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时间:2023-05-27 20:51

 经名: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又名《太上玉经太极隐注宝经诀》。简称《太极隐注》。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朝。系古《灵宝经》之一。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夫太上玄微,三洞初元。至赜之辞,幽而难闻,落落冥冠,包匝羣品。迢迢至德,巍巍高尊,至具所栖,众妙之门,神仙之宗,集而成文。讽诵昇虚,策龙乘云,惟信惟尽,制情使专也。於是乎有志之士,乃遐寻斯经,尊奉法师,稽首德堂,寔问寔谘,请受宝经。莫犯莫疑,真信正道,神仙可期。吐故纳新,挹服英芝,虚无相招,飞仙有时。法轮定觉,洞观九垓,邈矣奇诀,中仙焉知。尔乃学真之子,若能孤思对景,趣合情丹,链试色想,经饥涉寒,苦而不倦,日中则餐,谤来不戚,誉集弗欢,独德於内,外夷众颜,沐浴青芷,胎气无残,登斋入室,燔烟真檀。於是披帔冠巾,整肃法服,设礼下方,归命太真,三拜经前矣。乃开八色之蕴,陈无上之宝藏,而执读大洞洞玄,道德尊经,八素隐篇,金真玉光,消魔散灵,招仙步虚,飞行羽经,清音霄畅,万真降庭。太上命驾,同乘云軿,蓊蔼郁勃,遐合杳冥,三素齐景,项负圆明,身服罗帔,玉佩火铃,肃肃高真,飘飘远征,玉华扶翼,俱登上清。不问贵贱,决在至诚,三界献礼,魔王奉迎,长年无极,焉知劫龄,於兹逍遥,永我利贞。

  太上玉经隐注曰:授道德经法。师北向,经於案上,弟子伏左,师执经,弟子擎法信。师叩齿三十六下,心存三宫,泥丸、丹田、绦宫,三一出,千乘万骑,营卫经师,因而祝曰:

  飘飘大虚岭,流景在上玄。经始无终劫,长保天地人。世主学致尧,道士诵得仙。贤者今奉受,依法以相传。时无至德子,保秘不妄宣。宗之昇太清,弃之堕九泉。我说无为道,清静德自然。毕,弟子三拜受经。若女弟子伏右。凡经皆同尔。

  太上玉经隐注曰:授大洞真经法。师北向,经於案上,师执经,弟子擎法信。师叩齿三十六下,心存太上玉皇,令日月之光,映照经师徒之身,而祝曰:

  太微何眇邈,真人结虚生。空津自然道,集为大洞经。真贤奉法信,乘运历黄庭。太上削死籍,司命书仙名。保秘年劫积,泄慢地狱婴。灾考及七祖,风刀解汝形。毕,弟子三拜,受经。

  太上玉经隐注曰:授太上灵宝洞玄经法。师北向,经於案上,师执经,弟子擎法信。师叩齿三十六下,心存五藏之色,令备具,合成宝盖之云,罗覆经师徒,而祝曰:

  天书简不烦,道德自备足。修之必神仙,当复何所欲。文耀太无间,焕然而玄郁。传授悉依法,泄慢堕地狱。毕,弟子三拜,受经竟,又方一拜十方,从北始,东回而周也。想见太上十方真形,如今像矣。

  太上玉经隐注曰:授太上三皇天文。师北向,经於案上,师执经,弟子擎法信。师叩齿二十四下,心存三宫,各一真人,如婴儿之状,不着衣,口吐紫气,以薰经师徒,而祝曰:

  太上之天文,传说天地初。皇人宣玄旨,是为至真书。贤者令奉受,志愿昇太虚。毕,弟子再拜,受经。

  太上玉经隐注曰:传授上清品经符,皆北向。中品之书,有为之外文,师东向。仙圣苗裔籙,传经者南向,男弟子伏左,女弟子伏右,法信祝誓,如法师之法。

  太上玉经隐注曰:当开道德经蕴之时,先烧香,整法服,礼拜如初法,而祝曰:

