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命放生轨仪法

时间:2022-10-11 13:54

    唐三藏法师义净撰
  夫以怀生者。皆爱其生。上通贤智。有死者。咸畏其死。下洎蜫虫。由是善逝随事而修慈。不损含识。量内身而准物。刀杖不加唯以大悲。宣扬法化。于护生处。极致殷勤。是佛弟子。理应随作。观虫滤水。是出家之要仪。见危存护。乃悲中之拯急。既知有虫。律文令作放生器者。但为西国久行。人皆共解东夏先来未识。故亦须委其仪。若不具陈。无由晓悟。其器任用铁铜瓦木。瓦即安鼻铁木准成。若拟随身将去。可用铜作。唯受二升三升。即是旧来小铜罐子。还施铜系。令穿手得过。底傍一边。须安铜钮。可受小梅指头。若乞食去时。穿在左臂。以衣掩盖。右手携钵。乞食得已。随至一家。安置饭钵。自将净绳一条。如粗箸许。随井深浅。系罐取水。滤以小罗。斟酌得足。即以绳一头穿钮。急系抬系等。系小铁钩。钩系起时。务令平稳。此并预先作了。不得临时求觅。即以小罗。覆虫罐内。徐徐放下。至水纵钩。拔绳令覆。再三下濯。方牵出井。此是乞食之仪也。或用铜碗漆碗。穿孔著系。权用亦得。若在寺者。即以常用铁罐覆之。如前安置。少有别处。底傍著铁镮。可容三指。以罐钩内中。抬起系等同前著钩。覆虫在中。放使至水。假令深井亦得为之。若别畜绳。恐成劳扰。若井深处。或可别为盆贮。或可送往河池。泻水竟时。还须涤器。斯其法也。滤罗样式。如别处言之。岂容井口之上翻罗。元无放生之器。欲似护戒。宁顾虫亡。但以如来圣教。慈悲为本。所制戒律。罪有性遮。遮则准事合经。性乃理应从重。性罪之内。杀生最初。是故智人特宜存护。若将此为轻者。更复何有重哉。若能依教作者。现在得长命果报。来世当生净土。且神州之地。四百余城。出家之人动有万计。于滤水事。存心者寡。习俗生常。见轻佛教。不可一一门到口传。冀诸行人递相教习。设使学通三藏。坐证四禅。镇想无生。澄心空理。若不护命。依教奉持。终亦不免佛所诃责。十恶初罪。谁代受之。且如见有屠儿牵羊入寺。不过数口。放作长生。众共聚看。弹指称善。宁知房内用水。日杀千生万生。既知理教不轻。宜应细罗细察。自利利物。善护善思。复有令人耕田种植。规求小利。不见大尤。水陆俱伤。杀生无数。斯之罪咎。欲如之何。直如束手泉门。任他处分。故经云。杀生之人。当堕地狱饿鬼畜生。设得为人。短命多病。呜呼此苦。谁当受之。脱有能为。善哉甚善。可谓释迦末法。共结慈念之因。弥勒初成。俱证无生之果。广如别传。此不烦云。

大家都看
金瓶梅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世情小说 《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问世后曾被改编为多种戏曲,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 陈森 | 才子佳人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红楼春梦
红楼春梦 郭则 | 世情小说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
醋葫芦
醋葫芦 醉心西湖心月主人 | 世情小说 《醋葫芦》,明代醉心西湖心月主人著长篇小说,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之一,四卷二十回。 这是一部写人物的小说,它用夸张和幽默的笔法写都氏之妒,成珪的惧内,生动有趣。但是它未把人物简单化,都氏对翠苔凶狠、残醋,对成珪严厉粗暴,但对熊二娘却十分疼爱,也写出都氏善良的一面。
银瓶梅
银瓶梅 不题撰人 | 才子佳人 《银瓶梅》原名《莲子瓶演义传》,描写唐玄宗年间侠士除奸平叛、报仇雪恨的故事。苏州刘芳之妻颜氏美丽贤惠,兵部尚书之子裴彪见色起意,设计诬陷刘芳勾结盗匪,使刘芳死于酷刑之下。颜氏逃出家门,被迫上二龙山避难。刘芳弃尸荒郊,却被友人陈升以莲子瓶救活。裴彪与奸党勾结,图谋不轨。刘芳冤情终于上达玄宗,刘芳、陈升等奉旨征剿奸党,裴家父子以及党羽尽被诛灭。小说写奸臣与盗匪勾结,侠士与忠臣联手,把个人恩仇与社稷安危纽结在一起,其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