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县乡土志

时间:2023-10-11 07:32

昌吉县乡土志

历史

    谨按本境自三代以及汉初均为西匈奴游牧之地,汉武帝平定西域始通中国,即汉时三十六国中之移支国也。然汉虽设西域都护,屯田车师西北,时地未列版图。厥后回纥、突厥诸部叛服不常,故建置均不可考。

    我朝平定准、回两部,始设宁边城。巡检筑城一座三里五分,高一丈五尺。四门东曰文同,西曰武定、南曰谐迩,北曰燮遐。乾隆四十二年改设昌吉县。知县一员,训导一员,典史一员,隶迪化直隶州管辖。移宁边城巡检,分驻呼图壁城,并设左营游击、守备、千把等官,驻兵六百以资屯防。复于城西三十里芦草沟巢堡一座,设防御千总一员,就近征收屯粮,今堡废官裁,而遗址尚在焉。

政绩录

    王哲、江苏人。乾隆间两任昌邑。廉明果敢,世无巨细必躬亲之。到任后适户民因水争讼,积年不息。该员亲赴河干查明情形,严定章程,由下而上按时按户轮流浇灌,不准土豪把持,积年宿毕一清。又于城西四十里开玉堂河一道,至今民赖其利。至亲身赴乡捕贼,损廉创建义学,善政居多,不能尽述。昌人思慕,至今犹能言之。

    李凌汉,湖南人。光绪十八年到任。刚正清廉,积明果敢,两任昌邑,门无私谒。凡遇绅民争讼,秉公剖断,不稍租护,下车之日,查征粮册,有户民旧欠额粮五百余石,比年追比,实系无力还缴。该员于秋后损廉采粮,代民赔邀。造报人前任因本境地多粮少,按户科派骤加二百余户。户民无力还粮,历年逃亡。该员查明一律报罢。

耆旧录

    李延举,邑之援贡也。道光、咸丰间,历任陕西扶风训导。善书工诗,兼精医理,秉性刚正,言语不苟,生平以忠孝诚敬教人。事母至孝,母殁庐墓三年,水浆不入口者数日。同治三年骂贼,不屈被害。今其子成章已武举于乡,亦刚正有文风云。

    赵中合,本境耆老也。生平忠厚和平,待人以宽。幼失父母,抚养诸弟,备细劳苦,乱后归里,合族以居,凡族中贫穷不能自存者,量力赐助。无论贤愚亲疏,必使成人自立而后已。人能由近及远之,左右数十里无穷苦逃亡者,皆其周济所致也。其殁也,远近赴吊者几于人云。

人类

    本境户口惟汉、回、缠三者而已。汉民贸易耕种者计九百五十一户,尚安本分。回民在城耕种贸易者五百四十四户,其在大军户河州工一带承户耕种者二百余家。俗奉天方教,其性强悍狡诈,惯作盗贼者颇多。惟勤俭耐劳不嗜烟酒。迩来习气渐移,亦日甚一日矣。缠民在城厢内外贸易安家者亦一百五户,其教与回相似,惟性柔胆小,为非者少,亦能耐劳苦,只以舍夫谋小之故,富少贫多耳。

舆地

    本境在省治西九十里,东界迪化,西界呼图壁,南抵南山,北通科布多、阿尔泰山等处,辖境约五百余里。其城内文武衙署仓廒兵房俱全。西有城隍庙,北有娘娘庙,东则旧有万寿宫,现已改建行台矣。南关外有武庙、火神庙。去二里许有大校场,均系兵燹后创修。所有缠回汉商贸易悉聚城南关。东西北三门外边城均系庄田。其四乡庄田向分元、亨、利、贞四大庄,每庄又分上元。下元,南亨、北亨,东利,西利,各小庄,民房四乡里星散向,无大堡耳。

道路

    本境东达省治,西通绥来。出城东行十里至头屯河,阔里许,冬春水小冰结,夏秋亦水浅可涉,盛暑雪消河水暴涨。再三十五里名小地窝堡,有户民十余家,过此即迪化界。又头屯河折东北有小道经迪化之安宁渠、梧桐窝,直达阜康,沿路偏系民地,树本稀疏,此东北之道也。出城西行未远为兵湖渠,有桥。又五里至三屯河。亦水浅可涉,滨河创建龙王庙。过此三十里即芦草沟,旧有土堡,设防御千总一员,现裁撤。再行十五里即榆树沟,有户民十余家,此乃昌、呼交界所也。沿路亦系片田,惟近城三十里林本蔚然。其南经北,近则民地,远则戈壁,渺无人烟,随处可通,惟无大道耳。

