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籍 佛教经典 西归直指

西归直指卷之一

西归直指 周梦颜 6924 2023-11-11 10:36

  

  玉峰怀西居士周梦颜安士氏汇辑

  娄东胜莲居士罗万忠允枚氏梓劝

  净土纲要

  世尊为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怜悯众生轮回六道。头出头没。受苦无量。故於十方佛土中。指出西方极乐世界。使人知所趋向。而又授以至简便法。使但念彼佛即便往生。真生死海中大慈航也。吾辈宿福深厚。幸遇此法。不敢仰负如来厚恩。故将大小本弥陀要旨。节录其槩。使阅者一览便知。名为净土纲要。

  阿难启请

  大本弥陀经云。释迦如来。一日容颜异常。阿难问之。佛言。汝所问者。胜於供养一四天下声闻缘觉。及布施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蝡动之类。虽至累劫。犹百千万倍。不可以及。所以者何。以诸天帝王人民。乃至蜎飞蝡动之类。皆因汝所问而得度脱之道。

  观此。则知净土法门。不独人类之梯航。亦诸天诸仙之宝筏。慎莫泛视。

  佛土双标

  小本弥陀经云。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自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法藏因地

  大本经云。无量无数劫前。有世自在王佛出世。化度众生。是时有大国王。往听说法。顿然觉悟。乃舍王位。而往修行。号曰法藏比丘。即今阿弥陀佛是。对世自在王佛。发四十八大愿。皆为济度众生。乃精进修行。入菩萨地。内则修慧。外则修福。於一切世间。无所不知。无所不见。且复托生於一切众生中。同其形体。通其语言。以施教化。故上自天帝。下至昆虫。无不欲令其超生极乐。

  愿满成佛

  大本经云。阿弥陀佛。历大阿僧只劫。行菩萨行。不计众苦。手中常出一切衣服。饮食。音乐。乃最上所须之物。惠施众生。令其欢喜。发无上菩提之心。历无数百千万亿劫。方得成就从前所发四十八愿。而入佛位。是以十方无量众生。一念归依。遂生其国。

