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灵宝定观经注

时间:2023-05-13 08:33

  经名:洞玄灵宝定观经注。原不题撰者,经文约出於南北朝末或隋唐之际。又据徒跋,注文当系唐代道士泠虚子撰。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参校本:《云笈七签》卷十七。

  洞玄灵宝定观经注

  冷虚子注

  灵者,神也,在天曰灵。宝者,珍也,在地曰宝。天有灵化,神用不测,则广覆无边;地有众宝,济养羣品,则厚载万物。言此经如天如地,能覆能载,有灵有宝,功德无穷,证得此心,故名灵宝。定者,心定也,如地不动。观者,慧观也,如天常照。定体无念,慧照无边,定慧等修,故名定观。

  天尊告左玄真人曰:

  左者,定也。玄者,深妙也。真者,纯也,一而无杂。人者,通理达性之人也。曰者,语辞也。  

  夫欲修道,

  进趣之心,名为修道。

  先能舍事,

  一切无染,名为舍事。

  外事都绝,

  六尘为外事,须远离也。六尘者,色、声、香、味、触、法。更不染着,名为都绝。

  无与忤心,

  境不来忤,心即无恼;心不起染,境则无烦。心境两忘,即无烦恼。故名无与忤心。

  然後安坐,

  摄澄烦恼,名之为安。本心不起,名之为坐。

  内观心起。若觉一念起,须除灭,务令安静。

  慧心内照,名曰内观。漏念未除,名为心起。前念忽起,後觉则随。起心既灭,觉照亦忘。故称除灭。了心不起,名之为安。觉性不动,名之为静。故称安静。

  其次,虽非的有贪着,浮游乱想,亦尽灭除。

  众心不起,妄念悉忘,乱想不生,何有贪着?故曰灭除。

  昼夜勤行,须臾不替。

  昼之言净,夜之言垢。垢净两忘,无有间替,故名不替。

  唯灭动心,

  忘想分别,名曰动心。觉照祛之,故名为灭。

  不灭照心;

  慧照常明,无有间,故名不灭照心。

  但凝空心,

  不起一切心名空心。

  不凝住心,

  一切无着,名之不凝住心。

  不依一法而心常住。

  若取一法,即名着相。心不取法,名为不依。照而常寂,故为常住。

  然则凡心躁竞。其次,初学息心甚难,或息不得,蹔停还失。

  言习性烦恼,难可灭除,定力未成,蹔停还失也。

  去留交战,百体流行。

  心起染境,境来牵心,心境相染,故名交战。妄念不息,百非自生,名曰百体流行。

  久久精思,方乃调熟。勿以蹔收不得,遂废千生之业。

  定心不起,则契真常。一念不收,千生遂废。

  少得静#1已,

  初得清净,正慧未生,故曰少得静已o 

  则於行立坐卧之时,

  四威仪之时也。

  涉事之处,諠闹之所,

  见一切诸相为涉之处,起一切诸心,名为諠闹之所也。

  皆作意安;

