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门十事威仪

时间:2023-04-29 21:12

  经名:玄门十事威仪。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

  玄门十事威仪

  尔时,太上老君告无想真人等众法服科戒已,又说威仪十事,未与子宣,今授此言,最为切要。如人欲行,非足不步;欲进妙道,非门不入。十事科戒,为道之门。入吾门者,欲与仙齐,隔离外俗。凡夫之人,若持十事者,名为不凡。夫生死因缘,罪恶轮转,毁辱法身,轻慢法服,进道无序,善业不生,人我自恣,无惭愧之心,九幽大罪,日夜增长,行住坐卧,出入有法。如是凡夫,众生不异,真仙大圣,不喜见闻,天魔神鬼,皆所恶嫉,人王君长,不生恭敬,十方男女,无不轻薄,自无功德,长他恶根,两头营罪,苦报何极。吾见此辈,痛哉寒心。今故殷勤,重告於子,宜遵奉行,晓示来学,提携指掌,必令调熟,十事成就,诸天鉴观,十方人天,天魔神鬼,悉皆畏敬,咸生善意,无敢违犯,增长福田,善果普生,功德无量。能如是者,是我弟子,堪传妙法,道宜速近。不如是者,魔鬼眷属,日夕亲近,不得远离。无想等闻,是妙旨稽首,心惊惭愧,悲喜交集,涕泪俱下,愿闻十事威仪,弥劫奉行。太上曰:

  一者执坛,二者礼谒,

  三者出入,四者坐起,

  五者执瓶,六者洗漱,

  七者巾器,八者斋食,

  九者请法,十者护持。

  此之十事,是吾教门中事也,当付汝等,习而行之,劝教男女,昇入仙品。无想稽首,扣头着地,长跪信受。

  执坐坛品第一

  夫坐坛者,隔凡去秽,护净自持,擅道德之不草,慕天真之高迹。

  第一,起坐出入,常不离身。若因事暂放,不得辄安杂秽之所,先以具拂拭其所,或以净物盛之。第二,每将行用,或挂膊上,或搭左手,以缘口向外。第三,每欲作拜礼,先将右手提角悬起,便将左手以三指挟极,两头平放,下面着地。第四,先举左足心,安第二棱上立,次举右足,向上半跪而铺,务在平正。第五,拱手起退,右足归第二棱上,立平稳乃礼,三拜讫。第六,便起仰右手,就角二指取收,勿令触他,或取中棱亦得。第七,着鞋履讫,便过入左手,侧身而摺,勿近人面。第八,摺讫,挂於左手,以道衣霞帔覆之,向前起居。

  礼谒品第二

  夫礼谒者:一名屈己,二名敬己,三名敬他。心敬难识,形屈可见,故须形礼殷勤,以表内心珎重。屈己致敬,为有所求事,有一十二种:一惭愧,二悔谢,三求法,四除傲慢,五尊德,六慰贺,七灭罪,八惩戒,九报恩,十物奉,十一现世人欢喜,十二未来天下恭敬。

  第一,礼谒安详得所,容止可观。第二,秉简当心,端身平立。第三;五体投地,前後平齐。第四,见尊像经法,或值礼忏法事,必须作礼。第五,见尊师名德,必须作礼。第六,见受业师作礼。第七,见胜己善友作礼。第八,见四海同学作礼。第九,事师辞去,及归室宿,已上皆先作礼,言限来日,珍重而去,到家亦须作礼,然後起居问评安否。第十,辞出外境及归,或经月,或经年,且须先礼三拜,然後长跪伏地,重感拜讫,乃通寒温起居,此为事师之礼。第十一,或师主隔绝他州别县,相去稀疏,久经岁月,皆须作礼长跪,言其情状,伏地悲感,再拜起居。若彼此会,有吉凶言及,皆须称贺,吊慰再拜。第十二,吉凶庆吊则悲。礼毕,然後重悲。待长者语毕,又须作礼。若自受庆吊亦然。第十三,若得长者善言教示,或责辱训罚,皆须作礼,言谢低声,以酬德教。第十四,凡受礼拜,皆须擎拳,拱手辞谢,推高托尊。第十五,凡礼拜师,皆须待坐。合拜,须坐而受。若师自外远还,送至方丈,待师坐定,然後作礼,不得於门下、廊下,忽忽即事。第十六,凡在殿堂,对圣像,及师长大德,皆不得受人礼拜。若他人不知,忽然作礼,须言其事止之。忽於殿堂见年尊有德者,亦须言其事,云未敢就便作礼。

