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石碣,通籍广西梧州(籍贯争议)。明朝末年蓟辽督师。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 袁崇焕虽为抗清名将,但也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有《袁督师遗集》存世,今人辑有《袁崇焕集》。
0.81 万字 | 2023-01-09 15:38更新
近代诗集。又题《散原老人手书诗稿》。陈三立著。1961年台湾中华书局据手稿影印,平装1册。卷首刊有作者《题辞》、1961年俞大纲《序言》。此集收诗稿手迹169题200余首。写作时间始于1919年,止于1926年。
1.95 万字 | 2023-01-06 16:01更新
亦名《李氏文集》。明李贽著。二十卷。卷一至卷十三为书答、杂述,较《焚书》同类篇目为多;卷十四至卷十七为史论,原载《焚书》、《藏书》;卷十八、十九为《道古录》;卷二十为诗,原载《焚书》。抨击六经、《论语》、《孟子》,否认其经典地位;揭露道学家之虚伪,提出“人外无道,而道外亦无人”(卷十九),反对道学家“远人以为道”;认为“圣人与凡人一”(卷十八),“圣人所能者,夫妇之不肖可以与能”(卷十九),主张“勿高视一切圣人为也”(同上);又认为“势利之心亦吾人禀赋之自然”,“虽圣人不能无势利之心”(卷十八)。
20.23 万字 | 2023-01-06 15:55更新
王冕,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中国绍兴诸暨人。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又因他的书斋叫“竹斋”,时人又称他为王竹斋或竹斋先生。《竹斋集》包括:七言律诗、金陵怀古、建康层楼、别金陵、遇昭瑞宫次韵二首、悼达兼善平章、寄天台丁仲容、发古塘、徐竹隐、听秋轩、送边伯京之闽、漫兴三首、寄东邻唐彦常等内容。
9.36 万字 | 2023-01-06 15:52更新
《陶渊明集》,梁昭明太子萧统搜集陶渊明遗世作品,编为《陶渊明集》七卷,录一卷,并为之作:《陶渊明传》、《陶渊明集序》。
2.33 万字 | 2023-01-06 15:47更新
诗别集。一作《翁卷集》、《西岩集》、《苇碧轩诗集)。宋翁卷撰。《直斋书录解题》卷二〇著录为一卷。此集原与《芳兰轩集》、《二薇亭集》、《清苑斋集》俱收于宋本《永嘉四灵诗》;其后为钱谦益所藏(见《牧斋初学集》卷一三),其半毁于火,此集适在毁中。明潘是仁《宋元四十三家集》有此集,约出自叶适《四灵诗选》,收诗一百二十一首。自此以后,顾修《南宋群贤小集》、鲍廷博《南宋群贤小集补遗》、冒广生《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皆收入。鲍氏自《瀛奎律髓}补诗十四首,自明赵谏《东瓯续集》补诗一首,冒氏自《西岩集)补诗二首,共十七首。
0.96 万字 | 2023-01-06 15:39更新
诗别集。南宋赵师秀(约1204年前后在世)撰。一卷。师秀字紫芝,号灵秀,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绍熙进士,曾任高安推官。与徐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师秀名居四灵之末,而诗实居四灵之首
0.96 万字 | 2023-01-06 15:26更新
林纾(1852年11月8日—1924年10月9日),原名群玉、秉辉 ,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晚称蠡叟、长安卖画翁 、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 、书画家,福建工程学院前身“苍霞精舍”的重要创办人 。室名春觉斋、烟云楼等。
0.76 万字 | 2023-01-06 15:19更新
《雁门集》是元代诗人萨都剌的诗集。萨都刺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其中,以自然景物为题材的山水诗较出色,并富有生活实感,描写细腻,贴切人微。也有些作品反映民间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如《大同驿》、《黄河月夜》、《鬻女谣》、《织女图》等。还有些诗反映了人民向往和平,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反战思想,如《过居庸关》、《题画马图》等。诗风清丽俊逸,文辞雄健,间有豪迈奔放之作。 萨都刺写词不多,但颇有影响,《念奴娇·登石头城》、《满江红·金陵怀古》为代表作。后人誉之为“有元一代词人之冠”。
5.52 万字 | 2023-01-02 21:14更新
南朝宋鲍照撰。鲍照字明远,曾经任过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刑狱参军,故世称他“鲍参军”,此集因而得名。南朝齐永明年间,鲍照的诗文已散佚大半,南齐虞炎奉命搜集鲍照遗文,编次成集,并作了序。鲍照(公元414-466年)字明远,南朝宋著名作家,主要成就在诗歌创作方面,尤其是乐府诗。他的作品在我国诗歌发展史具有重要地位,被称为“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的诗人。他的骈文亦佳。 《隋书·经籍志》著录《鲍照集》10卷。今传有明代毛校宋本《鲍氏集》10卷,薛应旂刻《鲍氏集》8卷本,汪士贤刻10卷本《鲍明远集》。张溥刻《鲍参军集》2卷本。清末同治年间钱振伦撰《鲍参军集注》6卷。近人黄节撰《鲍参军诗注》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今人钱仲联在钱本和黄本基础上加以补订,作6卷,标点改为新式的,是最好的本子,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较有参考价值。
