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法要妙至诀

时间:2023-04-16 12:07

  经名:气法要妙至诀。不着撰人。一春。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
  气法要妙至诀
  要妙气诀,真道者用之,其寿与天地齐矣。人自有六种导引,而不知吹、呵、嘘、咽、呼、嘻。吹去寒气,呵去烦气,嘘去痰积,咽去痕劳,呼去温热。嘻去风气。此言人之生自解也。
  气法
  方丈室,开小窗,一日午时,饱食白,节斗切味,令气易行。至子时,叩齿二七遍。
  又取暖气法:两手相摩,摩面及身并手足,名乾浴。
  两手各收发髻,收讫,正坐,闭气,咽之至气海,或一取一咽,或二取一咽,或三取一咽。五咽之,口微吐少气,名一通。虽虚而不困,初甚难,又不得其意,久闭则自解节度,自知所宜,非言能诠,非翰墨所及。
  若体似有疾,则瞑目闭息,极闷不堪,身腹盈缩汗出,及微喘,喘定汗消为通。凡至十通,病乃差。
  从子至午为阳气,可服;午至子为阴气,不可服。鼻中取为正气,可服;口中取为邪气,不可服。鼻为魂门,口为魄户,魂清魄浊故也。并小导引,随不利而为,不必备及。十二补法亦如之。到明以来,一遍讫即一食,顿消散,放逸还如子时取气法门。
  老君十三静,至日中作蜜汤或胡麻饮、在、汤、蔓菁子黄精汤一味,即得;服一二小升酒亦得,甚妙。常须含枣核,来津掖润内府,不然即口乾。日夜存心,节候自成,不用勤,不至劳,绵绵若存身耳。一日着身,二日如梦,三日小腹觉知,四日腹呜,五日两眼热,六日两足热,七日神见,八日气如云行,九日上下通,十日神光行形中。初三日小头眩,二十八日小着物怪,四十日气增,六十日如故。初或小便赤黄服枣汤,大便坚难服葵子汤。一旬颜色痿黄,二旬动作肠胃,三旬消疲,四旬色悦,五旬六府和,六旬如故,七旬志及高远。此时宜闲#1精守玄,服丹砂、雄黄、雌黄等,则不畏寒暑也。酒虽益气,而能乱神,不可多饮。十旬通神,若能当#2兼草药,不复虚羸,慎勿泄气。
  气欲生时,腹中气氲亦吸,复合气令平,想从诸毛窍问出,勿令下出,名炼气。
  百日内炼气最难,非不失之一二,失复为之,乃成矣。
  津出咽而勿唾,名炼津。
  虽溺如水,其洁可食,名炼溺。
  《淮南》云:欲长生,腹中清;欲不死,腹无滓。冬不寒,夏不热,此龟蛇燕等行气之法,皆鼻口不出入息也。一百日光照身,二百日中外明,三百日通神灵,四百日从外知内,五百日能寒能热,六百日能隐能彰,七百日出入无问,八百日女行则玉女侍给,男行则玉童侍给,九百日视见万里,无所不知,九年仙化,十二年真人也。又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骨,七年易皮肤,八年易发,九年易形为仙,有三万六千神在身,或乘云驾龙,制御风雨,役使鬼神,百二十年检神会道,与空合真也。
  调气法
  夜半後,仰卧平枕,展手共足,足问相去一尺。然後舒两手,手去身各五寸,握固闭气,心存所疾之处,以气攻之。良久,渐开口,时却松出恶气,如此六息、七息为一度。炼气必令归疾处散之,及吐之时,使耳不自闻,则可以长久。
  脾居中宫为君位,四气从元气而生,故居脾外为臣位。人能固得元气,长在脾宫,即九窍永绝出入息也。脾有九窍,横五孔,坚四孔,以存神之窍耳,九九八十一,又存道之数也。脾即神之室也,可以长久。脾居中宫,为君位,有窍焉,能固得元气长在脾宫,即外九窍永绝出入息也。
