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籍 佛教经典 紫柏尊者全集

卷一零 紫栢老人圜中语录序

紫柏尊者全集 达观真可 5426 2023-04-25 08:19

  

  圜中语录。录紫栢道人居圜语也。录语者。浙西吴生彦先也。彦先儒者。何慕为此耶。吾儒宗孔孟。辄云辟佛老。非恶其道之尽非也。恶溺於非者。相率而至於灭伦畔道也。苟可以禆性灵。廓闻识。补吾圣教所不及者。即伶人[婺-矛+牙]妇之辞。昆虫草木之变。无往而非道。稗官博士。往往不弃。至采之声歌。以备览观。矧吾儒与二氏分驰。鼎立於当代哉。昔韩昌黎称一世大儒。力排异说。原道一篇。凛凛乎与日月争烈。及居潮时。贻大颠书累幅。至留题留衣。又何两截也。彼其所以非之者。非其流於邪者也。所以是之者。是其近於正者也。故曰通於儒者。始可与谈佛老矣。紫栢道人。字达观。早失恃怙。廿岁出家。不识文字。立禅三年。苦行持戒。一旦顿悟。藏典羣书。了然领会。云游遍天下。脇不至席者三十年。像若弥勒。心若寒潭。声若洪钟。口若悬河。静慧玄朗。名倾海内。荐绅贵倨。每折节下之。道人内大慈悲。外严戒律。世拟为临济尊宿复出云。於人无贵贱大小。持平等心待之。故贱者小者喜其容。贵者大者目为傲。得其门而入者。靡不归依。不得其门而入者。闲为排诋。道人故以此得名。亦以此贾祸。道人自谓有义命存焉。吾不知有名实也。吾不知有祸福也。此可以槩其生平矣。岁庚子。玉芝子。与南康子同系福堂。闲谈名理。南康子喜诵佛经。予独不喜诵佛经。每嘲云。即心是佛耶。即口是佛耶。南康子未与道人面。而心严事道人。笔札相往来。甞出其观音赞示予两人。相赓和。道人有当於心也。因了戒子寄予茶。贻予半偈。予酬和之。又为予作石佛渡海记。语语皆明心见性。又赠茶扇香花四偈。各有唱和。恨不一见以偿夙心。无何讹言构。大狱兴。蔓延善类。中外震悚。道人亦以罣误下於理。两人幸相见之晚也。道人拷讯时神色自如。持议甚正。以衰老残躯。备尝笞楚。抵死不屈。有烈士风。时严寒。道人且冻馁。予施一盂饭。一蒲团。一衲衣。道人昼夜跏趺不寐。环匣累系者扣之。随人启迪。无非接引向善。不剿空谈幻语惑人。宜当代贤豪。乐与之游甚广也。癸卯十二月初五日入狱。十七日无疾坐化。寿止六十一。先是道人授彦先偈。若预知其将化者。又与予论朝闻道章。甚有解脱处。化之日说偈若干首。至五鼓语人以圆寂。人莫解。天明户启。呼姜汤净口。作念佛声。出门就地坐。众惊扶坐榻上。闭目不语。众走报道人逝矣。予往视之。大呼道人去得好。记着麽。道人复张目视予。自启手扶两足。跏坐而逝。舁出闲地。经六昼夜。旋风曝日。阴翳严霜。飞沙落垢。摧折备至。俨然端坐。神采焕发。现光明状。予与圜中人。靡不目击叹异。焚香顶礼。佛声浩浩。及埋[疗-(日/小)+土]土穴中。七越月。启骸南迁。幻身如生不毁。世未曾有。此平湖陆西源亲历其事者。吁异哉。岂其巨灵呵护。抑道人自护有神欤。江南士人某等嘉其神异。治龛藏魄。归葬初修山寺中。道人逮系。彦先始终周旋曲至。复手录圜中问答语偈。以授旧游者。自谓於道人有夙缘。乞予一言叙之。予惟佛氏不立文字。此录不足为道人有无。生死一大事。乃前知其故。至灭不乱性。留不坏身。踪迹昭然。灵异如此。此非修持於一世者。可得而骤至也。又岂末世缁流。所能彷佛其万一也哉。

