疑惑离贪及不害

  乘白业船舫能到于彼岸

  谓有为诸法从因缘生起

  知彼四圣谛为染净因果

  若了达四谛决定得解脱

  愚夫著欲境随三有旋转

  若能离贪欲则住寂静道

  此道无过上智者所游履

  若人于诸佛常净心恭敬

  生生获快乐离佛无解脱

  若人于正法常净心爱乐

  生生获快乐离法无解脱

  若人于众僧常净心供养

  生生获快乐离僧无解脱

  若人于四谛常净心信解

  生生获快乐离此无解脱

  若人于圣道常净心修习

  生生获快乐离此无解脱

  若求证真如当安住净慧

  不乐著游戏此为天中天

  若乐著嬉戏心不生暂舍

  增长诸病恼斯则实非乐

  善解四谛法及修施等行

  当知如是人作最上安隐

  教诫比丘品第三十

  常乐行慈忍不害诸有情

  得一切众生敬之如其父

  身业常清净诸根善相应

  心不生悭贪远离不与取

  于彩绘女人亦不应观视

  断坚固欲想为世解脱者

  乐习诸禅定得离诸忧畏

  不触烦恼蛇视金如瓦砾

  于苦乐安危及盛衰等事

  其心不倾动此名为比丘

  善降伏诸根不为境所娆

  以智如实知于冤亲平等

  若具足明智了欲境如毒

  我记如是人当得菩提道

  具真实正见悟刹那生灭

  安住如须弥超出轮回海

  于草及旃檀等视无差别

  珍膳及名衣皆不生爱乐

  于利养名闻观之如炽火

  心常生止足依草而坐卧

  于过现所作种种诸事业

  离颠倒思惟则不生染著

  乐闻于正法不随流转因

  以慧善拣择常修殊胜行

  欲境虽炽然由彼心寂静

  驱策如僮仆则无诸苦恼

  若诸根调顺则不生流荡

  离欲缠缚者与牟尼无异

  善人如金宝见者咸贵重

  乐修寂静行令他生喜心

  栖止阿兰若不乐居楼观

  知足持毳衣常行于乞食

  善修身语心不生苦乐想

  离分别执著得最上安隐

  由习诸禅定能破彼魔怨

  常以真实言引导于群品

  善乘智慧车摧六根贪使

  当知如是人得近菩提道

  乐住阿兰若则永离诸过

  如风于空中吹云无障碍

  以清净三业勤修诸胜行

  具真实正见破坏诸魔教

  于彼贪等行本性而不染

  常起慈悲心是比丘所作

  了知色等境为彼缠缚因

  是人无忧恼得至寂灭处

  知诸因缘法善恶皆决定

  乐闻解脱法于贪则不著

  于未修善业而常生爱乐

  是人如月光本性净无垢

  焚烧罪恶法如火投干薪

  弃背诸苦因于三有称胜

  志求于解脱不著世间法

  超出诸轮回如鸟随空往

  如实知其因决定而受果

  彼于三有中是名真解脱

  于苦乐精粗皆无有所著

  此最上比丘观世间如焰

  心不生散乱乐求于正法

  勤修本白业彼如阿罗汉

  乐近善知识远离于亲属

  捐在家垢染彼如阿罗汉

  由慧寂诸根不著于境界

  行视二足指彼如阿罗汉

  不诣王履道城邑四衢巷

  贩卖为讥呵彼如阿罗汉

  不观于歌舞不乐相斗诤

  住旷野空闲彼如阿罗汉

  一日唯一食未得不希求

  知分量止足彼如阿罗汉

  常持粪扫衣不乐上妙服

  与食行相应彼如阿罗汉

  由不造诸业离一切虚妄

  不起亦不乐彼如阿罗汉

  