  四十八愿

  第一愿我作佛时。刹中无地狱饿鬼禽畜。以至蜎飞蝡动之类。第二愿刹中无妇女。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蝡动。来生我刹者。皆於七宝池莲华中生。第三愿我刹中人。欲食之时。七宝鉢中。百味饮食。化现在前。食已。器用自然化去。第四愿我刹中人。所欲衣服。随念即至。不假裁缝捣染浣濯。第五愿我刹中。自地以上。皆有宅宇。宫殿楼阁。池流华树。悉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其香普薰十方世界。众生闻是香者。皆修佛行。第六愿我刹中人。皆心相爱敬。无相憎嫉。第七愿我刹中人。无淫佚瞋怒愚痴之心。第八愿我刹中人。皆同一善心。无惑他念。其所欲言。皆预相知意。第九愿我刹中人。不闻不善之名。况有其实第十愿刹中人知身如幻。无贪着心第十一愿刹中虽有天人之异。而其形容。皆一类金色。面目端正净好。第十二愿我作佛时。假令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尽为缘觉声闻。不能知我之年寿。当若干万亿劫。第十三愿假令十方各千亿世界诸天人民。皆为缘觉声闻。一心共计。亦莫知我刹中天人之数。第十四愿我刹中人民。寿命皆无央劫。莫知其数。第十五愿我刹中人。所受快乐。一如漏尽比丘。第十六愿我刹中人。住正信位。离颠倒想。远离分别。诸根寂静。所止尽般泥洹。第十七愿我作佛时。说经行道。十倍於诸佛。第十八愿刹中人。尽通宿命。知百千亿那由他劫事。第十九愿刹中人尽得天眼。见百千亿那由他世界。第二十愿刹中人尽得天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说法。悉能受持。第二十一愿刹中人得他心智。知百千亿那由他世界众生心念。第二十二愿刹中人尽得神足。於一念顷。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世界。第二十三愿我作佛时。名闻十方无数世界。诸佛称我功德。及国土之胜。诸天人民。乃至蜎飞蝡动。闻我名号。慈心喜悦者。皆令来生我刹。第二十四愿顶中光明绝妙。胜於日月百千万倍。第二十五愿我作佛时。光明照无数天下。诸天人民。乃至异类。见我光明。皆慈心作善。来生我国。第二十六愿众生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过诸天人。第二十七愿十方诸天人民有发菩提心。奉持斋戒。行六波罗。欲生我刹。我现其前。引为不退菩萨。第二十八愿十方世界天人。闻我名号。烧香散华。饭食沙门。起立塔寺。斋戒清净。一心系念於我。虽止一昼夜不绝。亦必生我刹。第二十九愿十方世界诸天人民。至心信乐。欲生我刹。十声念我名号。必遂来生。惟除五逆。诽谤正法。第三十愿十方世界众生。前世作恶。闻我名号。即忏悔为善。奉持经戒。寿终不经三恶道。得生我刹。第三十一愿十方天人。闻我名号。五体投地。喜悦信乐。修菩萨行。常为诸天世人之所敬。第三十二愿十方无央数世界女人。闻我名号。喜悦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後。不复为女。第三十三愿生我刹菩萨。一生将补佛处。若其本愿。欲往他方摄化众生。我以神力。助其修种种行愿。第三十四愿刹中人欲生他方者。如其愿。不堕恶道。第三十五愿刹中菩萨。以香华旛葢。真珠璎珞。种种供具。往无量世界。供养诸佛。一食之顷。即可徧至。第三十六愿刹中菩萨。欲以万种供具。供养十方无央数佛。供养众具。自然在前。第三十七愿刹中菩萨。受持经法。必得辩才智慧。第三十八愿刹中菩萨。辩才智慧。不可限量。第三十九愿刹中菩萨。得金刚那罗延力身。皆紫磨金色。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第四十愿我刹清净。照见十佛无量世界。菩萨欲於宝树中。见十方一切佛刹。即时应现。第四十一愿刹中菩萨。虽少功德者。皆知见道场树。第四十二愿刹中一切万物。皆严净光丽。形色殊特。虽得天眼。不能辨其名数。第四十三愿刹中欲得闻法。随其志愿。自然得闻。第四十四愿刹中菩萨声闻。顶中皆有光明。说经行道。无异於佛。第四十五愿他方菩萨。闻我名号。皈依精进。皆得清净解脱三昧。供养不可思议诸佛。第四十六愿他方菩萨。皈依精进。皆得普等三昧。第四十七愿他方菩萨。皈依精进。即得不退转地。第四十八愿他方菩萨。闻我名号。皈依精进。即得至第一忍。第二忍。第三忍。於诸佛法。永不退转。

  佛言。尔时法藏比丘。於彼佛所。发斯弘誓。应时大地震动。天雨宝华。以散其上。空中赞言。决定成佛。

  如来得名

  小本经云。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云。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只劫。故名阿弥陀。

  堂宇宝池

  大本经云。阿弥陀佛讲堂精舍。皆自然七宝。相间而成。复有七宝。以为楼观栏楯。胜於此世界中。第六天上。天帝所居。百千万倍。其余菩萨声闻。所居宫殿。亦复如是。彼诸天及人。衣服饮食。微妙音乐。随意而现。所居宫宇楼阁。称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以一宝二宝。乃至无量众宝。悉化现而成。然其宫宇。有随意高大。浮於空中者。有不能随意高大。止在宝地者。由其前世求道时。德有厚薄故。止有衣服饮食。则皆平等。宫宇内外。复有自然流泉。及诸池沼。若一宝二宝成者。其底沙亦以一宝二宝。如黄金池者。底白银沙。水晶池者。底瑠璃沙。若三宝四宝。以及七宝成者。其底沙亦如是。池中皆八功德水。清净香洁。味如甘露。其间复有百种异华。枝皆千叶。光色既异。香气亦异。芬芳馥郁。不可胜言。

  天乐雨华

  小本经云。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池岸华树

  大本经言。诸宝池岸。有无数栴檀香树。吉祥华果。香气流布。又有各色莲华。弥覆水上。又有七种宝树行列。其纯一宝树者。根。茎。枝。叶。华。果。皆以一宝。二宝为一树者。根。茎。枝。叶。华。果。亦以二宝。如是行行相植。枝枝相准。华华相顺。果果相当。乃至周徧世界。不可胜视。

