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籍 佛教经典 宗统编年

宗统编年卷之十九

宗统编年 纪荫 10445 2023-04-25 08:11

  

  临济第五世祖

  讳省念。莱州狄氏子。受业於本郡南禅寺。才具尸罗。徧游丛席。常密诵法华经。众称为念法华。晚於风穴嗣法。历住首山广教宝应。

  宋太祖甲戌开宝七年。

  临济第五世首山祖嗣宗统(二十年)。

  祖住汝州首山。

  示众曰。诸上座不得盲喝乱喝。寻常向你道。宾则始终宾。主则始终主。宾无二宾。主无二主。若有二宾二主。即是两个瞎汉。所以我若立时你须坐。我若坐时你须立。坐则共你坐。立则共你立。虽然如是。到这里急着眼始得。若是眼目定动。即千里万里。何故如此。如隔窗看马骑相似。拟议即没交涉。

  祥符荫曰。若能作宾。方能作主。若能作得宾中宾。方能作得主中主。今之一等知识。只知在宾全正令。而忘立主要须圆。所以只知步步登高。不解从空放下。只知坐断千佛顶[宁*页]。不解随一切众生脚跟转。只成主中主。不成宾中宾。若槩以宾主历然混之。此中正自儱侗不少。一喝分宾主是也。全在照用一时行。眼目定动。即没交涉。师子象王。半身全体。岂容拟议於其间哉。

  禅师法眼下第三世杭州报恩永安寂。

  安韶国师嗣。住报恩。告众问答。跏趺而逝。茶毗。舌根不坏。柔软如红莲花。

  乙亥八年。

  禅师法眼下第三世永明智觉延寿寂。

  寿乘愿为震旦法施主。居永明十五载。度弟子一千五百人。入天台山度戒万余人。常与七众授菩萨戒。夜施鬼神食。朝放诸生类。六时散花。日夕修持百八事。寒暑无替。声被异国。高丽遣僧航海问道。受师印记者三十六人。其国王投师叙门弟子之礼。是年十二月示疾。二十六日辰时。焚香告众跏趺而化。塔全身於大慈山。寿以贤首慈恩天台三宗。互相氷炭。不达大全。馆其徒之精法义者。於两阁。博阅羣籍。更相质难。寿以心宗之衡准平之。又集大乘经论六十部。西天此土圣贤之言三百家。证成惟心之旨。为书一百卷。目曰宗镜录。吴越王钱俶序而行之。

  祥符荫曰。沙门行道。须是福慧二严。若永明寿。方无愧忝。真震旦法檀。大乘龙象也。

  丙子九年(十二月太平兴国元年)。

  太宗(名匡义太祖之弟在位二十二年)。

  太宗丁丑太平兴国二年。

  禅师云门下第二世韶州双峯竟钦寂。

  钦云门嗣。住双峯。三月谓门人曰。吾不久去矣。可砌个卵塔。五月二十三日工毕。钦曰。後日子时行矣。及期。适云门爽温门舜诸老夜话。侍者报三更。钦索香焚之。合掌而化。

  禅师清溪下庐山圆通道济缘德寂。

  德嗣清溪进。住圆通。宋齐邱至。僧众趋迎。德阅经自若。邱问看甚麽经。德举经以示。邱异之。曹翰统兵入寺。德宴坐如平日。翰至不起。翰怒曰。汝不闻杀人不眨眼将军乎。德熟视曰。汝安知有不惧生死和尚耶。翰警悚钦叹。问曰。禅者何为而散。德曰。击鼓自集。翰遣禆校击之。无至者。德曰。公有杀心故尔。因自起击之。禅者乃集。翰拜问决胜之策。德曰。非禅者所知。德住持无所事事。惟颓然默坐。而学者自成规矩。平生着一衲裙。夜申其裙以当被。十月七日。陞堂告众而化。諡道济。

