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籍 佛教经典 华严经疏注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四(入第六十七经下卷)

华严经疏注 澄观 6316 2023-05-15 08:30

  

  清凉山沙门澄观述

  晋水沙门(净源)录疏注经

  △四师子嚬申比丘尼。寄至一切处回向文六。初依教趣求。

  尔时善财童子渐次游行(至)之所舍施日光园中。

  准律尼之头陀。多在王园。藉外护故。表因实际胜光。令其善根徧法界之园苑故。并皆即智。故有光明。

  说法利益无量众生。

  △二见敬谘问三。初见二。初见依报六。初无漏林树。

  时善财童子即诣彼园(至)普熏十方无所障碍。

  无漏法行而建立故。文中有八。各有所表。思之。

  △二八解泉流。

  园中复有泉流陂池(至)弥布其底八功德水。

  谓轻冷濡美。净而不臭。调适无患。

  具足盈满优鉢罗华(至)芬陀利华徧覆其上。

  △三敷法空座。而随法严异。

  无量宝树周徧行列(至)宝铎徐摇出妙音声。

  上标。下列。

  或有树下敷莲华藏(至)摩尼王藏师子之座。

  後结。

  其一一座各有十万(至)一一皆具无量庄严。

  △四杂明诸严。

  此大园中众宝徧满(至)光明普照如梵王宫。

  万行非一故。

  △五出其所因。

  尔时善财童子见此大园(至)福德善业之所成就。

  △六明果用自在。

  三千大千世界天龙八部(至)不可思议威神力故。

  △二见正报四。初总明徧坐胜德显彰。

  尔时善财见师子嚬申(至)见者不空如婆楼那天。

  婆楼那者。此云水也。以其能满人之愿故。然水天之义。义味不空。则未详所以。

  能长一切众善根芽(至)所说法门亦各差别。

  △二别明所徧演法。各异有三十处。分三。初十六为八部人非人等。

  或见处座净居天众(至)为说法门名无尽解脱。

  先有七处为天。一为净居天。说无尽者。治彼那含。求尽身智故。

  或见处座诸梵天众(至)名普门差别清净言音轮。

  二梵王普应。但於己众。广及三千。为说普门。则无不应。梵音清妙。但是世间为说。法界胜流。方为净妙。

  或见处座他化自在天(至)为说法门名菩萨清净心。

  三他化天。令得出世净心起世自在故。

  

