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诫要言

时间:2023-11-20 20:13

家诫要言[明]吴麟徵

   

  时学莫如谦,立事莫如豫,持己莫若恒,大用莫若畜。

  毋为财货迷,毋为妻子蛊,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

  争目前之事,则忘远大之图;

  深儿女之怀,便短英雄之气。

  多读书则气清,气清则神正,神正则吉祥出焉,自天祐之;

  读书少则身暇,身暇则邪间,邪间则过恶作焉,忧患及之。

  能三才之谓儒,常愧顶天立地;

  备百行而为士,何容恕己责人。

  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祸本也。

  敌自私之念萌则铲之,谗谀之徒至则却之。

  邓禹十三杖策干光武,孙策十四为英雄,所忌行步殆不能前。汝辈碌碌事章句,尚不及乡里小儿。人之度量相越,岂止什伯而已乎!

  师友当以老成庄重、实心用功为良,若浮薄好动之徒,无益有损,断断不宜交也。

  方今多事,举业之外,更当进所学。

  碌碌度日,少年易过,岂不可惜。

  秀才本等,只宜暗修积学,学业成后,四海比肩。

  如驰逐名场,延揽声气,爱憎不同,必生异议。

  秀才不入社,作官不入党,便有一半身分。

  熟读经书,明晰义理,兼通世务。

  世乱方殷,八股生活,全然冷淡。

  农桑根本之计,安稳著数,无如此者。

  诗酒声游,非今日事。

  才能知耻,即是上进。

  鸟必择木而栖,附托非人者,必有危身之祸。

  见其远者大者,不食邪人之饵,方是二十分识力。

  男儿七尺,自有用处,生死寿天,亦自为之。

  语云:身贵于物。汲汲为利,汲汲为名,俱非尊生之术。

  人心止此方寸地,要当光明洞达,直走向上一路。

  若有龌龊卑鄙襟怀,则一生德器坏矣。

  立身无愧,何愁鼠辈。

  打扫光明一片地,囊贮古今,研究经史,岂可使动我一念。此七字真经也。

  功名之上,更有地步,义利关头,出奴入主,间不容发。

  少年作迟暮经营,异日决无成就。

  少年人只宜修身笃行,信命读书,勿深以得失为念,所谓得固欣然,败亦可喜。

  对尊长全无敬信,处朋侪一味虚憍,习惯既久,更一二十年,当是何物?

  交游鲜有诚实可托者,一读书则此辈远矣。省事省罪,其益无穷。

  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

  制义一节,逞浮藻而背理害道者比比,大抵皆是年少,姑深抑之。吾所取者,历练艰苦之士。

  多读书达观今古,可以免忧。

  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身可无悔尤。我以善病,少壮懒惰,一旦当事寄,虽方寸湛如,而展拓无具,只坐空疏卤莽,秀才时不得力耳。

  迩来圣明向学,日夜不辍,讲官蒙问,虽多不能支。东宫亦然。一日宫中有庆暂假,皇上语阁臣曰:“东宫又荒疏四五日矣。”汝辈一月潜心攻苦,能有几日?欲望学问之成,难矣!

  士人贵经世,经史最宜熟,工夫逐段作去,庶几有成。

  器量须大,心境须宽。

  切须鼓舞作第一等人勾当。

  真心实作,无不可图之功。

  竹帛青史,岂可让人!

  不合时宜,遇事触忿,此亦一病。多读书则能消之。

  忠信之礼无繁,文惟辅质;仁义之资不匮,俭以成廉。

  海内鼎族,子姓繁多,为之督者,其气象宽衍疏达,有礼法而无形畛,有化导而无猜刻,故一人笃生,百世茀郁,以酝酿深而承藉厚也。水清无鱼,墙薄亟裂。车鉴不远,尚其慎旃!

