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对韵》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创作的一本关于声律启蒙的蒙学读物,大约成书于明末清初,全书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也从音律上教授了对一、二、三、五、七乃至十一字对的方法,声韵协调,可以让儿童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笠翁对韵》是中国古代儿童学习创作诗歌的一本实用教材,被称为“吟诗作对三基”之一
0.93 万字 | 2022-08-26 20:47更新
《菩萨本行经》,佛教经典。失译人名。三卷。共收佛教本生故事十二个,旨在宣扬布施的重要性以及因果报应、修福积德等思想。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
2.42 万字 | 2022-10-14 08:04更新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唐·般若译。略称《本生心地观经》、《心地观经》。收在《大正藏》第三册。内容叙述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为文殊等诸大菩萨开示出家住阿兰若者,如何观心地、灭妄想,而成佛道之事。全书计分序品、报恩品、厌舍品、无垢性品、阿兰若品、离世间品、厌身品、波罗蜜多品、功德庄严品、观心品、发菩提心品、成佛品、嘱累品等十三品。本经的成立系以《般若》、《维摩》、《法华》、《华严》、《涅盘》等大乘佛教思想为基础,而建立三界唯心唯识说。在实践方面,本经主张弥勒信仰,按经中所述也可随意往生十分方净土,教人应持守瑜伽、梵网等大乘戒,并劝修《真实经》等所说的三密修行。保留部分以欲望克欲望的劝解理念。是佛教历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
6.35 万字 | 2022-10-18 14:08更新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与清净毗尼方广经同本。寂顺律音天子问,文殊师利答。
0.67 万字 | 2022-11-11 07:51更新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即《圆觉经》全称,历来因其义理渊深澄澈,文辞优美酣畅,对后世中国佛教文化影响极大。
1.40 万字 | 2022-11-27 21:00更新
《东坡易传》,宋苏轼撰。是书一名《毗陵易传》。陆游《老学庵笔记》谓其书初遭元祐党禁,不敢显题轼名,故称“毗陵先生”,以轼终於常州故也。苏籀《栾城遗言》,记苏洵作《易传》未成而卒,属二子述其志。轼书先成,辙乃送所解於轼。今《蒙卦》犹是辙解。则此书实苏氏父子兄弟合力为之,题曰轼撰,要其成耳。籀又称洵晚岁读《易》,玩其爻象,因得其刚柔远近喜怒逆顺之情。故朱子谓其惟发明爱恶相攻、情伪相感之义,而议其粗疏。胡一桂记晁说之之言,谓轼作《易传》,自恨不知数学,而其学又杂以禅,故朱子作《杂学辨》,以轼是书为首。
9.71 万字 | 2022-12-06 18:35更新
《太清金液神气经》,撰人不详,似出於隋唐。系摘录《三皇经》、《真诰》等六期道书改编而成。有各种外丹方诀,并言服丹效验。三卷。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认为本经卷上于西汉出世。卷中、卷 下引《真诰》等文字,为后人混入本经。卷上清虚真人述清虚太 皇所授三经,示炼丹之方。中卷黄帝述万神姓名,并述炼丹方。卷 上多隐名,卷中易解,卷下皆录自《真诰》,述神仙降授诸养生方。
0.93 万字 | 2023-05-01 19:49更新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梵Pravara-deva-ra^ja-paripr!ccha^)七卷。陈·月婆首那译。略称《胜天王般若经》。收在《大正藏》第八册。内容记载佛应钵婆罗天王之问,对大众说甚深般若及其修习之法。计分〈通达品〉、〈显相品〉、〈法界品〉、〈念处品〉、〈法性品〉、〈平等品〉、〈现相品〉、〈无所得品〉、〈证劝品〉、〈述德品〉、〈现化品〉、〈陀罗尼品〉、〈劝诫品〉、〈二行品〉、〈赞叹品〉、〈付嘱品〉等十六品。
7.02 万字 | 2022-06-17 15:09更新
《草庐经略》十二卷。是被人誉为中国兵学通论的一部明代兵书,史论结合,以论带史,分门别类地介绍了中国古典兵学的基础理论。乾隆抄本作八卷,道光抄本作六卷。卷下分篇,全书共一百五十二篇。每篇体例类同《百战奇法》、《白毫子兵* 》等兵书,先进行理论阐述,然后引用古代战例,或用兵故事及兵家言论,来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性。全书内容比较丰富,对战争的目的、战略战术、治军用将、阵法训练、火器制造、赏罚原则、阴阳占卜、屯田粮饷等军事上的各个方面都有所论述,既有对古代优秀军事思想的继承和阐发,又有对明代战争经验的总结。
3.06 万字 | 2022-11-05 08:52更新
《易数钩隐图》,经学注释。宋刘牧著。三卷。曾经注《周易》十一卷,今已佚。只有此书三卷及《遗论九事》一卷尚存。取“河图”、“洛书”参以道教思想。采摭天地奇偶之数,自太极生两仪以下,至于复卦,共五十五位,点之成图,图下阐释其义,是宋儒易学讲述“象”“数”较早的著作。《宋史·艺文志》载刘牧有《新注周易》十一卷,图一卷。晁公武《读书志》则作图三卷,《新注周易》不存。今存唯《易数钩隐图》三卷,附遗论九事一卷。刘牧之学出于种放,种放又出于陈抟,与邵雍之学同源,但刘牧早于邵雍倡言图书之学。其说与后来邵雍不同,以九为河图,以十为洛书。当时,黄黎献曾作《略例隐诀》、吴秘作《通神》、程大昌作《易原》,发明刘牧之学。
1.38 万字 | 2022-12-12 09:42更新