  四化乐。乐具庄严。不及善故。

  或见处座兜率陀天(至)为说法门名心藏施。

  五施归。如来藏心。则真喜足故。

  或见处座须夜摩天(至)为说法门名无边庄严。

  六徧严法界。方尽时分之乐。

  或见处座三十三天(至)为说法门名厌离门。

  七释天。躭欲甚故。

  或见处座百光明龙王(至)名佛神通境界光明庄严。

  八龙。能通变耀电降雨庄严故。

  或见处座诸夜叉众(至)为说法门名救护众生藏。

  九夜叉。性好飞空害物故。

  或见处座乾闼婆众(至)为说法门名无尽喜。

  十乾闼婆众。能奏乐喜乐。故上三亦四王众。意存八部。故阙南西。

  或见处座阿修罗众(至)名速疾庄严法界智门。

  十一修罗。善幻为庄严故。

  或见处座迦楼罗众(至)为说法门名怖动诸有海。

  十二迦楼罗。动海怖龙故。

  或见处座紧那罗众(至)为说法门名佛行光明。

  十三紧那罗。是歌神以佛行光明。破其着故。又头有一角。亦云疑神。令同佛觉。离疑光明故。

  或见处座摩睺罗伽众(至)为说法门名生佛欢喜心。

  十四摩睺罗伽。多瞋毒故。上来八部。除却第八并第十及夜叉众。摩睺罗伽约对治说。余皆约随便宜。随其世能转入出世故。紧那罗众。通此二义。

  或见处座无量百千(至)为说法门名殊胜行。

  第十五一座为人。人多行不善行。设行仁义亦非胜故。故令起出世胜行。

  或见处座诸罗刹众(至)为说法门名发生悲愍心。

  十六一座为罗刹。则是非人。亦治多残害故。

  △二有二座为二乘。

  或见处座信乐声闻乘(至)为说法门名胜智光明。

  声闻智劣故。

  或见处座信乐缘觉乘(至)名佛功德广大光明。

  缘觉修福。止百劫故。缘起智光。未能忘缘故。

  △三有十二座为菩萨。文三。初为地前。

  或见处座信乐大乘众生(至)名普门三昧智光明门。

  说定慧之光。

  △二为地上。

  或见处座初发心诸菩萨(至)名一切佛愿聚。

  初发心者。证发心也。发十大愿故。

  或见处座第二地诸菩萨(至)为说法门名妙华藏。

  华谓十种平等净心。故晋经云。净心华藏。华藏者以真俗双修。於难得胜。为因含藏故。

  或见处座第六地诸菩萨(至)为说法门名无碍轮。

  △三一义常等觉。

  或见处座执金刚神(至)名金刚智那罗延庄严。

  说金刚喻定。坏散尘习故。既为等觉而说明。此位非小。言回向者。约寄位耳。他皆仿此。

  △二总结多类闻法发心。

  善财童子见如是等(至)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四总显所因。释成自在。有二。初由能化具般若。

  何以故此比丘尼(至)无数百万般若波罗蜜门。

  △二由彼所化根已熟。

  此日光园中所有菩萨(至)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二设敬三。初覩胜发心。

  时善财童子见师子嚬申(至)我当右绕无量百千帀。

  △二放光摄受。

  时比丘尼放大光明普照其园众会庄严。

  △三正申敬仪。

  善财童子即自见身(至)善财童子合掌而住。

  △三问法。

  白言圣者我已先发(至)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三授己法界三。初标名体。

  比丘尼言善男子我得解脱名成就一切智。

  同佛智故。

  △二徵释其体。

  善财言圣者何故名为成就(至)普照三世一切诸法。

  一念普照故。

  △三辨其业用二。初问。

  善财白言圣者此智光明境界云何。

  △二答二。初明通用二。初辨用所依。

  比丘尼言善男子(至)得出生一切法三昧王。

  谓由一切智能入王三昧故。王三昧者。智论第八云。一切三昧皆入中故。体即如如。如体本寂。真智契此。故名三昧。以一切智。有其二义。一徧知三世一切事故。二对於种智。名根本智。知一切事。皆一实故。以即权之实智。契即事之实理。故一切三昧皆入其中。

  以此三昧故得意生身。

  又由王三昧体无不徧。故意生身随类能成。

  △二辨能依业用。

  往十方一切世界(至)我即为说般若波罗蜜。

  △二明其智用。

  善男子我见一切众生(至)知法如幻故。

  又前即差别智用。今即无分别智用。故触境无取。

  △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知此成就(至)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五指示後友。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国土名曰险难。

  逆行非道。下位不能行故。

  此国有城名宝庄严。

  逆随世行。能生无尽功行藏故。

  中有女人名婆须蜜多。

  此云世友。亦云天友。随世人天方便化故。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六恋德礼辞。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至)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已下入六十八经。