  玄玄至道宗,上德体洪元。天真虽远妙,近缘泥丸君。宫室皆七宝,窗牖自然分。清静常致真,驾景乘紫云。日月左右照,昇仙长年全。七祖上生天,世为道德门。於是可读经矣。

  太上玉经隐注曰:当开洞真经蕴之时,先烧香,整法服,礼拜如法,而祝曰:

  微微玄宗门,焕朗彻空洞。至道由静默,当见三素宫。大道於此成,骖景乘云龙。左右侍经仙,玉女及玉童。身济不死津,解罗顺灵风。七祖反胎生,世为神仙宗。

  太上玉经隐注曰:当开洞玄经蕴之时,先烧香,整法服,礼拜如法,而祝曰:

  寂寂至无宗,虚峙劫仞阿。豁落洞玄文,谁测此幽遐。一入大乘路,孰计年劫多。不生亦不死,欲生因莲花。超凌三界涂,慈心解世罗。真人无上德,世世为仙家。

  太上玉经隐注曰:当开三皇天文蕴之时,先烧香,整法服,礼拜如上法,而祝曰:

  太上定神符,勒命天地慧。闻名不俟驾,万仙儵忽萃。招灵无小大,岂况於滓秽。清斋绝人事,眇然与神对。上昇玉清宫,遨宴九遐外。

  太上玉经隐注曰:当读道德经时,叩齿三十六下,咽液三十六过,先心存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足下八卦、神龟三十六,狮子伏在前,头巾七星,五藏生五气,罗文覆身上,三一侍经,各从千乘万骑,天地各有万八千玉女玉童卫之矣。

  太上玉经隐注曰:当读洞真经,叩齿三十六通,咽液三十六过,先存回风混合帝一百神万真,然後咏洞经。

  太上玉经隐注日:读洞玄经,叩豁落、一齿三十六下,咽液三十六过,存五藏五色之气,上注五星之精,而读经。

  太上玉经隐注曰:诵太上洞玄步虚经时,先叩齿三下,咽掖三过,心存日月在己面上,从鼻孔入洞房金华宫,光明出项後,焕然作九色圆象,薄入玉枕,彻照於十方,随我远经,旋回而行矣。日从鼻左入,月从鼻右入,毕,又叩齿如初法。

  太上玉经隐注曰:当读昇仙之经,先叩齿十二下,咽液十二过,咏一篇,三通叩齿也,经卷亦各有法,不载法者,可依此诀也。

  太上玉经隐注曰:夫道经不师受,则神不行矣。若世无法师,又无籙传者,当以法信投靖治,或可密室启玄师老君,北向三拜,然後以物布施於饥乏之人,平等一心,而用经也。世有师,不须按此法也。

  太上玉经隐注曰:转经,坐小牀上,高五尺,广长悉等,但巾帔,不须着褐也。太上真人读经法服,披离罗九光锦帔,丹罗宝曜之巾,足下狮子文履。今道士读经,勤苦於法事,麤其帔服,後得道之日,天帝授子离罗九光之帔,天宝缨路飞仙法服,以酬往德也。兆勿慕世之冠冕,舍於道士陋服也。世服虽目下荣耀,不免於死,道士麤衣法服而昇仙,被服天衣矣。天衣着身,令人能飞仙乘虚也。

  太上玉经隐注曰:读经之法,法中夏之音,此是九天之正音也。第六十四大梵赞经,讽诵制声,亦是正音。读经之音,当法此正音。仙公曰:老子西化胡,教外国读经时,多是大梵天音也。适道士所好者耳。

  太上玉经隐注曰:读经五百言,则叩齿三通,以舌舐上下唇,咽液三过,令人不极,久而声清。不知此法,损气劳神也。真人曰:浓煮竹叶作饮,以读经而存思,益精通神,和气流行。

  太上玉经隐注曰;太上大隐符九首,日正中以水顿服之,千日则出入无间,隐见在意,为仙人矣。佩灵宝五符於身,则乘龙驾气,经历水火,五帝扶翼,远游高翔,亦为仙也。佩五岳真形,佩三洞大符,不得近房室,交接阴秽,必死不疑,永无仙期,可不慎哉。