  玉芝子湘源曹学程撰

  紫栢老人圜中语录

  示潭柘寺僧众

  水缘湿燥。山以高崩。此有因所致。为福致殃。为恶致祥。此何因耶。因自多生。凡夫不觉耳。老朽出山。山门无恙。欲不待请。主先往焉。彼必以余事累汝等。姑待之。汝辈遇境慎勿惊。以因不属汝辈故也。雪寒蔀屋亦不恶。镬汤炉炭。苦痛呻吟。总是意乐三昧。不信请於老朽瞑目地验之。

  被逮答檀越

  达朽既被逮已。有世智辨聪辈。愤然谓余曰。和尚厌离尘界。宜翛然无累。何载遭白简。犹恋恋京师。致今日之苦耶。曰檀越以何物为尘界。何物为苦乎。深山大泽。虎豹龙蛇居焉。蛇虎未尝不苦人也。然探渊者则得珠。凿山者则获璧。是见珠璧之为利。未尝知有龙蛇虎豹也。吾诸大乘沙门。以利济为事。方冒难以救援。安知尘劳之可出。无上大宝。失之於穷子。方矢浩劫以追求。乌知分段之可惜。特患衣珠之喻未喻耳。不患衣之频易也。朽乘此解脱其躯壳。岂但解脱鹘臭弊衣乎。内衣之珠。不假外得。夫何苦哉。檀越言苦。异乎朽之为苦矣。

  与曹直指夜谈

  曹直指。举苏长公罗汉赞曰。右手持杖。左手拊石。为手持杖。为杖持手。宴坐石上。安用杖为。无用之用。世人莫知。尊者曰。入道之机。机则透微。微透则手杖皆离。故曰离微入道之真机。直指曰。东坡东坡。手杖如何。有时用。也有时舍。作甚麽。尊者曰。撑天拄地。

  先以欲鈎牵。後令入佛智。此维摩诘所说也。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此老氏所说也。皮球子以二氏之说。观其所以然。不过至人照圆。众人照偏。偏则泥。圆则通。既谓之通矣。则事无大小。理无浅深。声入而心通矣。奚疑之有哉。虽然理通始於检名。故名不检。则实不得。实不得。则义不精。义不精。则理不易穷。理不穷。则性命之学。安从而入欤。故有志於性命之学者。倘不知自重。而饮食男女之欲乱其真。即世闲功名事业。尚了不来。况大於此者乎。

  (万历庚子师寄圜中南康子。吴中石佛赞云。狱室名福堂。检名实自详。因苦生觉照。觉则物我忘。今所说似重拈此义也。弟子李麟记)。

  示吴彦先

  观夫名利之来。非无所本也。若以四大观身。前境观心。则身与心何殊焦谷芽。石女儿哉。以众人不知此观。不醉乎名。则醉乎利矣。殊不知缘名利。而逆观乎身心。缘身心而逆观乎身心之前者。名耶。利耶。身耶。心耶。吾不得而知也。

  示郢中仇文学

  咄咄胡为睡。螺蛳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此偈释迦老子。为弟子阿那律陀正闻经时。贪睡交眼。警其昏惰而说也。呜呼。五欲之重。莫重於睡。故睡重者。虽西施唼其唇。春雷奋乎地。不知声色为何物。夫声之与色。此众人之常习也。及乎睡而声色当其前。有眼不见。有耳不闻。由是观之。则睡酒之醉人。较其余醉。其芘大矣。故曰昏魔不斩。散魔不召而集。葢昏之与散。必根乎念。念必根乎感。知念根感。念本无我。我既无我。则受感者谁。知属观。无受属止。观足以铸昏。止足以汰散。昏铸则明。散汰则静。明与静。固有之性德也。以性变而为情。昏散生焉。若然者。明非固有。昏则无源。静非固有。散亦无地。众人不知。以昏散明静为两物。所以情之复性。卒不易也。