  △五婆须蜜女。寄无尽功德藏回向六。初依教趣求二。初依教成益。

  尔时善财童子大智光明(至)思惟观察见诸法性。

  谓由闻一切智光故。思修趣入。得二种益。一得见实法性益由前实智故。

  得了知一切言音陀罗尼门(至)一切菩萨业圆满愿。

  二得权智之益。由前穷三世差别智故。

  △二趣求为位四。初专心寻觅。

  渐次游行至险难国(至)处处寻觅婆须蜜多女。

  △二浅识致。

  城中有人不知此女(至)有何等意而求此女。

  逆行难知故。不自疑者。贪顺於悲。障行劣故。不同前二。又於前二。已调伏故。此中不疑。

  △三深智赞教二。初赞。

  其中有人先知此女(至)於女色中所有净想。

  △二教示所在。

  善男子婆须蜜女於此城内市廛之北自宅中住。

  市者喧杂北主。於灭自宅。即毕竟空寂。谓在欲行禅处。喧常寂故。在市廛之北等。

  △四依教往诣。

  时善财童子闻是语已欢喜踊跃往诣其门。

  △二见敬谘问三。初见二。初见依报。

  见其住宅广博严丽(至)十大园林以为庄严。

  毕竟空中。无德不具。故广显具严。

  △二见正报。

  尔时善财见此女人(至)遇斯光者身得清净。

  具有主伴德用。

  △二敬问。

  尔时善财前诣其所(至)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三授己法界三。初标名体。

  彼即告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离贪欲际。

  凡夫染欲。二乘之人见欲可离。菩萨不断贪欲。而得解脱智。了性空欲即道故。如是染而不染。方为究竟离欲之际。

  △二正显业用二。初身同类现。

  随其欲乐而为现身(至)随其乐欲皆令得见。

  △二以法益生。

  若有众生欲意所缠(至)一切智地现前无碍解脱。

  十种三昧。皆随受欲便宜。得斯甚深三昧。

  △三得法因缘二。初问。

  善财白言圣者种何善根(至)而得成就如是自在。

  △二答。

  答言善男子我念过去(至)以一宝钱而为供养。

  一宝钱施者。有二义。一宝而能舍。故得离贪。二一钱虽微。以菩提心故。成斯自在。

  是时文殊师利童子(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至)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五指示後友。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名善度。

  无一善根不度。到於究竟处故。

  中有居士名[鞥-合+(白-日+田)]瑟胝罗彼常供养栴檀座佛塔。

  [鞥-合+(白-日+田)]瑟胝罗。此云缠裹。以义当包。摄塔中。包摄一切佛故。或云摄入。摄诸善根。入平等故。常供佛塔者。诸善根中。斯为最故。未详何缘。偏供此答。有云。以此答中空有栴檀之座。为欲普供无尽佛故。亦是一理。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六恋德礼辞。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至)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六[鞥-合+(白-日+田)]瑟胝罗。寄入一切平等善根回向六。初依教趣求。

  尔时善财童子渐次游行至善度城。

  阙无念法。

  △二见敬谘问。

  诣居士宅顶礼其足(至)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三正授法界四。初标名。

  居士告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不般涅盘际。

  般者入也。穷诸如来不入涅盘之实际故。故出现品云。如实际涅盘。如来涅盘亦如是。

  △二显体。

  善男子我不生心言(至)毕竟无有般涅盘者。

  谓心契实际。知佛常住。

  △三释其外疑。

  唯除为欲调伏众生而示现耳。

  并如出现品辨。楞伽亦云。无有佛涅盘。无有涅盘佛。

  △四显其业用二。初辨用所依。

  善男子我开栴檀座(至)得三昧名佛种无尽。

  佛种从缘起。佛缘理生。见理湛然。见佛无灭。以佛化身。即是常身法身故。

  善男子我念念中入此三昧(至)一切无量殊胜之事。

  亦是证前不涅盘义。举现见故。

  △二问答境界。

  善财白言此三昧者(至)诸菩萨众悉亦如是。

  △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萨(至)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长者虽知三世不灭。未能一念而知及能所平等。

