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籍 道家经典 上清灵宝大法(王契真)

上清灵宝大法卷之三十一

  

  洞微高士开光救苦真人宁全真授上清三洞弟子灵宝领教嗣师王契真纂

  斋法坛图门

  斋法总说

  师曰:谨按《清微宝格》云:阴功有德超祖考,阳德显然福一身。何不立功救无问,自然天帝赐子真。乱臣贼子永沈沦,犹被殊泽化昆虫。九年诸天称悦庆,白日乘云朝玉清。无问者,幽阴苦爽也。修度人玄理求叉仙之要路者,非普救无间幽阴苦爽也。夫幽阴考治之密旨,各有攸宜。几世之四生六道,轮转生死,无有休息。若非超出三界,体入自然,焉能解脱轮回之苦也。且人道也,至戎蛮夷夏正化,不及日月不照之地。但有三业六根五累者,皆生人也,普统于北天。北方有三官,鬼官主之。非清泠、青华、紫微三官也。此之三官,专主三考报对,若身业重则火官考,心业重则录官考,口业重则水官考,若六根三业俱重,则风刀考也。人之生也,父精母血,凝骨孕肉,而化生形质,胞胎结育,十月全仪,太微降气生神,风性随化魂识,方始生成。为男则天尊有位,为女则元君有真。但绿三业自造,六根牵缠,数尽归空,随业受报,肌尸沈于土壤,魂神拘绊冥乡,非宿世而横亡者,社令土主闭系长夜,永无出期。倘若充业酬还,径归鬼都,万载亦未超生。或罪多而功少,历五苦而始有托化之渐设。若功多罪少,经一涂毕,而便证轮回之福。罪福俱鲜,逐业报生。无功罪大,万劫沈沦,火官考则铜柱铁状,铜汁炉炭,火濠天河,火车擭汤之报。或水官考,则冰池寒塘,毒汁粪秽之报。或录官考,则金槌铁杖之报。或风刀考,则屠割锯解,飞戈飘戟,拔舌犁耕,迅雷烈风,八达交刃,割切身心,刀山剑林,分解形体,火犬毒蛇,穿喷骨肉,然膏灰骨灰粉神躯,昼夜之中,万死万生,业风吹酒,应时复形。罪若浅薄,苦尽化生,尚犹不失人路,多生卑贱,不具相貌之人,或生四极戎狄蛮夷之域。罪重业轻,生于六畜之形。十世五苦,再循人道。若也罪业重大,风刀考掠之后,散飘神魂飞扬万方,随其胎卯湿化,化生分形,微细昆虫,永无再生人身之路。更有罪业少而过名大者,备经三涂五苦之后,方入饿鬼之门,再生劫运,拘为长夜之域,担砂负石,涟汲淇波,驱雷役电,逮役之后,托化鬼道,丑恶之报,亿亿劫中,永沈阴冥。于是辛玄子《邓都记》云:有胎生之鬼,是此也。既生人世,行止施为,惟罪是修。意志情累,皆为根业。善事善业,彼求报此。恶事恶业,此求报彼。一失人身,便有此境,至于邓都。北帝启陈上曰:先绿不幸身任冥司,动经亿劫,不睹光明,而况下鬼罪鬼也。今故遵承太上慈训,示此因绿,使学士睹兹苦报旨趣,存太上慈悲之念,发慈悲之智惠,行慈悲之法门,证慈悲之妙道,使苦爽蒙慈悲之恩德,岂不乐哉。是以祖师说是救苦度人法门,万巷千篇,作苦海之舟楫,为成真之径路。上学之士,发此慈悲心者,慎毋旷慢,反堕功德,劳而无功也。

  师曰:九清之上,有无上大罗玉京金阙,中有盟真之科,秘于玉匮中,乃灵宝普度幽明之法门也。自赤明开图之始,元始天尊所说救苦拔罪之灵篇,与诸万圣结约证盟,誓愿于亿劫之中,救度苦爽,故日盟真也。盟真之典有三品焉,上有上元金录之科,中有中元玉录之科,下有下元黄录之法。总而言之,谓之无上盟真玉匮。黄录普度幽明,无量大斋也。建置之法,先承投词之旨,次卜地涓吉,告斋严命,同学同志入靖对斋,预告上穹,修札关告十天九地,三元九州岛,靡不遍通。持诵经号,敷宣科仪,行香修齐,建坛贡章,颁符请命,召摄显现,以伺感通。功周幽显,名列玉清,普天怀德,功莫大焉。当按斋法次第关行,慎勿妄示,混淆三元,罪在不赦。若遇真人不行流演,闭塞道恩,天宪立至。兆宜契勘人才骨相而付焉。

