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咒语书。简称《神咒经》。西晋道士王纂编。二十卷。计有誓魔、遣鬼、缚鬼、杀鬼、禁鬼、斩鬼等品,并附有各种制鬼符箓。称“自今以去,道士转经行道之处,魔王不得挠之。”杜光庭序称,西晋末,太上道君以《神咒经》授金坛马迹山道士王纂。或谓该书非一时一人的作品,前后十卷及各卷体例不一致。其成书下限不应晚于东晋末。收入《道藏》第一七○至一七四册。
18.95 万字 | 2024-04-14 21:51更新
道教经书。不题编者。卷帙浩大,共二百六十八卷。辑有宋元两代符箓诸派源流及各种符咒秘法歌诀,包括有雷法、祈禳、登斋、炼度、解厄、伏魔、飞步章奏、内炼、施食、月孛、灶告、遣瘟、治病、考召黑律收邪、占卜等,以清微派为主,是道教道法资料汇编。云:“道者灵通之至真,法者变化之玄微,道因法以济人,人因法以会道”(卷一《道法枢纽》)。又将道法分为:道中之道,一念不生,万物俱寂;道中之法,静则交媾龙虎,动则叱咤雷霆;法中之法,步罡掐诀,念咒书符。外此则皆术数。主张“养真气于内,施之以法,以我之真气合天地之造化”。谓“画符不知窍,反若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惊”。炼度当是以我之真觉彼之妄,以我之阳炼彼之阴,以我之神生彼之神,以我之气返彼之气,以我之贤化彼之愚。是研究道教道法的重要资料,虽然其宗教色彩甚浓,从中亦反映了道教教义和精神所在。收入《道藏·正一部》。
597.18 万字 | 2024-04-07 21:06更新
作者不详,或云为东晋杨羲假托神灵所造。道教上清派主要经典。简称《大洞真经》、 《上清真经》,一名《三十九章经》,一名《九天太真道经》。上清派称之为道教三奇的第一奇,说若得《大洞真经》,不须金丹之道,读之万遍,便可成仙。因此历代传授不绝。自来有不同的传本,陶弘景时即有两种,一为大卷,一为三十九章。今《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存三种《大洞真经》:《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五卷,为宋末元初传本;《上清大洞真经》六卷,为南宋茅山宗三十八代宗师蒋宗瑛校勘本,当为茅山宗坛本;《大洞玉经》二卷,太玄赵真人注本。一般以《上清大洞真经》六卷本和陈景元《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为真传本。该书第一卷为“诵经玉诀”,述修炼者诵咏《大洞真经》三十九章之前的存思礼仪,并附以《入室存思之图》,着重存思五方之气,存思日月及二十四星。第二至第六卷为“三十九章经”,每章存思一神降临修炼者身中某一部位,然后诵《大洞玉经》这一章,默念祝咒,存呼神名,祈请其护卫。全书以生门死户,守雌抱雄为主,认为百神常存,各居其所,各理其务,只要存养自己神气,吟咏宝章,则神真下降,与身中神气混融,终获长生不死之道。这是典型的道教上清派炼养方法,是《黄庭经》的延伸,对我们研究上清经系,上清派历史及道教炼养学说都有一定意义。注本有宋陈景元《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一卷,元卫琪《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注》十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
5.77 万字 | 2024-04-14 22:11更新
