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灯

时间:2022-06-21 14:58



            阿底峡尊者造
            法尊法师译於广济寺

敬礼曼殊室利童子菩萨

    礼敬三世一切佛    及彼正法与众僧
    应贤弟子菩提光    劝请善显觉道灯

由下中及上    应知有三士    当书彼等相    各各之差别
若以何方便    唯於生死乐    但求自利益    知为下士夫
背弃三有乐    遮止诸恶业    但求自寂灭    彼名为中士
若以自身苦    比他一切苦    欲求永尽者    彼是上士夫
为诸胜有情    求大菩提者    当说诸师长    所示正方便
对佛画像等    及诸灵塔前    以花香等物    尽所有供养
亦以普贤行    所说七支供    以至菩提藏    不退转之心
信仰三宝尊    双膝着於地    恭敬合掌已    先三遍皈依
次一切有情    以慈心为先    观恶趣生等    及死殁等苦
无余诸众生    为苦所苦恼    从苦及苦因    欲度脱众生
立誓永不退    当发菩提心    如是发愿心    所生诸功德
如华严经中    弥勒应宣说

    或读彼经或师闻    了知正等菩提心
    功德无边为因缘    如是数数发其心

勇施请问经    亦广说此福    彼略摄三颂    今此当摘录
菩提心福德    假使有色者    充满虚空界    其福犹有余
若人以宝珍    遍满恒沙数    一切佛世界    供献於诸佛
若有人合掌    心敬大菩提    此供最殊胜    其福无边际

    既发菩提愿心已    应多励力遍增长
    此为余生常忆念    如说学处当遍护
    除行心体诸律仪    非能增长正愿心
    由欲增长菩提愿    故当励力受此律

若常具余七    别解脱律仪    乃有菩萨律    善根余非有
七众别解脱    如来所宣说    梵行为最胜    是比丘律仪
当以菩萨地    戒品所说轨    从具德相师    受持彼律仪
善巧律仪轨    自安住律仪    堪传律具悲    当知是良师
若努力寻求    不得如是师    当宣说其余    受律仪轨则
如昔妙吉祥    为虚空王时    所发菩提心    如妙祥庄严
佛土经所说    如是此当书    於诸依怙前    发大菩提心
请一切众生    度彼出生死    损害心忿心    悭吝与嫉妒
从今至证道    此等终不起    当修行梵行    当断罪及欲
爱乐戒律仪    当随诸佛学    不乐为自己    速得大菩提
为一有情因    住到最后际    当严净无量    不思议佛土
受持於名号    及住十方界    我之身语业    一切使清净
意业亦清净    不作不善业

    自身语心清净因    谓住行心体律仪
    由善学习三戒学    於三戒学起敬重

如是勤清净    菩萨诸律仪    便当能圆满    大菩提资粮
福智为自性    资粮圆满因    一切佛共许    为引发神通
如鸟未生翼    不能腾虚空    若离神通力    不能利有情
具通者日夜    所修诸福德    诸离神通者    百生不能集
若欲速圆满    大菩提资粮    要勤修神通    方成非懈怠
若未成就止    不能起神通    为修成止故    应数数策励
止支若失坏    即使勤修习    纵然经千载    亦不能得定
故当善安住    定资粮品中    所说诸支分    於随一所缘
意安住於善    瑜珈若成止    神通亦当成    离慧度瑜伽
不能尽诸障    为无余断除    烦恼所知障    故应具方便
修慧度瑜伽    般若离方便    方便离般若    俱说为系缚
故二不应离    何慧何方便    为除诸疑故    当明诸方便
与般若差别    除般若度外    施般罗蜜等    一切善资粮
佛说为方便    苦修方便力    自善修般若    彼速证菩提
非单修无我    遍达蕴处界    皆悉无有生    了知自性空
说名为般若    有则生非理    无亦如花空    俱则犯俱过
故俱亦不生    诸法不自生    亦非他及共    亦非无因生
故无体自性    又一切诸法    用一异观察    自性不可得
定知无自性    七十空性理    及本中论等    亦成立诸法
自性之空性    由恐文太繁    故此不广说    仅就已成宗
为修故而说    故无余诸法    自性不可得    所有修无我
即是修般若    以慧观诸法    都不见自性    亦了彼慧性
无分别修彼    三有分别生    分别为体性    故断诸分别
是最胜涅槃    如世尊说云    分别大无明    能堕生死海
住无分别定    无分别如空

入无分别陀罗尼亦云

佛子於此法    若思无分别    越分别险阻    渐得无分别
由圣教正理    定解一切法    无生无自性    当修无分别
如是修真性    渐得暖等已    当得极喜等    佛菩提非遥
由咒力成就    静增等事业    及修宝瓶等    八大悉地力
欲安乐圆满    大菩提资粮    若有欲修习    事行等续部
所说诸密咒

    为求师长灌顶故    当以承事宝等施
    依教行等一切事    使良师长心欢喜
    由於师长心喜故    圆满传授师灌顶
    清净诸罪为体性    是修悉地善根者

初佛大续中    极力遮止故    密与慧灌顶    梵行者勿受
倘持彼灌顶    安住梵行者    违犯所遮故    失坏彼律仪
其持禁行者    则犯他胜罪    定当堕恶趣    亦无所成就
若听讲诸续    护摩祠祀等    得师灌顶者    知真实无过
燃灯智上座    见经法等说    由菩提光请    略说菩提道

菩提道灯    大阿遮利耶吉祥燃灯智造论圆满

法尊法师译於广济寺    一九七八年八月八日

大家都看
金瓶梅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世情小说 《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问世后曾被改编为多种戏曲,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 陈森 | 才子佳人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红楼春梦
红楼春梦 郭则 | 世情小说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
醋葫芦
醋葫芦 醉心西湖心月主人 | 世情小说 《醋葫芦》,明代醉心西湖心月主人著长篇小说,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之一,四卷二十回。 这是一部写人物的小说,它用夸张和幽默的笔法写都氏之妒,成珪的惧内,生动有趣。但是它未把人物简单化,都氏对翠苔凶狠、残醋,对成珪严厉粗暴,但对熊二娘却十分疼爱,也写出都氏善良的一面。
银瓶梅
银瓶梅 不题撰人 | 才子佳人 《银瓶梅》原名《莲子瓶演义传》,描写唐玄宗年间侠士除奸平叛、报仇雪恨的故事。苏州刘芳之妻颜氏美丽贤惠,兵部尚书之子裴彪见色起意,设计诬陷刘芳勾结盗匪,使刘芳死于酷刑之下。颜氏逃出家门,被迫上二龙山避难。刘芳弃尸荒郊,却被友人陈升以莲子瓶救活。裴彪与奸党勾结,图谋不轨。刘芳冤情终于上达玄宗,刘芳、陈升等奉旨征剿奸党,裴家父子以及党羽尽被诛灭。小说写奸臣与盗匪勾结,侠士与忠臣联手,把个人恩仇与社稷安危纽结在一起,其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