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籍 道家经典 南华真经注疏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七

南华真经注疏 郭象 成玄英 17046 2023-05-30 22:31

  

  河南郭象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杂篇则阳第二十五

  则阳游於楚,

  〔疏〕姓彭,名阳,字则阳,鲁人。游事诸侯,後入楚,欲事楚文王。

  夷节言之於王,王未之见,

  〔疏〕姓夷,名节,楚臣也。则阳欲事於楚,故因夷节称言於王,王既贵重,故犹未之见也。夷节所进未遂,故罢朝而归家。

  夷节归。彭阳见王果曰:夫子何不谭我於王?

  〔疏〕王果,楚之贤大夫也。谭,犹称说也,本亦有作言谈字者。前因夷节,未得见王,後说王果,冀其谈荐也。

  王果曰:我不若公阅休。

  〔疏〕若,如也。公阅休,隐者之号也。王果,贤人,嫌彭阳贪荣情速,故盛称隐者,以抑其进趋之心也。

  彭阳曰:公阅休奚为者邪?

  〔疏〕奚,何也。既称公阅休,言己不知,故问何为,庶闻所以。

  曰:冬则独龞于江,夏则休乎山樊。有过而问者,曰:此予宅也。

  〔然注〕言此者,以抑彭阳之进趋。

  〔疏〕独,刺也。樊,傍也,亦茂林也。隆冬刺龞,於江渚以逍遥;盛夏归休,偃茂林而取适;既无环庶,故指山傍而为舍。此略陈阅休之事迹也。

  夫夷节已不能,而况我乎。吾又不若夷节。夫夷节之为人也,无德而有知,不自许,以之神其交,固颠冥乎富贵之地,

  〔注〕言己不若夷节之好富贵,能交结,意尽形之#1,任知以干上也。

  〔疏〕类冥,犹迷没也。言夷节交游坚固,意在荣华;颠倒迷惑,情贪富贵;实无真德,而有俗知;不能虚淡以从神,而好任知以干上。数数如此,犹自不能,况我守愚,若为堪荐。此是王果谦逊之辞也。

  非相助以德,相助消也。

  〔注〕苟进,故德薄而名消。

  〔疏〕消,毁损也。言则阳凭我谈己於王者,此适可败坏名行,必不益於盛德也。

  夫冻者假衣於春,暍者反冬乎冷风。

  〔注〕言已顺四时之施,不能赴彭阳之急。

  〔疏〕夫遭冻之人,得衣则煖;被暍之者,遇水便活。乃待阳和以解冻,须寒风以救暍,虽乖人事,实顺天时。履道达人,体无近惠,不进彭阳,其义亦尔。

  夫楚王之为人也,形尊而严;其於罪也,无赦如虎;非夫佞人正德,其孰能挠#2焉。

  〔疏〕仪形有南面之尊,威严据千乘之贵,赫怒行毒,犹如暴虎,戮辱苍生,必无赦宥。自非大佞之人,不堪任使。若履正怀德之士,谁能屈挠心志而事之乎。

  故圣人,其穷也使家人忘其贫,

  〔注〕淡然无欲,乐足於所遇,不以侈靡为贵,而以道德为荣,故其家人不识贫之可苦。

  〔疏〕御寇居郑,老莱在楚,妻弩穷窭而乐在其内。贤士尚然,况乎真圣,斯志贫也。

  其达也使王公忘爵禄而化卑。

  〔注〕轻爵禄而重道德,超然坐忘,不觉荣之在身,故使王公失其所以为高。

  〔疏〕韬光为穷,显迹为达。哀公德友於尼父,轩辕膝步於广成,斯皆道在则尊,不拘品命,故能使万乘之王,五等之君,化其高贵之心而为卑下之行也。

  其於物也,与之为娱矣;

