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辂

时间:2023-10-10 20:37

《谈辂》  (明)张凤翼 撰 


  任昉序《王俭集》有攻乎?异端归之正义,可见攻字从攻击之攻。《集注》作专治,不知何所本?我皇祖说《论语》暗合亦以击,训攻止训已。如云攻去异端则害自止,驳夷狄有君甚正大,与章句儒不同。 


  《论语托孤寄命章》言,托六尺孤而临大节不可夺,如后世霍光之类。寄百里命而临大节不可夺,即孟子所谓效死勿去,如后世张巡之类,虽三句实二事也。阎缵上疏理愍怀太子冤,引孔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临大节不可夺。”以二句相属,足为明征。何朱注以托孤寄命为才,以临大节为节。且寄命云者,即《晋书》所谓方托百里之命于卿,非摄国政之谓也。 


  《论语瑚琏》,朱注夏曰瑚,商曰琏,不知《礼记》“明堂位夏后氏之四琏,殷之六瑚”可考,岂可倒置? 


  《论语》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大意言当时好佞,苟为不佞,则虽美好亦且不免。宋儒以好谀悦色并言,则以而字作与字矣。此皆训诂之瑕也。 


  《论语》五十以学易,即孟子五十而慕之。五十言年,至五十则气血渐衰,此时不懈于学易,则可以无大过也。此孔子年四十时之言。注作卒以学易,若卒字之误,当是六十矣,何以为五十耶? 


  孔子言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言,各国人心去殷而归周也。后儒泥荆、梁、雍、豫、徐、扬属周,则是以诸侯而侵夺天子之地矣。可谓服事乎?且纣之暴非赧献之比,若使侵其地至三分,有二诱里之囚岂得释? 


  《孟子》“为长者折枝”,朱注“折草木枝”可疑。“折枝,按摩。折手足,解罢枝也。”《广绝交论》有“折枝舐痔”,可以推类。况“枝、肢”古通用,“折腰肢,揖拜也”,为长者三字方明。 


  邺侯人品与留侯武侯匹,不可轻訾。托迹黄老,是从赤松子游,意何本?传云:“人以此薄之。”司马《通鉴》、《朱子纲目》亦因之不改,乌在其信史也? 


  按王叔文辈,轻举好进,背公死党,固不可为贤矣。然其志亦欲扶唐之衰,不可尽谓小人,何当?时有“八关十六子”之号。史氏因其败黜,遂皆指为小人。观柳子厚以柳易播之事,果小人能为之否耶?范晔有言功成则誉显,业谢则衅生,旨哉言也。 


  大抵道学辈只是自以为是,居之不疑,本无事功也,而以功名之士为粗迹;本无才藻也,而以文章之士为浮华。窃佛氏之作用,而复诋其非;盗道家之糠秕,而复辟其短,乱圣贤之道,而坏人心术也,莫此为甚,学者不可不辨。 


  按《宋史》绍兴十二年,皇太后韦氏至自金,靖康帝故未归也,岂当时不请抑不遣耶?至二十一年,始遣巫极迎完颜亮云。不知归后何处顿放?假遂唯唯退,则知夷狄之君亦已得其要领,使臣不复言,亦若有受密旨者。第令当事诸贤若李赵辈,明言靖康既已失国,必无复辟之理,但当迎还以太上处之,便足破朱高隐疑。即有奸桧说,或不得入,何虑不及此?惜夫刘季绪才不能逮作者,好诋诃文章,掎摭利病,此习日甚一日,加以夤缘请托,遂令西施却坐,嫫毋入帷,□巴大行,鲁连退舍。欲望孙康于异代,岂易哉?徐陵一代文宗,未尝诋诃作者,宜其令终也。 


  昔蔡邕至会稽,读赵晔诗细,叹息过《论衡》。《论衡》今传诗细不可见,岂书之存亡,有幸不幸耶? 