  解脱诸恶法彼如阿罗汉

  离一切嗔恼超越诸结使

  住正念思惟彼如阿罗汉

  修习八圣道善住于寂静

  破诸烦恼怨彼如阿罗汉

  寂静根坚固超贪欲淤泥

  住心一境性彼如阿罗汉

  于自经行所及他游止处

  知已如实说彼如阿罗汉

  知漏无漏法皆从因缘生

  决定无有疑彼如阿罗汉

  离惛沉睡眠无懈依时起

  勤修诸梵行彼如阿罗汉

  喜住阿兰若修毗钵舍那

  奢摩他诸定彼如阿罗汉

  智者依正理常栖止林野

  如禽处空虚彼如阿罗汉

  受信施饮食平等为说法

  破根随烦恼彼如阿罗汉

  善知真实道相应心次第

  能到于彼岸彼如阿罗汉

  若具于明智离怖畏欢喜

  于二无所著彼如阿罗汉

  于自他众类如实知老死

  天人咸归信彼如阿罗汉

  常乐修梵行离三衣无有

  得少以为足彼如阿罗汉

  不耽嗜美味依时一坐食

  离名利垢染彼如阿罗汉

  与悲舍相应不覆藏众罪

  焚烧过失林彼如阿罗汉

  违僧伽轨则其心常懈怠

  无勇捍精进此则非比丘

  佛诫诸弟子不应畜卧具

  若乐懈怠者何能获安乐

  由懈怠一种诸过患之本

  于流转轮回受无量苦恼

  若有懈怠者众善则不生

  虽被袈裟服此则非比丘

  若不修定慧何由尽诸漏

  唯具假形相此则非比丘

  乐安住僧坊离学法境界

  耽味于酒色此则非比丘

  若断诸魔缚远离众罪业

  不应与毁禁共住同饮食

  又破戒比丘受用众饮食

  彼则如服毒饮洋铜无异

  由彼无胜能不预众同分

  后堕地狱中于食不可得

  若断诸烦恼如蛇出其室

  不乐见女人依正命乞食

  云何诸比丘以身为所质

  造诸恶趣因坏僧宝名称

  贪名利境界习近于女人

  彼非俗非僧为法中之贼

  恃王臣威势恣啖于酒馔

  为假名比丘诳惑于施者

  无善摄方便同营办俗务

  常依止王城如蛇处林壑

  若不生厌离念念常增长

  当舍欲爱缠乐依止寂静

  诸烦恼惑业于见所治断

  解脱色等蕴应当善修作

  乐修诸禅定觉悟于诸法

  善达真实相得最上安隐

  发广大慈心勤求于正法

  了自身如幻名真实比丘

  常生净善心除贪欲忿恚

  离颠倒分别名真实比丘

  断一切结缚离一切和合

  常愍诸众生名真实比丘

  善调伏自心欲境不能乱

  如真金离垢名真实比丘

  于诸欲境界不起爱非爱

  彼心无所著名真实比丘

  具足诸戒法降诸根怨贼

  离下劣讥谤名真实比丘

  不耽诸饮食常发生明慧

  乐研究诸法名真实比丘

  于旷野冢间敷草而坐卧

  心不生疲倦名真实比丘

  了知诸恶因定受其苦报

  则离彼垢浊名真实比丘

  由意根清净离诸恶险难

  超出轮回道名真实比丘

  智慧深如海毁誉而无动

  心不生恚爱名真实比丘

  善宣微妙法无垢无所著

  智慧力坚固依时无疲懈

  知欲界色界及彼无色界

  种种因缘生是名具智者

  能离欲过失不著世言论

  我说彼比丘见欲境如毒

  由具彼正慧观欲如淤泥

  此为解脱人得免于沦溺

  乐修诸禅定远离于懈怠

  常读诵经典饶益诸众生

  具足大辩才随问而为答

  知诸法次第离颠倒分别

  善营僧伽事护惜诸财物

  身不生疲劳亦无有悔恼

  不求己名称亦不希福报

  我说彼比丘则离一切缚

  又彼持净戒不求生天中

  以所作善因唯趣菩提果

  常乐修正行不亲近恶友

  我记如是人则得离诸咎

  善修于慈观精进心质直