北宋邵雍撰。原书已不得见。现流传的各版本,虽卷数各不相同。但大都保留原书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部借《易卦》推衍,用以说明万物生成、道德渊源和世界治乱的象数学体系,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和宿命论色彩。按其子邵伯温所述:《皇极经世》凡12卷。“皇极”一词,最早见于《尚书,洪范》,孔颖达疏:“皇,大也;极,中也。”“皇极”指帝王政事措置和道德教化的最高准则。“经”本意为织布的纵线,引申为“治理”。其中《观物内篇》和《观物外篇》为最重要部分。据 载内篇系邵氏自著,外篇系其子伯温和弟子所记。该书 借助对《易》卦的推衍,以易理、易数说明天地万物的发 生变化和天时人事的离合治乱。自称所讲为“先天之 学”,认为天地万物产生之前即已存在着先天的图式, 宇宙的起源、自然界的演化和人类社会的变迁即按此 先天图式展开。
254.23 万字 | 2024-04-07 21:14更新
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注,元朝道士卫琪注。书成于元武宗至大三年(1311)。十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全书前二卷为论,后八卷为经文和注释。作者立论注经,皆不取原经劝善度人之宗旨,而博采儒释道三家之说,「本之以道学性理,参之以丹诀禅机」,重在述内丹易学原理。注文称:「文昌乃一部《周易》也」;「大洞即易太极也」。认为《文昌大洞仙经》之宗旨,「即自己金丹之道」。此说与经文本意大相迳庭。
29.92 万字 | 2024-04-14 22:10更新
为道教咒语汇编。约辑成于宋元时。凡十二卷。其中以雷霆诸咒为主,也有除病、驱疫、救苦、伏魔等咒文。汇集咒语七百八十多则,咒文多为四言,短者十余字,长者达二千余字。收入《道藏》第33—35册。
26.15 万字 | 2024-04-14 22:06更新
全称《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又称《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简称《度人上品妙经》或《度人经》或《灵宝经》。因以申明大梵之理,宣扬“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之旨故名。道教经典。六十一卷。作者不详。该经据《云笈七签》卷三《灵宝略记》:太极真人徐来勒授葛玄《灵宝经》三十三卷。陶弘景《真诰叙录》谓:“葛巢甫造构灵宝,风教大行。”据近人考证:东晋末葛巢甫造作《灵宝经》较为切实。东晋末,《灵宝经》的敷演已多达数十卷,后人又不断推演增补,演为六十一卷。内容演说元始天尊开劫度人以及科仪、斋法、符术、修炼、教戒、缘起等。
161.08 万字 | 2024-04-07 21:32更新
简称《度人上经大法》。道教仪法汇编。编成于明代。凡七十二卷,分为八十八品。其中包括斋戒醮仪,建坛步斗,符箓咒章,天书云篆,内炼存思及修持法式等。而其要在行咒、行符。谓咒是神仙语言,符为上天文字,通过符咒则可召役鬼神。收入《道藏》第85—99册。
93.67 万字 | 2024-04-14 22:09更新
简称《仙鉴》,中国道教神仙故事及人物传记。元浮云山圣寿万年宫道士赵道一编。收入《正统道藏》。民国间上海广仓学窘有铅印单行本。作者自称有感于儒家有《资治通鉴》、佛家有《释氏通鉴》,“唯吾道家独缺斯文”。因搜之群书,考之经史,订之仙传,集录得道仙真事迹,始自黄帝、下逮宋末,计745人,成此一书,以补《列仙传》、《神仙传》之缺失。又有《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简称《仙鉴续编》和《仙鉴后集》。盖以得辑历世上圣高仙真修实行之可纪者,以为方来证道真士之监戒,故名。神仙人物传说。正编五十三卷,计七百四十五人;续编五卷,计三十四人;后集六卷,计一百二十位女仙。共六十四卷,总八百九十九人。元赵道一编修。成书于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续编和后集成书稍晚,当不早于元至元二年(1336年)。此书在道教诸仙传中收录人物最多,网罗各种材料,详加考订,间注明引书出处,凡有异说者皆数说并存,是为研究道教史及中国古神话小说史之重要材料。