  树网宣音

  小本经云。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德水香华

  大本经言。生西方者。若入七宝池中。澡雪形体。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至腰。至颈。亦复如是。调和冷煖。无不顺适。既出浴已。各坐莲华之中。自然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或作音乐。吹诸宝华。皆成异香。散诸菩萨声闻大众之上。极目明丽。芳香无比。及至小萎。自然乱风吹去。大众有欲闻法者。有欲闻音乐者。有欲闻华香者。有皆不欲闻者。各如其意。不相违忤。

  鸟宣偈颂

  小本经云。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又云。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景象殊胜

  大本经言。刹中诸上善人。寿皆无央数劫。皆洞视彻听。遥相瞻见。遥闻语言。其面目。皆端正净好。无复丑陋。其体性。皆智慧勇健。无复庸愚。凡所存念。无非道德。形诸谈说。无非正事。各相爱敬。无或憎嫉。各通宿命。虽历万劫。己所从来。靡不知之。复知十方世界去来现在之事。复知无央数世界。天上天下一切众生心意所念。复知彼於何劫何岁。尽得度脱为人。得生极乐世界。

  自然饮食

  大本经云。阿弥陀佛刹中诸往生者。其饭食时。有欲银鉢者。有欲金鉢者。有欲水晶瑠璃鉢者。乃至有欲明月珠摩尼珠者。皆随其意。化现在前。百味饮食。充饱其中。多亦不余。少亦不缺。食已。自然消散。无有渣滓。或但见色闻香。自然饱满。既已食讫。器皿自去。再欲食时。复现如前。微妙快乐。次於泥洹。

  随宜修习

  大本经云。彼国人民。有在地讲经者。有在地诵经者。有在地听经。思道。坐禅者。亦有在虗空中讲经者。有在虗空中诵经者。在虗空中听经。思道。坐禅者。於是未得须陀洹者。因此得须陀洹。未得斯陀含者。因此得斯陀含。乃至未得阿罗汉。及不退转菩萨者。因此得阿罗汉。及不退转菩萨。各随其质。欣然适意。

  音容相貌

  佛问阿难。譬如丐者。在帝王侧。形相容仪。可相类否。阿难答言。丐者羸陋丑恶。安可比拟帝王。佛言帝王虽贵。然较之转轮圣王。犹如丐者。转轮圣王。仅王四天下。然比忉利天王。又百千亿倍。不可以及。忉利天王。比第六天王。又百千万倍。不可以及。第六天王。比阿弥陀佛刹中。诸菩萨声闻。诸上善人。又百千万倍。不可以及。

  作观见佛

  十六观经载频婆娑罗王之后韦提希。因其子阿闍世王弑逆。不愿住此娑婆浊恶世界。求生西方清净佛土。佛告以修十六种观想之法。至第七观。遂见西方瑠璃宝地。遥覩阿弥陀佛。光明相好。伫虗空中。观音侍左。势至侍右。世尊遂授记韦提希。及五百侍女。皆生净土。此用观想之法以往生也。然佛告韦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如来有异方便教汝。故得往生。所以莲大师云。观法深玄。只应守约。守约者。持名之谓也。

  称名见佛

  世尊说大阿弥陀经。备言极乐世界。种种庄严。告阿难曰。汝起整衣。合掌恭敬。面西为阿弥陀佛作礼。阿难如教作礼。白佛言。愿见阿弥陀佛。及极乐世界。与菩萨声闻大众。说是语已。阿弥陀佛。即放大光明。普照一切世界。尔时阿难。见阿弥陀佛。容貌巍巍。如黄金山。会中四众。悉皆覩见。并见国土一切庄严。是时盲者皆见。聋者皆闻。哑者皆语。跛者皆行。地狱饿鬼。皆获安乐。诸天乐器。不鼓皆鸣。

  持名往生

  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又云。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此段乃一经之要旨。重在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上。

  生非易事

  佛告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前云若有信者。应当发愿。故信为入门之要务。人若不信。便不能念佛。不能念佛。便是无善根。无福德。无因缘矣。如此甘露法门。乃竟於我无分。岂不痛惜。余每诵经至此。不觉毛骨悚然。有时泪下如雨。既复幡然自慰曰。只愁不欲往生耳。果能信得阿弥陀佛真。便是我之善根。果能发得菩提心切。便是吾之福德。果能念得如来圣号。便是吾之因缘。安有不往生之理。法华经云。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佛。

