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门要略

时间:2023-03-17 08:11

 隋 智顗出

  

  禅门要略

    天台大师 出
  夫人修禅学慧法门。先明方便。後明正观。方便者凡有五种。初具五缘。一者衣食具足。二者持戒清净。三者闲居静处。四者息诸缘务。五者亲近善知识。五缘若阙则妨安心。若无善知识则不知遮障。为此义故须具五缘也。
  二呵五欲者。谓色.声.香.味.触也。此五种能生行人欲乐之心。贪爱无足。若不呵却则妨正业。故须呵却。
  三弃五盖。此五盖者。一贪欲盖。二嗔恚盖。三睡眠盖。四掉悔盖。五疑盖。此五若弃舍。心则得安也。此五在心则缠覆不明。
  四调五事者。一调食不饥不饱。二调眼令不节不恣。此二就定外调之。三调身。四调息。五调心。此三就定内调之。调身者。令不宽不急是调身相。次调息者。令息出入绵静细。如有如无。资神安禅。守之心易得定。举要言之。不澁不滑是调息相。次调心者。若多觉观浮动。须系念在齐中。制诸乱想。若心沈惛。头低睡熟无记者。当系鼻端。令心在缘无分散意。举要言之。不沈不浮是调心相。次复正於坐中。若觉身息心三事不调者。即须用前法调之。三事若调禅定可获。次欲出定时。应前放心异缘。次开口放气。想从百脉随意有散。次微微动身。次动肩脾手头颈等。次动两足膝等。次以手遍摩诸毛孔。次按两掌令暖掩两眼。然後开眼。待身汗燥方可随意。若不尔者令人作病。
  第五行五法者。谓欲.精进.念.巧慧.一心是也。释云。欲者。欲离世间一切妄想颠倒。欲得一切禅定智慧诸法门也。精进者。持戒清净。初中後夜专精进修习无上道法[卄/匕]。念者。念世间法治生产业。一色一香无非佛法也。巧慧者。思惟世间阴界入等。一一皆入如实。令魔界即佛界。为佛事如萨陀波伦也。一心者。既知世法即是出世法。应当专修定慧二法。令与法性相应。心如金刚无能坏者。故名一心也。此上并是坐禅。约出入略示此法。夫欲发心学道。先须问路。路有通塞。法有是非。心有邪正。今且约坐禅示其相。余则可解。塞路者。苦集为塞。道灭为通。无明十二因缘为塞。无明灭为通。六蔽为塞。六度为通。若有三塞。破之令通也。次简邪正者。一若为利养破戒等事发心学禅者。此发泥梨心。行地狱道。二若求名闻望他称誉而学禅者。是发謟曲心。行鬼道。三若为眷属徒众多檀越等。是发飞走心。行畜生道。四若为胜他妬忌者。是发丑陋心。行修罗道。五若为此生谢後恐失未来人身。兼持戒而发心学禅者。是发欲界下心。行人道。六若为求今世後世自然果报。兼修十善。是发欲界上心。行天道。七若为扞伏於他复层自举。狼踞唐视令物归仰者。是发魔罗心。行第六天道。八若为求今世後世禅定静乐者。是发梵心。行色天道。九若为求世智辨聪无事不知者。为此学禅者。是发外道心。行无想行天道。十若为思惟世间生死窂狱甚可猒患。出世涅盘清净寂灭甚可欣乐。为此发心欲速出三界者。是发无漏心。行二乘道。非心无量。略示十种非心耳。前九是世间心。是生死心。後一是出世心。是涅盘心。是圣人心。是解脱心行者。汝学修道应善识邪正。莫浪发心。二乘出世间尚简是非。况前诸心妄谓为是。若欲与理相应者。但首作人事。莫强知他事。即是更相憎恨世世相憎。非但此生无道无果。累及後生。能閇口合掌塞耳端坐修心者。是出世圣人。若不尔者。饿鬼畜生之道难得免离也。
  次明修止观者。先约坐中修者。行人於坐中为乱想觉观修三止。一名系缘止止者。谓系心鼻端隔齐间等处。系缘守境。令念心不散。二名制心止止者。随心不起。即须制之不驰散也。此二是事止耳。三体真止止者。随心所念。一切诸法即须体之。知悉从缘生。从缘生之法无有自性。既知无性即不取着。以不取故妄念心息。是名为止。止心不动名为无为。无为者即诸法本源。若能安本源则一切妄想生死业行即皆空寂。即泥洹道。真法实也。略明三止竟。次作观者。谓正观中道诸法实相智慧也。行者於坐禅中。随心所缘一切诸法。若善法。若恶法。若无记法等。随所缘念念不住。虽如上体真而不止者。即当反观所起之心从何处生。从过去生耶。现耶。未来耶。若从过去生者。过去已灭云何能生。若从现在生者。现在念念不住云何能生。若从未来生者。未来未至云何能生。三世求生毕竟不可得。当知此心但有名字。名字之法本自无生。无生故。无灭故。无灭即是中道第一义谛观也。又捡此心为有为无。若心无者。云何有念。心若是有者。应当自有。何须缘发始有心生。当知此心非有非无。即是中道正观也。
  复次。於禅中沈惛睡熟头低无记者。即须修观。分别法相。对治沈病。若於坐禅中心散动越逸攀缘万境。即须用止除乱想。一心念之。若修止时心安快乐。即应修止。又修止时能破睡散。即应修止。又修止时豁豁欲想清净。即应修止。又修观时心地静乐。即宜修观。又修观时道心郁起。即宜修观。又修观时能破烦恼恶见。即宜修观。观若有益即常修观。止若有益即常修止。行者善须斟酌。巧用止观调心。令妄念不起。即是善能用心。有少道理也。
  次明历缘对境。修止观者历缘有六。谓行.住.坐.卧.言语.作务也。对境亦有六。谓六根对六尘也。缘与境合有十二事。初就行中修止观者。行者欲行之时。即应思惟。我今为何事故行。若为恶事无益等事。即不应行。若为善事利益等事。即应行。行中修止观者。即应知因於行故。则有一切善恶等法。今推此行及诸法悉是虗妄。求实叵得。妄念不起。是名为止。复作是念。由心运身。故有去来及行中一切法。令及观此行中之心。不见相貌来处去处。无生无灭。当知行者及一切法毕竟空寂。是名为观。於行缘中修止观既然。余五缘例尔。次对境修止观者。见色之时。即知如幻如化。不起贪染。心安寂然。是名为止。当及观见色之心从何而生。为从眼根生。为从色尘生。为根尘合生。为离根尘生。若见色从眼生者。未见色时心应已生。若从色尘生者。何关我耶。若从合生者。捡此根尘为各有心。为各无心。若有心能生心者。合时应有两心。若各无心能生心者。无有是处。若离根尘有心生。亦无有是处。当知见色之心本自无生。但有名字。名字性空。毕竟无实。是名为观。於眼见色时修止观既然。余五根对五尘例尔。
  次於礼佛中修一心三观者。观一念礼佛之心。即空即假即中。观心即空是礼报佛。观心即假是礼应佛。观心即中是礼法佛。一礼即三礼。一佛即三佛。虽三而一。即一而三。是名圆礼。亦名不思议礼佛。又诵经旋遶历缘对境与心动念皆例如此。用三观也。问。一心三观有何功用。答。即空观破四住惑。即假观破尘沙惑。即中观破无明惑。一心三观。三谛圆破五住。五住烦恼破即三身显。四住破即报身显。尘沙破即应身显。无明破即法身显。又三观成故即三德满。中观成即法身满。假观成般若满。空观成即解脱满。三德满故名秘密藏。佛及众生悉入其中。毕竟无所有。永寂如虗空。若然者。云何复言有一切法佛以假名字引导诸众生。复次泥洹真法实众生从种种门入。令粗依一理。略出此法。示初心行人。不可执此为是余者为非。若得此意者。则千车同辙万流咸会也。一切诸法体性平等。众生身内法身佛尽虗空遍法界。一切行人常敛念。观四大五阴空无所有。名为道。

