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书

时间:2022-05-13 14:44

玉函山房辑

目录
  序
  神农书
    八谷生长篇
    占篇
    数篇
    法篇
    敎篇
    求雨篇
    杂篇
  全上古三代文
   炎帝
    序
    神农之禁
    神农之数
    神农之法    
    神农之敎
    神农书
    神农占
    有焱氏颂
 
 序
  《神农书》一卷,相传炎帝神农氏撰. 案《汉书.艺文志.农家.神农》二十篇;《兵阴阳家.神农兵法》一篇;《五行家.神农大幽五行》二十六卷;《杂占家.神农敎田相土耕种》十四卷;《经方家.神农黄帝食禁》七卷;《神仙家.神农杂子技道》二十三卷. 其农家二十篇注"六国时, 诸子疾时, 怠于农业, 道耕农事, 托之神农."师古曰:"刘向《别录》云:‘疑李悝及商君所说.'"由此类推, 凡志所载篇目, 大抵皆依附为之, 今其书并佚. 考唐《开元占经》载有《八谷生长》一篇, 差为完具, 又亟引神农占数节. 《管子》、《淮南子》、《汉食货志》等书或引神农之数, 或引神农之法, 或引神农之敎. 又《艺文类聚》引神农《求雨书》. 得有篇目可称者凡六篇, 其它佚文散句时见传、注所引, 倂据辑录, 不可区分, 统入农家. 至他书所引《食禁》别, 采集与《本草》相次, 不录于兹云. 历城马国翰竹吾甫.
 神农书
  八谷生长篇
  禾生于枣, 出于上党羊头之山右谷中. 生七十日秀, 六十日熟, 凡一百三十日成. 忌于寅卯. (瞿昙悉达《开元占经》卷一)
  黍生于楡, 出于大梁之山左谷中. 生六十日秀, 四十日熟, 凡一百日成. 忌于丑. (同上)
  大豆生于槐, 出于沮石之山谷中. 九十日华, 六十日熟, 凡一百五十日成. 忌于卯. (同上)
  小豆生于李, 出于农石之山谷中. 生六十日华, 五十日熟, 凡一百一十日成. 忌于卯. (同上)
  秫生于杨, 出于农石之山谷中. 七十日秀, 六十日熟. 凡一百三十日成. 忌于午. (同上)
  荞麦生于杏, 出于农石之山谷中. 生二十五日秀, 五十日熟. 凡七十五日成. 忌于子. (同上)
  麻生于荆, 出于农石之山谷中. 生七十日秀, 六十日熟, 凡一百三十日成. 忌于未午辰亥日. (同上)
  小麦生于桃, 出于须石之山谷中. 生二百日秀, 六十日熟, 凡二百六十日成. 忌于子. (同上)
  稻生于柳, 出于农石之山谷中. 生八十日秀, 七十日熟, 凡一百五十日成. 忌于亥. (同上)
  五谷以生长日种者多实, 以老死日种者无实, 又难生. 以忌日种之, 一人不实. (同上)
  禾生于巳, 疾于酉, 长于子, 老于戍, 恶于丙丁, 忌于寅卯. (同上)
  黍生于寅, 疾于午, 长于丙丁, 老于戍, 死于申, 恶于壬, 忌于丑. (同上)
  豆生于申, 疾于子, 长于壬, 老于丑, 恶于甲乙, 忌于丙丁. (同上)
  麦生于酉, 疾于卯, 长于辰, 老于午, 死于巳, 恶于戌, 忌于子. (同上)
  太岁在四孟, 葶苈子熟时可种禾豆, 夏至时百五十日, 地气上时可种麦, 丑、未、辰、戌是也. (同上)
  太岁在四仲, 椹熟时可种禾豆, 夏至可种麦麻, 夏至后九十日, 地气上可种麦, 子、午、卯、酉是也. (同上)
  太岁在四季, 以蚕卧起时可种禾豆, 夏至前五十日可种稻黍糜. 夏至后八十日, 地气上可种麦. 寅、申、巳、亥是也. (同上)
  占篇
  正月上朔, 有风雨. 三月谷贵, 石五百钱. (同上)
  八月有三卯, 麦大善. 无三卯, 麦不善. (同上)
  凡虫食李, 则黍贵. 食枣, 粟贵. 食杏, 麦贵. 食荆, 麻贵. 食桑, 丝贵.