  无少犯律仪去菩提不远

  怖生老病死厌离轮回苦

  除散乱修禅去菩提不远

  依止自性空悟无常生灭

  次第修诸禅得尽苦边际

  又彼毁戒人为佛法之害

  外虽服袈裟内无德所蕴

  犹如彼聚沫怯弱非坚固

  如是虚行人窃比丘名字

  毁戒地狱人为僧宝所摈

  由自心所诳身坏堕恶道

  诳诸法律仪随业而自受

  为业网缠缚彼唯有极苦

  不著善法衣如裸形丑恶

  后堕地狱中受种种治罚

  无众善庄严唯苦恼逼迫

  如是破戒人速趣于恶道

  谓由破戒故不修诸善行

  狱火极烧然决定无能免

  内安住戒法外具诸威仪

  舍此皆邪命则无由出离

  于彼昼夜中增长诸不善

  愚痴恶行人毁坏于戒宝

  闻诸法皆空意坚持不舍

  住正念思惟为善护戒者

  戒能远诸罪善人常奉持

  破戒如垢索缚诸造恶者

  若毁于禁戒唯与罪相应

  彼则乐亲近焰摩罗使者

  愚痴无戒人起增上散乱

  相续造诸罪去地狱非远

  若乐造众恶彼唯自损害

  今果如昔因云何生后悔

  罪河极深广波涛常汹涌

  漂溺诸罪人昼夜受诸苦

  若离彼净戒则舍白净去

  后纵得人身心常生放逸

  于戒全毁犯增嫉贤善人

  如是恶比丘决定堕恶道

  若乐持净戒常游履善道

  是人不久得出世真常乐

  善坚持斋法读诵诸经典

  其心常寂静无烦恼相应

  于三有海中以戒为船筏

  当依教奉行能到于彼岸

  常持粪扫衣唯畜一破钵

  餐木实根蓏彼乐佛所赞

  清净身语心当行于正命

  乐修诸禅定趣菩提不远

  常栖止旷野心不生放逸

  唯净修梵行趣菩提不远

  弃背于五欲知足无希求

  常生寂静心趣菩提不远

  不行邪活命离烦恼尘垢

  其心等虚空趣菩提不远

  佛说诸法律心不生爱乐

  不修彼梵行诽谤寂静道

  习近下劣人远离于戒法

  弃真实正见不乐修诸定

  由彼掉举故作意而破坏

  离彼对治法何由得禅定

  离自分善法乐邪师事业

  彼二皆破坏决定堕恶道

  舍比丘形相改易俗形服

  为人所轻笑处世常贫乏

  彼下劣愚痴自矜夸所学

  弃舍己善业乐行于非法

  由返俗自济则失善名闻

  为彼诸善人弃之如草芥

  乐造诸恶业则坏彼正见

  此破法比丘其心常谄诈

  常贪妙饮食乐著于欲事

  此恶行比丘名著袈裟贼

  穷历象星宿说占相等事

  此世俗比丘乐亲近王者

  习医方彩画结构非理事

  此险恶比丘常营务衣食

  厌诵经习定贪利养名闻

  此假名比丘不久当自损

  多狎近恶友求方术烧金

  此非法比丘彼则自损减

  若离彼欲行则远诸恶友

  食麨而知足亦不生热恼

  若欲境来侵舍之如炽火

  此护戒比丘等摩尼无垢

  内外悉清净智德而严身

  此梵行比丘戒衣之所覆

  不著世间法如须弥不动

  此寂静比丘一切咸恭敬

  入城邑聚落不逾三昼夜

  此解脱比丘常乐居岩谷

  极怖贪欲罪修定除散乱

  此单己比丘寂然心不动

  远离恶知识泯绝于贪爱

  此离染比丘不著诸所作

  常远离亲朋习定或读诵

  此出离比丘则脱诸苦难

  少欲而知足勤修无懈怠

  此精进比丘能坏诸魔业

  比丘栖山谷远离诸贪求

  云何披袈裟如奴而活命

  又彼持戒人天龙常恭敬

  无善法可亲如池涸鹅去

  若能离贪欲永无诸过患

  乐亲近王臣则生诸忧怖

  于阿兰若处及旷野冢间

  藤萝山谷中息心而宴坐

