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灵宝三师记

时间:2023-05-14 07:24

  经名:洞玄灵宝三师记。二篇同卷。原题唐末刘处静撰,应为杜光庭撰。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谱录类。

  洞玄灵宝三师记

  洞玄灵宝三师名讳形状居观方所文

  洞玄灵宝三师记并序

  广成先生刘处静撰

  道之体也,至静而无为。道之用也,通生而赴感。始乎无始,先乎无先。起於妙无,而生妙有。至真之教,由兹而立焉。我元始天尊,启重玄,历五太,握元化,运真精,总括妙门以为法印,付于大道君。道君钻统以光大之,敷畅以宣布之。凡十二印,包举幽蹟,穷达玄妙,以授于老君。老君奉而行之,上极三清,旁周无外,绵亘亿载,开导未闻,帝帝为师,方方立教,幽明巨细,靡不宗焉。自是奕叶绍承,师师授度,上自元始,下逮兹辰。故受道尊奉,其为度师乎。度师之师,日籍师。籍者,嗣也。嗣籍真乘,离凡契道。籍师之师,日经师。经者,由也。由师开悟,舍凡登仙。三师之重,媲于祖宗。祖宗能传之,而不能使兆致道,父母能生之,而不能使兆昇仙。奉师之道,无以过矣。儒家在三之义,莫能及焉,钦惟三君,焕有明德,追仰尊禀,瞻慕无阶。粤自上宾未列图纪,虽贞猷茂范,刊勒於名山,而後学门人,难披於真奥。敢条实录,昭示将来。辄陈小序,仍为颂述。道弟昊兴陆甚夷己叔,道元先生休烈,但继裁短赞以纪德风。庶劫历有终,而清规不泯有唐龙集。庚辰中元日甲辰序。

  三师

  经师,南岳上清大洞田君,讳虚应,字良逸,齐国人也。隋开皇中侍亲,而居攸县之西。数里以为地,接人姻,非柄息进道之所,虽林麓清幽,亦舍之而去,迁于岳中。君禀灵纯粹,夙蕴天和。绍妈水之灵源,纂重华之孝德。其後拥未於紫盖峰之束南层岩之下,躬耕稼穑,致养於亲五十余年,晨夕无怠。虽欲披榛访道,匿景寻真,而肃恭温清,罔敢自适洎圣。善委蜕,乃周游五峰,放志长往。唐龙朔年中,与隐仙何君相遇,默传其道,自此姻萝、泉石所止忌归,由是山门居无定所。州牧田侯遐迎道德,於岳观殿束构降真堂,田千乘诸葛黄述赞于壁,以旌玄德。先生时憩於兹,弘道传法。所授上清大洞,自贞一先生传天师薛君,薛君以传先生。先生钻承玄要,深臻道域0 .涉历云水二百余年。虽寒暑迁贸,而寿纪莫穷,至今诸笔游人,往往有见之者。斯则瑶宫、问洞必有所宴居,仙秩、真阶必有所扬历。但尘凡厦隔,不可得而详焉。先生门弟子达者四人,柄瑶冯君惟良,香林陈君寡言,方瀛徐君灵府,元和中,束入天台山,随方宣教,宪宗皇帝诏徵不起。广成先生刘君,犹居岳下,武宗皇帝徵为天师,入国传道。今江浙三洞之法,以先生田君为祖师焉。

  赞曰:

  皇皇至道,无名之朴。惟希惟微,匪清匪浊。昭昭吾祖,超然先觉。默而得之,学无所学。妈川启祚,齐国承华。乐道箪.食,横经绦纱。枇糠簪绂,宾友姻霞。躬耕致养,尽孝于家。深隐岩肩,追真林岭。佺羡为倡,松乔共永。世晷徒迁,我身弥静。钦驾讽车,飞翔八景。

  籍师,天台山桐梧观上清大洞三徵君冯君,讳惟良,长乐人也。修道於衡岳中宫,与方瀛徐君、香林陈君为姻萝之友,各茸静室於中宫之侧,相去二三里焉。其後於降真堂诣先生田君,师禀真诀,三洞幽奥,咸得参授。元和中,束入天台山,弘宣大教。会稽廉察、河南元积,闻其风而悦之,叔恳缄词,望云致敬,执弟子之礼。时桐梧观自贞一先生缮修之後,绵历岁年,华殿、层楼榛芜翳苍。三君记元戎之力,再加兴构,作上清阁、降真堂、白云亭、鯈闲院,以复贞一先生之迹,以贞一田君旧传三洞之道,行于江南,宪宗、敬宗叠降徵韶,蒲轮鹤书,竟不能屈,即於华林谷创柄瑶,隐居以止焉。於是履策寻幽,遍讨奇趣,灵墟华顶,琼室石桥,天姥桃花之源,金庭黄云之野,偷然独往,.累月一归。自此深隐,莫知其所。门人三洞应君夷节,玉霄叶君藏质,字含象,仙都刘君处静,金庭沈君观无,皆法叶仙枝辉映,相继盛於海内焉。

  赞曰:

  厥初太极,是生两仪。混沌既凿,浮竞交驰。沂源归朴,以道为基。天童宝录,授受于师。液玉膏金,胎元链魄。登坛告帝,投披玄蹟。紫盖云迈,金庭是宅。剪萝榛芜,中兴桐桥。万壑岑寂,三人得朋。制河之左,吾道斯弘。圣主翘德,元戎服膺。云心无着,鹤诏难徵。星步风驭,飒然上腾。