  三丹田真皆凭脾而存气,脾气若存,身则永固。神以气立,气以神存,神气相生,故长久也。又若不学导引,其道难成。仙家黄庭,此真道阶也。又宦情未歇,房室未除,但得静馆闲园佳赏之处,亦得修学也。欲学导引,先须绝荤茹,少房室。节嗜慾则神明宣,绝荤辛则神气全。导引之法,先拔鼻孔毛,口齿清洁,衣新诤衣,低林薄盖,软枕低首,勿令头昂,则气不调耳。元气在脾,不能自出,要假外气,从鼻入脾中引元气,还从鼻出,故气性自然,反外入内亦自然也。
  节气法
  先闭口,默察外息从鼻入,意料入息分,入息极,息即从脾中引元气还鼻中出,料去息二分,出即节取,余一分令住。正节着元气头,元气节不得,即却入脾中,还待外气入来而出也。入则料之,出则节之息之,如此不得断绝。其节气者是人意中,以气节之,气即自止。故气也,人不节之,气即得出,若约节之,气即由人不由气也。
  气以神为主,故神能侵气,气能使身,即知意是神也。节气时,当须闭口,气不得从天门出,若地户开,即盗从地户出也,故常须闭口也。如觉气小闷,开地户,多少还出,出了闭之。此谓未调和时须少放,若得方便,永勿放也。
  初用气时分,入息缓,出疾,三节一即出,疾节缓之。只恐节元气不着名,为炼七八也。若节气得七八,若勿节气,料出气为三分出半,即节心无失矣。待气调和,还依圣人常法,若勤为之,出息日迟,迟即元气调伏,不欲出也。
  助导引咽气法
  王公日:夫学导引之人者,用气断谷,教人不食,性少虚羸,乃用咽气助导引也。咽气是咽粗气也。若咽气,急闭口内咽喉中气,咽三十二十咽,即腹饱,只得绕腹呜转,腹中实满,虽是别道,亦是一家。若节元气取饱,此是妙中之妙也。
  导引新候要诀
  夫学导引者,能勤勤行一两月,即得调和,由人用功多少,气即渐渐下。气下时,如蚊行相似也。气至满心下,以手指下呜,即是气到从心下,渐渐入腹。常以手指肚,看如鼓呜,即气归;即渐下至脐,绕腹而行,细意察之,即知腹长短大小。腹中恶物尽出,即至涌泉,渐渐下迟,即渐渐至脚心,即出手及头。头最难通,周一身始得通。气遍四支,流灌百脉,一身内尽得通畅也。此名小得。
  分为阴阳,右边似玲,左边似暖,此名小得。
  阳时用阳气,左边不动,阴时用阴气,右边不动,此亦小得。
  从子时至巳时,为阳时;从午时至亥时,为阴时。昼夜以此许,用阳气左边不动,用阳将意欲右边气行解,意不在左边,气不行也。阴时用阴意欲左边,一如用阳法。
  节气长定,从如习静,一向节气欲者,意之余暇也,不得乱用。节气长定,此名小得。
  右边热用阴气过,想阳边同阴畔之玲,左用阳气过,想阴玲,阴同阳边热,故此名为使气也。亦名小得。
  使气者,是节元气之时也。元气欲却下,意中使之问,右向左也。使之不得,始使向左,又则使之向右。言阳时用阳气,即使向左,阴时用阴气,即使向右,亦如阳法。若身有患,即使气注之,不从阴阳时,但咽元气,欲却下即使,使不得乱,节气之长定,此亦名小得。
  人乍闻使气,多有笑之者,气是何物?受尔使也。气是神之用,意是神之灵,神之使气,气自使身,此乃神之动作也。有何怪乎!故神欲动,气即牵身而令动,神欲走,气即牵身而令走,神欲外,气则牵身而令外,神欲起,气即牵身而令起。此乃神用庞气也。
  只得食,令人脚踏地动作,若用气得妙,神将身向空虚中走作也,此知意即神之灵也。
  用阳气刚想玉茎只泄阳气,不泄骨精,用之弥坚,此名小得。
  冬月想房室中用阳气入人来,尽觉性温,亦小得。