  谟道作事公,莫道开口是,恨不割君双耳朵,插在人家听非议;莫恃筑基牢,莫恃打算备,恨不凿君双眼睛,留在家堂看兴废。

  家之本在身,佚荡者往往取轻奴隶。

  家用不给,只是从俭,不可搅乱心绪。

  四方兵戈云扰,乱离正甚,修身节用,无得罪乡人。

  疾病只是用心于外,碌碌太过。

  家门履运,正当蹇剥,跬步须当十思。

  处乱世与太平时异,只一味节俭收敛,谦以下人,和以四 家 诫 要 言 处众。

  生死路甚仄,只在寡欲与否耳。

  水到渠成,穷通自有定数。

  治家,舍节俭别无可经营。

  待人要宽和,世事要练习。

  四方衣冠之祸,惨不可言,虽是一时气数,亦是世家习

  于奢淫不道,有以召之。若积善之家,亦自有获全者。

  不可不早夜思其故也。

  忧贫言贫,便是不安分,为习俗所移处。

  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

  近奉运当百六,到处多事,行过东齐,往往数百里绝人烟,缙绅衣冠之第,仅存空舍。河南尤惨,一省十亡八九。江南号为乐土,近亦稍稍见端,后忧患更不可测。

  凡事循省,收敛节俭,惜福惜财,多行善事,勿苟图利益,勿出入县门,勿为门客家奴所使,勿饱食安居晏寝,自鸣得意。

  厚朋友而薄骨肉,所谓务华绝根,非乎?戒之,戒之!

  世变日多,只宜杜门读书,学作好人,勤俭作家,保身为上。

  早完钱粮,谨持门户。

  儿曹不敢望其进步,若得养祖宗元气,于乡党中立一人品,即终身学究,我亦无憾。浮华鲜实,不特伤风败

  俗,亦杀身亡家之本。文字其第二义也。

  人情物态,日趋变怪,非礼义法纪所能格化,宜早自为计。

  若身在事内,利害不容预计,尽我职分,馀委之天而五 家 诫 要 言 已。

  陈白沙先生云:吾侪生分薄于福,敢求金?三复斯言,自可不肉而肥。

  家业事小,门户事大。

  人心日薄,习俗日非,身入其中,未易醒寤。但前人所行,要事事以为殷鉴。

  恶不在大,心术一坏,即入祸门。

  姻事只择古旧门坊、守礼敦实之家,可无后患。

  本根厚而后枝叶茂,每事宽一分即积一分之福。揆之天道,证之人事,往往而合。

  遇事多算计,较利悉锱诛,其过甚小,而积之甚大,慎之,慎之。

  茹荼历辛,自是儒生本色,须打清心地以图大业,万勿为琐琐萦怀。

  一念不慎,败坏身家有馀。

  世变弥殷,止有读书明理,耕织治家,修身独善之策。

  即仕进二字,不敢为汝曹愿之,况好名结交、嗜利召祸乎!

  游谈损德,多言伤神,如其不悛,误已误人。

  官长之前,止可将敬,不可逐膻。

  居今之世,为今之人,自己珍重,自己打算,千百之中,无一益友。

  俗客往来,劝人居积,谈人老成,一字入耳,亏损道心,增益障蔽,无复向上事矣。

  


大家都看
金瓶梅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世情小说 《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问世后曾被改编为多种戏曲,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前汉书平话
前汉书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前汉书平话》,上中下三卷。全称为《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别题《吕后斩韩信》。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述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与吕后谋杀功臣事。叙事主要依据《汉书》的《高帝纪》、《高后纪》,兼采《汉书》其他史传如《韩信传》等内容,亦从民间传说和其他文学创作中借用一些材料,比如元曲中的多种有关剧目,是本书细节丰富细致的主要来源。叙事倾向鲜明,明显同情韩信而贬刘邦,对刘邦、吕后大肆诛戮功臣的丑恶面目揭露深刻。人物事件本于史实,绝少虚构。
新编五代史平话
新编五代史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新编五代史平话》,原版名为《五代史》,元代话本小说,无编撰者姓名,全书共10卷,包括《梁史平话》2卷,《唐史平话》2卷,《晋史平话》2卷,《汉史平话》2卷,《周史平话》2卷。其中“梁史”、“汉史”下卷已散佚。小说源于《五代史平话》,开卷从伏羲,黄帝讲到黄巢起义,随后朱温篡唐,形成五代交替的局面。书中多有歌颂赵宋王朝之处,对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亦有赞溢之意。小说概述了五代时期兴衰变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诸侯混战时期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和不幸。囿于作者正统思想的局限。书中对农民起义采取了敌视的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虽将农民起义斥为盗寇,但实录了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周史》中叙述的白甲军“将帅专事俘掠,不加存恤,民皆失望,逃入山谷,操农器为兵,积纸为甲,时人唤做‘白甲军’,周军讨之,屡为所败”。小说还表现了反对民族压迫的思想倾向。对石敬瑭为了满足做皇帝的欲望,自称儿皇帝,纳贡割地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鞭挞。《新编五代史平话》有较多的口头讲述记录。因此语言简洁朴实,文白相间。但其结构较为散杂。作品将众多复杂的历史故事组织成长篇演述,为后来长篇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 陈森 | 才子佳人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红楼春梦
红楼春梦 郭则 | 世情小说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