  度师,天台山道元院上清大洞道元先生,赐紫应君,讳夷节,字适中,祖汝南人,束晋居婆女金华山,.今为东阳郡人也。开元朝高士徵君庶凝之玄孙。仍世经明,行修仕,不求达。先生道焕太和,气蕴冲邈。孕素灵之质,炼紫庭之才。体至精而不缁,契谷神而无玷。母何氏夫人,梦流星入牖,惊寤而神光在焉,因觉怀妊。元和五年庚寅岁诞,而居然异俗,乱哺之中,不喜荤杂。年七岁,辞亲慕道,就本郡兰溪县灵瑞观昊尊师玄素,受《南华冲虚通灵真经》及《周易》、《孝经》、《论语》,讽读专勤,五行俱下。十三岁,备冠褐、三衣、五戒,只禀恭修。师友仰之肃如也。年十五,入天台,参正一,十七佩高玄紫虚,十八诣龙虎山,系天师十八代孙少任,受三品大都功,二十四参灵宝真文、洞神、洞玄之法,二十九进昇玄,三十有二受上清大洞、回车毕道、紫文素带、藉地腾天之符,旁探子史,内约玄诠,晦迩韬光,勤修妙蹟。以上清大法,自句曲陶真人传昇玄王真人,王传体玄潘真人,潘传贞一司马真人,司马传南岳薛天师季昌,薛传衡山田先生良逸,田传天台栖瑶冯徵君惟良,冯传先生。奕叶降灵,蝉联至德,青林委粹,继蹑仙阶。玉霄叶君含象、仙都刘君处静,皆同学也。会昌三年,栖桐梧观西南翠屏岩,别建挣坛,冥心秘旨。剪茅度水,冀厥攸居,越州观察使李公褒远慕贞规,顺风翘请,奏置院额,劝旨以道元为名。既而息影林端五十余载,秉持大教,日无旷时。至昊越之人,瞻香稽首,愿执巾几者,或脱履人寰,或扬名邦国,不可具载懿哉。先生自幼及长,风尘靡杂。摆落阴滓,峭隔常偷。温润冲襟,真气不散。德宇严邃,词华朗清。每入静行斋,登坛阅录,为时致福,济物度人。腊蜜通灵,郁有嘉瑞。诵黄庭隐诀,吟大洞琼章。八道望云,三元受事,徊风隐地,攀手藏天。勤而链之,昏旦相续。固亦降灵垂脱,玄授真传。虚室而钦驾潜臻,盼仰而讽车密税,先生得之矣。闻者公侯,倾瞩藩屏,钦迎飞章。J上闻允崇懿号,荐奉芝诏,宠锡紫衣。虽寸世誉,初心匪惬。先生深意,尝谓门弟子日:吾以弘护本教,不得遁世销声,道不违人,勤求可至。玉京、金阙,泉曲、邓都,相去几何,惟心所兆。後学之者,勉弘之焉。以乾宁甲寅七月中会日,朝谒讫,澡沐入静,凝神如有所待。八日丑时,恬然解化,春秋八十有五。肢体柔和,颜状无改,《真经》所谓:上解者也。是夕,清香满院,紫气浮空,禽乌一辰呜,山川失色。後七日,迁神干院束北隅石室,为链蜕之所,遵科范也。是月四日,有神二人,羽服执简,自外而入,仪质非凡。院中门人继往参讯,但闻昤赞之声,已失所在。此乃灵官之所玄告也。又五年前孟冬月,山中道士章敬玄於天台观偶瞻岩峰之上,见云物红紫,纷然有异,中有彩舟三艘,其一玉霄叶君乘之,一则方瀛刘君修然乘之,一则先生居其中,二舟飘然飞去,先生之舟在二舟之後。果刘、叶已先昇化,先生後方登遐。益明得道之徵,皇表修行之应矣。舍遗张颖述院记,衡阳罗隐撰真赞,鸿笔铄石丽藻清词,皆当朝伟才,垂之不朽。然而化仙之边,昭昭然未在。贤儒之笔,顾惟孱眇,辄纪大猷。显伫英才,别加润色。後学弟子昊郡陆甚夷,稽首姻霞,直书其事,门人广成先生制。

  赞日:

  道秘重玄,迹分三洞。玉字金诀,玄此紫凤。三景斯宝,束华所讽。理烛昏衢,以醒大梦。惟师懿德,摆落氛嚣。商颂傲汉,颖曲乱尧。八道清链,三元默朝,修之造极,功欲乘讽。丹霍洞台,赤城仙宇。阐法传教,灵规妙矩。

  洞玄灵宝三师记竟


大家都看
金瓶梅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世情小说 《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问世后曾被改编为多种戏曲,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 陈森 | 才子佳人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红楼春梦
红楼春梦 郭则 | 世情小说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
醋葫芦
醋葫芦 醉心西湖心月主人 | 世情小说 《醋葫芦》,明代醉心西湖心月主人著长篇小说,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之一,四卷二十回。 这是一部写人物的小说,它用夸张和幽默的笔法写都氏之妒,成珪的惧内,生动有趣。但是它未把人物简单化,都氏对翠苔凶狠、残醋,对成珪严厉粗暴,但对熊二娘却十分疼爱,也写出都氏善良的一面。
银瓶梅
银瓶梅 不题撰人 | 才子佳人 《银瓶梅》原名《莲子瓶演义传》,描写唐玄宗年间侠士除奸平叛、报仇雪恨的故事。苏州刘芳之妻颜氏美丽贤惠,兵部尚书之子裴彪见色起意,设计诬陷刘芳勾结盗匪,使刘芳死于酷刑之下。颜氏逃出家门,被迫上二龙山避难。刘芳弃尸荒郊,却被友人陈升以莲子瓶救活。裴彪与奸党勾结,图谋不轨。刘芳冤情终于上达玄宗,刘芳、陈升等奉旨征剿奸党,裴家父子以及党羽尽被诛灭。小说写奸臣与盗匪勾结,侠士与忠臣联手,把个人恩仇与社稷安危纽结在一起,其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