  末後付嘱

  佛告阿难。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於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人在三界中。如在围城内。急求出路。方能逃脱。乃幸而开得一门。可以直达家乡。机缘岂可错过净土法门者。透出围城。直达家乡之路也。释迦如来。大慈大悲。悯念被围之人。必受荼毒。所以开此捷径之门。招人速出。此段经文。是最後叮咛语。不独教人谛信如来自己之言。并示以信受十方诸佛之语。悲心亦甚切矣。吾辈身荷大恩。无由上报。唯有如说修行。立弘誓愿。求生净土而已。谨将修持法门等。开列於後。

  修持法门

  每日清晨。盥嗽焚香。合掌向西。(如有佛像即便向之)至心奉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顶礼。

  娑婆世界本师释迦牟尼佛(或三拜或一拜)十方尽虗空界一切诸佛(一拜)十方尽虗空界一切尊法(一拜)十方尽虗空界一切贤圣僧(一拜)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导师阿弥陀佛(或十拜或七拜)南无观世音菩萨(或三拜或一拜)南无大势至菩萨(或三拜或一拜)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或三拜或一拜)

  菩萨四弘誓愿

  

  礼拜讫。即诵阿弥陀经。或平日所诵经。或平日所持呪。皆不拘多寡。但须至心持诵。诵毕。即回向西方略停。即一心念佛。

  念佛缘起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随念六字名号。或四字名号。或几百声。或几千声。各随其力。念完。即念观音势至二菩萨名号。即念回向文一徧。回向西方若每日所课佛号。多至几千几万声。当分作几时念。每念一时。即回向一次其回向文。有详有略。详者。云栖大师所定。略者。慈云忏主所定。最略者。即经偈十六句。(见後)各随其力。

  十念法门(此为最忙者设)

  每日清晨盥[口*敕]焚香。(若无香华须心上观想作无数香华供养三宝)合掌面西。至心顶礼。

  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导师阿弥陀佛(三拜)南无观世音菩萨(一拜)南无大势至菩萨(一拜)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一拜)

  随合掌面西。至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圣号。要一心不乱者尽十口气。谓之十念。然不可因记数之故。反分其心。宜手执数珠。心自不乱。手但记数。约念三串四串或五串十串亦可。念毕。随念十六句回向偈偈曰。

  我今称念阿弥陀真实功德佛名号唯愿慈悲哀摄受证知忏悔及所愿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我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普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报恩法门

  修净土者。静想吾一生以来。受恩最深者。莫如父母。自十月怀胎。三年乳哺。以及教训养育。此恩此德。何能上报。又念吾从无量劫来。托生之数。不可穷尽。则父母之恩未报者。亦不可穷尽。此无量宿世父母。现今必有在地狱中。烧煑屠割者。必有在饿鬼中。饥火焦燃者。必有在畜生中。负重牵犂者。吾若不信有此。是犹母鸡被杀。而小鸡不信也。吾若不思救度。犹小鸡虽见母杀。而不知所以救度也。兴言及此。便当涕泪悲泣。举身接地。代为宿世今生父母。及受恩师长眷属。发菩提心。至心称念圣号若干声。念念中先免其八十亿劫死生重罪。俟我往生之後。回入娑婆。然後尽行度脱若有至亲骨肉。新遭丧亡者。亦回向在内。

  助缘法门

  修净土者。每日清晨。观想一阎浮提。推至大千世界中。所杀牛羊犬豕。禽鸟鱼鳖之类。每日无算。积其尸。可以过高山之顶。收其血。可以赤江海之流。此等异类。止因宿生造业。不知有西方。故受轮回之苦。吾当代其发菩提心。至心称念佛号若干声。念念中先免其八十亿劫死生重罪。俟我往生之後。回入娑婆。然後尽行度脱。

  又

  又观想一阎浮提。推至大千世界中。一切饿鬼。为饥渴所逼。咽喉出火。骨节出声。受苦无量。又念八寒八热大小地狱中。斩砍烧磨。一日一夜。万死万生。受苦无量。止因宿世广造恶业。不信有西方。故受轮回之苦。我当代其发菩提心。至心称念佛号。念念中先免其八十亿劫死生重罪。俟我往生之後。回入娑婆。然後尽行度脱。

  又

  修净土者。每日之间。随力随分。所行善事。如布施贫穷。斋僧塑像。买物放生之类。一毫之福。即代为十方受苦众生。回向极乐世界。

  西归直指卷之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