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十要
净土十要

成时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净土十要》,凡十卷。明代智旭编。收于卍续藏第一○八册。附题为灵峰蕅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门人成时评点节要后付梓。本书系将净土教义之论书编集成十种。从第一卷阿弥陀经要解一卷(明代智旭)至第十卷西方合论一卷(明代袁宏道)。其中收有宋代遵式之往生净土忏愿仪、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明代成时之观无量寿佛经初心三昧门及受持佛说阿弥陀经行愿仪、隋代智顗之净土十疑论、唐代飞锡之念佛三昧宝王论、元代善遇之净土或问、明代妙协之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元代梵琦之西斋净土诗、明代传灯之净土生无生论及净土法语。就其编集之顺序,以最初三要为经文之解释,同时叙述所依之行愿仪则;其次净土十疑论以下七要则依隋唐宋元明之时代顺序而编次。

18.53 万字 | 2023-09-11 13:14更新

历朝释氏资鉴
历朝释氏资鉴

熙仲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历朝释氏资鉴》,简称《释氏资鉴》。佛教史书。元至元十二年(1275)熙仲编集。十二卷。编年体。所述佛教史迹,上自周昭王二十三年释迦牟尼降生,下至元世祖至元初年(1264),共二千余年。所引资料,宋以前多采自宋本觉《释氏通鉴》等,宋、元部分多采自笔记杂撰。本书以“明佛祖之垂慈,彰王臣之皈仰”为要旨,故记载有关历代王臣皈仰佛教之事很多(包括王臣与禅僧的对答“唱酬”)。本书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19.90 万字 | 2023-09-11 13:07更新

持世经
持世经

鸠摩罗什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持世经》,四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又作《法印经》。收在《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系佛应持世菩萨所问︰‘云何菩萨能知诸法实相,亦善分别诸法相?云何得念力转身成就不断念,乃至得无上菩提?’佛随问开示,答下列法门︰五阴、十八性、十二入、十二因缘、四念处、五根、八圣道分、世间出世间、有为无为法,并说过去诸佛本事。依《出三藏记集》卷二、《大唐内典录》卷六等所载,晋·竺法护译《持人菩萨所问经》(又作《持人菩萨经》,收在《大正藏》第十四册)为本经之同本异译。又《大周刊定众经目录》谓本经与《善臂菩萨所问经》为同本异译,则显系错误。按,《善臂菩萨所问经》专说菩萨之六度行,故不可视为本经之同本异译。

3.97 万字 | 2023-09-03 21:04更新

无上妙道文始真经
无上妙道文始真经

尹喜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或作《关令子》,又称《文始真经》,《无上妙道文始真经》。三卷,旧题周尹喜撰。《汉书·艺文志》有《关尹子》九篇,而《隋书》及两《唐志》均无著录,可知其亡佚已久。南宋时此书复出;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记,乃“徐蒇子礼得之于永嘉孙定”,而“未知孙定从何传授”。书首有刘向《叙录》(陈振孙认为其文亦不似刘向手笔),称此书由盖公授曹参,曹参死,以之陪葬。汉武帝时,有方士献此书,作七篇,存于太常;而淮南王刘安“好道聚书,有此不出”,后刘安以谋反得罪,书归刘向之父刘德,刘向即据七篇本与九篇本“除错不可考,增阙断续者”,定为九篇。明学者宋濂《诸子辨》称此书当即孙定伪托,《四库全书总目》则认为“或唐末五代间方士解文章者所为”。书分《一宇》、《二柱》、《三极》、《四符》、《五鉴》、《六匕》、《七釜》、《八筹》、《九药》九篇,篇目下各缀数语解题。今本作三卷。其书杂采道、儒、释及神仙方技家言,颇有理致,兼富辞采,实属道家要籍。有《说郛三种》本、《墨海金壶》本、《四部备要》本、《珠丛别录》本、《道藏》本、《四库全书》本、《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1.52 万字 | 2023-09-03 20:55更新

大涤洞天记
大涤洞天记

邓牧心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大涤洞天记》,元邓牧心编。道教地理志书。三卷。邓牧心为宋末元初隐士,居大涤山(今浙江余杭县境内)洞霄宫,曾与道士孙宗宝合著《洞霄图志》六卷,今《正统道藏》未收入。比较二书内容,实异名而同书,故《四库提要》认为《大涤洞天记》系明初道士重刻《洞霄图志》时将其删节而成,并改名。书前有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1398)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序,元至大三年(1310)吴全节序,元大德九年(1305)沈多福序。全书分宫观、山水、洞府、古迹、碑记五门,记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的大涤山奇秀风景、宫观沿革、仙圣游化事迹等,可作为研究道教洞天福地、宫观沿革的参考材料。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谱录类