  息乱归寂,名为作意。恬淡得所,名之为安也。

  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处静处諠,其志惟一。

  有无双遣,寂用俱忘,万法不二,名之唯一。

  若束心太急,又则成病,气发狂颠,是其候也。

  偏心执静,名曰束心。心外见相,名为颠也。

  心若不动,又须放任,宽急得所。

  从定发慧,名为放任。定慧齐融,名曰得所。

  自恒调适,

  定多即愚,慧多即狂;定慧等用,名曰调适。

  制而不着,放而不动,处喧无恶,涉事无恼者,此是真定。

  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空而常用,用而常空,得本元寂,故为真定。

  不以涉事无恼,故求多事;不以处喧无恶,强来就諠。

  习性尘劳,常须制御,不可纵逸。

  以无事为真宅,

  见本性空寂,故为真宅。

  有事为应迹。

  慧用无边,故为应迹。

  若水镜之为鉴,则随物而现形。

  本心清净,犹如水镜,照用无碍,万象#2俱现,名为现形。

  善巧方便,唯能入定。

  诸法性空,寂无所起,故为入定。

  慧发迟速,则不由人。勿令定中急急求慧,急则伤性,伤则无慧。

  急求知见,真定乃亡。贪着诸相,故云无慧。

  若定不求慧而慧自生,此名真慧。

  心体寂静,妙用无穷,故为真定。

  慧而不用,实智若愚。

  了无分别,名之不用。韬光晦迹,故曰若愚。

  益资定慧,双美无极。

  寂照齐融,故云双美无极。

  若定中念想,多感众邪,妖精百魅,随心应见。

  为心取相。诸相应生,一切邪魔,竞来挠乱。

  所见天尊、诸仙、真人,是其祥也。

  此为诸相,不可取着。

  唯令定心之上,豁然无覆;定心之下,旷然无基。

  前念不生,故云无覆;後念不起,故曰无基。

  旧业日销,新业不造。

  宿习并尽,名曰旧业日销,更不起心,故名新业不造。

  无所罣碍,迥脱尘笼。

  一切无染,故名无所罣碍;解脱无系,故云迥脱尘笼。

  行而久之,自然得道。

  智照不灭,名曰行而久之;契理合真,故云得道。

  夫得道之人,凡有七候;一者,心得定易,觉诸尘漏;

  心得清静,尘念尽知,故曰觉诸尘漏。

  二者,宿疾普销,身心轻爽;

  真气胎息,痼#3疾尽瘳。体道合真,身轻不老。

  三者,填补夭损,还年复命;

  骨髓坚满,故填补夭损;驻颜不易,名为还年复命也。

  四者,延数万岁,名曰仙人;

  长生不死,延数万岁,名编仙籙,故曰仙人。

  五者,链形为气,名曰真人;

  得本元气,故曰链形为气;正性无伪,故曰真人。

  六者,链气成神,名曰神人;

  真气通神,阴阳不测,故曰神人。

  七者,链神合道,名曰至人。

  真神契道,故曰至人。

  其於鉴力,随候益明。

  鉴力者,常照不息也。益明者,明明不绝也。

  得至道成,慧乃圆备。

  若了本性,得道成真,智慧圆明,万法俱备。

  若乃久学定心,身无一候,促龄秽质,色谢方空。自云慧觉,又称成道者,求道之理,实所未然。

  通神合道即得道真成#4。心惑身亡#5,不离生死。《西昇经》云:是故失生本,焉能知道源?

  而说颂曰:

  智起生於境,火发生於缘。各是真种性#6,承流失道源。

  起心欲息知,心起知更烦。了知性本空,知则众妙门。

  洞玄灵宝定观经注终#7

  道由心学,匪假佗求;神依形住,罔有其外。我之灵明,亘今亘古,惟其絏於六情,是以戕我正念。贪嗔痴昧,种种见惑,背真向伪,无有殚期。寔惟真师悯念众生无知,故演此妙经,作人天规监,为证道梯航。是有定观之说,发挥妙本,洞彻玄微,涤乎垢氛,超乎视听;明无相於有形之後,致虚极於未兆之先;物我俱忘,形神俱妙。凡我羽流,敬之敬之。龙集壬申三月初吉,泠虚子稽首谨识。

  洞玄灵宝定观经注竟

  #1 『静』,《云笈七签》本作『浄』。

  #2 『万象』,《云笈七签》本作『万物』 。

  #3 『痼』,《云笈七签》本作『故』。

  #4 『即得道真成』,《云岌七签》本作『即身得道真』。

  #5 『惑』,《云笈七签》本作『证』 。

  #6 『种』,《云笈七签》本作『动」。

  #7 《云笈七签》本所录经注止於此,无後泠虚子题识。


大家都看
金瓶梅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世情小说 《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问世后曾被改编为多种戏曲,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 陈森 | 才子佳人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红楼春梦
红楼春梦 郭则 | 世情小说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
醋葫芦
醋葫芦 醉心西湖心月主人 | 世情小说 《醋葫芦》,明代醉心西湖心月主人著长篇小说,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之一,四卷二十回。 这是一部写人物的小说,它用夸张和幽默的笔法写都氏之妒,成珪的惧内,生动有趣。但是它未把人物简单化,都氏对翠苔凶狠、残醋,对成珪严厉粗暴,但对熊二娘却十分疼爱,也写出都氏善良的一面。
银瓶梅
银瓶梅 不题撰人 | 才子佳人 《银瓶梅》原名《莲子瓶演义传》,描写唐玄宗年间侠士除奸平叛、报仇雪恨的故事。苏州刘芳之妻颜氏美丽贤惠,兵部尚书之子裴彪见色起意,设计诬陷刘芳勾结盗匪,使刘芳死于酷刑之下。颜氏逃出家门,被迫上二龙山避难。刘芳弃尸荒郊,却被友人陈升以莲子瓶救活。裴彪与奸党勾结,图谋不轨。刘芳冤情终于上达玄宗,刘芳、陈升等奉旨征剿奸党,裴家父子以及党羽尽被诛灭。小说写奸臣与盗匪勾结,侠士与忠臣联手,把个人恩仇与社稷安危纽结在一起,其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