  出入品第三

  第一,凡行住,有难处、置疑处,皆须要伴,不得独行,以自明白故。第二,远近出入,皆须辞徒弟众,或同院窗。无人,须向童行说去甚处,某时即归。第三,若往男女非类之处,或因吉凶斋会,暂时停止,解脱出入,羣徒共住一处,不得独因亲故,港隐幽僻之处,来须逐伴,去则随众。第四,若非急难事,有所需求,不须频频出入,数令人见,自致轻薄。第五,出入若逢官长,预须隐避,勿令露现。苟无隐处,宜向僻处,或人影树影中立,仍须敛容恭敬。第六,出入忽逢尊贵车马辈舆,并须避道,低身偎形。第七,若无急事,不须冒涉风雨泥涂,隆寒大热,披褐狼籍,人所恶见。第八,出入城邑聚落、人物之处,行立须是敛容正色,不得高声大笑。若有咨问,皆须以礼言对,非急事,不语为上。第九,凡出入遇恶人、愚人、童稚,邪言秽语,相轻调讳,犹若不闻,勿变颜色。第十,出入不计远近,皆须坐坛相随,仍用手巾瓶等,与住时相似,并适其宜。第十一,若值杂状,或施主家事须寝宿,即觅水洒牀席,以巾拭之,名曰静牀,用之无触。第十二,出入城市、村曲,见人行非礼不轨之事,或闻不善调谑之词,即低头直过,慎勿顾之。第十三,女冠出入,无论远近,疑与不疑,必须逐伴相随,以避嫌疑。第十四,凡经像及大人门户出入,勿向中门,必从边小门侧身进退。

  坐起品第四

  第一,凡起坐法,有尊有卑。若无上下禀承,此与异类无别。第二,法会之所,男官一人向前三礼,长跪拱手云:已下法小师某甲请坐。第三,女冠二人,亦如前请坐。若有像处,大师念礼经像,童子亦然,善男安置得所。第四,凡对经像、长者行处,须整歛容貌,不得倨傲放诞,言辞非法。第五,凡对经像、长者,不得背经法尊像、大人师长。第六,侍从尊师,及长者所在,皆须正立,不得倚托牀壁,及诸等物。第七,侍从师长,但须整肃,非顾问勿语。第八,凡侍从师长所在,且须立地。待命与坐,再三指挥,然後稽首致谢而坐。第九,凡侍从师长之所,人或更尊於师长,即从前人所命,仍须谢於前人而坐。第十,凡斋堂,讲习经典、礼忏法事之所,坐起须依法位,不得越坐,一如科戒定式所排。第十一,凡法堂宣经之後、忽若後来,须方便随处而坐。纵恃尊德?亦须随便,不得向前,起动喧挠。第十二,凡一坐而後,若非急事,不得数有起动,出入乱人。第十三,凡所在之处,行住坐卧,不得与非类之人混同一处。第十四,凡师长尊上、及他人,看读书疏委曲,不干己事者,不得向前窥视、同为无识。

  执瓶品第五

  第一,男不得将石榴瓶。第二,女不得将槟榔瓶。第三,须频换水磨洗,常令光净,不令尘垢秽污。第四,瓶不得宿水在内。第五,夏月每日易之,一日不易,名为秽水。第六,冬月许两日一易。第七,瓦瓶可三日一易,不得安置秽处,切宜忌之。第八,凡大小便处,须别用瓶。先净於前後,净於前後,然後以砖石磨手,仍以灰皂角净之。如违,不得朝真,陞殿礼师,亦不得受人礼拜,及随大众。第九,凡瓶用了,须要置稳处,勿令触倒,於此大忌。第十,凡瓶,有人欲看,并童稚提擎,勿使秽手触把,须令洁净。第十一,护瓶内外,甚於余物,与经像洁净一般。