  正月上朔日, 风从东来, 植禾善. 从南来, 植黍善. 风从北来, 稚禾善. 四月四日, 风从东来, 植豆善. 西来, 四日至七日, 中善. 七日至十日, 稚善. 十四日无风, 不可种豆. 从冬至日到来年, 满六十日, 有大风雨折树, 麦大善. 从平朔至食时, 植麦善. 至日中, 中麦善. 至日入, 稚麦善. 常以夏至后九十日可种. 四月朔日, 风从东来, 从平明至辰时, 植麦善. 至日中, 中黍善. 至日入, 稚黍善. 正月朔日入, 淸明蚕善. (同上)
  正月有甲子, 籴初贵后贱. (同上)
  正月上辛, 温者善, 风寒者不好. (同上)
  数篇
  一谷不登, 减一谷, 谷之法什倍. 二谷不登, 减二谷, 谷之法再什倍. 夷疏满之, 无食者予之陈, 无种者贷之新. 故无什倍之贾, 无倍称之民. (《管子.轻重十一.揆度第七十八》引神农之数. )
  法篇
  丈夫丁壮不耕, 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不织, 天下有受其寒者(《吕氏春秋》作"士有当年而不耕者, 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织者, 则天下或受其寒矣"). 故天子亲耕, 后妃亲织, 以为天下先(刘子《新论》有此三句. 《吕氏春秋》作"故夫亲耕、妻亲织"). 不贵难得之货, 不器无用之物(《淮南子》有此二句). 是故其耕不强者, 无以养生;其织不力者, 无以揜形(刘子《新论》作"是以其耕不强, 无以养其生;其织不力, 无以盖其形". 《后汉书》注故上无是字, 揜作衣). 有余不足各归其身(淮南子有此二句). 衣食饶溢(刘子《新论》作足), 奸邪不生, 安乐无事, 而天下均平(刘子《新论》无而字, 均作和). 智者无所施其策, 勇者无以行其威. 故衣食为民之本, 而工巧为其末也. (刘子《新论》有此四句. 《淮南子.齐俗训》、刘子《新论.贵农篇》、《后汉书.王符传》注引《文子》, 并作神农之法. 文句互有详略异同, 《吕氏春秋.爱类篇》引首六句作神农之敎. )
  敎篇
  有石城十仞, 汤池百步, 带甲百万, 而无粟者, 不能守也. (《汉书.食货志》引神农之敎. 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八十五;昭明《文选》卷三十六《王元长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李善注引汜胜之书曰"神农之敎:虽有石城汤池, 带甲百万, 而无粟者, 不能守也."《后汉书.光武纪》赞章怀太子注引无带甲句, 脱有字、而字. )
  民为邦本, 食为民天. 农不正, 食不充, 民不正, 用不衷. (罗泌《路史后纪》卷三《炎帝神农氏纪》引"又设敎曰"云云. 案此见《三愤书.神农政典》伪篇, 本不足取. 征罗氏引此文丰作充、专作衷, 校《三坟》有异字, 或别据神农佚篇, 故仅取录此节, 余皆不录. )
  求雨篇
  春夏雨日而不雨, 甲乙, 命为青龙, 又为火龙东方, 小童舞之. 丙丁不雨, 命为赤龙南方, 壮者舞之. 戊己不雨, 命为黄龙, 壮者舞之. 庚辛不雨, 命为白龙, 又为火龙西方, 老人舞之. 壬癸不雨, 命为黑龙北方, 老人舞之. 如此不雨, 潜处阖南门, 置水其外;开北门, 取人骨埋之. 如此不雨, 命巫祝而曝之, 曝之(《路史》引作"如此")不雨, 神山(《路史》讹作仙)积薪, 击鼓而焚之. (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一百, 《路史.余论卷二》并引《神农求雨书》. )
  杂篇
  夏日成 . (虞世南《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四)
  湛浊为地. (艺文类聚卷六)
  冬至, 阴阳合精, 天地交让. 天为尸湿, 地为不冻, 君为不朝, 百官为不亲事, 不可出游, 必有忧悔. (《太平御览》卷二十八、罗苹《路史》注. )
  承为民赋二十而一. (《路史》注)