  戊寅三年。

  诏改曹溪为南华寺。

  知礼从法师宝云义通传天台教观。

  礼字约言。四明金氏子。父母艰嗣。祷於佛。梦僧携童子授之曰。此佛子罗睺罗也。出家具戒。学於宝云通。传天台教旨。

  己卯四年。

  庚辰五年。

  辛巳六年。

  壬午七年。

  诏立译经传法院於东京如唐故事。

  沙门赞甯奉勅修撰高僧传。

  灵隐礼曰。臣僧之称。始於赞甯。清规一书。多受更窜。自後臣僧之称。遵行勿失。虽英迈俊杰如妙喜。亦无能挽回风运。其气象亦止似与两宋名臣硕儒相颉颃。欲如南阳忠。国一钦。懒残黄檗一辈尊宿。确乎以师道自守。相去远矣。信乎唐宋一代人文。逈不相及。虽出世大士。亦不能不受域也。与时偕行。又何疑乎。

  祥符荫曰。云门大师遗表有云。伏念臣迹本寒微。生从草莽之语。是称臣不始於赞甯也。但更窜大智清规。为蔑裂从上法式耳。然云门法中特起之王。南汉乃偏霸之主。似不应称臣。存之以稽疑云。

  癸未八年。

  禅师善昭来参於祖言下大悟。

  昭器识沉邃。少缘饰。有大智。历参诸方知识七十一员。皆妙得其机用。最後至首山。一日祖陞座。昭出问曰。百丈卷席。意旨如何。祖曰。龙袖拂开全体见。昭曰。师意如何。祖曰。象王行处绝狐踪。昭於言下大悟。拜起曰。万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捞摝始应知。服勤久之。遂付正法。

  甲申雍熈元年。

  乙酉二年。

  祖住宝安山广教禅院。

  入院上堂。有僧问曹溪一句。天下人闻。广教一句。什麽人闻。祖曰。不出三门外。僧曰。为什麽不出三门外。祖曰。举似天下人。

  元琏来参领悟。

  琏参举。一日问学人亲到宝山。空手回时如何。曰家家门前火把子。琏当下大悟。曰某甲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曰汝会处作麽生。与我说来看。琏曰。只是地上水碙砂也。曰汝会也。琏便礼拜。

  禅师法眼下第三世杭州五云山华严志逢寂。

  逢得法於韶国师。一日宴坐。有神人跪膝於前。逢问。汝其谁乎。曰护戒神也。师有一小过。凡折鉢水。每倾弃之。非所宜也。逢自此洗鉢水尽饮之。(凡遇退饮食。及涕唾便利等。并宜鸣指默念呪。发施心。而倾舍之)大将凌超於五云山创院奉供。逢每出。携大扇。乞钱买肉饲虎。虎每迎之。载以还山。

  丙戌三年。

  归省参祖领悟言下。

  省参祖。祖一日举竹篦问曰。唤作竹篦即触。不唤作竹篦即背。唤作甚麽。省掣得掷地上曰。是甚麽。祖曰瞎。省於言下大悟。

  丁亥四年。

  楚圆生於全州李氏。

  禅师云门下益州香林澄远寂。

  远绵竹上官氏。依云门十八年为侍者。门不许学者记持语言。远以纸为衣。凡有言句。皆密书之。初住西川迎祥寺。复住青城香林。大振云门法道。将寂。辞知府宋璫曰。老僧行脚去。通判曰。这僧风狂。八十岁行脚去那里。宋曰。大善知识。去住自由。归谓众曰。老僧四十年。方打成一片。言讫而逝。

  法师中兴天台教观螺溪羲寂寂(初荆溪五传至清竦。竦传羲寂。志因。自後分为两宗。寂传羲通。通传知礼。遵式。志因传晤恩。恩传洪敏。源清。清传智圆。庆昭。昭传继齐咸润。各师其说。知礼辟为山外宗云)。

  戊子端拱元年。

  诏撰三教圣贤事迹。

  赞甯撰集宋高僧传成。

  传凡三十卷。分为十科。一译经。二义解。三习禅。四明律。五护法。六感通。七遗身。八读诵。九兴福。十杂科。本传五十三人。附见一百三十人。表上。诏褒答之。赐绢三千疋。令编入大藏。