  〔注〕不以为物自苦。

  〔疏〕同尘涉事,与物无私,所造皆适,故未尝不乐也。

  其於人也,乐物之通而保己焉。

  〔注〕通彼人#3不丧我。

  〔疏〕混迹人间而无滞塞,虽复通物而不丧我,动不伤寂而常守於其真。

  故或不言而饮人以和,

  〔注〕人各自得,斯饮和矣,岂待言哉。

  〔疏〕荫庇群生,冥同苍昊,中和之道,各得其心,满腹而归,岂劳言教。

  与人并立而使人化。

  〔注〕望其风而靡之。

  〔疏〕和光同尘,斯并立也;各反其真,斯人化也。

  父子之宜,彼其乎归居,

  〔注〕使彼父父子子各归其所。

  〔疏〕虽复混同贵贱,而伦序无亏,故父子君臣,各居其位,无相参冒,不亦宜乎。

  而一间#4其所施。

  〔注〕其所施同天地之德,故间静而不二。

  〔疏〕所有施惠,与四时合序,未尝不间暇从容,动静不二。

  其於人心者,若是其远也。

  〔疏〕圣人之用心,其如上说,是以知其清高深远也。

  故曰待公阅休。

  〔注〕欲其释楚王而从阅休,将以静泰之风镇其动心也。

  〔疏〕此总结也。

  圣人达绸缪,

  〔注〕所谓玄通。

  〔疏〕绸缪,结缚也。夫达道圣人,超然县解,体知物境空幻#5,岂为尘网所羁。阅休虽未极乎道,故但托而说之也。

  同尽一体矣,

  〔注〕无外内#6而皆同照。

  〔疏〕夫智周万物,穷理尽性,物我不二,故混同一体也。

  而不知其然,性也。

  〔注〕不知其然而自然者,非性如何。

  〔疏〕能所相应,境智冥合,不知所以,莫辨其所然,故与真性符会。

  复命摇作而以天为师,

  〔注〕摇者自摇,作者自作,莫不复命而师其天然也。

  〔疏〕反夫真根,复於本命,虽复摇动,顺物而作,动静无心,合於天地,故师於二仪也。

  人则从而命之也。

  〔注〕此非赴名而高其迹。师#7性而动,其迹自高,故人不能下其名也。

  〔疏〕命,名也。合道圣人,本无#8名字,为有清尘可慕,故人从後而名之。

  忧乎知,而所行恒无几时,其有止也,若之何。

  〔注〕任知其#9行,则忧患相继。

  〔疏〕任知为物,忧息斯生,心灵易夺,所行无几,攀缘念虑,宁有住时。假令神禹,无奈何。

  生而美者,人与之监,不告则不知其美於人也。

  〔注〕监,镜也,监物无私,故人美之。今夫监者,岂知监而监邪?生而可监,则人谓之监耳,若人不相告,则莫知其美於人,譬之圣人,人与之名。

  〔疏〕监,镜也。告,语也。夫#10生明照,照物无私,人爱慕之,故名为镜。若人不相告语,明镜本亦无名。此起譬也。

  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其可喜也终无已,

  〔注〕夫监之可喜,由其无情,不问知与不知,闻与不闻,来即监之,故终无已。若监由闻知,则有时而废也。

  〔疏〕已,止也。夫镜之照物,义在无情,不问怨亲,照恒平等。若不闻而不知,镜亦不照,既有闻知,镜能照之,斯则事涉间夺,有时休废矣,焉能久照乎。只为凝照无穷,故为人之所喜好也。

  人之好之亦无已,性也。

  〔注〕若性所不好,岂能久照。

  〔疏〕镜之能照,出自天然,人之喜好,率乎造物,既非矫性,所以无穷。

  圣人之爱人也,人与之名,不告则不知其爱人也。

  〔注〕圣人无爱若镜耳。然而事济於物,故人与之名,若人不相告,则莫知其爱人也。

  〔疏〕圣人泽被苍生,恩流万代,物荷其德,人与之名,更相告语,嘉号斯起。不若然者,岂有圣名乎。

  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其爱人也终无已,

  〔注〕荡然以百姓为刍狗,而道合於爱人,故能无己。若爱之由乎闻知,则有时而衰也。

  〔疏〕夫圣德遐旷,接物无私,亭毒群生,刍狗百姓,岂待知闻而後爱之哉。只为慈救无偏,故德无穷已。此合谕#11也。

  人之安之亦无已,性也。

  〔注〕性之所安,故能久。

  〔疏〕安,定也。夫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故无心於动静也。故能疾雷破山而恒定,大风振海而不惊,斯率其真性者也。若矫性伪情,则有时而动矣。故王弼云,不性其情,焉能久行其企。

  旧国旧都,望之畅然。

  〔注〕得旧犹畅然,况得性乎。

  〔疏〕国都,谕其真性也。夫少失本邦,流离他邑,皈望桑梓,畅然喜欢。况丧道日淹,逐末来久,今既还原反本,故曰畅然。

  虽使丘陵草木之缗,

  〔注〕缗合也

  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

  〔注〕见所尝见,闻所尝闻,而犹畅然,况体其#12性也。

  〔疏〕缗,合也。旧国旧都,荒废日久,丘陵险陋,草木丛生;入中相访,十人识九,见所曾见,闻所曾闻,怀生之情,畅然欢乐。况丧道日久,流没生死,忽然反本,会彼真原,皈其重玄之乡,见其至道之境,其为乐也,岂易言乎。

  以十仞之台县众间者也。

  〔注〕众之所习,虽危犹间,况圣人之无危。

  〔疏〕七尺曰仞。台高七丈,可谓危县,人众数登,遂不怖惧。习以性成,尚自宽闲,而况得真,何往不安者也。

  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

  〔注〕冉相氏,古之圣王也,居空以随物,物自成。

  〔疏〕冉相氏,三皇以前无为皇帝也。环,中之空也。言古之圣王,得真空之道,体环中之妙,故道顺群生,混成庶品。

  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

  〔注〕忽然与之俱往。

  〔疏〕无始,无过去;无终,无未来也;无几无时,无见在也。体化合变,与物俱往,故无三时也。

  日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

  〔注〕日与物化,故常无我,常无我,故常不化也。

  〔疏〕顺於日新,与物俱化者,动而常寂,故凝寂一道,疑然不化。

  阖尝舍之。

  〔注〕言夫为者,何不试舍其所为之#13乎?

  〔疏〕阖,何也。言体空之人,冥於造物,千变万化而与化俱往,曷常暂相舍离也。

  夫师天而不得师天,

  〔注〕唯无所师,乃得师天。

  〔疏〕师者,仿傚之名;天者,自然之谓。夫大块造物,率性而动,若有心师学,则乖於自然,故不得也。

  与物皆徇,其以为事也若之何?

  〔注〕虽师天犹未免於殉,奚足事哉。师天犹不足称事,况又不师邪。

  〔疏〕徇者,逐也,求也。夫有心仿傚造化而与物俱往者,此不率其本性也,奚足以为修其事业乎。尚有所求,故是徇也。夫师犹有称徇,况舍己逐物,其如之何。

  夫圣人未始有天,未始有人,未始有始,未始有物,

  〔疏〕夫得中圣人,达於至理,故能人天双遣,物我两忘。既曰无终,何尝有始。率性合道,不复师天。

  与世偕行而不替,所行之备而不洫,其合之也,若之何?

  〔注〕都无,乃冥合。

  〔疏〕替,废也,堙塞也。混同人事,与世并行,接物随时,曾无废阙。然人间否泰,备经之矣,而未尝堙塞,所遇斯通,无心师学,自然合道,如何仿傚,方欲契?真固不可也。

  汤得其司御门尹登恒为之传之,

  〔注〕委之百官而不与焉。

  〔疏〕姓门,名尹。且言:门尹,官号也,姓登,名恒。殷汤圣人,忘怀顺物,故得良臣御事,既为师傅,玄默端拱而不为也。

  从师而不囿;

  〔注〕任其自聚,非囿之也;纵其自散,非解之也。

  〔疏〕从,任也。囿,聚也。虚淡无为,委任师傅,终不积聚而为己功。

  得其随成,为之司其名;