  太上玉经隐注曰:道士入室斋,读太上步虚之玉章,及飞行羽书,则能驰骋九龙,云驾来迎,此两事宜秘之矣。

  太上玉经隐注曰:常以读五千文万遍,太上云龙下迎。万遍毕未去者,一月三读之耳,须云驾至,便昇仙也。

  太上玉经隐注曰:常读黄庭内景经,乃不死也。常服元气,亦不死之道矣。

  太上玉经隐注曰:常存头正青如碧玉,两手如丹,两脚如雪。以此精思读经,行诸妙事,去仙近矣。常叩齿十二下,昼夜十二时,时一叩,亦不死身,神恒具卫。

  太上玉经隐注曰:叩齿一名天鼓,召身神,招天真,会羣仙也。左齿相叩,名鸣天锺,右齿相叩,名击天磬。道士意恐畏辟鬼贼,鸣锺磬各二十四通,则妖精不敢前,天魔护身,百福并至。

  太上玉经隐注曰:老子道德经称:视之不见夷,听之不闻希,搏之不得微,即三元老君之位号矣。又言: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为一。是三素合为元一君,是胎尊之玄父元母。读此经,三老君见子,子见之,仙道成矣。道尽於此,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理之赜者,莫尚乎斯文,通曰见之,无能知之也。

  太上玉经隐注曰:崑仑、蓬莱、锺山、嵩高、王屋,上清经亦备有也。

  太上玉经隐注曰:缘那罗卫之国,崑仑人鸟之山,元始天王所别治,七宝宫室,高台凌天。西王母初学道,亦登此山。其上三洞经悉具,书虚中作经,一字方一丈也。是山真形图至重,服佩便得三洞之玄真矣。山上百兽皆能飞行不死,何况人乎。诸奇物并出於此矣。其山众圣诵经,皆大梵天制音,不哀不伤,不迟不疾,弘雅要妙,闻者融然。崑仑山上诸仙多作中夏,九天诵咏,萧条远畅,清音泠朗,听者霄绝,使人忘情。时会众仙,歌咏洞玄,合读齐唱,新声激响,窈窕遐闻,扬藻空洞,虚弦鸣弹,而玉清感悦矣。故读经,上真之所重也。《高台铭》曰:子欲乘空凌虚,诵我步玄羽书。诸仙不解此语也。步玄、羽经,此之两书,太上玄经亦不传中仙矣。

  太极真人曰:步虚经者,灵宝斋步玄诵也。羽经,洞真之咏也。

  太上玉经隐注曰:居家学道,当受五千文。月朔半,本命日,八节日,日中、夜半时,各一遍诵之耳。若兆不能读者,请师为读之,兆当亲侍香火,一心听受经旨,志以奉行经上妙事。托形太阴之日,天帝云车迎人身神,不经太山三官地狱考罚之中也。上生天堂天帝之前,下生人间侯王之家。相好具足,灵颜炜灿,观者心悦,但欲见闻,亦转女为男,结缘上清,仙道自克也。此经传通羣品,无大无小,随意所求,无有拘碍,送死养生,罄无不宜也。亦能安国宁民,制伏边夷,莫不顺道者也。斯经妙矣,弗有尚焉。

  太上玉经隐注曰:学士虽修善行,或婴前世之对,疾病灾厄,频烦委顿者,道士法师,当为持斋,转五千文,及消魔智慧玉清金真洞经,中品威神,营卫病人,所谓临困得济者也。救度一切之急,莫有及此之法轮矣。

  太上玉经隐注曰:受三洞经,当绝人事而行之也。总三洞,名太上洞一,高上之经矣。受此语三人,则不得昇仙也。慎之慎之。

  太上玉经隐注曰:受经皆比字三校,误一字,灭寿一岁,过此计加之,增损一字,亦夺一岁。若妄破经书,後生受风刀解形之考。受经不敬师,修之亦无福,而後生弃疾及六畜之中也。天下之恶,莫过阴贼,若协此行道,必见世受考。耳聋目盲、心鼻烦塞,胃津不通,身生虫病,死堕地狱,经诸苦恼,刀山剑树,汤煮吞火,孔窍溃烂,求死不得,竟生猪犬之中,方被屠割,所谓三恶之者矣。

