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六十一卷。姚秦弗若多罗、鸠摩罗什合译。又称萨婆多部十诵律。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三册。本书将戒律分为十项(十诵)叙述,故有此称,为萨婆多部(部派佛教说一切有部)之广律。此律之梵本多已发掘出土,且已刊印出版。律藏系整理佛陀所制定之戒律,故各部派所传,原则相同,但细部则不一致。十诵律首举比丘戒法有波罗夷法四条、僧残法十三条、不定法二条、舍堕法三十条、波逸提法九十条、波罗提提舍尼四条、众学法一○七条、灭诤法七条,合计二五七条,除戒条外,并一一解说。其次为七法、八法、杂诵二法等十七法(十七章),系说明僧伽之组织与管理,约为他律之犍度部。其次说明比丘尼戒,计三五五条。最后附增一法、优波离问法与比丘诵。唐代义净所撰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载,十诵律与义净所译之有部毗奈耶,同为有部之根本律。兹以十诵律与有部毗奈耶五十卷及有部苾刍尼毗奈耶二十卷相较,义净所译者相当于十诵律之比丘、比丘尼戒法,而内容较十诵律广泛,多载录本生因缘故事。据出三藏记集卷三新集律来汉地四部序录载,大迦叶所传之法藏原为八十诵,至优波掘多时,因恐后世钝根者无法完全受持,遂删为十诵。或谓罗什所译者系迦湿弥罗国所传之略律,义净所译者则系摩偷罗国所传之广本。又传来我国之四广律中,十诵律最早译出,盛行于南方,南朝之僧业、僧璩、道俨、智称等师皆精研此律。
64.87 万字 | 2024-03-31 08:56更新
又名《四分律藏》、《昙无德律》。印度小乘佛教上座部系统法藏部戒律。后秦佛陀耶舍与竺佛念共译,60卷。全律由四部分组成,故名。第一部分叙述比丘应遵守的戒律250条;第二部分叙述比丘尼应遵守的戒律348条及受戒、说戒两犍度。第三部分包括从“自恣犍度”到“法犍度”等十五种犍度。第四部分为房舍、杂两犍度及结集法、调部、毗尼增一。律中对比丘、比丘尼平日衣、食、住、行、修习、内部关系、对外关系、议事规则、僧团活动等各方面应遵守的戒律作详细说明,要求比丘、比丘尼在身、口、意三个方面都必须收摄身心,止恶生善,并对违犯戒律者应如何处理也作了明确规定。律中还保存许多佛教史实、印度社会状况史料,是研究古印度社会、佛教史及佛教教团生活的重要资料。亦为唐代律宗依据的基本经典,因此也是研究中国佛教的重要资料。为历代大藏经所收。影响较大的注疏有:唐法砺《四分律疏》十卷、唐道宣《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三卷(或六卷、十二卷)、《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四卷、唐怀素《四分律开宗记》十卷等。
64.79 万字 | 2024-03-31 08:55更新
梵名Saddharma -smr!ty-upastha^na-su^tra 。凡七十卷。北魏般若流支译。音译萨怛啰麻悉麻啰地乌婆萨怛拏拏麻苏怛啰。又作正法念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起于外道以身口意三业诸问题质问新出家之比丘,世尊乃对此广说‘正法念处法门’,阐明三界六道之因果关系。亦即依十善业道品、生死品、地狱品、饿鬼品、畜生品、观天品、身念处品等次第,观六道生死之因果而详说厌离之道。该经思想系以比丘修道为主,虽属小乘范畴,然构思雄奇,笔致奔放,时时显露大乘思想之端倪。尤其对六道轮回之因果关系,有极正确与周密之描述。
88.48 万字 | 2024-03-20 19:43更新
了庵清欲禅师语录,九卷,元清欲说,一志、元皓等编,明宋濂序,日本海寿题记,正印跋,附行道记及传。续集至仁序,目录载有行状,末刊入,又云慈云普济禅师语录。集录了庵住开福、本觉、云岩等禅寺的语录,以及举古、法语、普说、偈颂、谣、歌、十二时歌、四威仪、铭、赞、题跋等。收入《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二十八套。
64.13 万字 | 2024-03-16 09:04更新
《乐府诗集》上古至唐五代乐章和歌谣的总集。所收作品以汉魏至隋唐的乐府诗为主,全书共100卷。编者郭茂倩。南宋初期人。祖籍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生卒年及经历难以确考。《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
50.14 万字 | 2024-01-11 21:42更新