  〔注〕司御之属,亦能随物之自然也,而汤得之,所以名寄於物而功不在己。

  〔疏〕良臣受委,随物而成,推功司御,名不在己。

  之名赢法,得其两见。

  〔注〕名法者,已过之迹耳#14,非适足也。故曰,赢然无心者,寄治於群司,则其名迹并见於彼。

  〔疏〕赢然,无心也。见,显也。成物之名,圣迹之法,并是师傅而不与焉。故名法二事,俱显於彼,嬴然闲放,功成弗居也。

  仲尼之尽虑,为之傅之。

  〔注〕仲尼曰:天下何思何虑。虑已尽矣,若有纤芥之虑,岂得寂然不动,应感无穷,以辅万物之自然也。

  〔疏〕傅,辅也。尽,绝也。孔丘圣人,忘怀绝虑,故能开化群品,辅禀自然。若蕴纤芥有心,岂能坐忘应感。

  容成氏曰:除日无岁,

  〔注〕今所以有岁而存日者,为有死生故也。若无死无生,则岁日之计除。

  〔疏〕容成,古之圣王也。岁日者,时序之名耳。为计於时日,故有生死,生死无矣,故岁日除焉。

  无内无外。

  〔注〕无彼我则无内外也。

  〔疏〕内,我也。外,物也。为计死生,故有内外。岁日既遣,物我何施。

  魏莹与田侯牟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

  〔疏〕莹,魏惠王名也。田侯,即齐威王也,名牟,桓公之子,田恒之後,故曰田侯。齐魏二国,约誓立盟,不相征伐。盟後未几,威王背之,故魏侯瞋怒,将使人刺而杀之。其盟在齐威二十六年,魏惠八年。

  犀首#15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雠。

  〔疏〕犀首,官号也,如今虎贲之类。公家之孙名衍为此官也。诸侯之国,革车万乘,故谓之君也。匹夫者,谓无官职夫妻相匹偶也。从雠,犹报伟也。夫君人者,一怒则伏尸流血,今乃令匹夫行刺,单使报雠,非万乘之事,故可羞。

  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

  〔疏〕将军孙衍,请专命受钺,率领甲卒二十万人,攻其齐城,必当获胜。於是肤掠百姓,羁系牛马,绪#16勳酬赏,分布军人也。

  使其君内热发於背。然後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後抶其背,折其脊。

  〔疏〕姓田,名忌,齐将也。抶、折,击也。国破人亡而怀恚怒,故热气蕴於心,痈疽发於背也。国既倾拔,获其主将,於是击抶其背,打折腰脊,旋师献凯。不亦快乎。

  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

  〔疏〕季,姓也;昔者古之称#17;魏之贤臣也。胥靡,徒役人也。季#18子怀道,不用征伐,闻犀首请兵,羞而进谏。夫七丈之城,用功非少,城就成矣,无事坏之,此乃徒役之人滥遭辛苦。此起譬也。

  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不可听也。

  〔疏〕干戈静息,已经七年,偃武修文,王者洪基,犀首方为祸乱,不可听从。

  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

  〔疏〕华,姓;子,有德称;亦魏之贤臣也。善巧言伐齐者,谓兴动干戈,故是祸乱之人,此公孙衍也。善言勿伐者,意在王之洪基,胜於敌国,有所解望,故是乱人,斯季子也。谓伐与不伐乱人者,未能忘言行道,犹以是非为心,故亦未勉於乱人,此华子自道之辞也。

  君曰:然则若何?

  〔疏〕华子遣荡既深,王不测其所以,故问言旨,意趣如何。

  曰:君求其道而已矣。

  〔疏〕夫道清虚淡漠,物我兼忘,故劝求之,庶其寡欲,必能履道,争夺自消。

  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

  〔疏〕戴晋人,梁之贤者也。姓戴,字晋人,惠施闻华子之清言,犹恐魏王之未悟,故引戴晋,庶解所疑。

  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

  〔注〕蜗至微,而有两角。

  〔疏〕蜗者,虫名,有类小螺也;俗谓之黄犊,亦谓之蜗牛,有四角。君知之不?曰然,魏王答云:我识之矣。

  有国於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於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後返。

  〔注〕诚知所争者若此之细也,则天下无争矣。

  〔疏〕蜗之两角,二国存焉。蛮氏触氏#19,频相战争,杀伤既其不少,进退亦复淹时。此起譬。

  君曰:噫。其虚言与?

  〔疏〕所言奇谲,不近人情,故发噫叹,疑其不实也。

  曰:臣请为君实之。

  〔疏〕必谓虚言,请陈实录。

  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

  〔疏〕君以意则四方上下有极不?斯#20理物,又质魏侯。

  君曰:无穷。

  〔疏〕魏侯答云:上下四方,竟无穷已。

  曰:知游心於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

  〔注〕人迹所及为通达,谓今四海之内也。若存若亡乎。

  〔疏〕人迹所接为通达也。存,有也。亡,无也。游心无极之中,又比九州之内,语其大小,可谓如有如#21无也。

  君曰:然。

  〔注〕今自以四海为大,然计在无穷之中,若有若无也。

  〔疏〕然,犹如此也。谓所陈之语谏不虚也。

  曰:通达之中有魏,

  〔疏〕谓魏国在四海之中。

  於魏中有梁,

  〔疏〕昔在河东,国号为魏,魏为强秦所逼,徙都於梁。梁从魏而有,故曰魏中有梁也。

  於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

  〔疏〕辫,别也。王之一国,别於六合,欲论大小,如有如无。与彼蛮氏,有何差异?此合譬也。

  君曰:无辩。

  〔注〕王与蛮氏,俱有限之物耳#22。有限,则不问大小,俱不得与无穷者计也,虽复天地共在无穷之中,皆蔑如也。况魏中之梁,梁中之王,而足争哉。

  〔疏〕自悟己之所争与蜗角无别也。

  客出而君倘然若有亡也。

  〔注〕自悼所争者细。

  〔疏〕惝然,怅恨貌也。晋人言毕,辞出而行。君觉己非,惝然怅恨#23;心之悼矣,恍然如失。

  客出,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

  〔疏〕圣人,谓尧舜也。晋人所谈,其理宏博,尧舜之行不足以当。

  惠子曰:夫吹管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於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注〕曾不足闻。

  〔疏〕嗃,大声;吷,小声也。夫吹竹管,声犹嗃大;若吹剑环,声则微小。唐尧俗中所誉,若於晋人之前盛谈斯道者,亦何异乎吹剑吷声,曾无足可闻也。

  孔子之楚,舍於蚁丘之浆。

  〔疏〕螘丘,丘名也。浆,卖浆水之家也。仲尼适楚而为聘使,路傍舍息於卖浆水之家,其家住在丘下,故以丘为名也。

  其邻有夫妻臣妾登极者,子路曰:是稷稷何为者邪?