  祥符荫曰。甯既未达禅宗。文笔亦复冗杂。诠次闒茸。备览而已。

  性宗法师宝云义通寂。

  通受学螺溪。住宝云。精研教观。茶毗得舍利五色。建塔。

  沙门遵式苦学感疾入台疾愈发明(书之以为力行延寿者劝)。

  式四明人。母梦吞明珠而生。受学於宝云通。苦学感疾几殆。乃入天台自誓曰。若教兴在我。则疾有瘳。否则毕命。持呪满七七日。闻空中声曰。十方诸佛。增汝福寿。是夕见巨人持金刚杵拟其口。观音大士垂手於其口。引出数虫。复注甘露。疾顿愈。

  己丑二年。

  祖住宝应。

  祖徇众请入宝应禅院。(为南院第三世)三处法席。海众云臻。

  智嵩来参有省。

  嵩参祖。问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祖曰。梵王城畔。汝水东流。嵩有省。

  庚寅淳化元年。

  禅师云门下洞山宗慧寂。

  僧问如何是佛。答曰。麻三斤。七月。无疾跏趺而化。

  禅师镜清下衢州乌巨山开明仪宴寂。

  宴禅定深入。太宗加礼诏延。不赴。钱忠懿王锡号开明。寿一百十五。闍维白光烛天。舍利五色。

  僧师善昭遨游湘沔。

  长沙守张茂宗。以四名刹请择居。昭一笑而去。襄阳守刘昌言。恨见之晚。时洞山谷急诸名刹皆虗席。前後八请。坚卧不答。

  禅师云门下洞山守初寂。

  初嗣云门。住洞山四十年。道及天下。秋无疾而化。

  禅师洪諲隐迹南岳。

  諲襄水扈氏子。游方礼祖。言下大悟。乃入南岳山。隐於三生藏。

  辛卯二年。

  禅师云门下第四世南安岩尊者自严寂。

  严契心法於西峯云豁。颇着异迹。有沙弥无慧而事严谨愿。严愍之作偈。使诵。偈曰。大智发於心。於心何处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久之。世间章句。吾伊上口。正月六日集众曰。吾此日生。今正是时。右脇而化。

  壬辰三年。

  祖上堂示众。

  十二月四日。上堂示众曰。今年六十七。老病随缘且遣日。今年记却来年事。来年记却今朝日。

  祖示纲宗偈(汾州昭注)。

  偈曰。咄哉拙郎君(昭注曰。素洁条然)。巧妙无人识(运机非耳目)。打破凤林关(荡尽玲珑性)。着靴水上立(尘泥自异)。咄哉巧女儿(妙智理圆融)。撺梭不解织(无间功不立)。看他斗鸡人(旁观审腾距。贪功不自伤)。水牛也不识(全力能负。不露头角)。背阴山子向阳多(叶县省曰。逈无背面)。南来北住意如何(不堕有无边)。若人问我西来意(从来无间断)。东海东面有新罗(大地不奈何)。

  安隐忍曰。汾州叶县注纲宗三偈。彻法源底。惟雪窦得其体裁。後世未有继之者。或曰。达摩不立文字。岂有禅宗加注释乎。譬如愚人傲慢王宪。曰我欲法羲皇耳。

  蕴聪来参领悟。

  聪参祖。问学人亲到宝山。空手回时如何。祖曰。家家门前火把子。聪言下大悟。

  禅师智嵩住并州承天。

  癸巳四年。

  临济第五世汝州首山祖示寂。

  十二月四日。上堂示众曰。白银世界金色身。情与无情共一真。明暗尽时俱不照。日轮午後是全身。言讫安坐。日将昳而逝。闍维。舍利五色。

  临济第六世祖

  讳善昭。太原俞氏子。

  甲午淳化五年。

  临济第六世汾州祖嗣宗统(三十年)。

  祖至汾州沙门契聪排闼请之发明(削牍者。道俗千人。排闼而起之者。聪也。故书法如此)。

  首山祖寂。西河道俗千余人。协心削牍。遣沙门契聪。迎请住持汾州太平寺太子院。祖闭关高枕。聪排闼而入。让之曰。佛法大事。静退小节。风穴惧应谶。忧宗旨坠灭。幸而有先师。先师已弃世。汝有力荷担如来大法者。今何时而欲安眠哉。祖矍起握聪手曰。非公不闻此语。促办严。吾行矣。既至。宴坐一榻。足不越阃者三十年。天下道俗。仰慕不敢名。同曰汾州。