  洗漱品第六

  第一,凡洗漱,有四种:一平旦漱,二读书漱,三食後漱,四卧起漱。第二,凡漱口,并须三过。第三,若食後,须用杨柳枝汤水,一能洗秽,二除齿风。若无柳枝,即用诤灰。第四,凡初用杨柳,咒曰:太阳和气,开春发柳。折取一枝,能净身口。学道修真,愿度三有。急急如律令。第五,凡用灰,咒曰:洗灰除垢,用灰为首。秽去真来,净心净口。成道度人,天长地久。急急如律令。第六,漱盥,皆偏侧,并背人,不得当人为之。第七,凡用水,不得以手触盆中水,当以木杓於盆中取,又不得着杓於盆中触。第八,既有犯触,当须自首忏悔,仍自役力,换水置中,即不结罪。第九,漱口洗面,不得漱缩作声,鼻口泡出,又不得扣打水器惊众。第十,凡用水,不得狼籍括踏。第十一,口中秽水,不得噀喷於众人前,及浄地上。第十二,凡用物,不独在水,诸件等物,皆须俭约而已,不得等闲费用。

  巾器品第七

  第一,巾器者,受用斋食。第二,斋食,献施圣凡,最为重事。第三,衣宜净,牀宜端洁,故先铺坐坛,而後坐。第四,巾器宜诤,故先洗手,而後执器。第五,先行浄水,然後开器受食。贤智以食为天,凡夫以食为命,故为最重。第六,凡巾、器二物,其用一也。若但安闲,必同一处也。第七,巾、器二事,护净如一,但除斋食,不得别用。第八,凡斋器,别立龛架安置,不得与诸器杂安,古人号之日斋器。第九,斋器有五事之体,法有五行之用,受五味之食,铜漆制之,随力而办。第十,凡斋巾二首,厚密布为之,长四尺,编褫缝之,桓令洁白。

  斋食品第八

  第一,凡斋时,先立一人为监堂,亦名监斋。斋者,齐也,专知钟磬节奏,检校得失,所以名监斋法师。第二,凡登斋就食,必须洁诤衣冠。第三,先须诤手执器,上堂安置於左,以巾盛之。第四,凡礼忏,随众多少,一时平坐,脱履坐底,勿碍只供人。第五.’先须行净水、勿令器冲撞着人。第六,受水讫,先取巾,把中央角向前,垂将七寸铺之,次安斋器了,又铺第二巾於膝上,并须仰手铺之。第七,出斋器,从一至五,次第出之,不得越乱。第八,监堂一人,於堂上磬子处正立,呜磬一下,奉为当今皇帝祝延圣寿,或应十方施主,祈禳荐拔,随事举扬诸施等事,保护答报。次师一人,即令祝愿,其文出在七真科中。第九,施粥,咒曰:今晨香粥,上献三尊。利益家国,饶益施主。六道含灵,普同饱满。第十,施食,咒曰:一切福田中,施食最为先。见存受快乐,过去得生天。当来居净土,衣食常自然。是故今供养,普献於诸天。第十一,凡咒讫,次行食。监斋须先约语行食人,必须教其食名,分明高唱,料量多少,务在均平。第十二,行食讫,监斋呜磬一下云:等供养斋官,须一时稽首,相顾恭敬,然後方可就食。第十三,凡受食三遍,自料取足,勿令余剩狼籍,人所恶见,不生敬信。第十四,凡闻唱食名,须把器就手而受。第十五,不要者,指点令去,嫌多即退手,嫌少即进手,不得言喧。第十六,凡斋,上下相顾、望食迟者,稍须急食。食急者,即须迟食,务令齐整。第十七,凡斋食时,监斋须都看之,若过半食,尽可再行。第十八,不得纵其本性,令迟者嫌。第十九,凡食须细,口急意徐,勿令啜呷作声,触击匙筋,负慈悲罪。第二十,凡斋坐食之後,除非军机、急速、水火、盗贼、死亡之事,不得辄有言语,喧括斋