全上古三代文


 炎帝

  序
  帝生于姜水(《说文》), 因姓姜. 以火德王, 称炎帝. 一云赤帝, 一云有焱氏. 始作耒耜, 号神农氏. 一云农皇. 以起烈山, 亦号烈山氏. 一云厉山氏, 一云连山氏, 一云朱襄氏. 初都陈, 后居曲阜. 在位百二十年, 传八世五百三十年. 一云传十七世, 一云七十世. (谨案《汉书.艺文志》"农家"有《神农》二十篇, 本《注》云:"六国时, 诸子疾时, 怠于农业, 道耕农事, 托之神农."师古引刘向《别录》云:"疑李悝及商君所说."兵阴阳家又有《神农兵法》一篇, 五行家有《神农大幽五行》二十七卷, 杂占家有《神农敎田相土耕种》十四卷. 经方家有《神农黄帝食禁》七卷, 《周礼.医师疏》引《食禁》作《食药》. 神仙家有《神农杂子技道》二十三卷. 独《本草》不见, 见《平帝纪》及《楼护传》, 盖《食禁》《食药》卽《本草》矣. 仓颉造宇在黄帝时, 前此未有文字. 神农之言, 皆后人追录. 晁错所引, 显是六国时语. 卽《六韬》及《管子》《文子》所载, 亦不过谓神农之法, 相传如是. 岂谓神农手撰之文哉?今除《本草》见存外, 皆入录. )
  神农之禁
  春夏之所生, 不伤不害. (《群书治要》、《六韬.虎韬篇》引《神农之禁》)
  神农之数
  一谷不登, 减一谷, 谷之法什倍. 二谷不登, 减二谷, 谷之法再什倍. 夷疏满之, 无食者予之陈, 无种者贷之新. (《管子.揆度》)
  神农之法
  丈夫丁壮不耕, 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不织, 天下有受其寒者. 〔《文子.上义》《淮南子.齐俗训》"不耕不织"上皆有"而"宇. 又《吕氏春秋.爱类》引《神农之敎》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 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织者, 则天下或受其寒矣."〕
  神农之敎
  有石城十仞, 有汤池百步, 带甲百万, 而亡粟, 弗能守也. (《汉书.食货志》晁错引《神农之敎》)
  神农书
  禾生于枣, 出于上党羊头之山右谷中. 生七十日秀, 六十日熟, 凡一百三十日成. 忌于寅卯. 黍生于楡, 出于大梁之山左谷中. 生六十日秀, 四十日熟, 凡一百日成. 忌于丑. 大豆生于槐, 出于沮石之山谷中. 九十日华, 六十日熟, 凡一百五十日成. 忌于卯. 小豆生于李, 出于农石之山谷中. 生六十日华, 五十日熟, 凡一百一十日成. 忌于卯. 秫生于杨, 出于农石之山谷中. 七十日秀, 六十日熟. 凡一百三十日成. 忌于午. 荞麦生于杏, 出于农石之山谷中. 生二十五日秀, 五十日熟. 凡七十五日成. 忌于子. 麻生于荆, 出于农石之山谷中. 生七十日秀, 六十日熟, 凡一百三十日成. 忌于未午辰亥. 小麦生于桃, 出于须石之山谷中. 生二百日秀, 三十日熟, 凡二百三十日成. 忌于子. 稻生于柳, 出于农石之山谷中. 生八十日秀, 七十日熟, 凡一百五十日成. 忌于亥. 五谷以生长日种者多实, 以老死日种者无实, 又难生. 以忌日种之, 一人不食. 禾生于巳, 疾于酉, 长于子, 老于戍, 恶于丙丁, 忌于寅卯. 黍生于寅, 疾于午, 长于丙丁, 老于戍, 死于申, 恶于辰, 忌于丑. 豆生于申, 疾于子, 长于壬, 老于丑, 恶于甲乙, 忌于丙丁. 麦生于酉, 疾于卯, 长于辰, 老于午, 死于巳, 恶于戌, 忌于子. 太岁在四季, 葶苈子熟时可种禾豆, 夏至时可种黍麻. 夏至后百日, 地气上时可种麦(丑、未、戌是也). 太岁在四仲, 椹熟时可种禾豆, 夏至可种黍麻, 夏至后九十日, 地气上可种麦(子、午、丑、酉是也). 太岁在四盂, 以蚕眠起时可种禾豆, 夏至前五十日可种稻黍麻. 夏至后八十日, 地气上可种麦. (寅、申、巳、亥是也. 《开元占经》一百十一)
  神农占
  正月上朔, 有风雨. 三月谷贵, 石五百钱. 八月有三卯, 旱, 麦大善. 无三卯, 麦不善. 凡虫食李, 则黍贵. 食枣, 粟贵. 食杏, 麦贵. 食荆, 麻贵. 食桑, 丝贵. 正月上朔日, 风从东来, 植禾善. 从南来, 植黍善. 从北来, 稚禾善. 四月四日, 风从东来, 植豆善. 西来, 四日至七日, 中豆善. 七日至十日, 稚豆善. 十四日无风, 不种豆. 从冬至日到来年, 满六十日, 有大风雨折树木, 麦大善. 从平朔至食时, 植麦善. 至日中, 中麦善. 至日入, 稚麦善. 常以夏至后九十日可种. 四月朔日, 风从东来, 从平明至辰时, 植黍善. 至日中, 中黍善. 至日入, 稚黍善. 月朔日入, 淸明蚕善. 正月有甲子, 籴初贵后贱. 正月上辛, 温者善, 风寒者不好. (《开元占经》一百十一)
  有焱氏颂
  听之不闻其声, 视之不见其形. 充满天地, 苞裹六极. (《庄子.天运》引"有焱氏为之颂". 《释文》"焱亦作炎". )