  安隐忍曰。生死之大事不了。不容不遍参。生死之大事觑破。不容不休去。惟师匠。而後我之生死根株顿断。不容不起荷法之心。此昭祖八辞住持。而末上欣然肯来也。祖接人下刃处。有大方便。故得慈明等大士出其门。皆气宇如王。至杨岐白云五祖。而济上宗风益振。今而知汾阳为中兴也。

  祖示十智同真。

  上堂示众曰。夫说法者。须具十智同真。若不具十智同真。邪正不辨。缁素不分。不能与人天为眼目。决断是非。如鸟飞空而折翼。如箭射的而断弦。弦断故射的不中。翼折故空不可飞。弦壮翼牢。空的俱彻。作麽生是十智同真。与诸上座一一点出。一同一质。二同大事。三总同参。四同真志。五同徧普。六同具足。七同得失。八同生杀。九同音吼。十同得入。又曰。与甚麽人同得入。与阿谁同音吼。作麽生是同生杀。甚麽物同得失。阿那个同具足。是甚麽同徧普。何人同真志。孰能总同参。那个同大事。何物同一质。有点得出的麽。点得出者。不吝慈悲。点不出来。未有参学眼在。切须辨取。要识是非。面目见在。

  径山杲曰。汾阳老子末後若无个面目见在。一场败阙。虽然如是。未免丧我见孙。喝一喝。颂曰。兔角龟毛眼里栽。铁山当面势崔嵬。东西南北无门入。旷劫无明当下灰。

  祥符荫曰。临济六传而至汾州。百二十余年。大纲要旨。流播彰彰。在人耳目。若非汾州祖密提枢纽。括剔玄微。主宾玄要。蚤同土笼瓦鼓。供人描邈矣。是以祖尝有颂曰。三玄三要事难分。得意忘言道易亲。一句明明该万象。重阳九日菊花新。故善提挈变化临济氏之道者。莫如我汾州祖也。

  乙未至道元年。

  禅师警玄至梁山领旨。

  玄江夏张氏子。十九为大僧。听圆觉了义。问何名圆觉。曰圆以圆融有漏为义。觉以觉尽无余为义。玄笑曰。空诸有无。何名圆觉。讲者叹曰。是儿齿少。识卓如此。我所有何足以益之。政如以秽食置宝器。其可哉。游方谒梁山。问如何是无相道场。祖指观音曰。这个是吴处士画。玄拟进语。祖急索曰。这个是有相底。那个是无相底。玄遂有省。便礼拜。祖曰。何不道取一句。玄曰。道即不辞。恐上纸笔。祖笑曰。此语上碑去在。玄呈偈曰。我昔初机学道迷。万水千山觅见知。明今辨古终难会。直说无心转更疑。蒙师点出秦时镜。照见父母未生时。如今觉了何所得。夜放乌鸡带雪飞。祖称谓可兴洞上之宗。