  太上玉经隐注曰:授中品经以下,东向叩齿十二通,祝曰:肃肃上真德,灭迹停虚闲。晖景昇太素,去来无梁津。有心则自应,不专道则绵。展转以相授,将结冥中缘。法师及弟子,无服而成亲。奉经行众善,恒如临深渊。外以救灾病,内以护度身。毕,拜受经传。仙人本业,亦用此呪法。

  太上玉经隐注曰:大洞真经,或曰太真道经,或曰太清上道观天内经上品,凡有十卷。上清金丹之经七卷。其高上大妙大丹消魔智慧大洞真经,三十九章。

  太上玉经隐注曰:上清之高旨,极真之微辞,飞仙之妙经也。灵宝经,或曰洞玄,或云太上昇玄经,皆高仙之上品,虚无之至真,大道之幽宝也。三皇天文,或云洞神,或云洞仙,或云太上玉策。此三洞经符,道之纲纪,太虚之玄宗,上真之首经矣。岂中仙之所闻哉。

  太上玉经隐注曰:宝诀,众经之祖也。太上命传太极诸仙公仙王、仙伯仙卿。未得此任,不传之矣。道士有见斯书,皆应为仙公之人也,玄录宿名将定焉。传之法信,以金五两,白缯九十尺,长度经纸三百幅,呈道师君,然後知求道精诚之丹尽,乃可告此宝诀也。师与弟子先对清斋九日,或七日、五日、三日斋竟,日中时受经也。当传经时,师北向,於静室内,左手请经,执此经,弟子右手擎受道誓信,约不妄泄流俗。列墨辞:以七祖为证,将奉行仁孝大慈之心,惟愿飞仙昇虚,七祖离苦毒,俱生天中。师读辞竟,口祝於弟子曰:

  大朴本无质,圣圣谓之玄,二仪由始终,万物之至渊,道化弥亿劫,运周若圆环,赜理归无忘,冥想应宿缘,大觉无上慧,莫尚此法轮。志道效法信,诚尽师当宣。世无贤达士,封之於名山,顺以苟合授,抱石济九泉,兆为太极公,上尊令我传,三界以奏启,玄都一时闻。毕,六拜,双取之。取此法物,师当营经法斋戒,施散世间穷厄之者,一等之心,不得偏意也。是经常有玉女玉童各三十人侍之,并察道士之德行,关奏於太上矣。可不慎之,可不慎之。度经之时,心存三元君在泥丸宫也。师叩齿三十六下,乃祝之耳。

  隐注道经毕矣。

  太极真人曰:诸真人由来多随所修,别受其口诀,不顿受之也。所以仙人各各有得传此一事矣。分传者,法信用金一两,纸一百幅,不须素缯也,存祝如上法。

  太极真人曰:仙人本业传,谓之道迹经也。法皆应师受之,当西向,用众经之祝信,以丹绦十尺,效精诚之至矣。上仙道迩经,存玉女玉童各十人,中仙五人,下仙三人,常随侍传,烧香拥护受读弟子之身,卫其家口也。恒当忠孝,尊仰师父,行四等心,忍辱精进,布施容非,不争虚诞,其意守志,念道常愿,凌翮大清,飞行上玄,提携高仙,学道之要津矣。若能受太上隐注诀言,习行大洞之经,便号为太上大法师。夫已受三洞经,称太上玄经大法师,法师自得传诸仙道迹经也。夫人不从师受此道迹经,玉女不肯护人,行道无益於身也。有疾苦妖怪时,可斋诵道迹经於静处也,百鬼魍魉殃咎,皆应声散灭矣。玉女玉童为唱赞,音闻九玄,此仙人欢然,救度於子也。