  若不修禅定唯营求饮食

  当知如是人则同诸饿鬼

  定为离垢乐智者之所说

  若离于禅定余则无少乐

  劣慧愚痴人则不能修习

  著世间饮食彼则自欺诳

  为欲境所牵心复生爱乐

  增长不善法破坏生天行

  若人于法师信解除我慢

  发起精进心忆持令不忘

  由闻是法故依彼如是说

  复能令他人不生于我慢

  于慢过慢相善能分别说

  自他如实知为比丘智者

  无智心散乱怀我慢忿毒

  恃名利醉慠彼何有寂静

  名与行相应善住智境界

  怖生死过患具出家果利

  由住智境界了自性他性

  道非道亦然及善恶业报

  离苦乐二边不行彼非道

  舍在家缠缚安隐无忧苦

  比丘住僧房则生于散乱

  与世俗不殊损坏沙门法

  若栖止山林不为人毁谤

  常习定持经意则无散乱

  若乐在僧房多贪求积畜

  其心不暂暇以至损寿命

  不悟命非坚快乐亦随减

  不顾现在因而求后世乐

  心不起希望是为离贪者

  少欲而知足彼得沙门果

  乐依止山林修习诸禅定

  常赞定功德能离诸过患

  离一切合和不为境所牵

  善断彼贪欲如火焚干薪

  若乐居寂静则怖三有海

  此净身比丘非房舍所累

  若乐住僧坊唯增长贪爱

  于此世他生何由能出离

  若乐住僧坊多追求知识

  常造作诸恶后则堕恶道

  若人具明慧能离冤亲想

  则无彼对待其心常寂静

  诸恶如淤泥不应著少分

  当独处山林舍妄求寂静

  善修无垢行则坏诸垢染

  唯依止空闲能超欲境界

  于世出世法离垢无所著

  苦乐平等知此说名寂静

  舍离于五欲知足无希求

  清净而活命此说名寂静

  常远诸愦闹不游止非处

  单己而修行此说名寂静

  永绝于贪欲则无诸忧喜

  清净身语心此说名寂静

  于胜劣等法心不生高下

  以智平等观此说名寂静

  于善不善行咸知其业报

  不著世间法此说名寂静

  发起于正慧常念欲过失

  了知受所生此说名寂静

  善调伏诸根知时方说法

  怖彼轮回因此说名寂静

  了知自身相除诸根散乱

  常依止山林此说名寂静

  住正念精进常思离诸恶

  不游戏园林此说名寂静

  断一切烦恼如火烧林木

  是名为沙门彼不著诸欲

  若乐世俗事常游止聚落

  愚痴诳于人自称依法住

  清净阿兰若心不生爱乐

  此唯离贪者所居之境界

  若耽著五欲好说世言论

  当知如是人彼则不能往

  意乐于空寂专修诸禅定

  彼梵志沙门善住安隐道

  福行品第三十一

  若人营福业当获殊胜报

  是故广修作无福则无财

  福为最胜宝福称无尽藏

  福如彼明灯福同于父母

  福能生诸天福能引胜处

  人间修福行感果得如意

  若修彼福行定招于富乐

  应当善了知无福则无乐

  福为三世益自性可爱乐

  如影常相随彼则无暂舍

  诸天福若减不久则退堕

  是故于福行应相续修作

  无福多艰辛常生下劣处

  无善希乐果如沙中求酥

  愚夫为心诳常离于福业

  既不修善法罪恶常增长

  现生修众善福随行所生

  以是因缘故后得生天中

  若乐修福业众人所尊奉

  身离诸逼迫其心常安静

  善人行善法获乐中妙乐

  由彼清净因当得菩提道

  是故诸有情勤修于福业

  倏尔无常至定为他所有

  若于胜福行数数而修作

  随其种种因则受彼彼果

  一切诸世间善恶法为主

  当勤修善法彼则能救护

  若舍离善法乐造作众罪