《仪礼注疏》,十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玄与公彦有《周礼注疏》已著录。此书为记载周至战国时期儒家传习礼仪的最早著作。自西汉高堂生所传《士礼》今文本,数传而有大戴(戴德)本、小戴(戴圣)本及刘向《别录》本。郑注兼取今文本及古文本十七篇(出自孔子壁之《仪礼》五十六篇,其中十七篇与今文经大体相同),“其从今文而不从古文者,则今文大书,古文附注”;“从古文而不从今文者,则古文大书,今文附注。”其所以不采大、小戴本,因为别录本“尊卑吉凶,次第伦序,故郑用之,二戴尊卑吉凶杂乱,故郑不从之也。”(《四库全书总目》),贾公彦据郑注而又依齐黄庆、隋李孟悊之疏而益之,定为今本。其书自明以来刻本舛误殊甚,顾炎武《日知录》及阮元校勘记曾指出多处,可供读时参考。此编十七卷次第为士冠礼第一,士昏礼第二,士相见礼第三,乡饮酒礼第四,乡射礼第五,燕礼第六,大射第七,聘礼第八,公食大夫礼第九,觐礼第十,丧服第十一,士丧礼第十二,既夕礼第十三,士虞礼第十四,特牲馈食礼第十五,少牢馈食礼第十六,有司(彻)第十七。此目排列顺序先人事,后鬼神,较之二戴本为合理。自“丧服第十一”以下都属丧葬祭祀的仪礼,且繁文缛节,不胜其扰。有《四库全书》本,《十三经注疏》本。
84.13 万字 | 2023-12-28 08:42更新
本书为明代黄绾编撰的《阳明先生文集》,包括文录五卷、外集九卷、别录十四卷;后有传习录、续传习录等。王守仁之学以“心”为宗,他以“心”为宇宙本体,提出“心即理”的命题,断言“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倡言“知行合一”说,后专主“致良知”说,认为“良知”即“天理”,强调从内心去体察天理。 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 。王守仁的阳明心学后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
55.64 万字 | 2023-12-13 14:40更新
明清之际顾炎武著。三十二卷。炎武有《亭林文集》已著录。是书为作者积三十年笔记而成,成书于康熙九年(1670)。内容十分宏富。一至七卷言经义,八至十二卷论政事,十三卷论世风,十四至十五卷论礼制,十六至十七卷论科举,十八至二十一卷论艺文,二十二至二十四卷论名义,二十五卷论古事真妄,二十六卷论史法,二十七卷论注书,二十八卷论杂事,二十九卷论兵与外交,三十卷论天象学术,三十一卷论地理,三十二卷杂事考证。“日知”二字,出自《论语·子张》。孔子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有清刊本多种,流传刻本曾被删改很多。道光间黄汝成作《日知录集释》,近人黄侃作有《日知录校记》。本书系作者一生精力之所注,他曾以铸钱为喻,谓先从“采山之铜”入手,广集资料,自30岁起,作者边读书,边记心得,历30年,经反复修改集成此书。
51.01 万字 | 2023-12-13 11:09更新
《王阳明集》分为语录、文录、别录、外集、续编、补录、年谱、附录等八部分,同时收录有王阳明门人弟子、同僚、友人及历代文人学者所撰写的有关王阳明本人及著作的文章。在尽量保留原版面貌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对全书做了精心的编排和修订。一方面保留了历史版本的原貌,另一方面也尽量吸收了当代的研究成果,便于读者参考使用。
63.74 万字 | 2023-12-13 10:59更新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书中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脏腑寒热虚实为纲,与现代医学按系统分类有相似之处;其中将飞尸鬼疰(类似肺结核病)归入肺脏证治,提出霍乱因饮食而起,以及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好发部位的描述、消渴(糖尿病)与痈疽关系的记载,均显示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阿是穴的选用、“同身寸”的提倡,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因此,《千金要方》素为后世医学家所重视。《千金要方》还流传至国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64.96 万字 | 2023-04-30 16:39更新
《图经衍义本草》。宋·寇宗奭·撰。四十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参校本:《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张氏(卉息)刻晦明轩本,简称明轩本。
53.87 万字 | 2023-04-30 16:19更新