  堂。第二十一,其斋,须有教示处分,必须自手指挥,唯在低声。第二十二,凡斋讫,有余果食等物,收取与诸在下、及乞病人等,不得随器将去。第二十三,食讫,先摺膝上下巾,次收斋器,自第五至第一,皆安巾上。第二十四,凡食讫,当行净水洗器,收水讫,呜磬,唱布施祝愿讫,唱余回施祝愿,其文具载七真科戒中。第二十五,若非别缘贴会,则不用祝文。第二十六,祝曰:修斋已毕,尚恐功德未圆,更舍净财回施三宝,施者获福,功德圆满。第二十七,施食,祝曰:三宝法食,供养已周,转施童役之人,当愿童稚,同沾斋功,无诸障碍。第二十八,呜磬唱食讫,普诵法食已毕,普被福田,十方解脱,三界安闲。第二十九,凡在斋中,忽有犯戒者,监斋须告白,随令犯者礼拜。第三十,又鸣磬,唱劝善偈祝曰:我众等闻是法已,身心清静,如瑠璃瓶,欢喜顶戴,稽首敬礼无上三尊。第三十一,须唱三礼。若有别缘,唱三愿,更不具载。第三十二,斋事总毕,鸣磬,唱随意,并须稽首恭敬,持器而去。第三十三,先後下起,行列而行,各归房院,不得羣集喧话,挠乱清众。

  请法品第九

  夫法者,名之为宝,人能敬受,实为妙也。一则利己,传法教人;二能益他,同登妙果。传法之功,进入仙阶,故曰:请法必在珍重虔诚。

  第一,请法师有二种:一者请法师,演法讲经,传科传戒;二者权时请授,决其所疑,并须礼拜,殷勤珍重,虔诚稽首。第二,讲经演法,须量大小远近,预前陈疏其书,皆须好纸真楷,如法净洁,不得造次麤弱,言语轻怠。第三,凡授疏者,若小事,先须礼,三拜讫,须执疏长跪,陈其意旨,即拱手而授疏於前人。受疏讫,即礼三拜,言谢而退。第四,凡大段事授疏,以执疏作礼,或七拜、至九拜,然後长跪,面陈其事讫,又三拜。拜讫,长跪授疏。授疏竟,即礼拜长跪言谢云:小人蒙赐慈悲,不胜多幸。第五,若前人未受疏,唯知礼拜,不限徧数,以许为度。如复未许,即须宜且退,更待後时,再三稽首而授。《定志经》云:血出数斛,心亦莫止,自非志心,扣幽灵囿,肘皈师门,顿首德宇,终不造受也。第六,凡权请决疑,先须三礼,长跪拱手,陈所疑事,更三礼解说,竟起拱手言谢云:小子愚昧,伏蒙法师不弃凡愚,解说真理,不胜喜跃。三礼而退。第七,或灼然年高德重,来授疏请斋,或解说经义经题、讲论其理等,宜平旦坐受,拜疏讫,言告谢云:小子愚懵,不闻解说,伏蒙见命,不胜悚惕。仍三礼答之,敬其德也。第八,若是师长,曾经受法业者,或有授疏命及者,待礼三拜,即伏地而受,乃长跪,即两手横捧於顶,良久乃放案上。三礼长跪谢云:死罪小子,忽奉严命,不胜惶悚。又云:不敢三礼而退。第九,凡言,不敢有二种义,受不敢辞,辞则不敢受。

