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时间:2023-05-14 07:23

  经名: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灵宝经目着录未出。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戒律类。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尔时天尊以开皇元年七月一日午时,於西那玉国郁察山中浮罗之境香桑林#1,所授太上道君智慧上品大戒法文,于时道君受戒,首体投地,回心十方,思念三尊。是时诸天仙众腾空而来,龙车虎驾,凤辇鸾舆,翠旄羽扇,碧雾彩云,仙花宝节,赫奕光明,鸣鹤嗈嗈,音乐锵锵,腾空降彩,来诣道场。仙人玉女,旋绕烧香,步虚赞咏,稽首瞻仰。天尊微笑,面目放光,说戒度人,闻者消殃。

  天尊敕诸善男子、善女人、天上曹官,每月一日,令二童子降於人间,察其善恶,录人是非。行善者天曹上校其善簿,造恶者地府下注其恶名。命终之後,善者受福,恶者受殃。是故劝诸人等,每岁正朝元日,身服方色鲜衣,会其道场,名书竹帛,上奏天曹,以知一年己身行善。每月一日,於灵宫观所听戒,以知一月结缘修善。於说戒处,男子女人,和会同坐,心标名号,各自静志,坐下听人,闻戒悟道,证无生忍。诣此法门者,应是玉女,应是金真,体合道气,相带仙容,於妙言中,正信於教,愿听天尊说戒,地只献珍。乃有发心天女,忍辱仙人,星冠耀首,月帔光身,执持供养稽首。因说十上愿,白众宣陈。

  一者愿舍身肉,饲饿禽兽。二者愿身八脂泽,烧灯续明。三者愿施力报功,济人负重。四者见贫穷裸露,愿惠食济衣。五者值遇病人,愿施汤药。六者见人所要,愿济时须。七者忧苦之人,随事令喜。八者狱囚杀戮,身愿代刑。九者怀孕妇人,早愿分解。十者边疆征镇,早得归还。

  发此十愿,雨泪悲泣,而白天尊:弟子罪障诚深,愿闻妙戒。尊师忧悲不乐,垂泪告言:男子女人,障业尤重,出离妙法,大事因缘。吾当欲开,普度含识,根基识浅,知复奈何,呜呼痛哉,虚度一生,沈沦六道。吾为听众,说此戒文,觉悟回心,归依正道,有罪者当忏悔,无罪者默然听。

  天尊告太上道君曰:今当劝戒,开悟羣生,为诸男女解灾却患,请福度命,拔诸苦根。生者见道,身脱八难,死者得乐,不历三涂。托报人天,受胜尊贵,修斋求道,转轮圣王。皆当一心请奉十劝戒,谛受勿忘,思念在心,莫相乱神,默然静听。

  第一劝敬三宝,供养法师,讲说经文,养生教善,行为人范,贤教高才,荣贵门闾,光显家族。

  第二劝写经书,令人读诵,博闻妙赞,世世听明,言义开通,宣扬章句。

  第三劝於灵观,修福建斋,诸味甘膳,供养贤圣,报兹高贵,衣食自然。

  第四劝施香油,然灯徧照,见世芳盛,清洁聪明,容眸绝伦,天姿高秀。

  第五劝施尊师,仙衣‘法服,令人在世,长雅逍遥,不堕边夷,常生中国,家承冠冕,男女端严。  

  第六劝诸男女,孝养父母,恭敬亲疏,抚弱接强,爱下安上,见世受报,子侄贤良。

  第七劝济病人,饮食汤药,慈悲救疗,最上福田,为大医王,受胜尊贵。

  第八劝施贫穷,辍己衣食,令得饱暖,延命安存,见世门荣,多饶家富。

  第九劝於他人,莫怀妬嫉,长行系念,莫作冤家,舍去毒心,遇逢欢喜。

  第十劝造天尊、圣像供养,或有息难,或为死亡,投苦遇灾,皆当救护。

  天尊告言:此十劝进要戒,当信奉行,善恶业缘,必当获报。居世富贵,笑他贫贱者,必贫贱报。居世美貌,笑他丑陋者,必丑陋报。居世聪明,不教人者,必愚痴报。居世康健,笑他病患者,必滞病息报。居世不信道教,笑於经典者,必顽嚣报。居世侵夺他夫婿者,必小寡报。居世诱他妇者,必鳏独报。居世发心为夫妇者,不同生人道报。居世好杀生命者,必夭伤短寿报。是故劝诸人等,行善善报,行恶恶殃,抵敌不通,无拔度者。人有一心,含藏六识,行善行恶,遇境逢缘,达慧闭情,真门不动,当证仙道。复说六情戒,上品中人,应当开悟。

  一者眼无广瞻,乱诸华色,亡睛失瞳,视物目极,於其眼根,能制光明,仙人出现於世。

  二者耳无乱听,混於五音,伤神败正,恶声啼吟於其耳根,能制音乐,仙人出现於世。

  三者鼻无广丰#2,勿俱杂气,臭腥氛乱,伤神动意,於其鼻根,能制香积,仙人出现於世。

  四者口无贪味,脂薰杂类,六腑犯违,五脏脾肺於其舌根,能制法喜,仙人出现於世。

  五者无慾摇情,身不受触,精气乃安,守心自最,於其独根,能制定慧,仙人出现於世。

  六者心无变乱,意不攀缘,本性空寂,湛然能坚,於其诸缘,能制法门,仙人出现於世。

  天尊言:此六根者,身之大患,来生男女,虽受人形,六情不纯,未见经教,不闻法音,皆不自觉,沈迷罪门,受命短促,不尽天命,长处恶道,甚可哀怜。故说是戒,开度人天。善心敬信,归命洞玄,情恬神静,报命长延。太极真人听受六戒,证得六通,欢喜踊跃,歌咏赞文。