    本境东西北三面无山,惟正南八十余里有山产煤。渐进三十余里有小山俗呼扫虎达坂。又二十余里有土山名土圈子。又二百余里一峰耸出,春冬积雪,即大雪山也,人迹罕到,鸟兽不至。过此复行二百余里,又一大山虎踞,名天格达坂,云雪空横,惟通鸟道,蒙古猎户亦有梯蹑之者。逾此则属喀喇沙尔蒙古境矣。此山西接呼图壁之石梯子山,东达迪化之南山,即天山之一脉云。

    本境有河二道,源均出南山大雪山之下。此山春冬积雪,值盛夏炎热,云际雪消,溶溶四注,又有源泉飞瀑汇而南流,里许折北,分而为二:一名头屯河,由城东十里而过,一名三屯河,由城西五里而过。全境户民沿河决口析为夫渠,导灌庄地,所以流渐而小。头屯河北流二百里至新渠,漫入蔡家湖,三屯河北流三百余里折西北至呼图壁之芳草湖,绥来之北沙山一带,浸入沙中矣。

物产

    本境物产颇饶。城南八十余里有山产煤,山口有煤窑两处,俗所云头屯煤窑也。若动物则马、牛六畜外,野有鹿、虎、狐、兔,山鸡。植物则稻、麦五谷外,别产松树、榆树、葡萄、杂果及各项药材,小民亦间或采取耳。故动物惟牛羊皮、鹿茸稍足取用,植物惟高梁酒、葫麻油、扁头粉、<广+米>谷糖颇知制造,然亦衹足以供一境之用焉。

货运

    本境物产虽杂,可以转运出境者究少。惟大米、小麦、豌豆运售省垣,每岁不过数千石。煤炭车驮运往东而各处,每岁约数百万斤。此四者实为本境一大利源。至各色杂种,暨洋药、梨果、烟叶虽各乡皆产,除供本境外所余无几。迩来缠商始以牛羊运赴伊、塔等处,每岁约五六千张,其获利如此而已。若夫入境之货,则布棉、茶叶,每岁约需万金之谱。其零星杂货虽日用所必需,然民人无多销路少,商务之未兴,职是故耳。


大家都看
金瓶梅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世情小说 《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问世后曾被改编为多种戏曲,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前汉书平话
前汉书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前汉书平话》,上中下三卷。全称为《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别题《吕后斩韩信》。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述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与吕后谋杀功臣事。叙事主要依据《汉书》的《高帝纪》、《高后纪》,兼采《汉书》其他史传如《韩信传》等内容,亦从民间传说和其他文学创作中借用一些材料,比如元曲中的多种有关剧目,是本书细节丰富细致的主要来源。叙事倾向鲜明,明显同情韩信而贬刘邦,对刘邦、吕后大肆诛戮功臣的丑恶面目揭露深刻。人物事件本于史实,绝少虚构。
新编五代史平话
新编五代史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新编五代史平话》,原版名为《五代史》,元代话本小说,无编撰者姓名,全书共10卷,包括《梁史平话》2卷,《唐史平话》2卷,《晋史平话》2卷,《汉史平话》2卷,《周史平话》2卷。其中“梁史”、“汉史”下卷已散佚。小说源于《五代史平话》,开卷从伏羲,黄帝讲到黄巢起义,随后朱温篡唐,形成五代交替的局面。书中多有歌颂赵宋王朝之处,对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亦有赞溢之意。小说概述了五代时期兴衰变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诸侯混战时期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和不幸。囿于作者正统思想的局限。书中对农民起义采取了敌视的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虽将农民起义斥为盗寇,但实录了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周史》中叙述的白甲军“将帅专事俘掠,不加存恤,民皆失望,逃入山谷,操农器为兵,积纸为甲,时人唤做‘白甲军’,周军讨之,屡为所败”。小说还表现了反对民族压迫的思想倾向。对石敬瑭为了满足做皇帝的欲望,自称儿皇帝,纳贡割地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鞭挞。《新编五代史平话》有较多的口头讲述记录。因此语言简洁朴实,文白相间。但其结构较为散杂。作品将众多复杂的历史故事组织成长篇演述,为后来长篇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 陈森 | 才子佳人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红楼春梦
红楼春梦 郭则 | 世情小说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