  镇信章

  师曰:古人淳朴,怀道抱德,不食不欲,各足于身。但用至诚,自可通感,不须财宝,玄合天真。末代时浇,人民矫诈,惟吝财货,不识因缘,贱命重财,亡家破国,内怀万恶,外结凶奸,相继灭亡,未曾自悟。念是之故,令遣散之,一则外贼不起,内外安静,众祸消除,所以质信效心,以财为首。财既可拾,心亦随之,圣善冥通,随夫心意。高天厚地,玄圣上真,非信不通,非心不感,通感之致,在乎心焉。

  金龙一十三条。

  十条镇十方,三条投三简。

  科曰:各重一两,长三寸六分。□国家用上金,公侯大臣用次金,庶人以银镀金,并可通用。夫龙者,上天之驿骑也。传达通感,龙骑为先。负简即腾信三官,效誓则告盟十极。镇信之法,以龙为首。阙者考属阴官曹。

  镇彩十一段。

  十段安十方,一段命信安中央。

  科曰:东方青纹九,南方绛纹三,西方白纹七,北方皂纹五,上方碧纹三十二,下方黄纹三十二,四维黄纹各一十二,总十方合一百三十六数。国家用匹数,公侯用丈数,士,庶用尺数。命信一段,天子公侯用紫色,士庶用本命纳音色。匹文尺数,各随斋主本命年数,外加一数,以表延生之信。纹缯者,显五行之色,象十方之炁,降十天,致五帝,通真效信,请命析灵,不可缺也。阙者考属天官玄都曹。

  纸墨笔砚一十副

  镇十方纸,每方一十二幅。

  科曰:建斋行道,或救拔亿曾万祖,先后亡灵。或请福析恩,消灾谢过。则四司五帝,三界十方,纪录善功,校定罪名。故以纸笔为录功纪善之籍,质信于十方,不可缺也。缺则十天不录其功,九幽三官不除其过,阙者考属三官曹。

  香华十柈镇十方。

  科曰:以香者通感为质,隔氛去秽华者。以鲜洁为美,表瑞效真,请福祈真,香华为本。香以沈笺降真,华以香洁木生者。如无华者,可用五色彩剪成,以镇十方,不可缺也。阙者考属阴官曹。

  镇米二斛四斗

  或一斛二斗。

  科曰:米以质信天官,增加品禄。阙者考属天官曹。

  镇油二斗四升。或一斗二升。

  科曰:油者,阴类也。阴中生阳,以油镇阴官,续阳景。阙者考属阴官曹。

  镇炭一百二十斤

  或二十四斤,或一十二束。

  科曰:炭者,阳类也。阳中生阴,以炭镇阳官,资阴气。阙者考属阳官曹。

  镇钱二万四千

  公侯二十四贯,士庶一十二贯,或二贯四伯,或一贯二伯。

  科曰:二万四千者,以代上金之信,质心三界,告盟十天。阙者考属天官玄都曹。

  玉璧一十三枚

  十枚十方,三枚投龙简。

  科曰:玉有贞洁之德,可以冥感上真,故以为信也。十方璧圆其形,虚其中,各径二寸四分,厚二分,投龙简璧。天官用苍璧青色,圆形,虚其中。地官用黄璧方形,虚其中。水官用玄璧黑色,六出形,虚其中。并径二寸半。投三简,以金龙青丝金钮,缠而副之。青丝以代割发,金钮以代敌血,上告三官也。阙者考属地官九都曹。

  槿木简三面。

  科曰:简者,记也,纪世之功,告盟上真。上下正方,各长一尺二寸,阔二寸四分,厚二分。国家以玉为之。玉有九德,礼天地之信也。已下皆以获木,或柄木为之。丹界五行,丹书国号年辰、建斋之所及法师姓名,投于名山大洞,灵泉龙穴,及埋斋坛之中。告天地水三官使者,明斋事奏于上境。阙者考属地官九都曹。

  金钮二十七枚每一简用九枚。

  科曰:各径九分,圆其外,如环之形。国家用上金,大臣士庶并以银镀金,以青丝缠龙简,投之。每简用九钮者,见于灵宝经法中,余并从广成本科,后世不敢增易,惟书简则广成科。不载符,止真书其一面。若经法则篆文于一面,用与不用,更以理推详之。

  威仪章

  师曰:太上三尊,居玄都玉京之山,七宝玄台紫微上宫,十方世界上圣高尊,一日于寅午戌三时,旋行朝谒,执符把录,建节持幢,吟咏洞章,烧香散花,奏钧天广乐,鸾唱凤舞,万真称庆,三界齐惧。今之斋法,登坛朝奏,步虚旋绕,盖取于玄都玉京也。威仪法式,莫不备焉。