  太极真人曰:劫始以来,赤松子、王乔、羡门、轩辕、尹子,并受五千文隐注秘诀,勤行大道,上为真人之长者,寔要注之妙矣。逮至汉孝文皇帝,好乐道德,精诚虚尽,太上真人降乎河上,以化文帝。真人时自诵经,帝未弘道义幽赜之理,既心之所渴,闻有异人踊跃,即亲驾稽首,礼问动静,谘请道真。真人为其章句,略其一隅,通其所滞也。夫此经之赜难究矣,故曰不可思而议也。然自足令文帝托刊霄冥,保景乘云,散辔飞龙,径登天堂金华宫中,及诸天人讲诵为事矣,亦仙道之次者也,乐乎哉。文帝行道德之经,致是巍巍矣。武帝徒勤苦於神仙,而性刚,亦得预天人之次耳。学道柔信为本也。夫读河上真人一章,则彻太上玉京,诸天仙人叉手称善,传声三界,魔王礼於堂中,酆都执敬,稽首於法师矣。河上真人,则道德经之法师也,所以尊其章句焉。治身秘道,不可示俗人,俗人常笑此经虚诞,谓之不能昇仙度世,此各有宿缘,弗可强训也。教之不行,彼此获罪,故宜深而秘之也。

  太极真人曰:礼此经时,心注太上老君,三拜,次念尹先生、河上真人为玄中法师,亦复三拜,并向经也。常三万六千仙童玉女侍经,烧香散花,通致众仙,为兆请不死之命,求白日昇天之道也。

  太极真人曰:道士当作金丹之时也,一昼一夜诵之,太一欢悦,来临子之室矣。辟鬼试不祥之变也,所作则必成焉。

  太极真人曰:夫学道以斋戒为本也,诵经必斋,校经必斋,书经必斋,书符必斋,合药必斋,作金丹必斋,精思必斋,诣师请问必斋,礼拜必斋,受经必斋,救疾消灾必斋,致真人必斋。斋者,太上所敬重,老君所营护,诸圣所倚赖,斋法甚多,在兆所修受也。

  太极真人曰:我昔学道,闻此训於太上真人,奉而行焉,今以相传也。子秘而修之,密教後世有宿命之人,应上仙者,可乎。

  太极真人曰:夫人得生仙圣之门,而好道乐经,柔性慈心者,皆宿缘愿会於今日矣。将去仙近也,宜当勤於法事,必上仙者乎。

  太极真人曰:夫人有仙真相好,其要在慈心触物,以辅相好,然後得仙矣。不能忍性容非,仙相败也。斯语信焉。子其慎哉,子其思之,子其奉之,言之至矣。

  太极真人曰:予有九天黄素隐诀,传诸人也。或曰洞真威仪,或曰法轮元纲经太上隐诀,或曰太上玉清内教,或曰太上三洞威仪经,或曰太上玉经太极隐注诀。传诸宿命应为太上玉京玄都太无太极仙公仙王、仙伯仙卿之人矣。不告始学之道士也。若世有遇此经师者,皆玄都已有金名之简焉。

  太极真人曰:夫奉上经,道士使心口相应?视人如己,敬师如父,思经如渴,念济厄困,谏诤劝善,和柔容非,爱於有道,远好山水,常行慈心,仁爱经营。道士居贵不骄,处疾苦之撼轲,而执志不移,此可与言於道者也。宜告之以隐注。若雅饰相倾,心口各用,当秘於宝诀,永幽之矣。受经後三年,其行亦可观,断可知也。是故此经上仙可秘,中仙希有见者。学道前世功不足弘大法,太上玄都玉京无具名也,亦终不与此经师相值矣。受诀妄示一人,则不得昇仙,死为下鬼,苦毒於三官地狱,後生六疾之中,轮转受对,其罪至重,是以秘之,故曰隐注焉。

  太极真人曰:夫人清斋久静,精思耽玄,诵经悔罪,烧香礼拜,将见飞天人矣。仙童玉女降於子室矣。或闻室中为称善,或光景照身,或闻金玉之响八音之声,皆子道欲成也。勤之勤之,太上不负子矣。所以患子不固,不尽至经,是以仙道之难耳。常念此语矣。