149.68 万字 | 2024-04-14 22:02更新
道家著作。撰者不详。四十三卷。为“正一道”的斋法全书。道教斋法多宗灵宝,故编首为灵宝斋法概论,以下分列修斋节次、灵旛宝盖、召役发遣、神虎追摄、分灯制器、宿启朝醮、坛仪法式、真文符箓、飞神谒帝、开明幽暗、变化法食、炼度更生等二十五门类,广搜符箓文字,详载行道仪法,可称正一道之斋法全书。收入《道藏》三○二至三一一册。
45.88 万字 | 2024-04-14 21:33更新
元代道教净明道的经典。该书前一卷题「净明传教法师黄元吉编集,嗣法弟子徐慧校正」,中四卷题「净明传教法师黄元吉编集,嗣派弟子徐慧校正」,末一卷则题「净明法子玉隆陈天和编集,庐陵徐慧校正」,由此可知其编纂当不止一人一次。书成于元泰定四年(1327)。原本六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是书为研究元代净明道历史及其教义之主要资料,内容包含了早期净明道的祖师生平、教团历史、教理教义、道德规范、修炼方法、科仪符法等内容,并记录了元代儒家文人士大夫对该书的态度。各卷内容大要如下:卷一收入净明道祖师许逊、张氲、胡慧超、郭璞、刘玉、黄元吉、徐慧等人传记,共七篇。其中黄元吉、徐慧二传盖为后人所增。 卷二收入〈玉真灵宝坛记〉、〈净明大道说〉、〈净明道法说〉、〈净明法说〉、〈玉真立坛疏〉等五篇短文,乃许逊、胡慧超、郭璞等先师降授及元代净明祖师刘玉所造。各篇分别叙述净明派教旨、道法、戒律,以及刘玉将为净明道新祖师之谶语。 卷三至卷五为刘玉语录,分为内、外、别三集。其说大抵以「净明忠孝」为宗,谓「净明只是正心诚意,忠孝只是扶植纲常」。以净明忠孝为基,不离日用人事而实践之,惩忿窒欲,则心火下降,肾水上腾,不期长生而自然长生成仙。又称以净明忠孝治内,为施行祈禳炼度等净明道法之根本。 卷六载《中黄先生问答》,乃刘玉弟子黄元吉语录。其说与刘玉略同,而特重惩忿窒欲,认为真人「只是惩忿窒欲,改过迁善,明理复性,配天地而为三极,无愧人道,谓之真人」。全书所述净明教义,多取于儒家理学心性修养及忠孝伦理观念,而又承袭道教符箓祈禳、性命修炼传统,是为儒道融合之典型。
1.68 万字 | 2024-05-03 22:08更新
道教书,4卷。金王处一著。因其在荣成铁槎山云光洞修道9年,故名。该书辑其所作诗歌赋600余首。主张脱尘离俗,清静无为,修心养性,悟真返本;保气全神,修炼内丹,以求长生不老。认为“心是道,道是心”。通过修炼,能使心道合一。
4.86 万字 | 2024-04-28 21:44更新
急救仙方,原不题撰人。约出于明代。十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另有《四库全书》本六卷,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此书内容分三部分。前三卷为明朝徐守贞所撰〈妇产急救方集〉,言救治妇产科疾病之方。分作妊娠诸疾品、产难诸疾品、产后诸疾品、妇女杂病品。卷四至卷五为〈济阴品〉,撰人不详。后六卷又为另一书,内言救治外科疾病方。分作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治伤损方、疗疮治法、秘传五痔品、上清紫庭追痨方。可见此书乃三种医书合编而成,搜罗治妇产、外伤、痔疮、痨瘵等类验方颇多。其中卷十一收录「净明法中治痨疗法」,似为明代净明派道士编集。
7.48 万字 | 2024-05-03 21:49更新
无名氏撰。本书鲜见其它传本,盖宋末道士撰。其下卷原阙,后人抽出时雍刊印的《道德真经全解》中的相应部分配补。其解融合三教。
7.08 万字 | 2024-04-14 21:24更新
