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2.46 万字 | 2021-09-13 11:52更新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37 万字 | 2023-04-14 08:45更新
《周易正义》,古代易学著作。南宋初国子监所刻 《周易》 单疏本。为传世孤帙,十四卷全。《周易》亦称《易经》,儒家经典之首,三国·魏·王弼和晋·韩康伯均为《易经》作注,唐代孔颖达奉太宗命主编《五经正义》,首即《周易正义》。 正义又称疏,系在正经注基础上,融合众多经学家见解,对原有经注进行疏证,并对注文加以注解。唐宋以来,历代科举取士皆以经书及其注疏为依据,故群经注疏之写本、刻本流传甚多。北宋国子监有诸经正义单刻本,称单疏本,南宋时又复刻之。今传世群经注疏以单疏本为最早,而流传至罕。
29.69 万字 | 2021-09-12 16:12更新
《春秋公羊传》,又名《公羊传》,儒家经典之一,全书共十一卷。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其作者为战国时齐国人公羊高。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一起将《春秋公羊传》着于竹帛。《公羊传》是今文经学的重要经籍,历代今文经学家时常用它作为议论政治的工具。同时它还是研究先秦至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7.75 万字 | 2023-12-13 10:50更新
《徠子冄夏易頭传樤》,中国古籍,作者卜子夏。《子夏易传》一为二卷,一为十一卷。旧本题卜子夏(前507一?)所撰。
8.65 万字 | 2021-09-12 16:25更新
《诗集传》是宋代朱熹著《诗经》研究著作。《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宋史·艺文志》著录20卷,今本8卷。《诗集传》现存两部宋刻本,都不全,其一藏北京图书馆,另一部原系杭州丁氏八千卷楼藏书,残存 8卷。元刻本亦存两部,其一藏国家图书馆,另一部现存台湾。明清刻本较多。《四部丛刊三编》有影印宋刊本《诗集传》20卷,尚可见原书面貌。
20.24 万字 | 2021-09-19 08:44更新
唐李鼎祚所撰《周易集解》是唐前易学研究集大成式的作品,该书收录了子夏、孟喜、京房、马融、荀爽、郑康成、刘表、何晏、宋衷、虞翻、陆绩、干宝、王肃、王弼、姚信、王廙、张璠、向秀、王凯冲、侯果、蜀才、翟玄、韩康伯、刘瓛、何妥、崔憬、沈驎士、卢氏、崔觐、孔颖达等二十余家易学方面的学说,集腋成裘,杂而不越,较为客观地呈现了唐代以前易学疏解的全景,极具学术研究价值和资料参考价值。此次整理,以现存最早之足本明嘉靖三十六年朱睦㮮所刻聚乐堂本为底本
19.06 万字 | 2021-09-12 16:37更新
《易林》,又名《焦氏易林》、《大易通变》。易学著作。汉焦延寿撰,十六卷,是西汉众多易学著作中最完善的一种,其书以一卦变六十四,六十四卦之变则为四千九十有六,各系以文词,皆四言韵语,称为“林辞”。作者依据圣人观象作《易》,观象系《易》的原则,凡《易林》之辞无一字不从象生,无一字不本之《易》,用《易》象来解释《易》理,作者在观象系《易》的时候正覆象并用。《隋书 ·经籍志》著录十六卷,列于“五行家”。新旧唐书志、《崇文总目》 皆同。《七录》作三十二卷,殆合《易林变占》十六卷言之。有 《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置于子部术数类。《经义考》卷六引叶梦得曰: “焦赣 《易林》、《京房易》二书大抵皆卜筮阴阳气候之言,不复更及易道。”又引薛季宣序曰: “汉焦赣 《易林》十六卷,卷有四林,林六十有四繇,凡六十四卦之变四千九十有六。”
20.68 万字 | 2024-07-28 19:47更新
《无量义经》,梵名amitarthasutra,全一卷,分三品,由中天竺沙门昙摩伽陀耶舍于建元三年传入中国,与《法华经》、《观普贤经》合称“法华三部经”。《无量义经》乃佛陀住世后期所说,因有情众生烦恼无量,是故佛陀说法无量,义亦无量,无量义生自一法,而此一法即无相之本性。此经内容又多以《法华经》为中心,因此也是《法华经》之开经。