  太极真人曰:吾昔始得仙时,受太上大道君大智慧经愒七遍,叩齿三下,咽液三过,存三素元君在金华宫,如婴儿之状,而咏此文也。智慧本经有三万一千言,上圣抄宣是章,应为太上玉京太极仙公道士矣。今当相告,子岂不愿闻之乎。

  太上智慧经赞

  太上玄虚宗,弘道尊其经。俯仰已得仙,历劫无数龄。巍巍太真德,寂寂因无生。霄景结空构,乘虚自然征。日月为炳灼,安和乐未央。

  学仙绝华念,念念相因积。去来乱我神,神躁靡不历。灭念停虚闲,萧萧入空寂。请经若饥渴,持志犹金石。保子飞玄路,五灵度符籍。

  济我六度行,故能解三罗。清斋礼太素,吐纳养云牙。逍遥金阙内,玉京为余家。自然生七宝,人人坐莲花。仰嚼玄都奈,俯含空洞瓜。容颜曜十日,奚计年劫多。法鼓会天仙,鸣钟徵大魔。

  灵风扇香华,璨烂开繁衿。太真抚云璈,众仙弹灵琴。雅歌三天上,散慧玉华林。七祖昇福堂,由此步玄音。前世德未足,斯经邈难寻。信道情不尽,图飞乃反沈。太上无为道,弘之在兆心。

  学道由丹信,奉师如至亲。抑景偶清虚,孜孜随日新。众人未得度,终不度我身。大愿有重报,玄德必信然。阴恶罪至深,对来若转轮。

  学道甚亦苦,晨夕建福田。种德犹植树,根深果亦繁。子能耽玄尚,飘尔昇清天。修是无为道,当与善结缘。太上弘至道,书名智慧篇。拔苦由大才,超俗以得真。灵姿世所奇,烨若渊中莲。

  人行各有本,皆由宿世功。立德务及时,发愿莫不从。善恶俱待对,倚伏理难穷。贤士奉法言,道德在兼忘。解是大智慧,上为太极公。宝盖连玉舆,命驾御九龙。金华擎洞经,捧香悉仙童。啸歌彻玄都,鸣玉叩琼锺。

  竦身凌太清,超景逸紫霄。保无持法纲,游玄极逍遥。万劫犹昨夜,千春如晨朝。巍峨荫云华,手郁宝林条。香烟自然生,玄阶兴扶摇。灵旛顺风散,繁想应时消。灭智弘大混,无为为清谣。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竟

  


大家都看
金瓶梅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世情小说 《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问世后曾被改编为多种戏曲,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 陈森 | 才子佳人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红楼春梦
红楼春梦 郭则 | 世情小说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
醋葫芦
醋葫芦 醉心西湖心月主人 | 世情小说 《醋葫芦》,明代醉心西湖心月主人著长篇小说,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之一,四卷二十回。 这是一部写人物的小说,它用夸张和幽默的笔法写都氏之妒,成珪的惧内,生动有趣。但是它未把人物简单化,都氏对翠苔凶狠、残醋,对成珪严厉粗暴,但对熊二娘却十分疼爱,也写出都氏善良的一面。
银瓶梅
银瓶梅 不题撰人 | 才子佳人 《银瓶梅》原名《莲子瓶演义传》,描写唐玄宗年间侠士除奸平叛、报仇雪恨的故事。苏州刘芳之妻颜氏美丽贤惠,兵部尚书之子裴彪见色起意,设计诬陷刘芳勾结盗匪,使刘芳死于酷刑之下。颜氏逃出家门,被迫上二龙山避难。刘芳弃尸荒郊,却被友人陈升以莲子瓶救活。裴彪与奸党勾结,图谋不轨。刘芳冤情终于上达玄宗,刘芳、陈升等奉旨征剿奸党,裴家父子以及党羽尽被诛灭。小说写奸臣与盗匪勾结,侠士与忠臣联手,把个人恩仇与社稷安危纽结在一起,其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