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志斋词衷》是邹祗谟创作的文学理论类书籍。邹祗谟(1627-1670),字訏士,号程村,武进人(今属江苏)。顺治戊戌进士。有《远志斋集》。又有《丽农词》二卷,与王士禛《衍波词》、彭孙遹《延露词》并称“三名家词”。
1.23 万字 | 2023-01-10 15:09更新
《居士分灯录》,凡二卷。明代朱时恩辑。书成于崇祯五年(1632)。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七册。此书仿效缁门之传灯录,辑录在家信众参禅办道之事缘。包括西土之维摩居士,唐代之傅大士、庞居士、韩愈、吕岩真人,宋代之苏东坡、朱熹,及明代之宋濂等,计有一一○人。
29.31 万字 | 2024-03-16 08:42更新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普利道场性相通论》,九卷,清咫观述,又云鷄园水陆通论,出楼阁丛书。见新编续藏。
6.81 万字 | 2024-04-09 08:17更新
《铁冠图全传》,历史演义类明清小说,又名《铁冠图》丶《忠烈奇书》丶《崇祯惨史》,作者松滋山人,主要叙述李自成起事始末。
9.33 万字 | 2023-04-22 18:18更新
《蝴蝶缘》清代著名小说,孤本,清.南岳道人 。《蝴蝶缘》一名《鸳鸯梦》、《鸳鸯蝴蝶梦》、《蝴蝶媒》,全书四卷十六回。题“南岳道人编”、“青溪醉客评”,别题“步月主人订”。编者与评、订者生平均不详。书叙隋朝仁寿年间,有一蒋生以绝世之才,目空一切,直至湖山面试闺阁,真令才子短气,以至情不能禁,演出个《蝴蝶缘》。是真才子,自然配真佳人,造化一丝不苟。
10.04 万字 | 2022-04-30 15:13更新
《金陵秋》是由林纾所写的章回体小说,以作者同乡辛亥革命将领林述庆军中日记的真实经历为背景,以虚构人物女学生胡秋光为纬,记叙、描写了辛亥至民国元年间社会的鼎沸纷扰状况。
4.46 万字 | 2022-05-07 08:59更新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又称《文殊说摩诃般若经》、《文殊师利般若波罗蜜经》,简称《文殊般若经》等,为佛教经典。它是《大般若经》第七回的异译。其内容叙述文殊师利、佛如来及有情界之一相不可得、福田相之不可思议,及一相庄严三摩地等说法。改经后被编入《大宝积经》,成为第四十六会《文殊说般若会》。另有异译,本南朝梁僧伽婆罗所译《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一卷。本经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
1.16 万字 | 2022-06-13 08:06更新
《兵经百言》为中国古代兵书之一,《兵经》全书共分三个部份,上卷智部,28字条,主要讲设计用谋的方法、原则;中卷法部,44字条,主要讲组织指挥及治军的方法、原则;下卷衍部,28字条,主要讲天数、阴阳及作战中应注意的问题。该书作者揭暄,字子宣,明末广昌人。史载:“暄少负奇气,喜论兵,慷慨自任。独闭门户精思,得其要妙,著为《兵经》、《战书》,皆古所未有。” 清军攻陷南京之后,揭暄与父衷熙举兵奋起抗清。时父子二人赫赫名声,响震江闽之间。后来,清兵攻占福建,揭暄遂归隐山林,最后幽抑而终。
1.51 万字 | 2022-11-04 16:23更新
《道德经论兵要义述》,又称《道德真经论兵要义述》、《道德经论兵要义》。唐代论述治国治兵之道的著作。王真撰。唐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刀兵不息,作者忧患于国家安危,惮思竭虑撰成此书,于元和四年(809)七月呈献朝廷。今有明正统《道藏》本、《宛委别藏》本多种存世。81章。该书从军事角度注释《老子》,强调治国治军要道、德、仁、义、礼兼用,统治者要戢兵去战,就要无为,不争。但要为止战而备兵,反对麻痹轻敌。在战略上,提倡以不欲求欲,以不为求为,应敌后起,常为客兵。该书基本上继承了《老子》的军事思想并有所发展,但其企图以文治而非武力消除战乱的迂腐思想,不仅无济于当时,对后世也有不良影响。
2.36 万字 | 2022-11-04 17:01更新
《前后七国志》是历史小说合集,共分两部,由吴门啸客与烟水散人共同合作的《前七国孙庞演义》和《后七国乐田演义》组成。由于年代久远,两位作者的生平均无考据。 前志叙写齐国孙膑和魏国庞涓斗智故事,多采民间传说,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后志叙写燕国乐毅破齐,田单复国故事,多据史实,艺术性不如前志。
17.93 万字 | 2023-05-16 16:22更新
《海上花魅影》 据《自序》,绿意轩主人姓萧名鲁甫,字詹熙,衢州人,善画。此书作于光绪乙未(1895),作者有感于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积弱不能自振,及英人傅兰雅谓“中国所以不能自强者,一时文,二雅片,三女子缠足”。用了二个星期即完成此书。此书为中国古典小说中首倡改革开放之书。书叙浙东西溪村魏氏家族的兴衰故事。借小说中人物之口,提出“革时弊以策富强”的主张,反映了中日甲午战争前后,朝野上下有识之士要求自强的强烈愿望,是晚清小说中颇具时代特色的一部
8.27 万字 | 2022-03-23 10:35更新