  禅师法眼下第三世温州瑞鹿寺遇安寂。

  安嗣天台韶。破句读楞严经悟道。将寂。辞众澡身易衣安坐。令舁棺至。良久自入棺。经三日。门人启棺覩安。右脇吉祥而卧。四众哀恸。安乃再起陞堂。说法诫众。复入棺而寂。

  丙申二年。

  丁酉三年分天下州军为十五路(京东。京西。河北。河南。陕西。江东。江西。浙东。浙西。淮南。京湖。福建。劒南东。劒南西。广南)。

  禅师澄湜住栖贤。

  湜嗣百丈恒。住栖贤。性高简。律身精严。动不违法。三终藏经。以坐阅为未敬。立诵行披之。

  禅师清凉下云居道齐寂。

  齐嗣清凉钦。击钟集众。笑叙出家本末。揖谢辅佐丛席者而化。

  真宗(名恒在位二十五年)。

  真宗戊戌咸平元年。

  己亥二年。

  曹洞宗第五世朗州梁山祖示寂。

  曹洞宗第六世祖

  讳警玄。祥符中避国讳。易为警延。江夏张氏子。嗣梁山。山寂。辞塔出山至太阳。

  庚子三年。

  曹洞宗第六世郢州太阳祖嗣宗统(二十八年)。

  祖住太阳明安。

  祖辞梁山祖塔。出山至郢州太阳。主席坚禅师。欣然让法席请主之。退处偏室。祖受其请。上堂曰。诸禅德。须明平常无生句。妙玄无私句。体明无尽句。第一句通一路。第二句无宾主。第三句兼带去。一句道得。师子嚬呻。二句道得。师子返掷。三句道得。师子踞地。纵也周徧十方。擒也一时坐断。正当恁麽时。作麽生通得个消息。若不通得个消息。来朝更献楚王看。

  辛丑四年。

  禅师蕴聪住谷稳。

  壬寅五年。

  癸卯六年。

  甲辰景德元年。

  禅师元琏住汝州广慧。

  杨亿字大年。建甯人。幼举神童。及壮负才名。而未知有佛。一日过同僚。见读金刚经。笑且罪之。彼读自若。亿疑之曰。是岂出孔孟之右乎。何侫甚。因阅数叶。茫然。始少敬信。後会翰林李维勉令参问。及由秘书监。出守汝州。首谒琏。於言下脱然无疑。作偈曰。八角磨盘空里走。金毛师子变作狗。拟欲将身北斗藏。应须合掌南辰後。

  

  丙午三年。

  清剖显如参太阳俱悟旨。

  剖参太阳祖得悟。作园头。有僧问剖。妙竭出海乾坤震。觌面相呈事若何。曰金翅鸟王当宇宙。个中谁是出头人。曰忽遇出头时又作麽生。曰似鹘捉鸠君不信。髑髅前验始知真。曰恁麽则叉手当胸退身三步也。曰须弥座下乌龟子。莫待重遭点额回。罗浮山显如参祖。祖问。汝是甚处人。曰益州。曰此去几里。曰五千里。曰你与麽来。还曾踏着麽。曰不曾踏着。曰汝解腾空耶。曰不解腾空。曰争得到这里。曰步步不迷方。通身无辨处。曰汝得超方三昧耶。曰圣心不可得。三昧岂彰名。曰如是如是。汝应信此。即本体全彰。理事不二。善自护持。

  丁未四年。

  沙门道原纂传灯录成曰景德传灯录。

  起自七佛。终於咸平三年庚子。济宗止於汾州。洞宗止於太阳。共诸方广语。凡三十卷。

  祥符荫曰。宗门师匠。绝迹忘言。向上全提。与人相见。而禁记持言句。所以传灯一书。久无人纂。道原因宝林传。圣胄集。纂成传灯录。翰林杨亿。员外李淮等。共为校定。真宗撰序颁入大藏。可谓法门文献足徵之典。但以一人而定五宗世系。容有择而不精。语而不详者。史之阙文。孔子以吾犹见为幸。则甚矣立言之难也。宝林传文字鄙俗。序致繁乱。明教嵩尝言之矣。又岂无舛漏之失乎。

  戊申大中祥符元年。

  楚圆出家。

  圆少为书生。连眉秀目。颀然丰硕。年二十二。依湘山静隐寺出家。其母有贤行。使之游方。所至忽绳墨。为老宿所诃。圆崖柴而笑曰。龙象蹴蹋。非驴所堪。尝橐骨董箱。以竹杖荷之。游襄沔间。