  〔疏〕极,高也。总总,众聚也。孔一应聘,门徒甚多,卑马威议,惊异常。故浆家邻合男女群聚,共登卖浆,观视仲尼。子路不识,是以怪问。

  仲尼曰:是圣人仆也。

  〔疏〕古者淑人君子,均号圣人,故孔子名宜僚为圣人也。言臣妾登极聚众多者,是市南宜僚之仆隶也。

  是自埋於民,

  〔注〕与民同。

  自藏於畔。

  〔注〕进不荣华;退不枯搞。

  〔疏〕混迹泥滓,同尘氓俗,不显其德,故自埋於民也;进不荣华,退不桔槁,隐显出处之际,故自藏於畔也。

  其声销,

  〔注〕损#24其名也。其志无穷,

  〔注〕规#25是生也。

  〔疏〕声,名也。消,灭也。一荣辱,故毁灭其名;冥至道,故以心无极。

  其口虽言,其心未尝言,

  〔注〕所言者皆世言。

  〔疏〕口应人间,心恒凝寂,故不言而言,言未尝言。

  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

  〔注〕食与世异。

  〔疏〕道与俗反,固违於世,虚心无累,不与物同,此心迹俱异也。

  是陆沈者也,

  〔注〕人中隐者,譬无水而沈也。

  〔疏〕寂寥虚淡,譬无水而沈,谓陆沈也。

  是其市南宜僚邪?

  〔疏〕姓熊,字宜僚,居於市南,故谓之市南宜僚也。

  子路请往召之。

  〔疏〕由闻宜僚陆沈贤士,请往就舍

  召之。孔子曰:已矣。

  〔疏〕已,止也。彼必不来,幸止勿吹。

  彼知丘之着於己也,

  〔注〕着,明也。

  知丘之适楚也,以丘为必使楚王之召己也,彼且以丘为佞人也。

  〔疏〕彼,宜僚也。着,明也。知丘明识宜僚是陆沈贤士,又知适楚必向楚王荐召之,如是则用丘为谄佞之人也。

  夫若然者,其於佞人也羞闻其言,而况亲见其身乎。

  〔疏〕陆沈之人,率性诚直,其於邪佞,耻闻其言,况自视其形,良非所愿。

  而何以为存?

  〔注〕不如舍之以从其志。

  〔疏〕而,汝也。存,在也。匿影消声,久当逃避,汝何为召谓#26其犹在。

  子路往视之,其室虚矣。

  〔注〕果逃去也。

  〔疏〕仲由无监#27,不用师言,遂往其家,庶观盛德。而辞聘情切,宜僚己逃,其屋虚矣。

  长梧封人问子牢曰: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

  〔注〕卤莽灭裂,轻脱未略,不尽其分。

  〔疏〕长梧,地名,其地有长树之梧,因以名焉。封人,也即此地守疆之人。子牢,孔子弟子,姓琴,宋卿也。为政,行化也。治民,宰割也。卤莽,不用心也。灭裂,轻薄也。夫民为邦本,本固则邦宁,唯当用意养人,亦不可轻尔搔扰。封人有道,故戒子牢。

  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

  〔疏〕为禾,犹种禾也。芸,拔草也。耕地不深,鉏治不熟,至秋收时,嘉实不多,皆由疏略,故政斯报也。予来年变齐,深其耕而熟扰之,〔注〕功尽其分,无为之至#28。

  其禾蘩以滋,予终年厌飱。

  〔疏〕变,改也。耕,治也。粮,芸也。去岁为田,亟遭饥馁,今年艺植,改法深耕。耕垦既深,鉏耰而熟,於是禾苗蘩茂。子实滋荣,宽岁足飱,故其宜矣。

  庄子闻之曰: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多有似封人之所谓,

  〔疏〕今世之人,浇浮轻薄,驰情欲境,倦而不休,至於治理心形,例如封人所谓。庄周闻此,因而论之。

  遯其天,离其性,灭其情,亡其神,以众为。

  〔注〕夫遯离灭亡,以众为之所致#29也。若各至#30其极,则何息也。

  〔疏〕逃自然之理,散淳和之性,灭真实之情,失养神之道者,皆以徇逐分外,多滞有为故也。

  故卤莽其性者,欲恶之孽,为性崔苇

  〔注〕雀苇害黍稷,欲恶伤正性。

  〔疏〕旧苇,芦也。夫欲恶之心,多为祆孽。隹苇害黍稷,欲恶伤真性,皆由卤莽浮伪故政其然也。

  兼葭,始萌,以扶吾形,

  〔注〕扶疏则神气畅#31。

  〔疏〕兼葭,亦芦也。夫秽草初萌,尚易除剪,及扶疏盛茂,必害黍稷。亦犹欲心初萌,尚易止息,及其昏溺,戒之在微。故老子云,其末非易谋也。

  寻擢吾性,

  〔注〕以欲恶引性,不止於当。

  〔疏〕寻,引也。擢,拔也。以欲恶之事诱引其心,遂使拔擢真性,不止於当也。

  并溃漏发,不择所出,漂疽疥痈,内热溲膏是也。

  〔注〕此卤莽之报也。故治性者,安可以不齐其至分。

  〔疏〕溃漏,人冷疮也。漂疽,热毒肿也。痈,亦疽之类也。溲膏溺精也。耽滞物境,没溺声色,故致精神昏乱,形气虚羸,众病发动,不择处所也。

  栢#32矩学於老聪,曰:请之天下游。

  〔疏〕栢,姓;矩,名。怀道之士,老子门人也。请游行宇内,观风化,察物情也。

  老聘曰:已矣。天下犹是也。

  〔疏〕老子止之,不许其往,言天下物情,与此处无别也。

  又请之,老聘曰:汝将何始?