  天尊言曰:座下善男善女,闻此赞叹,持戒不阙,当证真道。若人赞诵此戒,命终之後,不被恶业所拘,当得罪灭。又曰:人有病起,不善养身,妄想成灾,攀缘作病,多不觉悟,当说是迷百病之中,略举十等,欲闻病本,听者静心。

  蛊毒杀人是一病,僧他愿死是二病。

  好色坏德是三病,追念旧恶是四病。

  不受谏喻是五病,了戾自用是六病。

  教人伤人是七病,强夺他物是八病。

  好自怨诉是九病,威势迫脇是十病。

  此十种病,若愿愈者,当用药治,信方必差。

  体弱性柔是妙药,行宽心和是妙药。

  近德远色是妙药,不取非财是妙药。

  救祸济难是妙药,扶持老弱是妙药。

  受辱不怨是妙药,忿怒自制是妙药。

  远嫌避疑是妙药,心静意定是妙药。

  说此妙药,与病相应,不用心治,俄然受死,迁流时至。遗语世人,其言曰:

  大圣平等心,说是真仙戒。欲令一切众,同会万福堂。有福拟天仙,说诵灵宝戒。日朔月望,请昇师子座。端身调正气,和音说妙经。哀愍下界人,不信上妙戒。还漂流苦海,无生妙乐天。持受是戒经,即入仙圣位。各各默然听,分分发道心。一者历数末,自当世界昏。二者布正法,德合应乾坤。三者顺风雨,善开甘露门。四者愍枯骨,神符却返魂。五者上世祖,福佑下代孙。六者多恶性,变易生善根。七者翻短寿,延命得长存。八者旷劫罪,咸皆奉圣恩。九者解脱相,除障免疵痕,十者渐积量,得成无上尊。

  真人教戒曰:何不修持,今正是时,寸阴可惜,勿弃流光,宜秘密妙,行证者乃知。

  劝戒颂曰:

  人命已消亡,喻若刚膏中火。四大如枝叶,五蕴似花果,盛年当勤学,岂得存吾我。福尽神识散,宜朦地狱坐。上圣畏沉沦,寻道度斯祸,大地及万物,倚伏各有灵。终使待劫数,福尽天地倾。往返於五道,去来更死生。愚夫不信法,罪痛常自婴。若欲度斯患,归命太上经。演说上妙戒,受之为身宝。就学恒苦耽,治身恨不早。皆当披幽赜,倏忽摧人老。吾故及弱龄,弃世急学道。

  天尊说是戒己,一切大会诸天天王、诸天天众、诸国国王、诸国国众,王妃彩女,太后宫人,八部龙神、十方众圣、梵王天帝、三界众真,五方帝君、四维神主,如是众等。不可具名,闻说戒经,皆证真道。盲者见物,瘂者能言,跛者能行,聋者得听,大地患者,皆悉瘳除,地狱停酸,永离鬼道。时有五千学士,文藻谈天,擢国良贤,欲求冠冕,回心敬道,稽首归依。

  天尊慈悲,登时沷度,各授玉简,普赐金冠,法服仙衣,诸天捧施,清嵠放旷,碧落逍遥,服气餐霞,乘龙控鹤。大众欢喜,歌赞清虚,空里飞仙,标名秘籙,云中引接,指视天门,悟道证真,静居常乐,敬经之者,信受奉行。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竟

  #1 香桑林:当作「长桑林」。

  #2 广丰:当作「广嗅」。


大家都看
金瓶梅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世情小说 《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问世后曾被改编为多种戏曲,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 陈森 | 才子佳人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红楼春梦
红楼春梦 郭则 | 世情小说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
醋葫芦
醋葫芦 醉心西湖心月主人 | 世情小说 《醋葫芦》,明代醉心西湖心月主人著长篇小说,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之一,四卷二十回。 这是一部写人物的小说,它用夸张和幽默的笔法写都氏之妒,成珪的惧内,生动有趣。但是它未把人物简单化,都氏对翠苔凶狠、残醋,对成珪严厉粗暴,但对熊二娘却十分疼爱,也写出都氏善良的一面。
银瓶梅
银瓶梅 不题撰人 | 才子佳人 《银瓶梅》原名《莲子瓶演义传》,描写唐玄宗年间侠士除奸平叛、报仇雪恨的故事。苏州刘芳之妻颜氏美丽贤惠,兵部尚书之子裴彪见色起意,设计诬陷刘芳勾结盗匪,使刘芳死于酷刑之下。颜氏逃出家门,被迫上二龙山避难。刘芳弃尸荒郊,却被友人陈升以莲子瓶救活。裴彪与奸党勾结,图谋不轨。刘芳冤情终于上达玄宗,刘芳、陈升等奉旨征剿奸党,裴家父子以及党羽尽被诛灭。小说写奸臣与盗匪勾结,侠士与忠臣联手,把个人恩仇与社稷安危纽结在一起,其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