  禅师法眼下第三世温州瑞鹿寺本先寂。

  先韶国师嗣。住瑞鹿。足不历城邑。手不度财帛。不设卧具。卯斋终日。宴坐申旦。三十年如一日。二月谓上首如昼曰。可造石龛。中秋望日。吾将顺化。及期。远近趋仰。先参问如常。至午坐方丈。手结宝印。与如昼问答罢。奄一目微视而逝。

  己酉二年。

  禅师洞山道诠移住栖贤以晓聪继席。

  聪曲江杜氏子。少出家。头角嶢然。一帔阅寒暑。周游荆楚。饫厌保社。由云居至洞山。依诠座下。诠移栖贤。以聪继其席。示众。一大藏教。是个之字。祖师西来是右字。作麽生是正义。良久曰。天晴葢却屋。趂闲打却禾。输纳王租了。鼓腹自高歌。聪凡见僧来有所问。辄嗔目视之曰。我击虎术。汝不会去。

  衡岳諲住神鼎。

  諲隐衡岳二十年。有湘阴豪贵。来游福严。见諲气貌闲静。一鉢挂壁。余无长物。倾爱之。遂拜跪请曰。师甯甘长客於人。亦欲住山乎。神鼎乃我家植福之地。久乏宗匠。愿师俱往。諲笑曰诺。乃以己马迎諲还。諲至神鼎。设鱼鼓粥饭如诸方。一年成丛席。十年有众三十辈。

  禅师归省住叶县。

  省住持严冷枯淡。法远义怀往参。时方寒雪。省诃骂驱逐。至以水泼地。僧皆怒而去。惟远怀整湿衣安坐。省曰。你更不去。我打你。远曰。某二人数千里来参和尚。岂以一杓水泼便去。即打杀也不去。省乃令挂搭。续命远充典座。众苦枯淡。远乘省出。窃取油面。为众僧造五味粥。省知。算所值罚远。估衣鉢还讫。打趁出。因寄居廊房。省出见。复索租钱。远持鉢於市化钱还之。省乃曰。远真有意参禅。乃呼之归。

  祥符荫曰。神鼎叶县。皆当时明眼尊宿。其高风冷韵乃如此。後世喜行平易狥门庭者。或未之思夫。

  庚戌三年。

  楚圆至汾州。

  圆与守芝谷泉俱结伴入洛中。闻汾州祖望。为天下第一。决志亲依。时朝廷方问罪河东。潞泽皆屯重兵。多劝其无行。圆不顾。渡大河。登太行。易衣类厮养。窜名火队中。露眠草宿。至陇州。遂造汾阳。祖壮之。先是祖预告首座。非久有异僧至。传持吾道。一日忽率首座出山曰。接侍者去。果逢圆至。

  祥符荫曰。寒梅雪冷。翠竹霜清。其与芳草繁花。低徊於和风甘雨之下者。风韵自异矣。求师者如圆芝之造汾州。煅链来学如叶县之待怀远。方有少分衲子风规。校他煖室商量。净几安排者。相去夫何如哉。

  辛亥四年。

  异僧至汾州请法。

  并汾苦寒。祖暂罢夜参。有异比邱振锡而至。谓祖曰。会中有大士六人。奈何不说法。言讫腾空而去。祖密记以偈曰。胡僧金锡光。请法到汾阳。六人成大器。劝请为敷扬(时楚圆。守芝。慧觉智圆。谷泉。齐举等。在座下)。

  禅师楚圆悟道。

  圆每诣祖。祖揣其志。必诟骂。使令者。或毁诋诸方。及有所训。皆流俗鄙事。一夕诉曰。自至法席。已再夏。不蒙指示。但增世俗尘劳。念岁月飘忽。己事不明。失出家之利。语未卒。祖熟视骂曰。是恶知识。敢禆贩我。怒举杖逐之。圆拟伸救。祖掩其口。圆大悟。曰。乃知临济道出常情。