  警大众

  皮球子曰。时不可忽。一忽时则昧心。心昧则何事不昧哉。由忽生怠。怠习一长。则气为主。心为奴矣。故卧薪尝胆。非虗设也。谓勾践能之。我不能此。不知自重耳。若知自重。则天地万物皆末也。我本也。虽然性既变情。则自无待而为有待。有待则物我亢然。顺习则喜。逆习则瞋。此情为政而性隐矣。性则智周万物而不劳。形充八极而无累。故能会万物为一己。一己则己外无物。物外无己。以物外无己。故我用即物用也。以己外无物。故物用即己用也。知周不劳。形充无累。复何疑耶。经又曰。若能转物即同如来。由是论之。我能转物。谓之如来。则我被物转。谓之如去。如去即众人也。如来即圣人也。圣则无我而灵。凡则有我而昧。昧则忽时。忽时之人。忧不深。虑不远。不知自重耳。人为万物之灵。而不知自重。皮球又何言哉(师别号皮球)。

  十一月二十九日被逮别潭柘寺偈

  寒潭古柘映青莲。野老经行三十年。留偈别来冲雪去。欲乘爽气破重玄。

  出潭柘示僧众偈

  达观老汉出山去。堂内禅和但放心。头上有天开正眼。当机祸福总前因。

  腊月初五日从锦衣卫过邢部偈

  大贾闯入福堂来。多少鱼龙换骨胎。恐怖海中重睡稳。翻身蓦地一声雷。

  闻柝

  匿王问法忽齐年。自谓观河不见迁。我有眼根听夜柝。却沈丰蔀更冷然。

  柝声未断铃声续。谁是声兮谁是闻。却忆法堂钟鼓候。古来魂梦更纷纭。

  同曹侍御诸文学集吴彦先夜谈

  白法剖微尘。翠涛生咽唾。何妨真与俗。两采夜深赌。

  一见原来是故人。同心何必在同身。者条担子谁轻重。两道眉毛绰有神。

  倾葢白头匪两人。只缘岐念总同身。两闲担子谁堪任。个有生来一点神(曹和)。

  示吴彦先

  江南知识隔风尘。独影那从暗地亲。长啸一声空界裂。谁知针芥在覉人。

  覉人敢必全无罪。要识生机即死机。觑破死生原一贯。羽还走也足还飞。

  相逢不必问前因。藻镜离尘万象新。花菓故园应自好。溪声山色总宜人。

  日高三丈尚憨眠。绝胜云林鼻观禅。却被头陀闲扰醒。梦魂无地更留连。

  寄示法密

  阎罗可是执金吾。火镬冰山事有无。试问密郎何所解。区区六尺等交芦。

  色空偈示杨中涓

  闲居徒自伴花眠。谁谓花神解说禅。空色两关留不住。春风幽鸟领三玄。

  添数珠偈

  一线穿珠百八。偶然一珠堕落。何须物外追寻。即把觉迷添着。

  腊月十一日司审被杖偈

  三十竹篦偿宿债。罪名轻重又何如。痛为法界谁能荐。一笑相酬有太虗。

  