0.98 万字 | 2022-11-03 13:05更新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简称《药师经》。共有三个译本,分别为:一、《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唐三藏法师玄奘译;二、《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一卷,隋天竺三藏达摩笈多译;三、《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二卷,唐三藏沙门义净译。叙述佛陀因曼殊室利的启请,而为在毘舍离国乐音树下的大比丘、大菩萨、国王、大臣等,盛陈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如来的功德,并详述药师如来因地所发的十二大愿。
1.37 万字 | 2022-11-27 20:49更新
《女青鬼律》,天师道经典,书中记录了各种鬼的名字,并以太上老君和张道陵天师劝导信道者维持戒律、念鬼名,就可趋吉避凶、达到“万鬼不干,千神宾伏”。本书撰人不详,约出于魏晋南北朝。原本八卷,现存六卷。底本出于《正统道藏》洞神部戒律类。“女青”原本是萝藦的别称,一种药材,是个代号,而不是真名。此女青是太上老君在地上传天律和鬼律的密使,掌管各方土地神鬼的法律,所以也称五帝秘使,道教祭祀时不让邪神淫鬼听到女青的真名,因为邪神淫鬼听到女青真名,会当场分形而灭,所以道教法官平日不直呼女青的真名以保持判决公正,由于道教律派道脉早断,道教已无人守女青律,因此没有任何高道高人能够知道女青真名,过去历史证据也证明道教长期以来,确实完全没有人知道女青真名。正所谓“三清密令,使者代行,谁识女青,老君再临”,道门认为要等到太上老君再临或再派使者降临宣讲新律时,才会说出女青真名。
1.12 万字 | 2023-05-02 07:41更新
《左传》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26.72 万字 | 2023-04-14 08:39更新
《尚书大传》,旧题汉伏胜著。《史记》、《汉书》只称伏生,有人疑伏胜为后人妄加。而《晋书·伏滔传》称,远祖伏胜,则相传有据。《汉书·艺文志》载《书》类,经二十九卷,传四十一篇,无伏胜名。王先谦《汉书补注》引王鸣盛说、顾实《汉志讲疏》皆以传四十一篇,即为伏生《尚书大传》。《隋书·经籍志》载《尚书》三卷,郑玄注,也无伏胜字。陆德明《经典释文》始著《尚书大传》三卷,伏胜作。《中兴馆阁书目》引郑玄《尚书大传序》,以为其书源出伏胜,但成于弟子张生、欧阳生或其后的人。《唐书·艺文志》亦载其书为三卷,《书录解题》则作四卷。清代有两本,一为杭州三卷本,其卷数与《隋书》、《唐书》合,但实为杂采类书所引,抄撮成编;一为扬州四卷本,卷数与《书录解题》合,并有郑玄注,其注又与宋仁宗《洪范政鉴》所引郑注一一相合。其中唯第三卷《洪范五行传》,首尾完备,余皆存佚文。末附《补遗》一卷,不全解《尚书》,但往往有古训旧典出其中。书中所传除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外,尚有《泰誓》、《九共》、《帝告》、《归禾》、《揜诰》诸篇。内容多五行阴阳灾变之说,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其归于纬书一类。清陈寿祺有辑本,四卷,补遗一卷,皮锡瑞有《尚书大传疏证》七卷。收入《清经解》。
2.31 万字 | 2023-10-11 07:44更新
《杂宝藏经》凡十卷(也有八卷本、十三卷本)。由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与昙曜共同译出,收于《大正藏》第四册。《杂宝藏经》是早期佛教经典,主要为阿含藏教思想,以因缘譬喻来阐示因果关系。
8.62 万字 | 2022-10-24 15:54更新