  祥符荫曰。真师成就学者。如天地陶冶万物。造化无痕。和风甘雨。亦且不得已而用之。况迅雷掣电乎。观祖之於圆。可见今之打七坐香。扭抳人家鼻孔者。皆第二三等接人者也。谓之门庭施设则可。若云。行此出情之道。则未也。然学者岂尽能如圆哉。则今之门庭施设。正自不可少也。金将火试。玉将石攻。宗师垂手接人。不出常情之外。学者不离常情之中。会归出情之道。方不负参学边事也。

  居士李遵勖谒谷隐(参悟了截。居士中无如勖者。故书之)。

  都尉李遵勖谒谷隐聪。问山家事。聪举径山钦答崔赵公话。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能为。勖於言下大悟。说偈曰。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趋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壬子五年。

  癸丑六年。

  重显参北塔祚得其道。

  显遂甯李氏子。浮沉荆渚间。横经讲席。无有抗其锋者。尝典客太阳。与客论赵州宗旨。时有苦行名韩大伯者。貌寒寝。侍其旁。辄匿笑而去。客退。显数曰。我偶客语。汝笑何事。曰笑知客智眼未正。择法不明。显曰。岂有说乎。对以偈曰。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才见便生擒。後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桩旧处寻。显阴异之。结以为友。北游至复州北塔参光祚。即伸问曰。不起一念。云何有过。祚召显近前。显才近前。祚以拂子蓦口打。显拟开口。祚又打。显豁然开悟。留止五年。尽得其道。

  甲寅七年。

  乙卯八年。

  丙辰九年。

  丁巳天禧元年。

  禅师楚圆受祖记嘱造洞山为第一座。

  圆服役七年。同守芝辈辞祖。祖曰。此行不可以戒腊推。听吾偈曰。天无头。吉州城外起戈矛。将军匹马林下过。员州城里閙啾啾。圆遽出班曰。楚圆何人敢。受和尚如此记莂。祖嘱之曰。吾在先师处亲证三昧。汝今已得。宜往南方大兴吾道。先是祖谓圆曰。我徧参云门儿孙。特以未见聪为恨。圆以母老。乃辞祖归筠州。於路访唐明嵩。与杨亿李遵勖机语投契。寻造洞山。聪陞堂请居第一座。

  安隐忍曰。汾州参善知识者七十一人。犹以不见聪老为恨。慈明已悟出情之道。又依聪三年。可谓朝宗百川。故为当世仰重如此。

  戊午二年。

  禅师守芝住大愚。

  芝自受汾阳心印。辞游南方。住高安大愚。僧问如何是佛。芝曰。锯解称锤。

  禅师重显出世翠峯。

  显自得法智门。乃复徧参洞山大龙南岳大愚诸宗匠。初学士曾会。与显厚善。相值淮上。问显何之。显曰。将游钱塘。绝西兴。登天台雁荡。会曰。灵隐天下胜处。珊禅师吾故人。以书荐显。显至灵隐三年。陆沉众中。俄会奉使浙西。访显於灵隐。无识之者。时堂中僧千余。使吏检牀历物色乃至。会问向所附书。显袖纳之曰。公意勤。然行脚人於世无求。敢希荐达哉。会大笑。珊奇之。吴江翠峯虗席。举显出世。烧香法嗣北塔。

  神鼎諲说法智度。

  諲住神鼎。枯淡无比。一朽木牀。夜则諲坐其上。三十辈环听其诲。智度寺沙门本延谒諲夜语。还谓郡守曰。諲公所谓本色老宿。惜陆沉山中。郡以礼请开法。諲辞不得。乃陞座说法。道俗欢呼。得未曾有。於是諲名声普闻。

  己未三年。

  庚申四年。

  禅师楚圆开法南源。

  圆在洞山首众三年。辞去游仰山。杨亿以书抵宜春守黄宗旦。请开法南源。

  禅师法远至太阳受祖付托(远来太阳。关系洞宗法脉。故书至。喜之之词也)。

  远初谒三交嵩。次谒汾州。次谒叶县省受记莂。天禧中游襄汉。至郢州太阳。与祖机语相契。祖会下有承剖两衲子。皆先卒。祖叹无可继洞宗者。欲嘱累远以大法。远以业有师承辞。祖曰。吾老矣。洞上一宗。遂竟无人耶。以平生所着直裰皮履示之。远曰。当为持此衣履。求人付之。如何。祖嘱记曰。他日果得人。出吾偈为证。偈曰。杨广山前草。凭君待价烹。异苗翻茂处。深密固灵根。书其尾云。得法者。潜众十年。方可阐扬。远拜受辞去。

