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
朱子语类

朱熹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中国宋代景定四年(1263年)黎靖德以类编排,于咸淳六年(1270年)刊为《朱子语类大全》140卷,即今通行本《朱子语类》。 此书编排次第,首论理气、性理、鬼神等世界本原问题,以太极、理为天地之始;次释心性情意、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及人物性命之原;再论知行、力行、读书、为学之方等认识方法。又分论《四书》、《五经》,以明此理,以孔孟周程张朱为传此理者,排释老、明道统。《朱子语类》基本代表了朱熹的思想,内容丰富,析理精密。

203.37 万字 | 2023-12-13 10:42更新

仪礼注疏
仪礼注疏

郑玄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仪礼注疏》,十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玄与公彦有《周礼注疏》已著录。此书为记载周至战国时期儒家传习礼仪的最早著作。自西汉高堂生所传《士礼》今文本,数传而有大戴(戴德)本、小戴(戴圣)本及刘向《别录》本。郑注兼取今文本及古文本十七篇(出自孔子壁之《仪礼》五十六篇,其中十七篇与今文经大体相同),“其从今文而不从古文者,则今文大书,古文附注”;“从古文而不从今文者,则古文大书,今文附注。”其所以不采大、小戴本,因为别录本“尊卑吉凶,次第伦序,故郑用之,二戴尊卑吉凶杂乱,故郑不从之也。”(《四库全书总目》),贾公彦据郑注而又依齐黄庆、隋李孟悊之疏而益之,定为今本。其书自明以来刻本舛误殊甚,顾炎武《日知录》及阮元校勘记曾指出多处,可供读时参考。此编十七卷次第为士冠礼第一,士昏礼第二,士相见礼第三,乡饮酒礼第四,乡射礼第五,燕礼第六,大射第七,聘礼第八,公食大夫礼第九,觐礼第十,丧服第十一,士丧礼第十二,既夕礼第十三,士虞礼第十四,特牲馈食礼第十五,少牢馈食礼第十六,有司(彻)第十七。此目排列顺序先人事,后鬼神,较之二戴本为合理。自“丧服第十一”以下都属丧葬祭祀的仪礼,且繁文缛节,不胜其扰。有《四库全书》本,《十三经注疏》本。

84.13 万字 | 2023-12-28 08:42更新

王阳明集
王阳明集

王阳明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王阳明集》分为语录、文录、别录、外集、续编、补录、年谱、附录等八部分,同时收录有王阳明门人弟子、同僚、友人及历代文人学者所撰写的有关王阳明本人及著作的文章。在尽量保留原版面貌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对全书做了精心的编排和修订。一方面保留了历史版本的原貌,另一方面也尽量吸收了当代的研究成果,便于读者参考使用。

63.74 万字 | 2023-12-13 10:59更新

阳明先生文集
阳明先生文集

王守仁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本书为明代黄绾编撰的《阳明先生文集》,包括文录五卷、外集九卷、别录十四卷;后有传习录、续传习录等。王守仁之学以“心”为宗,他以“心”为宇宙本体,提出“心即理”的命题,断言“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倡言“知行合一”说,后专主“致良知”说,认为“良知”即“天理”,强调从内心去体察天理。 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 。王守仁的阳明心学后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

55.64 万字 | 2023-12-13 14:40更新

日知录
日知录

顾炎武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明清之际顾炎武著。三十二卷。炎武有《亭林文集》已著录。是书为作者积三十年笔记而成,成书于康熙九年(1670)。内容十分宏富。一至七卷言经义,八至十二卷论政事,十三卷论世风,十四至十五卷论礼制,十六至十七卷论科举,十八至二十一卷论艺文,二十二至二十四卷论名义,二十五卷论古事真妄,二十六卷论史法,二十七卷论注书,二十八卷论杂事,二十九卷论兵与外交,三十卷论天象学术,三十一卷论地理,三十二卷杂事考证。“日知”二字,出自《论语·子张》。孔子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有清刊本多种,流传刻本曾被删改很多。道光间黄汝成作《日知录集释》,近人黄侃作有《日知录校记》。本书系作者一生精力之所注,他曾以铸钱为喻,谓先从“采山之铜”入手,广集资料,自30岁起,作者边读书,边记心得,历30年,经反复修改集成此书。

51.01 万字 | 2023-12-13 11:09更新

左传
左传

左丘明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左传》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26.72 万字 | 2023-04-14 08:39更新

礼记
礼记

戴圣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11.98 万字 | 2023-04-14 08:50更新

千金裘
千金裘

蒋义彬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千金裘》,清代一个著名的蒙学(儿童启蒙读物)的名称,作者蒋义彬、徐元麟,共1册3卷。