  在热时坐家中,想阴气入来,觉清冻,此亦小得。
  夫後妻得者,亦名小得。
  用气调和,肚皮日觉厚,亦小得。
  故身上常常退皮,亦小得。
  用阴气玲如铁,硬如石,亦小得。
  用阳气,能上得峻山峭壁,亦小得。
  用阳气,身轻能行者,亦小得。
  夏月向林中外,用阴气得草木叶润,亦小得。
  有人患玲热病,用阴阳手摩之,病应手愈,亦小得。
  耳听想及弦管者,悬知吉凶,亦小得。
  自视洞观,鬼神之情不能隐匿,亦小得。
  心能察微意,有非常之智,亦小得。
  奇方异法,古器奇宝,人不识者,
  心自悟之,亦小得。
  万神来附,为侍奉者,亦小得。
  以身中之气能生得他人五藏气者,亦得妙也。元气内藏,尽无出入,定息所有,到无窍之处,作出入息亦全王公曰:此是落籍逃丁,不为太阴所管者,妙也。
  炼肉炼骨,轻清上浮,同太虚天地之神灵,变化自在者。此是导引之极也,尚未与内真神同游,此名未入真人位也,号曰真人。此气妙卫是张果先生传龙岗法,甚妙之耳。
  琴心先生曰:真人云姓张氏,名果,玄宗制号通玄先生。偶然而来,不知出其谁之子,观其神化自在,若则上古之高真也。或问:亦曾仕於世乎?因有丙子年为契史之说。其如史传不载,而所传气诀,仙经阙如斯耳,乃道家之秘宝也。静而行之三七日,彻视肠胃,还年却老,乘云陆空而登晨霞,可翘足而待之。非夫气象合道者,不可辄传。慎之!
  契史先生曰;凡人腹中,三处有隔,即心有隔。初服气皆觉心下胃中满,但少食,久作之,自觉通下。至藏下有隔,即觉腹中满,久而行之,自觉到脐下丹田中,始觉气周行身中,由自未入鸠中候觉鸠中气出,即能与人治病。
  初学必须安静处,细意行之不已,气自入腹中,於行住坐外一切处不妨。胃中气未下入脐腹,即不入诸处,作难成。
  初学服气,皆须入息时即住其息,少时似闭气满,其息出时,三分减二,还住,少时咽之,咽已又作,至腹中满,休。必须日夜四时作为。初学入气,欲入丹田,还易散意,欲得气相接也。气入丹田已,纵不服气,气亦不散。四时,朝暮子午时也。心裹满,且勿服气,但交#3 少甘草桂心亦得,其满即散丹田,未满亦未到满也。元气下时,自然少有闷也。
  初服气时,要须朝暮二时用仰覆势,夜半及日中唯用仰势。其仰势用低枕,仰卧缩两肩,坚两膝,伸两手着两肋边,即咽气,只咽十咽,气即满丹田。待一时咽了,然後如意运入鸠中。其覆势,以腹坦林,以被支胸令高,手脚并伸着状,即咽十咽,每咽皆以意运,令沿背下,从熟藏中出。每朝暮行气,先覆後仰,每咽皆下作声,运入丹田,沿脊下亦须声作,每势十咽,即足。如不解作声,三五咽亦不足,要解作声始得,不解作想,徒劳耳。
  凡咽气,皆须喉中深徐徐咽,不得猛,猛即发嗽。
  凡咽气,每一回咽,中问隔十息,亦须作事停歇,从容任事运意。
  凡服气四度外,或非时腹中觉气少,气力不健,任意咽多少。
  凡初服气未固,多从熟藏中下,稍宜固之,以意运令散。
  初服气必须心意坦然无疑,勿畏惧。若有畏惧,气即难行,若体力调和,必须意禀欣乐自足,不羡功名,即日胜一日,欢快无极。不得思食,坦然无所念,始得。若忽思食,必须抑捺,如不在意,抑捺心即须念,能抑捺者,终日对嘉宾肴膳亦无所念。
  服气但不失时节,丹田中常满。纵日别出行人事,不废修行,惯纵失一时两时,亦无妨。若服成功者,终日不服气,气亦自足,至妙不可穷矣。