《诸佛要集经》,凡二卷。略称要集经。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记述佛陀于王舍城旁帝树石室中入定三月,以神通力至普光世界天王佛处,宣说诸佛要集之法,及文殊菩萨倾其神力,未能动摇离意女(天王如来右侧之女子)入定一事。又佛所说之要集法有六:(一)诸法空,(二)诸法常住,(三)初发菩萨心,(四)六度无极,(五)菩萨十地所入处,(六)佛不可得。
2.25 万字 | 2023-01-11 11:12更新
四卷。宋司马光撰。《道德真经论》又称《道德真经传》、《道德论述要》、《老子道德论述要》。汉晋以来,研究《老子》的学者聚讼纷争,其争论焦点之一就是道德是否一体。一派主张道德分见,陆德明《经典释文》及唐代传注皆从此说;另一派主张道德一贯,以司马迁为代表。司马光支持后者,认为道德连体,不可偏举,应废《道经》、《德经》之名,而称《道德论》。《道德真经传》,注疏简略。司马光注“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句,皆于“有”、“无”之后断句,与古读不同。他注疏道:“天地,有形之大者也。其始,必因于无,故名万物天地之始曰‘无’;万物以形相生,其生,必因于有,故名物之母曰‘有’。”由此可知,司马光在“有”、“无”之后断句之原由。后世研究《老子》的学者,因学术观点不同,对司马光《道德真经传》褒贬不一。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所录《道德真经传》有“夫道德连体,不可偏举,今从本名,温公之说如此,其不曰《经》而曰《论》,亦公新意也”句,对司马光力废《道经》、《德经》篇名之举,大为赞赏。至于对“无名,天地之始”四句的断句,虽然新颖,却不符老子原意。总体看来,《道德真经传》虽有司马光的独创之见,但在学术上并没有更高的造诣。现存明《道藏》本、明《道藏举要》本。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都玉诀类。原经无章名,今据王弼本补。
1.46 万字 | 2023-09-03 20:40更新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于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4.93 万字 | 2023-04-14 08:46更新
《僧伽罗刹所集经》,三卷(一作五卷)。前秦·僧伽跋澄等译。又称《僧伽罗刹所集佛行经》、《僧伽罗刹集经》、《僧伽罗刹集》。收在《大正藏》第四册。本经正文之初叙述佛陀在因位中之种种修行,其次叙述佛陀之降生、出家,以及成道后之行化事迹。其中,有关佛成道以后四十五年间安居处所之记事,为他书所无,在佛传史料中,颇具学术价值。
4.64 万字 | 2022-10-17 19:50更新
《碧鸡漫志》是南宋王灼所著的词曲评论笔记 。共五卷。为王灼晚年之作。内容首述古初至唐宋声歌递变之由,次列凉州、伊州等28曲,追述其得名之由来,与渐变宋词之沿革过程。论词推崇豪放,认为苏轼的词“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但也不排斥婉约派词作,但特别批评李清照和柳永,体现了儒家礼教的偏见。总的来说此书搜罗丰富,见解精辟,有其独到之妙。
2.54 万字 | 2023-04-14 09:42更新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收集史料集体编写而成的一部哲学著作。 《淮南子》原书中有内篇二十一卷,中篇八卷,外篇三十三卷,至今存世的只有内篇,现今出版版本,大多对内篇进行删减后再出版。“说林、说山、人闲诸篇多纪古事”。这部书的思想内容以道家思想为主,同时夹杂着先秦各家的学说,故《汉书·艺文志》将之列为纵横家类。梁启超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胡适说:“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刘文典写有《淮南鸿烈集解》。
16.13 万字 | 2023-05-02 16:28更新
本书主要记载了似道丧师辱国,文天祥兴失勤王,张世杰焦山败绩,郑虎臣漳州诛奸,而后战国众群臣逃亡,天祥冒死求二王等爱国之情操,把中原流血流汗的众多最亲爱、最崇拜的英雄在零丁洋上发大声唤国魂、出死力保民族的最凄惨、最失志的景象与出师未捷,颈血横飞,国,国破种衰,君臣投海描写的栩栩如生。悠悠千载,在此书中所体现,用此来纪念被亡孤魂于海上,唤国魂于海上的祖国大人物。
11.12 万字 | 2021-03-31 06:25更新
无能子 ,唐朝末年道家学派人物。作者非道士,其书亦极少直接涉及道教内容。其姓名、籍贯、生平皆不详,只有“无能子”别号流传在世。 ''据传说他自少年就博学寡欲,擅长于哲学思辨,以授徒讲学为生。后来为了躲避黄巢 起义战火,漂泊四海,生活艰难。光启三年(887),隐居于左辅(今陕西东南部),著成《无能子》一书。其书主张自然无为,宗旨在于阐明自然之理,究极性命之端,最终归于自然无作,性命无欲。而对礼乐教化持否定态度,有超脱世事俗务的倾向。继承中国古代宇宙起源的理论,提出天地生于混沌一气的命题。
1.13 万字 | 2022-03-28 07:18更新
《凤凰池》是清代刘璋编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全称《凤凰池续四才子书》,一名《续四才子书》,又名《才子奇缘》,题“烟霞散人编”,成书于清康熙中后期。《凤凰池》写了云剑被朝官之子陷害,更名改姓避难远游,与文若霞相知并订下婚约。不久,文家又因权臣陷害而被祸,文若霞女扮男装冒云剑之名投身幕府托庇,被章太仆招为女婿;后又出面为章小姐与云剑之友水湄订下婚约。这其间因冒名造成了诸多的误会。权臣显宦们的阴谋诡计被一次次挫败,最后,真相大白,两对才子佳人各成美好姻缘。小说中的爱情描写紧紧围绕着政治斗争而展开,最后也随着政治斗争的结束而结束,其间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9.79 万字 | 2022-04-16 13:17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