  〔疏〕郑重殷勤,所请不已,方问行李欲先往何邦。

  曰:始於齐。

  〔疏〕栢矩鲁人,与齐相近,齐人无道,欲先行也。

  至齐,见辜人焉,推而强之,解朝服而幕之,

  〔疏〕游行至齐,以观风化,忽见罪人,刑戮而死。於是推而强之,令其正卧,解取朝服,幕而覆之。

  号天而哭之曰:子乎子乎,天下有大菑,独先离之,曰莫为盗。莫为杀人。

  〔注〕杀人大灾#33,谓自此以下事。大灾既有,则虽戒以莫为,其可得已乎。

  〔疏〕离,罹#34也。灾,祸也。号叫上天,哀而大哭,慜其枉滥,故重曰子中乎。为盗杀人,世间大祸,子独何罪,先此遭罹。大菑之条,具列於下。又解:所谓辜人,则朝士是也。言其强相推让以被朝服,重为罗网以罗黎元,故告天哭之,明菑由斯起。预张之网,列在下文。

  荣辱立,然後睹所病,

  〔注〕各自得则无荣辱,得失纷纭,故荣辱立,荣辱立则夸其所谓辱而跂其所谓荣矣。奔驰乎夸跂之间,非病如何。

  〔疏〕轩冕为荣,戮耻为辱,奔驰取拾,非病如何。

  货财聚,然後睹所争。

  〔注〕若以知足为富,将何争乎。

  〔疏〕珍宝弥积,驰竞斯起。

  今立人之所病,聚人之所争,穷困人之身使无休时,欲无至此,得乎。

  〔注〕上有所好,则下不能安其本分。

  〔疏〕赏之以轩冕,玩之以珠玑,遂便群品奔驰,因而不止,欲令各安本分,其可得乎。

  古之君人者,以得为在民,以失为在己;

  〔注〕君莫之失,则民自得矣。

  〔疏〕推功於物,故以得在民;受国不祥,故以失在己。

  以正为在民,以枉为在己;

  〔注〕君莫之枉,则民自正。

  〔疏〕无为任物,正在民也;引过责躬,枉在己也。

  故一形有失其形者,退而自责。

  〔注〕夫物之形性何为而失哉?皆由人君挠之以至斯患耳,故自责#35。

  〔疏〕夫人受气不伺,禀分斯异,令各任其能,则物皆自得。若有一物失所,亏其形性者,则引过归己,退而责躬。昔殷汤自剪#36,是也

  今则不然。

  〔疏〕步骤殊时,浇淳异世,故今之驰物者刘不复如此也。

  匿为物而愚不识,

  〔注〕返其性,匿也;用其性,显也;故为物所显则皆识。

  〔疏〕所作宪章,皆反物性,藏匿罪名,愚妄不识,故罪名者众也。

  大为难而罪不敢,

  〔注〕为物所易则皆敢。

  〔疏〕法既难定,行之不易,故决定违者,斯罪之也。

  重为任而罚不胜,

  〔注〕轻其所任则皆胜。

  远其涂而诛不至。

  〔注〕适其足力则皆至。

  〔疏〕力微事重而责其不胜,路远期促而罚其後至,皆不可也。

  民知力竭,则以伪继之,

  〔注〕将以避诛罚也。

  〔疏〕智力竭尽,不免诛罚,惧罚情急,故继之以伪。

  日出多伪,士民安取不伪。

  〔注〕主日兴伪,士民何以得其真乎。

  〔疏〕谲伪之风,日日而出,伪众如草,於何得真。

  夫力不足则伪,知不足则欺,财不足则盗。盗窃之行,於谁责而可乎?

  〔注〕当,责上也。

  〔疏〕夫知力穷竭,谲伪必生;赋敛益急,贪盗斯起;皆由主上无德,法令滋彰。夫#37能忘爱释私,不贵珍宝,当责在上,岂罪下民乎。

  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

  〔注〕亦能顺世而不系於彼我故也。

  〔疏〕姓蘧,名瑷,字伯玉,卫之贤大夫也。盛德高明,照达空理,故能与日俱新,随年变化。

  未尝不始於是之而卒诎之以非也,

  〔注〕顺物而畅,物情之变然也。

  〔疏〕初履之年,谓之为是,年既终谢,谓之为非,一岁之中而是非常出,故始时之是,终诎为非也。

  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

  〔注〕物情之变,未始有极。

  〔疏〕故变为新,以新为是;故已谢矣,以故为非。然则去年之非,於今成是;今年之是,来岁为非。是知执是执非,滞新执故者,倒置之流也。故容成氏曰,除日无岁,蘧瑷达之,故随物化也。

  万物有乎生而莫见其根,有乎出而莫见其门。

  〔注〕无根无门,忽尔自然,故莫见也。唯无其生亡其出者,为能睹其门而测其根也。

  〔疏〕随变而生,生无根原,任化而出,出无门户。既曰无根无门,故知无生无出。生出无门,理其如此,何为岁之可像乎。

  人皆尊其知之所知而莫知恃其知之所不知而後知,可不谓大疑乎。

  〔注〕我所不知,物有知之者矣。故用物之知,则无所不知;独任我知,知甚#38寡矣。今不恃物以知,而自尊知,则物不告我,非大疑如何。

  〔疏〕所知者,俗知也;所不知者,真知也。流俗之人,皆尊重分别知之,锐情取舍,而莫能赖其分别#39之智以照真原,可谓大疑惑之人也。

  已乎已乎,且无所逃。

  〔注〕不能用彼则寄身无地。

  〔疏〕已,止也。夫锐情取舍,不如休止,必遭祸患,无处逃形。

  此#40所谓然与,然乎?