  飞空霓旌一对

  似节,无龙金凤绶带,三层,五色丝为之,悬竿。

  朝元朱幢一对

  珠盖珠网八角,一层,悬竿木胎,左龙右虎,金龙街绶带。

  含虚散丝节一对

  五色丝为之,上下五层,悬竿头上,金凤衔绶带。

  殊妙宝翣一对

  珠锦玉佩,金凤衔之,悬竿。

  五明羽扇一对

  以木刻成,金彩装饰,上布尔日月星斗,中列五岳,下缯海岳,竖以朱竿。

  鹤羽一对

  以木刻成鹤翅,坚以朱竿。

  灯烛

  行道礼诵,灯烛为急,非惟启奏所须,抑亦消禳所用。经科具有多寡,要在随力所营,或止依金录简文所载,然之照耀诸天,续明破暗,下通九幽地狱,上映无极福堂,功德之中,此最为上。或兼诸香液,杂以兰膏,各令合仪,自然降福。然灯者所以续明照夜,若太阳已出,当令侍灯依式灭之。今世亦然,灯烛所当除革。

  坛幕章

  师曰:礼天地,通真灵,当建坛以伸至敬。三洞斋仪坛格,各有等差,规范不同,各见本法。今专叔黄录斋坛,故不泛及,具式如左。

  灵宝升度玄坛式

  按《下元黄录简》,又灵仙品曰:拔度罪根威仪,当于中庭开坛四面,当择吉地建立,要在洞天福地,名山靖庐,玄坛官观,不经兵阵战场,屠坊刑狱,生产冢墓,坊圈秽恶之地,乃为吉地也。要取方位端正,坐北向南,若所在屋宇基址坐向不同,当以方位定其四方,或偏或背,却所不论,切不可取屋之端正,而易坛之坐向也。建坛之法,或垒以宝砖,或砌以文石,或竹木暂结,或筑土创为,务合规程,以崇朝奏之礼。或建立天宝之台,取法上境,建斋行道,以坛为先,如朝会玉京山也。其法当露于三光之下,以竹木架构,用茅盖顶,坛心之中,上开天井,备雨屋以防风雨,若晴明则勿用也。杜广成有曰:常情以露坛为宜,然诚之所感,则九天非遥,志所不通,则珪步为隔。若丹禁动于真灵,注念合于神明,岂屋宇之能蔽乎。且敕坛之后,尚不可坛内逆行,及外人干犯真灵,科禁甚严。况晴雨不常,倘或关奏之际,风雨骤至,失雍容庠序之规,有勿遽奔驰之乱,首尾既紊,诚敬全亏。故儒家沾服失容不祭,盖虞于此耳。以此论之,则坛在屋下,终始周旋,固无失于礼容,自可期于通感。

  《黄录简文》云:坛之上层,四方四角,上方下方,合作十门,方阔二丈四尺。于十门之外,开天门地户,日门月门,四角合作一门,方广三丈二尺,名四界都门,安八卦纂榜。盖经中所载,止云两级,乃法天象地之义也。今按《广成仪范》,立坛三级,上层方广二丈四尺,中层方阔三丈二尺,下层方阔四丈。或上层一丈八尺,则中层二丈八尺,下层四围止阔三尺,亦可。盖中层欲拜跪,不可狭也。每层各高二尺三寸,或一尺二寸,或一尺五寸,或九寸为则,倘地形窄狭,不可从科,未免随地之阔狭,屋宇之高低,先量起为则,方可定其大小高下之规模耳。或就平地,立上下二级,亦可。务在变通,不可胶柱。上层十门,用长纂二十枚,短纂一十枚,门牌十面。中层西门,用长纂八枚,短纂二十枚,门牌四面。下层八门,用长纂一十六枚,短纂一十六枚,门牌八面。三层通计长纂四十四枚,短纂五十四枚,长者各高一丈九尺出上,短者各高七尺六寸入土,长短总九十八枚。张清都科只用六十四枚,盖止两层,坛外正列八卦纂耳。纂之长短不然,只随屋宇之高低,定其长短,亦可。若分列其纂,亦随地之阔狭施设,但要疏密相似。其纂并用朱漆雕木为额,漆画作莲花火珠之形,门之两旁并镂刻日月瑞云之像,务在精巧。其门牌总二十二面。各广三寸三分,长二寸四分,随方用五色装之,上书门额。三层并于两纂之间,安一灯纂头,并造五色莲花灯,互相交间,遇夜然灯,共九十八碗。纂之三层,用绛绳,或青绳,三度摩之。第一度自长纂花头下,连门通拦之。第二度自短纂花头下拦之。第三度去第二度二尺来许拦之。要与第二度绳高低相似。其第二第三度正斓空处,勿拦门也。长纂之头,并十字交加,棚绳悬挂小婶枝花之属。旛花相间,三层一同。坛面上铺捆席,共享三十八副。坛外二层,以黄布十二缣围之,上下整饰,务在精严。上层门外四面,挂三十二天婶,旛随方色分之。坛心顶上悬三天婶,随方挂五方卫灵婶。坛内施帐座宝盖,列太上三尊之位。中安神经,四围安十方洞案,随方分列镇信香花,铺置如法。又安科案二只,止于干方天门,开一门出入,乃法天也。中层分布六职众官位,次止开束南巽方地户出入,乃象地也。应登斋行道,并自地户出入,余门不可往来。下层于正面开离宫一门出入,坛外四围如法铺灯。坛上随方,以仪卫诸符标揭。三层之外,别立花柱,各高三尺,或五尺,护净隔几。中开一门出入而已,余悉以青绳潦之。每坛一面,分三人执威仪,立共一十二人。常行整肃,不可疏密。遇步虚旋逵,亦各依次而旋行之。坛前左右,分立六幕,十二堂陛,分司治事。若小小斋事,不铃筑坛,止于道场行事也。夫登坛以代元始应化,故先造威仪,以制万天。今依大法,立诸门熙四围灯图,详具于后。