  由是因缘故则受地狱苦

  乃至命未谢及身肢圆满

  努力勤修作彼则具大智

  若人善说法能开悟于他

  令至涅盘城安隐离忧怖

  若于彼正法为说四句偈

  显示出离道为第一归救

  善宣说正法能疾成佛道

  虽帝释少因多财岂能致

  若贪著世财法慧不增长

  珍宝有散坏法财用无极

  唯所修善法百千生相逐

  己所有资财一步不随去

  又水火盗贼则能损其财

  善法在心中少分无能夺

  纵经久远劫受无量欲乐

  决定当破坏须谛求正法

  唯此一善法当精勤守护

  作善命延长造恶速磨灭

  当亲近善法如教而修行

  诸苦则不生获得殊胜乐

  若乐作不善常行于非法

  后堕地狱中受无量极苦

  于无量劫中当归依三宝

  先受天中乐后得寂静果

  观现受福报皆从先业生

  或乐或苦因各各无差忒

  当坚持净戒广崇于福业

  昼夜常相续如河流不绝

  若人舍善法今生则虚过

  若不废善因得人天快乐

  若福行圆满善护持正法

  是人于世间最胜无伦匹

  宁丧失身命不违背正法

  若离正法者随诸恶流转

  愚痴著欲乐弃舍正法眼

  彼现生虚掷如海中下雨

  不护彼禁戒乐造作诸恶

  心田善种子则无由生长

  当一心观察最上清净法

  得至不灭处于苦则无有

  若诸根纵逸于境而耽著

  则为彼所缠轮转无休息

  若不著罪法如镕金赫奕

  离三有险难获毕竟寂静

  具足清净慧常尊重正法

  于彼说法师闻已能信受

  常供养三宝孝事于父母

  能至涅盘城住最上安隐

  具出家形仪善宣说正法

  精修于梵行得最胜妙乐

  于诸布施中法施无过上

  起勇猛精进修习诸禅定

  如是说法者如来所称赞

  若不生净信如傍生无异

  常乐诸贤圣所说寂静法

  于三种福田修持求出离

  于彼说法师生第一恭敬

  为求正法故心不生疲倦

  观察五欲境彼则实非乐

  设见不应取牟尼之所诫

  乐修习正法则见离垢道

  彼受用法乐诸天所不及

  现所作善业如依背而住

  是故当一心常亲近彼善

  以慧眼观见未来诸苦报

  愚夫乐作罪智者心常怖

  由具彼正慧见诸恶险难

  常与善相应得离诸烦恼

  若纵彼愚痴唯乐于欲境

  乐坏苦现前徒劳生悔恼

  乃至尽形寿心不生散乱

  常修于福行则能免恶道

  寿命速迁谢福报亦非久

  当摄受正法为知足天主

  若弃舍善法彼则生放逸

  复不修福行不久当退没

  各闻强健时及身肢无缺

  广营诸福业后则无忧悔

  若不修福因唯乐于放逸

  当知如是人为地狱苦本

  彼虽具诸根而不乐正法

  云何求活命养育多眷属

  常于昼夜中心摄持正法

  亲近说法师得远诸罪垢

  由持戒生天得受诸欲乐

  愚痴废福行不久则退没

  乐发生净智以戒宝严身

  常怖彼欲蛇诸天共称赞

  由爱乐善法诸天常恭敬

  若生颠倒心贫穷无福慧

  善法如桥梁持戒则能往

  不修彼善行苦海何由渡

  随顺修善行决定得善果

  百千俱胝劫彼善无能坏

  常修施戒法以智而防护

  诸有所求者令归依三宝

  善修三种施能治三过失

  由离彼过故获清净功德

  乐圆满净戒生决定正信

  破坏三有苦如日除云翳

  若具足正法诸天咸尊重

  是人当获得最上寂静处

  诸法集要经卷第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