  护持品第十

  夫护持者,凡有七种:一护法服,二护法,三护经,四护师,五护身,六护十方施主,七护一切众生。

  第一,凡经像,一种无别,且如奉道。科云:凡经像所在,皆须护净,竹架围隔。暂离,即须净巾盖之。凡有看读,开展不得过三行,有事即随手卷之。卷轴未终,不得暂停。如急事,此卷不了,然後从首,再行宣忏。第二,不得令不净人,并不净身口秽气触动。第三,拟执经像,须净手意,不得把他物。应上将,或推却诸物,凭傍人为之。忽若无人,自须小小推拨,即洗手经牀,上下亦然。若把他物,即须重洗手。第四,经像不得同房,若黑漆等函着经像者,又在橱内,得权居卧息,若素函及蕴,虽在橱内,亦为不可。第五,若在大堂之内,宿集之所,经日积夜,或倦於法事,疲怠之极,止可暂时歇息,仍须屈伏侧身,不得顿尔肆布脚手,鼻口哮齁。若有傍人,须语之。若闻不语,与慢法同罪。第六,凡在四众,坐起行立,不得招外人共语,多有言笑。第七,凡勤学,不如择师。师若德薄,慎勿投刺。既能修学,必在明师,似得於宝,即尽力奉承,极至道成,不相离舍。第八,师若错有过误,慎勿谤论,宜隐然方便,言拜咨陈再三已,依奉道科。若别人言及其师善恶,须分解。力所不及,拂起而去,是名护师之相也。第九,凡师牀案、几杖、衣服、朱墨,一事已上,皆须护持,不得触污。第十,凡在众会,忽有违犯经科,为众所弹,事应合罚,即须踊跃欢喜,愧耻言笑,美乐受之,此名为能人,灭无量罪。此人学道,速成无上善果,是名大护持。第十一,凡护持十方施主,或相识、不相识者,上下男女、大小贵贱、内外远近,凡见皆敬奉。居止来去、安置坐起、校诸驱使、苦乐饥饱、恶好逆顺、有无健病、恭敬慰喻、赏罚辱责,皆须得所,务在均平。第十二,凡含灵蠢动,有命之物堕水落火,但是危命之处,是力所及,皆须救护,使得安宁。第十三,凡行住出入,宿息过逢,州县名利,亲疏男女,戏弄邪言,预是众生所疑,更不须行,是名护持一切众生善果。第十四,若有再三违犯、乱挠清众、弹紏不伏、拒谏饰非者,须告白众人,退出斋次,具如斋戒威仪论。第十五,道衣法服,凡脱着,切须摺打整齐,或安袱帕,或安静处。稽首毕,方可脱着。第十六,若是於法请事,往往傲戾好鬪争者,则须上下举告凶吉等事,勿与往还,名曰幽殡,莫令随众。第十七,凡受食受财,皆让少取,为俭唯省,勿令众生有嫌疑薄贱,损命损德,深得护持。

  太上曰:威仪说十事,及诸律名,总系一百四十余条。若能习而诵之,勤而行之,已具前十事,及诸科令,总名护身,己所不犯。又复教人此之善果,计不能尽,众圣欢仰,诸天惭愧。若此之人,见世获十种福德恭敬。且如《昇玄经》云:亦如法服科说,如是之人,名曰大顺真士,不出一生,入次圣品。若复有人,无心奉道,倚傍法门,窥求利润,污道法服,辱道法流,及构恶徒,嫉他行善,自违科戒,劝人莫修,不奉师训,闻教愈甚,不生惭愧,不生恩念,如是等人,名曰罪逆恶兽,近入人道,未得人心,乍入人伦,污闻圣法,所为趣向,尚似阴囚畜兽,脱离众生,犹未觉悟,忆彼类习,欲还本身,深所痛哉,甚可悲悯。若人见在,失十种功德,失十种恭敬,得十种轻贱,离十种圣贤,五苦八难,备具形体,才灭此生,当入长夜,九幽地狱,一切苦痛,悉皆备受,轮转三恶,无解脱时。无想真人等闻太上说此要言,悉皆垂泪,欢喜踊跃,稽首礼谢,信受奉行。

  玄门十事威仪竟


大家都看
金瓶梅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世情小说 《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问世后曾被改编为多种戏曲,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 陈森 | 才子佳人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红楼春梦
红楼春梦 郭则 | 世情小说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
醋葫芦
醋葫芦 醉心西湖心月主人 | 世情小说 《醋葫芦》,明代醉心西湖心月主人著长篇小说,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之一,四卷二十回。 这是一部写人物的小说,它用夸张和幽默的笔法写都氏之妒,成珪的惧内,生动有趣。但是它未把人物简单化,都氏对翠苔凶狠、残醋,对成珪严厉粗暴,但对熊二娘却十分疼爱,也写出都氏善良的一面。
银瓶梅
银瓶梅 不题撰人 | 才子佳人 《银瓶梅》原名《莲子瓶演义传》,描写唐玄宗年间侠士除奸平叛、报仇雪恨的故事。苏州刘芳之妻颜氏美丽贤惠,兵部尚书之子裴彪见色起意,设计诬陷刘芳勾结盗匪,使刘芳死于酷刑之下。颜氏逃出家门,被迫上二龙山避难。刘芳弃尸荒郊,却被友人陈升以莲子瓶救活。裴彪与奸党勾结,图谋不轨。刘芳冤情终于上达玄宗,刘芳、陈升等奉旨征剿奸党,裴家父子以及党羽尽被诛灭。小说写奸臣与盗匪勾结,侠士与忠臣联手,把个人恩仇与社稷安危纽结在一起,其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