《女论语》是唐代贞元年间宋若莘、宋若昭姐妹所撰的一部女子训诫书籍。“若莘诲诸妹如严师,著《女论语》十篇,大抵准《论语》,以韦宣文君代孔子,曹大家等为颜、冉,推明妇道所宜。若昭又为传申释之。” 从孔孟“妇人从人者也”等言论始,到西汉刘向《烈女传》、东汉班昭《女诫》、晋代《女史箴》、明代《闺范》、清代《教女遗规》,古代社会对妇女行为进行规范的文章不胜枚举,《女论语》更是直接承袭了《论语》之名。
0.34 万字 | 2023-11-20 20:24更新
《太上六壬明鉴符阴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代。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卷首序文称:昔孙膑学道于鬼谷,在园中遇白猿赐以此书,其书言兵家六壬遁甲之术。大抵以书符念咒、踏罡步斗、醮祭启告玉皇上帝等方术,召役六丁六甲来助,使行法者能隐形遁身,造作兵器有灵、或召风雨雷火,破敌成功等等。原书正文三卷:卷一共十式:混元式、天元式、地元式、人元式、二仪式、三才式、四序式、五行式、六丁式、六甲式。各具符咒祭法。 卷二共四式:造褙子式、造器械式、六甲厌式、造神枪式。 卷三共十一式:九星式、十干式、十二支式、十二月式、十二月将式、八门式、太一式、祭风式、祭雨式、平地成河式、平地生火式。三卷之后,又增补第四卷,引述三元经及伍子胥、王璋之语,讲述奇门遁甲之法十余种。包括:急则从神缓取门、避形遁迹、玉女反闭局、门下十干神名、欲行千里出门法、三奇吉门禹步、真人禹步斗罡、六甲阴符、行军禳风法、玉女返闭指南、每日出门咒、四不向战、推入节宜向、李仆射孤虚法等。大抵亦言卜战求财、出门求仙、隐形遁迹、趋吉避凶之符咒法术。
1.44 万字 | 2023-12-31 14:26更新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如经名所述,是阐释诸佛境界的经典,属于大乘五大部之宝积部,被重要论书《究竟一乘宝性论》所引述,其梵文原本尚存,公元六世纪初,由印度译经师昙摩流支译成中文;于同一时期,扶南(今柬埔寨)法师僧伽婆罗再将此经译为汉文,名为《度一切佛境界智严经》,但此译字数不足,属于简单译本; 五百年后,印度三藏法护及汉地高僧惟浄等共同再度译为中文,名为《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
1.78 万字 | 2022-08-25 15:14更新
《佛所行赞》,佛教经典。又称《佛本行经》。古印度马鸣著,北凉昙无谶译。5卷,以诗体叙述佛陀行迹并宣说佛教义理。有南朝宋宝云之异译本,7卷。亦有藏译本。此经在古印度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度流传极广 。唐代义净说它“五天(竺)南海,无不讽诵”。
6.92 万字 | 2022-10-20 15:52更新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3.51 万字 | 2022-12-15 08:43更新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又名《自然五胜文》或《真一五称经》。道教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东晋末南朝初。陆修静《灵宝经目》已著录。原书一卷,今《正统道藏》本分作二卷,收入洞神部神符类。另有敦煌残抄本一件(P2440),题作《灵宝真一五称经卷》。本书上卷有五枚大符,即“五称符”(又名五胜文)。据称此符隐含五方帝君姓讳,上应五星,下表五岳,中宝五脏,乃五行之母。诸道士欲求长生不老,役使万神,诸百姓欲治病治生,求福求财,皆可书写佩服此符。书中详载佩符行道之法。下卷内载八卦神名及治所,以及祭祀通灵,召八卦、六甲诸神之法。篇末载灵宝二十四真图。总之,全书主要内容为早期道教佩符祭祀,召神役鬼之术。
1.61 万字 | 2023-12-31 14:33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