  △五指示後友。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山(至)修菩萨道即说颂曰。

  以大悲菩萨众尊重故。偏加於颂。

  海上有山多圣贤(至)彼当示汝大方便。

  言海上有山者。大悲随顺。入生死海。而住涅盘山故。即南印度之南。

  △六恋德礼辞。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至)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七观自在菩萨。寄随顺一切众生回向善友。名观自在者。三业归向。必六通赴缘。摄利难思。名观自在。由此能。徧随顺众生。在补怛落迦山者。此云小白华树。山多此树。香气远闻。闻见必欣。是随顺义。又观自在者。或云观世音。梵云婆卢枳底。此云观也。湿伐罗此云自在。若云摄伐多。此云音也。然梵本中自有二种不同。故译者随异。而法华经观音品云。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即观世音也。若具三业摄化。即观自在。故彼中初语业称名。除七灾。二身业礼拜。满二愿。三意业存念。净三毒。而今多念观音者。以语业用多故。又人多称故。今取义圆。故云自在。然观则能观。通一切观。世是所观。通一切世。若云音者。亦通所观。即所救一切机也。若云自在。乃属菩萨能化之用。文中但有五段。阙第六礼辞。初依教趣求。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思惟(至)处处求觅此大菩萨。

  △二见敬谘问。先见有三。初见胜依正。

  见其西面。

  西方主杀。显悲救故。又令归向本所事故。

  岩谷之中泉流萦映(至)令其摄受一切众生。

  △二彰见之益。

  善财见已欢喜踊跃合掌谛观目不暂瞬。

  以得胜念。熏自心故。

  作如是念善知识者则是如来。

  引至究竟。同於佛故。

  善知识者一切法云(至)便即往诣大菩萨所。

  △三友垂赞摄。

  尔时观自在菩萨(至)安住如来智慧光明。

  大悲深厚。随顺受故。

  △二敬问。

  尔时善财童子顶礼观自在(至)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三称赞授法二。初赞。

  菩萨告言善哉善哉(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二授三。初标名。

  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萨大悲行解脱门。

  △二总显体相。

  善男子我以此菩萨(至)一切众生相续不断。

  亦是释名。平等教化即是大悲。以同体悲。故云平等。相续不断。即是行门。又门即普门。普门示现。曲济无遗故。

  △三广显业用二。初约普门。以显业用二。初总明。

  善男子我住此大悲行门常在一切诸如来所。

  以上同如来妙觉真心故。

  普现一切众生之前。

  下与众生同体大悲故。普现即普门示现。然大圣久成正觉。号正法明。示为菩萨。义言等佛耳。

  △二别明普现之义。

  或以布施摄取众生(至)与其共居而成熟之。

  有十一句。方法华经三十二应。乍观似少。义取乃多。彼三十二应。但是此中或现色身及说法耳。

  △二约大悲行。以显业用。为救诸怖畏故。於中三。初离世怖。有十八种。

  善男子我修行此大悲行门(至)离热恼怖离迷惑怖。

  上三约烦恼。即是因怖。余皆约果。

  离系缚怖离杀害怖(至)离大众怖离恶趣怖。

  缚杀贫三。不活开出。此下皆五怖中事。

  离黑闇怖离迁移怖(至)离逼迫心怖离忧悲怖。

  上约所离。

  △二即能离因。

  复作是愿愿诸众生(至)皆得免离一切怖畏。

  念即是意。三业皆益故。

  △三进大心。

  善男子我以此方便(至)三藐三菩提心永不退转。

  令进大心。方能究竟离二死怖。

  △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萨大悲行门。

  久成正觉。尚不失谦。

  如诸菩萨摩诃萨(至)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二指示後友二。初後友人会。

  尔时东方有一菩萨。

  从东来者。後位如相。智明方证故。

  名曰正趣。

  正法徧趣。化众生故。以智正趣。真如相故。

  从空中来。

  智体无依。方契如故。

  至娑婆世界轮围山顶。

  意表如依。妄惑显故。

  以足按地其娑婆世界六种震动。

  以定慧足。除杂慧故。

  一切皆以众宝庄严(至)然後来诣观自在所。

  同前会者。意显不离。随顺众生。得如相故。又以智会悲。成无住故。

  △二前友指示。

  时观自在菩萨告善财言(至)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以在此会。故阙礼辞。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四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