  十四日闻拟罪偈

  夙业今缘信有机。南中莲社北圜扉。别峰倘有人相问。师子当年正解衣。

  忆介公

  谁能念尔冲寒去。傀儡提撕岂有神。长别莫谈身後愿。好从当下剖微尘。

  忆卓老

  去年曾哭焚书者。今日谈经一字空。死去不须论好恶。寂光三昧许相同。

  十五日法司定罪说偈

  一笑由来别有因。那知大块不容尘。从兹收拾娘生足。铁橛花开不待春。

  十六日临化说偈

  事来方见英雄骨。达老吴生岂夙缘。我自西归君自北。多生晤语更泠然。

  南北经行三十年。钝机仍落箭锋前。此行莫谓无消息。雪夜先开火内莲。

  尽称达老鼓风波。今日风波事若何。试向明年看老达。风波满地自哆和。

  潭柘双青谩说龙。相依狴犴更从容。主人归去香云冷。好卧千峰与万峰。

  幻骨吾知无佛性。从来称石总虗浮。夜深寒照吴门月。翻笑生公暗点头。

  幽关寂寂鎻难开。那道沙门破雪来。饥鼠何妨沾法喜。冻脓早许委黄埃。

  夙愿平生未易论。大千经卷属重昏。恠来双径为双树。贝叶如云日自屯。

  启龛须记合龛时。痛痒存亡尔即伊。不必燕云重眷恋。此身许石肯支离。

  山鬼不必赛。水神胡可解。枯木冷重云。独见田侍者。人生那忽死。死者生之府。法门何所闻。付诸涂毒鼓(谶所知)。

  手字致江南诸法属等。各各自宜坚持信心。老朽休矣。不得载见。特此为别。付与小道人持执示览。护持三宝。棱严径山刻藏事。可行则行。不可则止。癸卯年十二月十六日。

  不佞少事铅椠。从诸名贤游。即闻紫栢尊者德风籍籍。以为肉身大士。竟媿火驰方内。无从快覩劫外青莲也。壬寅岁。彦罹白简。逮系比部狱。明年癸卯冬。圣上以奸书震怒。大索国中。而尊者以弘法来忌。亦挂弹章。比闻难。一众股栗。而师从容笑语如平时。乃以佛法开譬僧众。夷然出山赴诏狱。无何入西曹。彦幸获归依焉。初闻师严冷不易亲。及见则深慈等悲。沁人心髓。彦因炷香求心要。师为拈毗舍浮佛半偈云。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令久久持诵。且为决了其旨曰。是身无从。合由四大。是心无从。起因前境。试推四大及境。更何所从乎。凡夫不知性变为情之旨。随情起执。生死浩然。圣人以理折情。性斯复矣。性复情空。何生死之有哉。彦惟时如後夜闻雷。顾念古人求法。至於立雪断臂。而彦罪累凡愚。沈迷牢户。乃忽闻万劫出苦之因。法乳恩深。即捐顶踵不足明报也。师既居圜久之。彦时时从闲。同曹直指。沈令尹。郢中诸文学。阐抉儒释性命之渊奥。如河决川委。随宜说偈。冲口而成。及被讯。以衰残历诸刑苦。凡侍者皆心欲落。而师云闲水止。了无一事。甫入圜。辄又渠渠以佛法劝发一众。葢其定慧精严。壁立万仞如此。腊月望。合爪说偈。徐语彦曰。道人将去。彦愕然曰。师不念法道。不念众生耶。殷勤启请。而师顾笑曰。去得快。来得快。旋即为吾浙何君说转生歌。而彦以仓卒未之录也。越二日既曙。圜扉启。师遽出户仰视曰。辰刻矣。因呼姜汤净口。遂地坐。连称毗卢遮那佛数声。众惊扶坐榻上。遂瞑。直指君闻之。仓茫及榻前。大呼去得好。记着麽。师乃更微睇直指君。启手敛足。[革*展]然而逝。即十七日辰刻也。随舁坐露地。霜风尘沙。种种摧蚀。经六昼夜。而神采溢发。如未度世。既出狱。以师遗言毋敛。仅周以蘽梩。而土掩於西郊。会甲辰京师大水。城关皆崩。四郊如海。诸弟子念师在巨浸中。命田侍者鸣诸当事。得归龛。陆比部西源。於孟秋十三日。躬往视事。七尺之土未乾。疑师且水化。及破封而端坐如生。不动不变。一众号呼。叹未曾有。嗟乎。此岂非光明硕大。超格越量。不可思议之肉身大士乎。彦遇师晚。即於宗乘教理未有证入。终日戴天履地。而其高厚非所能知。然其甘祸患如游戏。等生死於往来。其灭度也。则并幻身而不坏。其一息之存也。则困顿刑楚了不入意。而勤勤恳恳。逢人劝诱。必欲出之苦海。有如拯溺救焚。目不及瞬。而手不及援者。如是而曰非大修行人。非真圣贤。则凡古之圣贤。皆不足信也。师入圜中。随地随时随人。横口法施。若决藏海。滔滔滚滚。香象鼷鼠。无不满腹。随人手录。各各擕去。而彦所见闻者。则尽此帙中。先以致江南法属授诸梓。而後徐致其余。所恨独少转生歌耳。呜呼。微言未绝。灵光妙音。岂违咫尺哉。

  万历甲辰中秋朔竺灵居士吴中彦彦先甫和南记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