《合浦珠》全称《新镌批评绣像合浦珠传》,是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四卷十六回。题“携李烟水散人编”,其真实姓名不详,或谓即徐震。成书于清初。 书叙钱九吭与范梦珠的婚姻波折及钱生得一妻三妾的事。作者摹拟唐人小说的部分情节,组成了奇巧曲折的故事。作者具有较娴熟的编小说的技巧,但文言风格浓重,似不善于运用通俗语言。且书中诗词比重较大,有许多诗词与人物的境遇、心理活动格格不入。
9.08 万字 | 2022-04-24 20:59更新
《巧联珠》是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四卷十五回。题“烟霞逸士编次”。序中又称其为“烟霞散人”,或为清初太原刘璋。成书于清雍正年间。 书叙才子闻相如与佳人方芳芸、胡茜芸的爱情婚姻故事,情节建筑于误会巧合的基础上,为追求巧合,间有不合情理之处。全书共写四十五个人物。
7.42 万字 | 2022-07-25 08:14更新
《太清石壁记》,原题“楚泽先生编”。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抱朴子•遐览篇》已著录“樊英石壁文三卷”。《新唐书•艺文志》亦著录“玄晋苏元明太清石壁记三卷”。注称:“乾元中(758-760)剑州司马纂,失名。”按苏元明即隋代罗浮山隐士苏玄朗,号青霞子,精通内外丹法。本书似为苏玄朗据魏晋丹书纂集丽成,又经唐人楚泽先生改编。书中记载外丹服食药方五十馀种。皆列举药物分两及捣炼制作方法。上卷有太一金英神丹方、造大还丹方、黄帝九鼎丹方、太一金膏丹方、石硫黄丹方等二十馀种药方,并有造六一泥法、造丹炉药釜法、飞丹禁忌法等。卷中收录八神丹方、三使丹方、召魂丹方等三十馀种造丹方法,并附服丹方法、禁忌及效验。又有〈丹经秘要口诀〉及〈合药诀〉,列举六十馀种药物之异名。下卷有炼钟乳法、作铁粉法、造砒丹法等丹方,并有服诸丹诀、疗病状法、服丹人消息法,以及鉴定金石药形质美恶之法等。据称依法服丹,可治病或登仙。本书亦为研究早期炼丹术及医药史之重要资料。
1.50 万字 | 2023-12-31 14:30更新
《名公法喜志》,四卷。明代夏树芳撰,冯定校阅。约成书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是一部辑录历代名儒百官和忠孝节义之士的持佛态度及言行事迹的传记体著作。所收人物始自汉武帝时的东方曼倩(即东方朔),终于元末明初的杨铁崖(即杨维祯),共二百零八人,多为崇佛者。本书编纂宗旨在于集录参禅学道之士,但唐以前的人物则不限于此。卷首有竹观衡、邹迪光、顾宪成、吴亮的序及自序。
4.45 万字 | 2024-04-20 10:56更新
《道德会元》,2卷。元·李道纯撰。此书原题“都梁清庵莹蟾子李道纯元素述”。卷首有至元二十七年(1290)自序,称:历代研究注释《道德经》之书,诸家解义,多“私意揣度,所见不同,各执一端。惟《河上公章句》、紫清真人(白玉蟾)《道德宝章》颇通”。书中大抵以儒、禅解《老》,注多儒义,颂近禅偈。后世学者对此书能分析诸家异同,博采众说,且无偏执之弊,予以好评。其书有元至正、明初及明弘治十年(1497)等多种刻本。收入《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2.86 万字 | 2024-11-19 19:07更新
二卷十五回。题“云锦竹溪散人邓氏编”,竹溪散人即邓志谟号。邓志谟字景南,号百拙生、竹溪散人,生平籍贯均不详。知其尝游闽,为建阳余氏塾师,故其书多为余氏所刊行。编著有小说《咒枣记》、《飞剑记》、《童婉争奇》等多种,仙道神怪内容为多。《铁树记》亦为写仙道内容的小说,叙晋太康年间许逊得道除妖故事,其中写许逊(真君)在豫章与成精的孽龙及其属下蛇精、蛟怪斗法故事为详。最后许逊降服孽龙,将其锁在铁树上,并将其永镇洪州,全书结束,故题《铁树记》。许逊得道原在《太平广记》和《道藏》中有些记载,作者据以敷演。但内容浮泛,情节平庸,除猎奇外无太大价值,属神怪小说中末流。书有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萃庆堂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万历三十二年(1604)刊本,藏北京图书馆。明代还有一种白雪楼印本,藏安徽省图书馆。
4.96 万字 | 2023-04-14 08:43更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11.98 万字 | 2023-04-14 08:50更新
放光般若经,20卷。该经梵本为三国曹魏汉族沙门朱士行西行于阗得之。晋元康元年 (291)由无叉罗(一作无罗叉)、竺叔兰等于陈留(今河南开封一带)界内的仓垣水南寺译出。翻译后风行京华,研习者奉为圭臬,借《放光》弘扬般若学说,对当时义学影响很大。《放光般若波罗蜜经》是在西晋时期较早传译到中国的大品般若经典,经中系统阐述了般若学的基本思想,如性空、诸法如幻、诸法皆假名、方便、二谛、法性等思想,这些思想对人们理解理解般若学有着重要影响。当时的佛教学者们从中吸收了般若精义,并把般若与玄学思想相结合,对般若学说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说,形成各自的宗派,对般若学在中国的发展及佛教思想的发展都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6.33 万字 | 2022-06-21 16:02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