太平经钞,原不题撰人。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据近人王明考订,此书应为唐末道士闾丘方远节钞《太平经》而成。原书十卷,每卷节抄《太平经》一部正文,其中甲部抄文并非汉代《太平经》原文,而系出自《灵书紫文》、《上清后圣道君列纪》等南北朝上清派道书。又据敦煌遗书《太平经目录》,今本《太平经钞》癸部实属原经甲部钞文,而癸部钞文则缺。此书概括《太平经》残佚卷帙之内容,为研究汉代道教思想史保存重要资料。南唐沈汾、南宋邓牧称赞此书「备尽枢要」,「文约旨博」,确如其言。
7.07 万字 | 2024-04-28 21:40更新
道教著作。金代王喆撰,门人朱抱一编,二卷。卷首有宁海州东牟乡贡进士马大辨序,撰于金世宗大定二十三年癸卯(1183年),述马丹阳夫妇入道本末甚详。谓分梨十化者,乃王重阳初化马丹阳时,令其弃家学道,马丹阳夫妇未肯轻从,王乃锁庵百日,每十日索一梨分送马丹阳夫妇,自两块至五十五块。每分送皆作诗词歌颂,隐以内丹性命双修微旨,令其断妻子缠缚,脱家庭樊笼,断酒色财气,调和神气,返照心性,以求神仙之乐。丹阳悉皆酬和,由是达天地阴阳奇偶之数,明性命祸福生死之机,遂屏俗累,改衣冠,焚誓状,夫妇并出家从师。此集原为 《重阳教化集》之中集,《道藏》编者将其分出单行,共载王重阳与马丹阳夫妇唱和诗词八十余首。其中亦有见于《重阳全真集》、《渐悟集》、《神光粲》中者。载《道藏》第七百九十六册、《道藏辑要》 胃集。
0.90 万字 | 2024-05-03 22:06更新
编撰者不详,当为唐代人所辑。原书三十卷,今存四卷。为道教辞书。列举道教名词术语凡五十四条,引据道教典籍加以诠释。大致分为六类: (1) 神名,如“太君”、“飞天”之类;(2)道门称呼,如“太上”、“道士”之类;(3)成仙途径,如“尸解”;(4)罪报, 如“不孝”、“承负”之类;(5)灾祥征兆, 如“灾异”、“吉兆”之类。(6)修炼,如“导引”、“胎息”之类。所引皆唐以前之道教经典,引文一一注明出处,故亦称“教门要典”。一些亡佚的道经, 赖以保存佚文,尤足珍惜。收入《道藏》第764册。
1.60 万字 | 2024-05-03 22:09更新
又称《真藏妙经》、《真藏经》。作者不详。唐朱法满《要修科仪戒律钞》曾引该经,则至迟唐初已出。全书十卷,有显道品、辩三宝品、辩四真品、惠泽品、解脱品、辩相明部袠品、普明品、显功德品、显戒行品、妙德品、集仙品、明行品、究竟品等十三品。经文认为人性中有天真正道隐藏,人应当以心证道,显现自然真性,妙解真实性;法性平等无差别、无高下,说《真藏经》的目的就是“度脱皆平等”;诸法虚空,虚空之相是名道体,诸法无自性,毕竟空寂。经中又区分了小乘道教与大乘道教,要修道者由小乘道教转向习大乘平等道,先度人,后度己。此经明显受佛教中观哲学影响,用不着二边的否定式思维方式证明。为研究隋唐道教思想较重要的参考资料。收入《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又洞真部玉诀类有《真藏经要诀》一卷,为此经缩写本。
9.85 万字 | 2024-04-07 21:50更新
作者不详。假托赤松子之名的道教经书,今人考其约产生于南北朝。全书六卷,主要内容是天师道上章科仪。卷一述太上下降鹤鸣山授张天师正一盟威符箓一百二十阶及千二百官仪、三百大章法文秘要,救治人物,天师遂迁二十四治行正一章符,后年代久远,宝章缺失,所存十得一二。又列出上各类章所需物信,并分为三等,以及上章的章辞格式与吉日等。卷二说明书符法、书章法、上章禁忌、请官、封章法等。卷三至卷六列出上种种章的具体内容,如天旱章、收鼠灾章、收除虎灾章、言功安宅章、保婴童章等等,以通过上章仪式,解决人生的种种问题。收入《道藏》洞玄部表奏类。
14.82 万字 | 2024-04-14 21:53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