  〔注〕自谓然者,天下未之然也。

  〔疏〕各然其所然,各可其所可,彼我相对,孰是孰非乎?

  仲尼问於太史大弢、伯常骞、狶韦

  〔疏〕太史,官号也。下三人,皆史官之姓名也。所问之事,次列下文。

  曰:夫卫灵公饮酒湛乐,不听国家之政;田猎毕弋,不应诸侯之际;其所以为灵公者何邪?

  〔疏〕毕,大网也。弋,绳系箭而射也。庸猥之君,淫声嗜酒,捕猎禽兽,不听国政,会盟交际,不赴诸侯。汝等史官,应须定谥,无道如此,何为谥灵?

  大弢曰:是因是也。

  〔注〕灵即是无道之谥也。

  〔疏〕依周公《谥法》乱而不损曰灵。灵即无道之谥也。此是因其无道,谥之曰灵,故曰是因是也。

  伯常骞曰:夫灵公有妻三人,同滥#41而浴。

  〔注〕男女同浴,此无礼也。

  史鰌奉御而进所,搏币而扶翼。

  〔注〕以鰌为贯,而奉御之劳,故搏币而扶翼之,使其不得终礼,此其所以为肃贤也。币者,奉御之物。

  〔疏〕滥,浴器也。姓史,字鱼,卫之贤大夫也。币,帛也。又《谥法》:德之精明曰灵。男女同浴,使贤人进御。公见史鱼良臣,深怀愧悚,遣人搏捉币帛,令扶将羽翼,慰而送之,使不终其礼。敬贤如此,便是明君,故谥为灵,灵则有道之谥。

  其慢若彼之甚也,见贤人若此其肃也,是其所以为灵公也。

  〔注〕欲以肃贤补其私慢。灵有二义,不#42可谓善,故仲尼问焉。

  〔疏〕男女同浴,娇慢之甚,忽见贤人,顿怀肃敬,用为有道,故谥灵也。

  狶韦曰:夫灵公也死,卜葬於故墓不吉,卜葬於沙丘而吉。掘之数仞,得石椁焉,洗而视之,有铭焉,曰:不冯其子,灵公夺而埋之。夫灵公之为灵也久矣,

  〔注〕子,谓蒯聩也。言不冯其子,灵公将夺汝处也。夫物皆先有其命,故来事可知也。是以凡所为者,不得不为;凡所不为者,不可得为;而愚者以为之在己,不亦妄乎。

  之二人何足以识之。

  〔注〕徒识已然之见事耳,未知已然之出於自然也。

  〔疏〕沙丘,地名也,在盟津河北。子,蒯聩也。欲明人之名谥皆定於未兆,非关物情而有升降,故沙丘石椁先有其铭。岂冯蒯聩,方能夺葬。史与常骞,讵能识邪。

  少知问於太#43公调

  〔疏〕智照狭劣,谓之少知。太,大也。公,正也。道德广大,公正无私,复能调顺群物,故谓之太公调。假设立人,以论道理。

  曰:何谓丘里之言?

  〔疏〕古者十家为丘,二十家为里。乡闾丘里,风俗不同,故假问答以辩之也。

  太公调曰;丘里者,合十姓百名而以为风俗也,

  〔疏〕采其十姓,取其百名,合而论之,以为风俗也。

  合异以为同,散同以为异。今指马之百体而不得马,而马系於前者,立其百体而谓之马也。

  〔疏〕如采丘里之言以为风俗,斯合异以为同也;一人设教,随方顺物,斯散同以为异也。亦犹指马百体,头尾腰脊,无复是马,此散同以为异也;而系於前见有马,此合异以为同也。

  是故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大人合并而为公。

  〔注〕无私於天下,则天下之风一也。

  〔疏〕积土石以成丘山,聚细流以成讧海,亦犹圣人无心,随物施教,故能并合八方,均一天下,华夷共履,遐迩无私。

  是以自外入者,有主而不执;

  〔疏〕自,从也。谓圣人之教,从外以入,从中而出,随顺物情,故居主竟无所执也。

  由中出者,有正而不距。

  〔注〕自外入者,大人之化也;由中出者,民物之性也。性各得正,故民

  无违心;化必至公,故主无所执。所以能合丘里而并天下,一万物而夷群异也。

  〔疏〕由,亦从也。谓万物黔黎,各有正性,率心而出,禀受皇风,既合物情,故顺而不距。

  四时殊气,天不赐,故岁成;

  〔注〕殊气自有,故能常有,若本无之而由天赐,则有时而废。

  〔疏〕赐,与也。夫春暄夏暑,秋凉冬寒,禀之自然,故岁叙成,立若由天与之,则有时而废矣。

  五官殊职,君不私,故国治;

  〔注〕殊职自有其才,故任之耳,非私而与之。

  〔疏〕五官,谓古者法五行置官也。春官秋官,各有司职,君王玄默,委任无私,故政宇内清夷,国家宁泰也。

  文武大人不赐,故德备;

  〔注〕文者自文,武者自武,非大人所赐也,若由赐而能,则有时而阙矣。岂唯文武,凡性皆然。

  〔疏〕文相武将,量才授职,各任其能,非圣与也。无私於物,故道德圆备。

  万物殊理,道不私,故无名。

  〔疏〕夫群物不同,率性差异,或巢居穴处,走地飞空,而亭之毒之,咸能自济,物各得理,故无功也。

  无名故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注〕名止於实,故无为;实各自为,故无不为。

  〔疏〕功归於物,故为无为,不执此为#44而无不为。

  时有终始,世有变化。

  〔注〕故无心者斯顺。

  〔疏〕时,谓四叙递代循环。世,谓人事迁贸不定。

  祸福淳淳,

  〔注〕流行反覆。

  〔疏〕淳淳,流行貌。夫天时寒暑,流谢不常,人情祸福,何能久定。故《老子经》云,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也。

  至有所拂者而有所宜;

  〔注〕於此为戾,於彼或以为宜。

  〔疏〕拂,戾也。夫物情向背,盖无定准,故於此乖戾者,或於彼为宜,是以达道之人不执逆顺也。

  自殉殊面,

  〔注〕各自信其所是,不能离也。

  〔疏〕殉,逐也。面,向也。夫彼此是非,纷然固执,故各逐己见而所向不同也。

  有所正者有所差。

  〔注〕正於此者,或差於彼。

  〔疏〕於此为正定者,或於彼差邪,此明物情颠倒,殊向而然也。

  比于大泽,百材皆度;

  〔注〕无弃村也。

  〔疏〕比,譬也。度,量也。夫广大臯泽,林籁极多,随村量用,必无弃掷。大人取物,其义亦然。

  观乎大山,木石同坛。

  〔注〕合异以为同也。

  〔疏〕坛,基也。石有巨小,木有粗细,共聚大#45山而为基本,此合异以为同也。

  此之谓丘里之言。

  〔注〕言於丘里,则天下可知。

  〔疏〕总结前义也。

  少知曰:然则谓之道,足乎?