  服气得脐下丹田中当满,叫唤读书,终日对人语话气力亦不少。仍须行少地,令气向下大精服气成讫,饮食即食亦不妨气,饱食咽气,气还作声,直至脐下,成已後,兼食行气,下气无妨服气。欲得以气推腹中粪令尽,但勿食二十日,弥佳。若入头即食不得妙。
  服气日别吃少药酒,亦好,如思食,吃少蜜姜汤,即定,仍不得多食,能常百种不食最好。但至诚感神,百无所畏,纵体中及心胸闷不好,亦非事,久久则好。不用吃果子,恐腹中不安稳,又恐滓秽,腹中气难行,且欲空腹,令气行。但思久作,自觉神情有异,四体日胜,体清不可比。方久久行气,人眼中自识善恶?视人从表知裹,能至心,三七日即内视肠胃。如不至心,久久行始通,能内视五藏,历历使用,气妙不可言。能坚用肌肤,不臧亦不病瘦,作不如法,或无坚固志,即疲弱。凡人身中,元气常从口鼻中出入,制令不出,使丹田常满,即不至饥,其神清明,求死不可得也。服气丹田满,如闷即还令从四肢及顶上出。第一莫令从口鼻出散,虽食百味饮食,但得虚肥,身受百病,渐入死地。凡人饮食酒肉,一时虽得勇健,百病皆易生,瘴疠蛊毒,逢即被伤。能服元气,久久行之,诸毒不能伤,一切疾病皆治,久久自知,服气初了,或冲上从口鼻出,即须咽津液,勿咽入息,恐外气入。
  初学服气取气多,或胀满搅转作声不安,即须数数以意运气逐肠中宿粪,去尽即好,令肚空,其气在腹,即得安稳。如逐粪未尽,肠问搅转不安,任下泄一两下,即宽。虽下泄失气,续更咽添之,意者常令丹田气满,即住一日一夜。总有六时咽气,子寅辰午申戌,此日夜六时,丹田开受。
  气法要妙至诀竟
  #1闲:按文义当作『闭』。
  #2当:按文义当作『常』。
  #3交:按文义当作『咬』。
  

大家都看
金瓶梅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世情小说 《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问世后曾被改编为多种戏曲,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 陈森 | 才子佳人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红楼春梦
红楼春梦 郭则 | 世情小说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
醋葫芦
醋葫芦 醉心西湖心月主人 | 世情小说 《醋葫芦》,明代醉心西湖心月主人著长篇小说,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之一,四卷二十回。 这是一部写人物的小说,它用夸张和幽默的笔法写都氏之妒,成珪的惧内,生动有趣。但是它未把人物简单化,都氏对翠苔凶狠、残醋,对成珪严厉粗暴,但对熊二娘却十分疼爱,也写出都氏善良的一面。
银瓶梅
银瓶梅 不题撰人 | 才子佳人 《银瓶梅》原名《莲子瓶演义传》,描写唐玄宗年间侠士除奸平叛、报仇雪恨的故事。苏州刘芳之妻颜氏美丽贤惠,兵部尚书之子裴彪见色起意,设计诬陷刘芳勾结盗匪,使刘芳死于酷刑之下。颜氏逃出家门,被迫上二龙山避难。刘芳弃尸荒郊,却被友人陈升以莲子瓶救活。裴彪与奸党勾结,图谋不轨。刘芳冤情终于上达玄宗,刘芳、陈升等奉旨征剿奸党,裴家父子以及党羽尽被诛灭。小说写奸臣与盗匪勾结,侠士与忠臣联手,把个人恩仇与社稷安危纽结在一起,其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