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金刚錍序
宋 云间沙门 净岳 撰
科分大经章段。起自关内凭小山瑶。前代未闻也。吾祖章安作疏益详。至荆溪将迦叶品分正缘了。别指方隅。则权实进否晓然而明。可谓善乎派深。良哉析重也。余复以佛性周徧三千具摄而分今文。分而又分。宾主问答。引文释义。略无混乱。虽短胫亦可以厉法流孺子。敢当荷负矣。或曰犹牧女之添水。将非浇漓於乳味乎。不然乳益乳也。苟能钻摇醍醐可获。岂仍乳而已耶。
科文分(二)
初总题(二)
初正标题 次述人号
次别文(三)
初序分(二)
初通叙佛性旨归(四)
初积学潜心(自) 二意成解行(恐) 三喻法显要(万) 四思修则契(若)
次别叙今文缘起(二)
初假梦(曾) 二寄客(仍)
二正宗(二)
初正示佛性体周徧(二)
初略领客问(二)
初问(谓) 二领(余)
次广释客难(五)
初释涅盘瓦石佛性(四)
初释非性文难(客)二主约大小教判(二)
初纵(余) 二判(然)
三客迷部难教(客)四主复宗大小教释(二)
初明涅盘进否权实(二)
初斥他不解(余)次明今立宗(三)
初示立意(今) 二正立宗(今立)三引经释义(二)
初释迦叶品(二)
初佛性进否(二)
初正释(二)
初引示正因性(三)
初约因明正性(三)
初引文(经) 二释义(请) 三结在因(既)
二约果明正性(次) 三兼前双结(岂)
次引示缘了性(二)
初迦叶难(二)
初示难意(由) 二引经文(故)
二如来答(三)
初标二引(二)
初先顺问答(六)
初权顺问(三)
初引经(先) 二反难客(今) 三示经意(故)
二正因结难(二)
初引经(故) 次出经意(佛)
三迦叶竝空
初标示引经(迦) 次明经竝意(迦)
四叙佛舍喻从法(佛) 五复释结难示正因徧 六复释舍喻示缘了局
次复宗明空(四)
初示意(次)二引经(二)
初破邪计(十)
初破心所(三)
初引经(初) 二释义(语) 三斥世同邪(世)
二破光明(二)
初引经(复) 二斥世同邪(世)
三破住处(二)
初引经(有) 二斥世同邪(世)
四破次第(二)
初引经(有) 二斥世同邪(世)
五破三处(二)
初引经(有) 二斥世同邪(世)
六破可作(二)
初引经(有) 二斥世同邪(世)
七破无碍处(二)
初引经(有) 二斥世同邪(世)
八破与有竝合(二)
初引经(有) 二斥世同邪(世)
九破器中(二)
初引经(有) 二斥世同邪(世)
十破指处(二)
初引经(有) 二斥世同邪(世)
次总斥无常(佛)
三释邪正(故) 四结复宗
三结斥(三)
初斥同邪计(世) 二斥同迦叶(云) 三斥谬斅习(世)
次结斥(此)
二教之权实○
二泛示诸文○
次依现未直立圆融○
二释智论无情法性○ 三释三因种徧○ 四释屡闻别见○ 五酬四教判情性○
二仍约三千显具摄○
三流通○
○次教之权实(二)
初正示权实(三)
初带权(况) 二说实(若顿) 三释带权意(欲)
○次泛示诸文(二)
初佛性进否(三)
初通标(故涅)二别列(四)
初报应佛性(三)
初引经(如) 二试质野客(子)三预防转计(二)
初难主有果性(二)
初以果德难因性(若) 次以因性难果德(又)
次难但有法性(若)
二四句辨性(二)
初引文(又复) 次难不了(子云)
三五味难性(二)
初引经(又) 次难不了(何)
四道品见性(二)
初引经(又) 次难不了(为)
三总斥(故子)
次教之权实(二)
初客难(客)次主答(三)
初通示涅盘权实意(二)
初为未熟用权苏息(四)
初机劣未堪(余) 二缘了不徧(涅) 三三因俱局(若) 四结用权意(所)
次防末代权实竝明(三)
初却示一代显顿(又) 二示大经带权(涅) 三斥客权实俱迷(若)
二别示涅盘权实文(二)
初客问(客曰)次主答(二)
初通答(余曰)二别答(五)
初权实并明(如) 二一向权(若) 三一向实(若) 四泛例权实(他) 五终举实文斥他(如云)
三结斥(此世人下)
○次依现未直立圆融(十)
初明二经显实(二)
初法华显实(如二) 次涅盘显实(故涅)
二令依二经破立(今搜) 三斥他不晓教义(他不) 四斥他反自疑心(信) 五示生佛一体(故) 六晓谕无差之旨(以) 七结斥不知权实进否(故) 八重示立论所以(余) 九重约大小判斥十结斥劝信(二)