《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亦称《华严经略疏刊定记》、《华严经刊定记》、《华严刊定记》等。佛典注疏。唐慧苑撰。原为二十卷(一作十六卷),现存十三卷。是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的注释书。法藏在《八十华严》译出后即着手注释,但仅完成《妙严》、《十定》两品,慧苑续其作而成此书。全书分十门:(1)教起所因;(2)藏部所摄;(3)显教差别;(4)简所被机;(5)能诠教体;(6)所诠宗趣;(7)显义分齐;(8)部类传译;(9)具释题目;(10)依文正释。从第二卷开始解释各品经文,一般分“辨名”、“来意”、“宗趋”、“释文”等四项。本书提出“四种教”、“两重十玄门”等,与法藏的一贯思想不符。后慧苑之论被视为背离师说,不为华严宗人所承认。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52.60 万字 | 2023-04-23 07:18更新
《古尊宿语录卷第》,佛教禅僧语录汇编,共48卷,中国南宋时期禅僧赜藏主编集。“尊宿”,谓受人尊敬的前辈,与“长老”、“大德”义同。书中汇编了自中唐至南宋前期南岳怀让一系(惠能门下两大法系之一)几十家“尊宿”的语录,故名。此书全部照录各家语录,并附有《行状》、《塔记》等,多为《景德传灯录》所不载,对于研究怀让一系的思想和“宗风”特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最出名的是“世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呼?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56.97 万字 | 2023-04-23 06:44更新
《指月录》,三十二卷。又称《水月斋指月录》。明·瞿汝稷集。万历二十三年(1595)完成,三十年序刊。收在《万续藏》第一四三册。全书系集录自过去七佛至宋·大慧宗杲之禅宗传承法系650人的言行传略而成。卷一至卷三收录过去七佛、应化圣贤、西天祖师(西天二十八祖);卷四收录东土祖师,从菩提达摩到六祖惠能;卷五至卷三十收录惠能下第一世至第十六世;卷三十一、卷三十二为径山大慧宗杲禅师语录。
61.75 万字 | 2023-04-23 06:02更新
《宗鉴法林》,凡七十二卷。清代僧迦陵性音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六册。广泛搜录历代诸师之古则、公案、拈颂,计二七二○条。其所列顺序为:世尊、诸经、应化圣贤、西天祖师、东土祖师、旁出诸祖、未详法嗣者、自大鉴下一世至青原及南岳下三十七世、嗣法未详之尊宿等。因康熙五十一年(1712)春,于塞北之法林寺会集编书,至五十三年夏,镌版完工于京师柏林院之宗鉴堂,故题名宗鉴法林。
67.70 万字 | 2023-04-22 08:47更新
《五灯严统》,书名。二十五卷。明·费隐通容编。收在《万续藏》第一三九册、《禅宗全书》第十七、十八册。作者鉴于《五灯会元续略》偏重曹洞宗语录的辑录,为强调“只有曹洞宗属于青原系,其它宗派均属南岳系”的论点,乃编纂此书,以解明禅门五家法灯相承的系谱。
82.73 万字 | 2023-04-22 08:42更新
五十五卷。明·憨山德清撰,侍者福善录,通炯编辑,刘起相重校。又称《憨山老人梦游集》。为憨山德清语录的集大成本。收在《禅宗全书》第五十一册、《万续藏》第一二七册。 本书为憨山逝世后,其门人通炯所编,并经大儒钱谦益校订。钱氏对憨山甚为推崇,并许憨山与紫柏尊者为明末两大高僧。《梦游集》卷首钱氏序云:“呜呼伟矣哉,大师与紫柏尊者皆以英雄不世出之资,当狮弦绝响之候,舍身为法。(中略)昔人叹中峰辍席,不知道隐何方。又言楚石季潭而后,拈花一枝几熄,由今观之,不归于紫柏、憨山,而谁归乎?
62.82 万字 | 2023-04-22 08:38更新
《南华真经义海慕微》。南宋褚伯秀纂集,约成书于咸淳庚午年。郭象、吕恵卿、林疑独、陈祥道、陈碧虚(景元)、王雱、刘概、吴传、赵以夫、林希逸、李士表、王旦、范应元等十三家注,又加以自己裁断或统论。十三家注之外的音读或义释亦间有杂引。一百零六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54.50 万字 | 2023-03-19 20:51更新
《云笈七签》是择要辑录《大宋天宫宝藏》内容的一部大型道教类书。北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当时任著作佐郎的张君房编成《大宋天宫宝藏》后,又择其他认为的精要万余条,于天圣三年至七年(1025~1029)间辑成本书进献仁宗皇帝。道教称藏书之容器曰“云笈”,分道书为“三洞四辅”七部,故张君房在该书的序言中有“掇云笈七部之英,略宝蕴诸子之奥”等语,因名《云笈七签》;并称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上以酬真宗皇帝委遇之恩,次以备皇帝陛下乙夜之览,下以裨文馆校雠之职,外此而少畅玄风耳”。
95.54 万字 | 2023-04-14 08:38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