  任子虽因父得官,然顾作为何如?若汲黯、李德裕皆任子,如此气节功烈,科目中亦未易得。 


  郭解客杀人,公孙弘以解,虽不知甚于解杀。嘉靖间,以杀沈炼,罪杨顺、路楷是矣。然顺、楷解客也,为解者严氏父子,惜当时不以世蕃赏炼之死。 


  尚左尚右当有定体,不知今时何故分南北礼。礼乃一定之制,岂有当大一统之时,而可为南北之分乎?是在一道德同风俗者,所宜究心也。 


  尝闻一狂人称卖地理者,其言曰:“你也看,我也看,自有天然地一段。重重包裹在中间,不须钱买人不见。”人多疑而笑之,不知乃真人儆世之言,即阴地不如心地好之谓也。 


  阮瞻素执无鬼论,每自谓此理可辩正幽明。忽有一客通名诣瞻,言及鬼神事,客作色曰:“鬼神古今圣贤所共传,君何得独言无?即仆便是鬼。”于是变为异形,须臾消岁。瞻默然失色,岁余卒,此事可证。 


  汉未,洛阳妇人生子两头,当时以为汉祚将尽,天下有两主之征。刘聪时,光义人羊充妻产子二头。赵太宁间,西明门内树变为人形,须发具备,为敛手之状,惟无目鼻。近日竹节多生小人头,自昆山至太仓,皆有之,不知此时何缘有此也? 


  《晋史》诸葛长民将及于难,壁间见巨手长八尺,臂大数围,令人斫之,忽不见。近有松陵陈文学向予言,简村一妇里圃采蔬,地中忽出一手,长三尺许。手背绿色,手心纯红,牵妇衣,妇惊大呼,众以锄击之,得解,手已不见。未几,简村罹大水,民多漂死。 



大家都看
金瓶梅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世情小说 《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问世后曾被改编为多种戏曲,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前汉书平话
前汉书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前汉书平话》,上中下三卷。全称为《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别题《吕后斩韩信》。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述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与吕后谋杀功臣事。叙事主要依据《汉书》的《高帝纪》、《高后纪》,兼采《汉书》其他史传如《韩信传》等内容,亦从民间传说和其他文学创作中借用一些材料,比如元曲中的多种有关剧目,是本书细节丰富细致的主要来源。叙事倾向鲜明,明显同情韩信而贬刘邦,对刘邦、吕后大肆诛戮功臣的丑恶面目揭露深刻。人物事件本于史实,绝少虚构。
新编五代史平话
新编五代史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新编五代史平话》,原版名为《五代史》,元代话本小说,无编撰者姓名,全书共10卷,包括《梁史平话》2卷,《唐史平话》2卷,《晋史平话》2卷,《汉史平话》2卷,《周史平话》2卷。其中“梁史”、“汉史”下卷已散佚。小说源于《五代史平话》,开卷从伏羲,黄帝讲到黄巢起义,随后朱温篡唐,形成五代交替的局面。书中多有歌颂赵宋王朝之处,对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亦有赞溢之意。小说概述了五代时期兴衰变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诸侯混战时期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和不幸。囿于作者正统思想的局限。书中对农民起义采取了敌视的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虽将农民起义斥为盗寇,但实录了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周史》中叙述的白甲军“将帅专事俘掠,不加存恤,民皆失望,逃入山谷,操农器为兵,积纸为甲,时人唤做‘白甲军’,周军讨之,屡为所败”。小说还表现了反对民族压迫的思想倾向。对石敬瑭为了满足做皇帝的欲望,自称儿皇帝,纳贡割地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鞭挞。《新编五代史平话》有较多的口头讲述记录。因此语言简洁朴实,文白相间。但其结构较为散杂。作品将众多复杂的历史故事组织成长篇演述,为后来长篇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 陈森 | 才子佳人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红楼春梦
红楼春梦 郭则 | 世情小说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