2.62 万字 | 2023-09-03 20:50更新

太清金液神丹经
太清金液神丹经

佚名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道教经书。一名《上清金液神丹经》。分上、中、下3卷。分别题为张道陵、阴长生、抱朴子撰述。《宋志·神仙类》、《崇文总目·道书类》皆有著录。卷上注引有“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等《黄庭外景经》之语。《道教义枢》所引《金液经》“达观兼忘,同归于玄”,见于本书序中。应是六朝时道经。今陈国符先生以《经》中歌诀用韵情况,考为卷上及卷中部分为西汉末东汉初古经。经中内容,序文首述“达观兼忘,同归于玄”等义理。序注中谈服食行气、炼丹守一等摄生之道。正文述作丹之法,包括作六一泥制土釜,密封、日期,祭受之法,泥涂及涂雄黄雌黄精法、涂霜雪法、烧炼金液还丹、服丹法等。卷下还记扶南、西图、典逊、杜薄、大秦、月支、安息等20余国的方位及丹砂物产。是继《黄帝九鼎神丹经》的又一部外丹名著,是研究中国科技史的宝贵资料。

1.92 万字 | 2023-09-03 20:47更新

上洞心丹经诀
上洞心丹经诀

佚名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上洞心丹经诀》,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为唐宋间道士所作。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本书抄录《抱朴子内篇》及《黄帝九鼎神丹经诀》等六朝隋唐丹书,重新改编而成书。其内容主要论述内外丹法术要诀。上卷首先指出:神仙至要在宝精行气及服食药物。宝精、行气之要在还精补脑和服气胎息。二者皆须选择时辰入靖行功,使「内外贞白,专气致柔如婴儿」;然后在身中运转精气,上入脑部泥丸宫;或吐纳调息,使「息息入胎」。行此术可致小则无病,大则升仙。服药之大要则在金液还丹。只用丹砂为药材,九转炼之而成金液还丹,服之可飞升成仙。若服食草木药,则以黄精为上品。书中称丹砂、黄精皆禀太阳之精气而生,故服之能令人长生。中卷主要论述内外双修之法。内修指阴丹、内丹,可驻形延年;外修指阳丹、外丹,可飞升成仙。「三一九室(行气固精术)者,内修之要也;还丹金液者,外炼之极也。」内外丹缺一,「皆未能升举」。下卷主要叙述黄帝服丹飞升及传授丹经故事,以及择日入山合药之宜忌事项。

1.62 万字 | 2023-09-03 20:43更新

道德真经论
道德真经论

司马光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四卷。宋司马光撰。《道德真经论》又称《道德真经传》、《道德论述要》、《老子道德论述要》。汉晋以来,研究《老子》的学者聚讼纷争,其争论焦点之一就是道德是否一体。一派主张道德分见,陆德明《经典释文》及唐代传注皆从此说;另一派主张道德一贯,以司马迁为代表。司马光支持后者,认为道德连体,不可偏举,应废《道经》、《德经》之名,而称《道德论》。《道德真经传》,注疏简略。司马光注“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句,皆于“有”、“无”之后断句,与古读不同。他注疏道:“天地,有形之大者也。其始,必因于无,故名万物天地之始曰‘无’;万物以形相生,其生,必因于有,故名物之母曰‘有’。”由此可知,司马光在“有”、“无”之后断句之原由。后世研究《老子》的学者,因学术观点不同,对司马光《道德真经传》褒贬不一。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所录《道德真经传》有“夫道德连体,不可偏举,今从本名,温公之说如此,其不曰《经》而曰《论》,亦公新意也”句,对司马光力废《道经》、《德经》篇名之举,大为赞赏。至于对“无名,天地之始”四句的断句,虽然新颖,却不符老子原意。总体看来,《道德真经传》虽有司马光的独创之见,但在学术上并没有更高的造诣。现存明《道藏》本、明《道藏举要》本。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都玉诀类。原经无章名,今据王弼本补。