大家都看
金瓶梅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世情小说 《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问世后曾被改编为多种戏曲,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前汉书平话
前汉书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前汉书平话》,上中下三卷。全称为《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别题《吕后斩韩信》。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述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与吕后谋杀功臣事。叙事主要依据《汉书》的《高帝纪》、《高后纪》,兼采《汉书》其他史传如《韩信传》等内容,亦从民间传说和其他文学创作中借用一些材料,比如元曲中的多种有关剧目,是本书细节丰富细致的主要来源。叙事倾向鲜明,明显同情韩信而贬刘邦,对刘邦、吕后大肆诛戮功臣的丑恶面目揭露深刻。人物事件本于史实,绝少虚构。
新编五代史平话
新编五代史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新编五代史平话》,原版名为《五代史》,元代话本小说,无编撰者姓名,全书共10卷,包括《梁史平话》2卷,《唐史平话》2卷,《晋史平话》2卷,《汉史平话》2卷,《周史平话》2卷。其中“梁史”、“汉史”下卷已散佚。小说源于《五代史平话》,开卷从伏羲,黄帝讲到黄巢起义,随后朱温篡唐,形成五代交替的局面。书中多有歌颂赵宋王朝之处,对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亦有赞溢之意。小说概述了五代时期兴衰变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诸侯混战时期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和不幸。囿于作者正统思想的局限。书中对农民起义采取了敌视的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虽将农民起义斥为盗寇,但实录了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周史》中叙述的白甲军“将帅专事俘掠,不加存恤,民皆失望,逃入山谷,操农器为兵,积纸为甲,时人唤做‘白甲军’,周军讨之,屡为所败”。小说还表现了反对民族压迫的思想倾向。对石敬瑭为了满足做皇帝的欲望,自称儿皇帝,纳贡割地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鞭挞。《新编五代史平话》有较多的口头讲述记录。因此语言简洁朴实,文白相间。但其结构较为散杂。作品将众多复杂的历史故事组织成长篇演述,为后来长篇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 陈森 | 才子佳人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红楼春梦
红楼春梦 郭则 | 世情小说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