一约法(故子)二约喻(二)
初事理相对(五)
初立喻(是) 二合法(虽) 三约法斥他(若) 四直示法体(故) 五以事理结(此)
次事理各论(三)
初喻(二)
初唯理(若唯) 二唯迷(若唯)
二约有情略合(情) 三以无情例合(无)
○二释智论无情法性(二)
初客难(於是)次主答(四)
初斥世谬传(余) 二泛通其义(汛) 三客反徵(客曰)四广徵各(五)
初客斥(余曰) 二约佛即法徵(理) 三佛法相须徵(不) 四以即否定大小(是)五广以异名难客(五)
初总真定如法性(故) 二难真如(若)三难法性(二)
初牒计(若)次引经难(四)
初证有报佛性(何) 二证有应佛性(又) 三证有法佛性(又) 四诫劝免迷(请)
四正示名体同异(二)
初名异体同(二)
初体同(二)
初□□□□□□(二)
初正释(故) 次引证(故佛)
次法性与真如同(三)
初引文示义(华) 二例余名(所) 三结斥(故)
二义异(二)
初广明义异(二)
初泛约三类明异(然) 次别示从因所以(所)
次的示涅盘佛性(二)
初徧名之意(二)
初正明经义(涅) 次斥世不了(世)
次性徧所由(三)
初由烦恼心(又) 二由生死色(子) 三结由心色一如(何)
次名同体异(三)
初结前生後(故) 二引示名同(故) 三勉释旧疑(子)
五总示世失(三)
初牒计(故) 二斥失(则) 三观生新解(子)
○三释三因种徧(二)
初客难(切)次主客(五)
初原他不决之由(余) 二定今开导之法(余)三主问攻通(二)
初攻解(八)
初约佛性(问) 二约无常(问) 三约唯心(问) 四约众生(问) 五约佛土(问) 六约果成(问) 七约真如(问) 八约譬喻(问)
次攻行(问行)
四示立问之意(二)
初略示(如)次委示(二)
初客问(客)次主答(四)
初示问意该摄(余) 二约对钝根(为) 三及对六即(及) 四复示互融(应)
五客述信解(三)
初五番徃复领大教之旨(五)
第一番(二)
初客述(客曰) 次主徵(余曰)
第二番(二)
初客述(客) 次主徵(余)
第三番(二)
初客述(客) 次主徵(余)
第四番(二)
初客述(客) 次主徵(余)
第五番(二)
初客述(四)
初领二无差别(客) 二领诸教大旨(世) 三领果德之意(了) 四领佛现之由(应)
次主印证(余)
二二番徃复审修证之法(二)
第一番(二)
初客问(客) 次主答(余)
第二番(二)
初客问(客) 次主答(余)
三客重仰慕誓为仗托(客曰善哉)
○四释屡闻别见(二)
初客疑次主释(二)
初推原诸师过由(二)
初约法斥(四)
初不知大小(余) 二亡佛圆宗(亡) 三传习之谬(谬) 四不晓出没(专)
次约喻斥(如)
次令反问诸师(忽)
○五终酬四教判情性(四)
初客问(客) 二主却(余) 三客并问(客)四主许示(二)
初许(余)次示(三)
初以偏圆判情性(二)
初判偏教伹云无情(何) 次明圆人心外无境(圆)
二以造等释偏圆义(三)
初迭论通局(言) 二以徧释具(以) 三总结通局(所)
三以偏圆结造等相(二)
初历教拣造(故) 二对拣反具(论)
○二仍约三千显具摄(五)
初依方便品(三)
初三千体量(二)
初客问(客) 二主答(余)
二三千所出(二)
初客问(客) 二主答(余)
三三千名相(二)
初客问(客) 二主答(余)
二明通亘二部(是故) 三结唯在法花(由前) 四示为诸法本(当知) 五勉劝修进(子得)
○三流通分(四)
初客请(於是)二主答(二)
初汛示佛经方轨(二)
初知根(余) 次不知根(然)
次正喻今文流通(四)
初勉护顺(子应)二正示方轨(五)
初为未禀者(二)
初为开解(六)
初示种性(若) 二示体量(既) 三示体德(既) 四破伹清净性(若) 五破但正因性(若) 六总结种等(今)
次令修行(既)
二为巳禀者(若巳) 三为散心者(散) 四为观心者(一) 五为惮教者(若)
三证令谦喻(故) 四劝信流通(余今)
金刚錍科文(终)
维时延宝龙飞己未以明藏科本誊写焉 沙门慧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