3.25 万字 | 2023-01-02 21:12更新
《贾岛集》四卷,唐贾岛撰。贾岛(779—843),晚唐苦吟诗人的代表,也是著名“推敲”典故的主人公,名句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等。诗歌内容写科考碰壁的失意和怨愤、贫苦窘困生活的哀叹、清寂之境和佛禅境界的感受等,吟咏日常感受以及与亲友唱和。风格清新奇僻,峭直刻深,《沧浪诗话》称之为“贾浪仙体”。贾岛存诗约400首,因贾岛曾官长江主簿,故其集多称《长江集》
3.27 万字 | 2023-01-02 21:09更新
中唐著名诗人李贺著。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宜阳县三乡)。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因避父讳,不得举进士。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的母亲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一生愁苦多病,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27岁病卒。
2.54 万字 | 2023-01-02 21:01更新
据《金佗稡编》卷十载岳珂所作《家集序》,可知岳飞诗文最早由其子岳霖搜访,最後由其孙岳珂辑编成集,凡十卷,有表、跋、奏议、公牍、檄、律诗、词、题记。
1.93 万字 | 2023-01-02 20:53更新
高攀龙晚年亲订《就正录》,包含其讲义、奏疏及诸说,《高子遗书》即高氏弟子陈龙正整理《就正录》与若干篇高攀龙的遗文而成。《高子遗书》十二卷,内容为语、札记、经说辨赞、讲义、语录、诗、疏揭问、书、序、碑传记谱训、志表状祭文、题跋杂书各一卷。其中论学语、经说、讲义、语录,论学书信等是高攀龙阐发义理的主要部分,也是他哲学思想较为集中的体现。高攀龙(1562—1626),初字云从,后改字存之,谥忠宪,别号景逸,世称景逸先生,明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今江苏无锡市)人。晚明理学家,东林党领袖之一。高攀龙少习程朱理学,中举后就学于顾宪成,中进士后因疏诋时政而遭贬谪,后弃官家居30余年,其间与顾宪成重建东林书院,讲学不辍,蜚声学林。《明史》谓高攀龙其人“操履笃实,粹然一出于正,为一时儒者之宗”。
29.39 万字 | 2023-01-01 17:03更新
《徐文长文集》(附四声猿)由明代徐渭撰,署名袁宏道评点。全书收徐渭所著诗文集三十卷(按文体分:赋、乐府、古诗、律诗、排律、绝句、词、表、疏、跋、赞、墓志铭、行状、杂著等等),附《四声猿》一卷(含版画四幅)。此为明万历四十二年钟人杰刊本。
19.20 万字 | 2023-01-01 17:00更新
《诗格》一卷,又名《王少伯诗格》,旧题王昌龄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于文史类,《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集部文史类。后人或疑为伪书。
1.35 万字 | 2022-12-27 20:45更新
《苕溪渔隐词话》南宋时期胡仔编撰的词话集。胡仔(1110年-1170年),字元任,号苕溪渔隐,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父胡舜陟著有《三山老人语录》,《苕溪渔隐丛话》多加称引。胡仔以父荫入仕,曾任常州晋陵知县。约在绍兴十五年(1145年),胡仔退隐吴兴苕溪;后复出,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官闽中漕幕,乾道初再次归隐苕溪。胡仔一生蹭蹬仕途,著书自娱,以终天年。
1.22 万字 | 2022-12-18 10:51更新
《临汉隐居诗话》是宋代魏泰创作的文艺理论著作。泰字道辅,号溪上丈人,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举进士屡不第,愤殴考官,不许再试。为曾布妻弟,为人无行,倚布势,横行乡里。博学工文,有口辩,与王安石、黄庭坚有交往。著有《东轩笔录》、《临汉隐居集》。见《宋诗纪事》卷二八、《宋人轶事汇编》卷一三。
1.16 万字 | 2022-12-18 10:36更新
《沧浪诗话》是南宋诗论家严羽创作的诗歌理论著作,大约在绍定(1228—1233)前、至迟在淳祐(1241—1252)前成书。《沧浪诗话》对古代诗歌的流变,尤其是唐诗和宋诗,作了深入的探讨和总结,提出了诗歌艺术的美学特征和诗歌创作的特殊性,强调了诗歌创作的形象思维和富于情感等特点,直接影响到后来的“格调派”“性灵派”“神韵派”等诗派。后世的一些文学理论家如王夫之、叶燮、王国维等,都在借鉴其理论思维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1.65 万字 | 2022-12-17 19:58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