  〔疏〕以道为名,名道於理,谓不足乎?欲明至道无名,故发斯问。

  太公调曰:不然。今计物之数,不止於万,而期曰万物者,以数之多者号而读之也。

  〔注〕夫有数之物,犹不止於万,况无数之数,谓道而足邪。

  〔疏〕期,限也。号,语也。夫有形之物,物乃无穷,今世人语之,限曰万物者,此举其大经为言也。亦犹虚道妙理,本自无名,据其功用,强名为道,名於理未足也。

  是故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46者也;道者为之公。

  〔注〕物得以通,通物无私,而强字之曰道。

  〔疏〕天覆地载,阴阳生育,故形气之中最大者也。天道能通万物,亭毒苍生,施化无私,故谓之公也。

  因其大以号而读之则可也,

  〔注〕所谓道可道也。

  〔疏〕大通有物,生化群品,语其始本,实曰无名,因其功号,读亦可也。

  已有之矣,乃将得比哉。

  〔注〕名已有矣,故乃将无可得而比邪。

  〔疏〕因其功用,已有道名,不得将此有名比於无名之理。以斯比拟,去之迢递。

  则若以斯辩,譬犹狗马,其不及远矣。

  〔注〕今名之辩无,不及远矣,故谓道犹未足也;必在乎无名无言之域而後至焉,虽有名,故莫之比也。

  〔疏〕夫独以狗马一兽语而相比者,非直大小有殊,亦乃贵贱斯别也。今以有名之道比无名之理者,非直粗妙不同,亦深浅斯异,故不及远也。

  少知曰:四方之内,六合之裹,万物之所生恶起?

  〔注〕问此者,或谓道能生之。

  〔疏〕六合之内,天地之间,万物动植,从何生起?少知发问,欲辩其原。

  太公调曰:阴阳相照相盖相治,四时相代相生相杀,

  〔注〕言此皆其自尔,非无所生。

  〔疏〕夫三光相照,二仪相盖,风雨相治,炎凉相代,春夏相生,秋冬相杀,岂关情虑,物理自然也。

  欲恶去就於是桥起,雌雄片合於是庸有。

  〔注〕凡此事故云为趋舍#47,近起於阴阳之相照,四时之相代也。

  〔疏〕矫,起貌也。庸,常也。顺则就而欲,逆则恶而去。言物在阴阳造化之中,蕴斯情虑,开杜交合,以此为常也。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

  〔疏〕夫逢泰则安,遇否则危,危则为祸,安则为福,缓者为寿,急者为夭,散则为死,聚则为生。凡此数事,出乎造物相摩而成,其犹四叙变易迁贸,岂关情虑哉。

  此名实之可纪,精之可志也。

  〔注〕过此已往,至於自然。自然之故,谁知所以也。

  〔疏〕志,记也。夫阴阳之内,天地之间,为实有名,故可纲可纪。假令精微,犹可言记,至於重玄妙理,超绝形名,故不可以言像求也。

  随序之相理,桥运之相使,穷则反,终则始。此物之所有,

  〔注〕皆物之所有,自然而然耳,非无能有之也。

  〔疏〕夫四叙循环,更相治理,五行运动,递相驱役,物极则反,终而复始。物之所有,理尽於斯。

  言之所尽,知之所至,极物而己。

  〔注〕物表无所复有,故言知不过极物也。

  〔疏〕夫真理玄妙,绝於言知。若以言诠辩,运知思想,道可极於有物而已,固未能造於玄玄之境。

  睹道之人,不随其所废,不原其所起,

  〔注〕废起皆自尔,无所原随也。

  此议之所止。

  〔注〕极於自尔,故无所议。

  〔疏〕睹,见也。随,逐也。夫见道之人,玄悟之士,凝神物表,寂照环中,体万境皆玄,四生非有,岂复留情物物而推逐发起之所由乎。所谓之言语道断,议论休止者也。

  少知曰:季真之莫为,接子之或使,二家之议,孰正於其情,孰偏於其理?

  〔注〕季真曰,道莫为也。接子曰,道或使。或使者,有使物之功也。

  〔疏〕季真接子,并齐之贤人,俱游稷下,故托二贤明於理。莫,无也。使#48,为也。季真以无为为道,接子谓道有为使物之功,各执一家,未为通论。今少知问此以定臧否,於素情妙理谁正谁偏者也。

  太公调曰:鸡呜犬吠,是人之所知;虽有大知,不能以言读其所自化,又不能以意其所将为。

  〔注〕物有自然,非为之所能也。由斯而观,季真之言当也。

  〔疏〕夫目见耳闻,鸡呜狗吠,出乎造化,愚智同知。故虽大圣至知,不能用意测其所为,不能用言道其所以,自然呜吠,岂道使之然。是知接子之言,於理未当。

  斯而析之,精至於无伦,大至於不可围,

  〔注〕皆不为而自尔。

  〔疏〕假令精微之物无有伦绪,粗大之物不可围量,用此道理推而析之,未有一法非自然独化者也。

  或之使,莫之为,未免於物而终以为过。

  〔注〕物有相使,亦皆自尔,故莫之为者,未为非物也。凡物云云,皆由莫为而过去#49。

  〔疏〕不合於道,故未免於物;各滞一边,故卒为过患也。

  或使则实,

  〔注〕实自使之。

  〔疏〕滞有为也。

  莫为则虚。

  〔注〕无使之也。

  〔疏〕溺无故也。

  有名有实,是物之居;

