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籍 佛教经典 净土神珠

不思议境

净土神珠 古崑 2520 2023-06-20 08:38

  

  不可思议境者。如华严云。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莫不从心造。种种五阴者。十法界五阴也。法界者三义。十数是能依。法界是所依。能所合称。故言十法界。又此十法。各各因各各果。不相混滥。故言十法界。又此十法。一一当体。皆是法界。故言十法界云云。十法界。通称阴入界。其实不同。三途是有漏恶阴界入。三善是有漏善阴界入。二乘是无漏阴界入。菩萨是亦有漏亦无漏阴界入。佛是非有漏非无漏阴界入。释论云。法无上者涅盘是。即非有漏非无漏法也。无量义经云。佛无诸大阴界入者。无前九阴界入也。今言有者。有涅盘常住阴界入也。大经云。因灭无常色获得常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常乐重沓即积聚义。慈悲复葢即阴义。以十种阴界不同故。故名五阴世间也。

  揽五阴通称众生。众生不同。揽三途阴。罪苦众生。揽人天阴。受乐众生。揽无漏阴。真圣众生。揽慈悲阴。大士众生。揽常住阴。尊极众生。大论云。众生无上者。佛是。岂与凡下同。大经云。歌罗逻时名字异。乃至老时名字异。芽时名字异。乃至果时名字亦异。直约一期。十时差别。况十界众生。宁得不异。故名众生世间也十种所居。通称国土世间者。地狱依赤铁住。畜生依地水空住。修罗依海畔海底住。人依地住。天依宫殿住。六度菩萨同人依地住。通教菩萨惑未尽。同人天依住。断惑尽者。依方便土住。别圆菩萨惑未尽者。同人天方便等住。断惑尽者。依实报土住。如来依常寂光土住。仁王经云。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土土不同。故名国土世间也。此三十种世间。悉从心造。

  又十种五阴。一一各具十法。谓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先总释。後随类释。总释者。夫相以据外。览而可别。释论云。易知故名为相。如水火相异。则易可知。如人面色。具诸休否。览外相即知其内。昔孙刘相显曹公相隐。相者举声大哭。四海三分。百姓荼毒。若言有相。闇者不知。若言无相。占者洞解。当随善相者。信人面外具一切相也。心亦如是。具一切相。众生相隐。弥勒相显。如来善知。故远近皆记。不善观者。不信心具一切相。当随如实观者信心具一切相也。

  如是性者。性以据内。总有三义。一不改名性。无行经称不动性。性即不改义也。又性名性分。种类之义分分不同。各各不可改。又性是实性。实性即理性。极实无过。即佛性异名耳。不动性扶空。种性扶假。实性扶中。今明内性不可改。如竹中火性。虽不可见。不得言无。燧人乾草。徧烧一切。心亦如是。具一切五阴性。虽不可见。不得言无。以智眼观。具一切性。

  如是体者。生质故名体。此十法界阴。俱用色心为体质也。

  如是力者。堪任力用也。如王力士。千万披能。病故谓无。病差有用。心亦如是。具有诸力。烦恼病故。不能运动。如实观之。具一切力。

  如是作者。运为建立名作。若离心者。更无所作。故知心具一切作也。

  如是因者。招果为因。亦名为业。十法界业。起自於心。但使有心。诸业具足。故名如是因也。

  如是缘者。缘名缘由。助业皆是缘义。无明爱等。能润於业。即心为缘也。

  如是果者。尅获为果。习因习续於前。习果尅获於後。故言如是果也。

  如是报者。酬因曰报。习因习果。通名为因。牵後世报。此报酬於因也。

  如是本末究竟等者。相为本报为末。本末悉从缘生。缘生故空。本末皆空。此就空为等也。又相但有字。报亦但有字。悉假施设。此就假名为等。又本末互相表帜。览初相表後报。覩後报知本相。如见施知富。见富知施。初後相在。此就假论等也。又相无相。无相而相。非相非无相。报无报。无报而报。非报非无报。一一皆入如实之际。此就中论等也。

  二类解者。束十法为四类。三途以表苦为相。定恶聚为性。摧折色心为体。登刀入镬为力。起十不善为作。有漏恶业为因。爱取等为缘。恶习果为果。三恶趣为报。本末皆痴为等。

  三善表乐为相。定善聚为性。升出色心为体。乐受为力。起五戒十善为作。白业为因。善爱取为缘。善习果为果。人天有为报。应就假名。初後相在为等。

  二乘表涅盘为相。解脱为性。五分为体。无系为力。道品为作。无漏慧行为因。行行为缘。四果为果既後有田中不生。故无报云云。

  菩萨佛类者。缘因为相。了因为性。正因为体。四弘为力。六度万行为作。智慧庄严为因。福德庄严为缘。三菩提为果。大涅盘为报云云。

  众生世间。既是假名。无体分别。揽实法假施设耳。所谓恶道众生。相性体方究竟等云云。善道众生。相性体力究竟等。无漏众生。相性体力究竟等。菩萨佛法界。相性体力究竟等。准例皆可解。

  国土世间。亦具十种法。所谓恶国土相性体力等云云。善国土。无漏国土。佛菩萨国土。相性体力云云。

  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种世间。百法界即具三千种世间。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亦不言一心在前。一切法在後。亦不言一切法在前。一心在後。例如八相迁物。物在相前。物不被迁。相在物前。亦不被迁。前亦不可。後亦不可。只物论相迁。只相迁论物。今心亦如是。若从一心生一切法者。此则是纵。若心一时含一切法者。此则是横。纵亦不可。横亦不可。只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故非纵非横。非一非异。玄妙深绝。非识所识。非言所言。所以称为不可思议境。意在於此。

  如如意珠。天上胜宝。状如芥粟。有大功能。净妙五欲七宝琳琅。非内畜非外入。不谋前後。不择多少。不作粗玅。称意丰俭降雨穰穰。不添不尽。葢是色法。尚能如此。况心神灵妙。宁不具一切法耶。又三毒惑心。一念心起。尚复身边利钝八十八使。乃至八万四千烦恼。若言先有。那忽待缘。若言本无。缘对即应。不有不无。定有即邪。定无即妄。当知有而不有。不有而有。惑心尚尔。况不思议一心耶。又如眠梦。见百千万事。豁寤无一况复百千未眠不梦不觉不多不一。眠力故谓多。觉力故谓少。庄周梦为蝴蝶翱翔百年。寤知非蝶。亦非积岁。无明法法性。一心一切心。如彼昏眠。达无明即法性。一切心一心。如彼醒寤云云。又行安乐行人。一眠梦。初发心乃至作佛坐道场。转法轮度众生入涅盘。豁寤只是一梦事。若信三喻。则信一心。非口所宣。非情所测。此不思议境。何法不收。此境发智。何智不发。依此境发誓。乃至无法爱。何誓不具。何行不满足耶。说时如上次第。行时一心中具一切心(云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