  禅门要略(终)

大家都看
金瓶梅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世情小说 《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问世后曾被改编为多种戏曲,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 陈森 | 才子佳人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红楼春梦
红楼春梦 郭则 | 世情小说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
醋葫芦
醋葫芦 醉心西湖心月主人 | 世情小说 《醋葫芦》,明代醉心西湖心月主人著长篇小说,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之一,四卷二十回。 这是一部写人物的小说,它用夸张和幽默的笔法写都氏之妒,成珪的惧内,生动有趣。但是它未把人物简单化,都氏对翠苔凶狠、残醋,对成珪严厉粗暴,但对熊二娘却十分疼爱,也写出都氏善良的一面。
银瓶梅
银瓶梅 不题撰人 | 才子佳人 《银瓶梅》原名《莲子瓶演义传》,描写唐玄宗年间侠士除奸平叛、报仇雪恨的故事。苏州刘芳之妻颜氏美丽贤惠,兵部尚书之子裴彪见色起意,设计诬陷刘芳勾结盗匪,使刘芳死于酷刑之下。颜氏逃出家门,被迫上二龙山避难。刘芳弃尸荒郊,却被友人陈升以莲子瓶救活。裴彪与奸党勾结,图谋不轨。刘芳冤情终于上达玄宗,刘芳、陈升等奉旨征剿奸党,裴家父子以及党羽尽被诛灭。小说写奸臣与盗匪勾结,侠士与忠臣联手,把个人恩仇与社稷安危纽结在一起,其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