1.46 万字 | 2023-09-03 20:40更新

无异元来禅师广录
无异元来禅师广录

异元来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无异元来禅师广录》,凡三十五卷。明代僧无异元来(1575~1630)撰,法孙弘瀚、弘裕共编。清康熙十年(1671)刊行。又称博山大舣和尚广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五册。本书系集无异元来禅师一代语录之大成,内容包括无异禅师语录序、锡类法檀序、剩录序、禅警语序、宗教答响序、博山能仁寺等五会之语录、茶话、普说、拈古、颂古、佛事香语、参禅警语、开示偈、净土偈、宗教答响、宗说等锡、书、启、序、寿言、挽辞、博山和尚传、塔铭及序等。其中,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五所收之宗教答响,又称博山大师宗教答响,系集无异元来回答学人诸士之种种质问。答响之一、之二又分参悟、净土、止观、戒律、布施、愿力、忏悔、福报、释疑、回向等十品。书中所收之剩录序,剩录,即道嵩壁如所编之博山老人剩(剩)录六卷,相当于元来语录之补遗,内容有上堂、茶话、颂古、偈、诗、赞等,今仅于本书卷首刊录黄端伯所撰之剩录序。又本书卷十三至卷十五之‘参禅警语’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而于卍续藏第一二五册省略未收),亦收于朝鲜僧清虚堂休静(1520~1604)所编之禅门撮要卷上。凡二卷,详称博山和尚参禅警语,又作博山参禅警语、禅警语、博山警语。成正编,明代神宗万历三十九年(1611)刊行。辑录示初心做工夫警语、评古德垂示警语、示疑情发不起警语、示疑情发得起警语、示禅人参公案警语、示参禅偈十首等。

22.49 万字 | 2023-09-01 15:23更新

华严经疏钞玄谈
华严经疏钞玄谈

澄观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华严经疏钞玄谈》,亦称《华严玄谈》、《清凉玄谈》。佛教著述。唐澄观述。九卷。取材于澄观自著的《随疏演义钞》。分为十门论述,特别列有华严列祖之说。书中还批驳了慧苑《华严经刊定记》中的一些说法。注疏书有鲜演的《华严玄谈抉择》、普瑞的《华严悬谈会玄记》等。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22.49 万字 | 2023-09-01 15:17更新

隆兴编年通论
隆兴编年通论

祖琇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隆兴编年通论》,亦称《隆兴佛运通论》。佛教史书。南宋隆兴二年(1164)祖琇撰。二十九卷(含目录一卷)。编年体。记述上自东汉明帝永平七年(64),下迄五代后周显德四年(957),凡八百九十四年的佛教史实。按事件和人物的时代进行编录。每一朝代之前间有“叙”文,略述朝代兴废简史;每一事件后有作者的“论”。所采资料除僧传、灯录及历代正史外,还包括大量的碑铭、诏令、表文及序记等。此书仅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隆兴佛教编年通论》是现存最早记载中国佛教史上重要事件与人物的编年体通史。

23.26 万字 | 2023-09-01 15:11更新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法轮宝忏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法轮宝忏

咫观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法轮宝忏》,十卷,清咫观记并序及后记(后记署名妙空),又云水陆道场法轮宝忏,或单云法轮宝忏。楼阁丛书注本存目未刊。

29.42 万字 | 2023-09-01 15:05更新

续灯存稿
续灯存稿

通问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续灯存稿》,凡十二卷,另有目录一卷。明代僧箬庵通问编,居士施沛汇集,清康熙五年(1666)刊行。收于《万续藏》第一四五册。本书由施沛搜集宋末至明代禅门诸师之语录、传记、塔铭等,由通问编纂而成。共收录临济宗大鉴下自十八世至三十四世、曹洞宗大鉴下自十六世至三十六世,及法系不详者四十五人,总数约五百人。

21.67 万字 | 2023-08-31 20:23更新

释氏通鉴
释氏通鉴

本觉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释氏通鉴》,凡十二卷。宋代本觉撰。全称历代编年释氏通鉴。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一册。为一编年体之佛教通史,记载周昭王二十六年(1027 B.C.)迄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凡一千九百余年间有关佛教之史实。南宋咸淳六年(1270)荐福用错为之作序;明天启六年(1626),毕凞志、毕抵康亦作序。成书于咸淳六年(1270)。该书也是仿《资治通鉴》体例而成的编年体佛教史书。《释氏通鉴》所记内容,起自周昭王甲寅,终于后周恭帝庚申(960)。据书首《采摭经传录》所列,全书共采录佛书59种,其中属于翻译的佛经只有三种,其余均为汉地佛教撰述,且多系宋代各宗著作。此外,采录儒书44种,多系宋代笔记小说。采录道书也仅三种。