  上层十门

  东方卯地,青华元阳门。用青榜朱书。

  南方午地,洞阳太光门。用赤榜黄书。

  西方酉地,通阴金阙门。用白榜黑书。

  北方子地,阴生广灵门。用黑榜赤书。

  东北寅地,灵通禁上门。用黄榜白书,一云黑书。

  东南辰地,始阳生炁门。用黄榜白书,一云朱书。

  西南申地,元黄高晨门。用黄榜白书。

  西北戌地,九仙梵行门。用黄榜白书。一云青地黄书。

  上方亥地,大罗飞梵门。用白榜青书。一云青地朱书。

  下方巳地,九灵皇真门。用青榜黄书。一云黄地青书。

  又本以日门,奏东北角,月门奏西南角,合为十二门。

  日门。用红榜黑书。月门。用黑榜白书。

  中层四门或八门

  亥上天门,黑榜青书。张清都云:黄地黑书。

  巳上地户。赤榜黄书。张清都云:黄地赤书。

  寅上日门。青榜黄书。

  申上月门。白榜黄书。

  又本以日月门,嗅上层两角,于中层立八门。

  干宫天门。黄地青书。坎门。黑地青书。

  艮宫鬼户。黑地青书。震门。青地黑书。

  巽宫地户。黄地青书。离门。红地黑书。

  坤宫人门。□地白书。兑门。白地红书。

  下层八门或十二门

  震宫洞青之炁,正东卯地。黄榜青书。

  离宫洞阳之炁,正南午地。白榜朱书。

  兑宫少阴之炁,正西酉地。青榜白书。

  坎宫洞阴之炁,正北子地。赤榜黑书。

  艮宫少阳之炁,东北寅地。黑榜青书。

  巽宫梵行之炁,东南巽地。黑榜黄书。

  坤宫梵阴之炁,西南坤地。黑榜黄书。

  干宫梵通之炁,西北干地。黑榜黄书。

  本立十二炁门

  子,元阳之炁。红地黄书。

  丑,洞阴之炁。白地黑书。

  寅,少阳之炁。红地青书。

  卯,梵元之炁。青地红书。

  辰,梵行之炁。黄地青书。

  巳,洞阳之炁。红地黄书。

  午,梵阳之炁。青地朱书。

  未,梵真之炁。红地黄书。

  申,洞青之炁。青地黄书。

  酉,少阴之炁。白地黑书。

  戌,灵梵之炁。青地白书。

  亥,梵通之炁。青地黄书。

  内坛门牌篆式

  长华元阳门

  洞阳太光门

  通阴金阙门

  阴生广灵门

  灵通禁上门

  始阳生炁门

  元皇高晨门

  九仙梵行门

  大罗飞凡门

  九灵皇真门

  中坛门牌篆式

  天门 地户

  日门 月门

  人门 鬼户

  又本以日月二门居上层,以天门户人门鬼户居中层,故并存之。

  外坛十二炁门牌篆式

  洞阳之炁

  梵阳之炁

  

  洞清之炁

  少阴之炁

  灵梵之炁

  洞阴之炁

  元阳之炁

  梵通之炁

  少阳之炁

  梵元之炁

  梵行之炁

  上清灵宝大法卷之三十一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