  〔注〕指名实之所在。

  无名无实,在物之虚。

  〔注〕物之所在,其实至虚。

  〔疏〕夫情苟滞於有,则所在皆物也;情苟尚无,则所在皆虚也;是知有无在心,不在乎境。

  可言可意,言而愈疏。

  〔注〕故求之於言意之表而後至焉。

  〔疏〕夫可以言诠,可以意察者,去道弥疏远也。故当求之於言意之表而後至焉。

  未生不可忌,

  〔注〕突然自生,制不由我,我不能禁。

  已死不可阻#50。

  〔注〕忽然自死,吾不能违。

  〔疏〕忌,禁也。阻,碍也。突然而生,不可禁忌,忽然而死,有何碍阻。唯当随变任化,所在而安。字亦有作沮者,怨也。处顺而死,故不怨丧也。

  死生非远也,理不可睹。

  〔注〕近在身中,犹莫见其自尔而欲忧之。

  〔疏〕劳息聚散,近在一身,其理窈冥,愚人不见。

  或之使,莫之为,疑之所假。

  〔注〕此二者,世所至疑也。

  〔疏〕有无二执,非达者之心,疑惑之人情偏,乃为议论之也。

  吾观之本,其往无穷;吾求之末,其来无止。无穷无止,言之无也,与物同理;

  〔注〕物理无穷,故知言无穷,然後与物同理也。

  〔疏〕本,过去也。末,未来也。过去已往,生化无穷,莫测根原,焉可意致。假令盛谈无有,既其偏滞,未免於物,故与物同於一理也。

  或使莫为,言之本也,与物终始。

  〔注〕恒不为而自使然也。

  〔疏〕本,犹始。各执一边以为根本者,犹未免於本末也,故与有物同於始,斯离於物也。

  道不可有,有不可无。

  〔注〕道故不能使有,而有者常自然也。

  〔疏〕夫至道不绝,非有非无,故执有执无,二俱不可也。

  道之为名,所假而行。

  〔注〕物所由而行,故假名之曰道。

  〔疏〕道大无名,强名曰道,假此名教,动而行之也。

  或使莫为,在物一曲,夫胡为於大方?

  〔注〕举一隅便可知。

  〔疏〕胡,何也。方,道也。或使莫为,未阶虚妙,斯乃俗中一物,偏曲之人,何足以造重玄,语乎大道?

  言而足,则终日言而尽道;

  〔注〕求道於言意之表则足。

  言而不足,则终日言而尽物。

  〔注〕不能忘言而存意则不足

  〔疏〕足,圆徧也。不足,偏滞也。苟能忘言会理,故曰言未尝言,尽合玄道也。如其执言不能契理,既乖虚通之道,故尽是滞碍之物也。

  道物之极,言默不足以载;

  〔注〕天道物之极,常莫为而自尔,不在言与不言。

  

  非言非默,议有所#51极。

  〔注〕极於自尔,非言默而议之#52也。

  〔疏〕默非默,议非议,唯当索之於四句之外,而後造於众妙之门也。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七竟

  #1四库本、浙江书局本『之』均作『名』。

  #2浙江书局本『挠』作『桡』。

  #3四库本、浙江书局本『人』均作『而』。

  #4浙江书局本『间』作『闲』,下注文同。

  #5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约』当改作『幻』。

  #6世德堂本『外内』作『内外』。

  #7王孝鱼依世德堂本改『师』作『帅』。

  #8『元』字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改作『无』。

  #9王孝鱼依赵本改『其』作『而』。

  #10郭庆藩引文改『夫』作『天』。

  #11郭庆藩引文改『论』作『喻』,下同。

  #12四库本『其』下有『体用其』三字。

  #13王孝鱼依覆宋本及王叔岷说删『之』字,四库本无。

  #14世德堂本『耳』作『而』。

  #15王孝鱼依疏文及赵本『首』下补『公孙衍』三字。

  #16郭庆藩引文改『绪』作『叙』。

  #17此句不通,郭庆藩引文作『子,(者)有德之称』。

  #18『夫』字依正文改作『季』。

  #19『触氏』二字依正文补。

  #20郭庆藩引文『斯』上有『因』。

  #21『如』字依郭庆藩引文补。

  #22赵本无『耳』字。

  #23『快』字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改作『恨』。

  #24赵本『损』作『捐』。

  #25赵本『规』作『视长』。

  #26郭庆藩引文『召谓』作『请召』。

  #27『监』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改作『监』。

  #28世德堂本『无为之至』作『无所不至』,赵本『所』作『为』。

  #29世德堂本『致』作『至』。

  #30赵本『至』作『致』。

  #31『畅』字四库本作『伤』字。

  #32浙江书局本『栢』作『柏』。

  #33四库本『灾』作『菑』,与正文同。

  #34『罪』字依郭庆藩引文改作『罹』。

  #35赵本『责』下『有』也。

  #36郭庆藩引文『剪』下有『千里来霖』四字。

  #37原作『朱』,不通,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改作『夫』。

  #38世德堂本『甚』作『其』。下文『自尊』下又补『其』字。

  #39王孝鱼依正文改『分别』作『不知』。

  #40『此』下世德堂本有『则』字。

  #41《阙误》引张君房本『滥』作『槛』。

  #42王孝鱼认为依覆宋本及王叔岷说当改『不』作『亦』。

  #43四库本『太』作『大』,下同。

  #44【无』字依上下文改作『为』。

  #45『太』字依正文改作』大。

  #46《阙误》引刘得一本『大』作『广』。

  #47『合』字依四库本改作『舍』。

  #48『或』字依郭庆藩引文及注文改作『使』。

  #49赵本『去』下有『所』字。

  #50四库本『阻』作『徂』。

  #51世德堂本『有所』作『其有』。

  #52『之』字依世德堂本当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