9.93 万字 | 2023-12-28 09:17更新

幼学琼林
幼学琼林

程登吉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幼学琼林》一般都认为是明西昌人程登吉 (字允升),也有的意见认为是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睿(——三点水)。中国传统的蒙学读本,编得最好的,大概要数这部《幼学琼林》了。首先,相对而言,它较少封建伦理说教,而主要以传授知识为己任;其次,它包罗了十分丰富的内容,可以看作是全部传统知识类型的一个缩影,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百科全书;再次,正文部分就有释文,人们读起来颇党明白晓畅,毫无滞碍,而且释文简洁允当,决不拖泥带水;最后,它不为字数所限,不拘短长,只求偶句成对,颇便诵读。正因为如此,此书成篇后,续作不绝,增补如缕。清人邹圣脉、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都曾一再增补。此外,还有人仿效 其体式,另行撰述,如清人谭贵球的《故事逢原》就是如此。幼学琼林》在整个清代乃至民国时期风行全国各地,版本甚多,名称也不尽一致,如《故事寻源》、《幼学求源》、《幼学故事珠玑》、《幼学须知句解》等。

8.03 万字 | 2023-12-28 09:10更新

春秋公羊传
春秋公羊传

公羊高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春秋公羊传》,又名《公羊传》,儒家经典之一,全书共十一卷。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其作者为战国时齐国人公羊高。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一起将《春秋公羊传》着于竹帛。《公羊传》是今文经学的重要经籍,历代今文经学家时常用它作为议论政治的工具。同时它还是研究先秦至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7.75 万字 | 2023-12-13 10:50更新

诗地理考
诗地理考

王应麟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诗地理考》六卷,宋王应麟撰。其书全录郑氏《诗谱》,又旁采《尔雅》、《说文》、《地志》、《水经》以及先儒之言,凡涉於诗中地名者,薈萃成编。然皆采录遗文,案而不断,故得失往往并存。

7.69 万字 | 2023-10-06 22:32更新

仪礼
仪礼

佚名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内容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秦之前篇目不详,汉初高堂生传仪礼。另有古文仪礼56篇,现已遗失。

7.26 万字 | 2023-11-20 20:37更新

春秋繁露义证
春秋繁露义证

苏舆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春秋繁露义证》,《春秋繁露》注释本。十七卷。清苏舆注。成书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苏舆,字厚康,又字厚庵。湖南平江人。清光绪进士。后改庶吉士,做过邮传部郎中。王先谦之门人,政治上反对戊戌变法。苏舆自少年起就喜读《春秋繁露》,最初读的是凌氏注本,但由于注释中索引内容之广而不得要领。后来阅过其他注释本以后,才逐渐得其要旨。继而作《春秋繁露义证》,以供后人之考用。

7.14 万字 | 2023-10-07 07:51更新

韩诗外传
韩诗外传

韩婴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韩诗外传》是汉代韩婴所作的一部传记。该作品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的杂编。一般每条都以一句恰当的《诗经》引文作结论,以支持政事或论辩中的观点,就其书与《诗经》联系的程度而论,它对《诗经》既不是注释,也不是阐发。 《韩诗外传》以儒家为本,因循损益、以传资政,从礼乐教化、道德伦理等方面阐发了其思想。

7.07 万字 | 2021-09-14 15:51更新

周礼
周礼

周公旦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周礼》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 ,西周时期,周公姬旦率军东征,平定叛乱,在“天下之中”洛邑(今洛阳)营建成周城,制礼作乐,将部分殷商遗民迁到了卫国 [31] 。《周礼》在汉代最初名为《周官》,始见于《史记·封禅书》 。《周礼》中记载先秦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诸制,多有史料可采,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无所不包,堪称为中国文化史之宝库。

6.45 万字 | 2023-11-20 20:31更新

孝经注疏
孝经注疏

邢昺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孝经注疏》,又名《孝经正义》。宋邢昺疏。咸平二年(999)奉敕编撰、校定。唐玄宗曾于开元十年(722)取韦昭、王肃、虞翻、刘劭、刘炫、陆澄六家说及五经旨趣,注今文《孝经》颁天下及国子学,天宝二年(743)重注,亦颁天下。又诏元行冲(名澹)著《御注孝经疏》。邢疏即以行冲书为蓝本。三卷,一作九卷。每篇小目下疏明章旨,后则先释经文,次疏注文。《四库提要》云:《孝经》“今文之立,自玄宗此注始;玄宗此注之立,自宋诏邢昺等修此疏始”。学者舍此,无由窥《孝经》门径。后采入《十三经注疏》。清阮元、严杰有《校勘记》。

6.13 万字 | 2023-10-07 12:57更新

春秋谷梁传
春秋谷梁传

谷梁赤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榖梁传》即《谷梁传》 [1] ,也被称作《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是战国谷梁赤撰儒家著作,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 《谷梁传》强调必须尊重君王的权威,但不限制王权;君臣各有职分,各有行为准则;主张必须严格对待贵贱尊卑之别,同时希望君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但其对政治更迭、社会变动较为排斥。

6.02 万字 | 2023-04-14 08:49更新

孟子
孟子

孟轲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于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4.93 万字 | 2023-04-14 08:46更新

诗经
诗经

儒家经典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4.33 万字 | 2023-04-14 08:44更新

尚书
尚书

儒家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 西汉学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书》为今文《尚书》,西汉鲁恭王刘余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的另一部《尚书》,为古文《尚书》。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以及伪《古文尚书》25篇 。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历代儒家研习之基本书籍。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是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4.17 万字 | 2021-09-13 12:01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