21.41 万字 | 2023-08-31 20:16更新

续古尊宿语要
续古尊宿语要

晦堂师明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续古尊宿语要》,六卷。宋代晦堂师明编。此书继《古尊宿语要》之后而编,收录临济、汾阳昭、琅琊觉、慈明圆、翠岩真等八十一位禅师的语要。由于所摘录机缘语句较少,很少涉及人物生平履历,没有完整的传法谱系,其史料价值低于灯录。收入《续藏经》。

28.07 万字 | 2023-08-31 10:15更新

续指月录
续指月录

聂先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续指月录》,凡二十卷。清代聂先撰。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三册。记述南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至清康熙十八年(1679),凡五百余年间,禅宗三十八世之法脉。卷首附江湘序、莆阳余怀序、如是居士之弁语、伦叙考等。

25.12 万字 | 2023-08-31 10:11更新

天圣广灯录
天圣广灯录

李遵勗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天圣广灯录》,又称《广灯录》、《禅宗广灯录》。禅宗史书。北宋李遵勗编。30卷,另有目录1卷。天圣七年(1029),李遵勗献《广灯录》,仁宗赐“天圣”二字并序。本书系增广道原所撰《景德传灯录》而成,收录自释迦牟尼、摩诃迦叶以下西天二十七祖、东土六祖、南岳怀让下十一世、青原行思下十二世约370余人的机缘语句及略传。李遵勗得法于临济宗禅僧蕴聪,为南岳下第九世(《五灯会元》卷十二则编为“南岳下十世”),故对南岳系禅师叙述尤详,马祖道一以后诸师语录几乎全部收录。但缺青原系第一至六世,人物不全,且世系编次较凌乱。编者殁后,其小传及有关机缘语句亦收录于本书卷十八之末。本书刊行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收于《卍续藏》第135册。

25.28 万字 | 2023-08-31 10:06更新

华严经行愿品疏
华严经行愿品疏

澄观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华严经行愿品疏》,亦称《普贤行愿品疏》、《贞元华严经疏》、《行愿品疏》等。佛典注疏。唐澄观著。十卷。是对“四十华严”的疏解。唐贞元十四年(798)澄观协助般若译出“四十华严”,即奉敕于终南山草堂寺撰成此疏。全书分十门:(1)教起因缘;(2)教门权实;(3)所诠义理;(4)辩证所宗;(5)修证深浅;(6)彰教体性;(7)部类品会;(8)流传感通;(9)释经名题;(10)随文解释。释义中对“六十华严”和“八十华严”均没有的“普贤菩萨十大愿文”,特别予以强调和详细解释,提出了“极乐不离华藏,弥勒即本师”的主张。注释书有唐宗密的《华严经行愿品疏钞》六卷。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25.48 万字 | 2023-08-31 09:54更新

百丈清规证义记
百丈清规证义记

仪润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百丈清规证义记》,清代仪润编,又名《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 是清代比较完备的一部寺院制度文献,其虽是对 《敕修百丈清规》 的疏解,不过却收录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寺院制度和仪式仪轨。这部规约对了解清代寺院制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历代清规文献中,也是比较重要的一部。

27.13 万字 | 2023-08-31 09:50更新

永觉元贤禅师广录
永觉元贤禅师广录

元贤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永觉元贤禅师广录》,凡三十卷。又作永觉和尚广录。明代僧元贤(1578~1657)所撰,为霖道霈重编。清顺治十四年(1657)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五册。编集福州鼓山涌泉寺语、泉州开元寺语、杭州真寂禅院语、剑州宝善庵语、小参、普说、茶话、拈古、颂古、佛事、书问、序、记、文、考、疏、铭、诸祖道影赞、偈颂等,及卷二十七与二十八之洞上古辙、卷二十九与三十之寱言。卷首收录禅余内集序、禅余外集序、最后语序、鼓山晚录序,于林之蕃所撰之序文中谓,以上诸单行本原皆收于本广录中,其中,‘禅余内集’为语录集,‘禅余外集’则为诗文,各八卷,太冲道顺编,皆刊行于崇祯十六年(1643)。‘鼓山晚录’系元贤六十七岁至七十五岁间再住鼓山之语录,凡二卷,太冲道顺编,约刊行于永历六年(1652)间。‘最后语’系元贤八十岁示寂前之最后绝唱,凡二卷,传善编,约刊行于永历十一、十二年间。

30.40 万字 | 2023-08-31 08:50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