  鹤林门曰。太阳严以清佛祖之源。远公厚以护佛祖之统。余尝叹二老。当失常处变之际。各有精微深远之意。存乎其间。以匡法门。非太阳不启远公之笃义。非远公不副太阳之重托。故其高风峻德。至今存焉。呜呼。古人之心。诚难及也。代之一字。古人以之绝滥。今人以之开滥。相去不天渊哉。

  祥符荫曰。古今人不相及。时为之也。古人灼见法运污隆之际。不妨严以杜其滥。今人诚有见於接续之重。故不得不代以存其脉。总之从法道起见。而无庸心於其间也。

  辛酉五年。

  台宗法师省常往生净土。

  常字造微。湻化中住昭庆。慕庐山之风。易莲社以净行。与士大夫结净行社。丞相王旦为之首。一时公卿牧伯。百二十人。比邱千人。皆称净行社弟子。正月日端坐念佛。有顷。厉声曰。佛来也。泊然而化。众见地皆金色。移时方没。

  壬戌乾兴元年。

  台宗法师孤山法惠智圆寂。

  圆字无外。号中庸子。又称潜夫。传台宗於奉先清。居西湖孤山。与处士林和靖为友。王钦若出抚钱塘。慈云遣使邀圆同迓之。圆笑谓使者曰。钱塘境上。且驻却一僧。蚤婴瘵疾。又号病夫。讲道吟咏未尝倦。预诫门人曰。吾殁後。毋厚葬我。毋建塔以诬我。毋谒有位求铭。以虗美我。宜以陶器二合而瘗之。立石志名字年月而已。二月十七日寂。寿四十七。门人如所诫。後十五年。积雨山颓。门人启视陶器。肉身不坏。爪发俱长。乃更袭新衣。而重瘗之。撰着甚富。諡法惠大师。

  仁宗(名祯在位四十一年)。

  仁宗癸亥天圣元年。

  南源圆访神鼎。

  圆居南源三年弃去。访神鼎諲。諲望尊一时。衲子非人类精奇。无敢登其门者。住山三十年。门弟子气吞诸方。圆发长不剪。獘衣楚音。通谒称法侄。一众大笑。諲遣童子问。长老谁之嗣。圆仰视屋曰。亲见汾阳来。諲杖而出。顾见颀然。问曰。汾州有西河师子是否。圆指其後绝呌曰。屋倒矣。童子返走。諲回顾相矍铄。圆地坐脱只履而视之。諲忘所问。又失圆所在。圆徐起整衣。且行且语曰。见面不如闻名。遂去。諲遣人追之不可。叹曰。汾州乃有此儿耶。自是名重丛林。

  翠峯显移住雪窦。

  曾会守四明。延显住雪窦。既至。宗风大振。天下龙蟠凤逸衲子。争集座下。号云门中兴。

  临济第六世汾州祖示寂。

  龙德府尹李侯请主承天。使三反不赴。使者受罚。复至曰。必欲俱往。不然。有死而已。祖笑曰。老病业已不出山。借往。当先後之。何必俱耶。使曰。师诺则先後惟所择。祖乃令设馔。且俶装告众曰。老僧去也。谁人随得。一僧出曰。某甲随得。祖曰。汝日行几里。僧曰。五十里。祖曰。汝随我不得。又一僧出曰。某甲随得。祖曰。汝日行几里。僧曰。七十里。祖曰。汝也随我不得。侍者出曰。某甲随得。但和尚到处。某甲即到。祖曰。汝却随得老僧。言讫。谓侍者曰。吾先行矣。停箸而逝。侍者即立化。闍维。收舍利起塔。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