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撰成于元代,全书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 《金史》是元修三史之一,最早议修于元世祖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以后在至元元年、十六年,以及仁宗朝、文宗朝都分别议论过修史的事,都因义例难定未付诸实行,直到元顺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才决定“各与正统”,《辽》、《金》、《宋》三史分别撰修。
114.89 万字 | 2023-05-03 15:58更新
姜斋诗话二卷 清王夫之撰。《姜斋诗话》是王夫之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有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内容与理论价值。文章从艺术形象、艺术真实、艺术创作、艺术鉴赏等四个方面概括船山诗论的理论内涵,指出其艺术理论的历史功绩与现实意义。
1.23 万字 | 2023-01-10 15:03更新
《医方论》,方书。清费伯雄撰。四卷。伯雄有《医醇賸义》已著录。卷一载方八十五首,卷二载方七十一首,卷三载方六十九首,卷四载方一百三十首。共三百五十五首。根据汪昂《医方集解》方剂次序,逐一评论,删去各方主治与注文而成。对选用不当之方提出看法。费氏认为:“学医而不读《灵》、《素》,则不明经络,则无以知致病之由;不读《伤寒》、《金匮》,则无以知立方之法,而无从施治;不读金元四大家,则无以通补泻温凉之用,而不知变。”主张师古人之意,不泥古人之方,执简驭繁,善于化裁古方,创制新方,颇有可取之处。有同治四年(1865)初刊本。
5.01 万字 | 2024-01-16 11:05更新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
2.20 万字 | 2023-04-22 18:21更新
《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二卷,吴支谦译。与佛说无量寿经同本异译。外题略名佛说阿弥陀经,坊本表题曰:大阿弥陀经,三耶三佛萨楼佛檀为如来之尊号,过度是济度之义,此经说阿弥陀如来济度人道者。
2.93 万字 | 2022-09-06 16:25更新
《道德真经疏义》,十四卷。宋江澄 (生卒年不详)撰。江澄,太学生,宋人,其余不详。撰有《道德真经疏义》。宋徽宗赵佶,曾经为 《道德经》作解,引起宋代学者纷纷研究著述。江澄撰此书,就是为了疏证《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其书效仿杜光庭著《道德真经广圣义》的体例,又与章安所作 《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体例相近。前列经文御注,次为解义疏证。逐句阐述,疏文繁衍;广引旧籍,多以 《庄子》、《周易》文理相参。然宋徽宗解释“道德”,其文简约;而江澄之疏,称道之为物,无所不在,无所不通,万物皆由道,赞成“道无尽而德可修”之论。后世学者对此书予以肯定。如《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认为其书 “语皆精审”、“文理周密”,使读者 “读徽宗之注,不觉其简; 澄之疏文,不厌其繁。”然江澄注疏,局于御注,缺少宏通阐述,白璧微瑕。现存明 《道藏》本、明 《道藏举要》本。
16.00 万字 | 2023-06-16 21:11更新
《金屋梦》,又名《续金瓶梅》。小说。清丁耀亢撰。六十四回。耀亢字西生,号野鹤,山东诸城人。顺治贡生,官容城教谕,后迁惠安知县,未赴任。少负奇才,倜傥不覊。曾与陈古白、赵凡等建立文社“山中社”。著作甚多,今多不传,所见有《丁野鹤集》十二卷。是编约于顺治间成书。原题“紫阳道人编”,“湖上钓史评”。三十七万字。接《金瓶梅》一百回编起,“本阴阳鬼神以为经,取声色货利以为纬”。前半部写西门庆转世为汴京富室沈越子,名金哥,沈越妻弟袁指挥有女常姐,是李瓶儿后身,后为李师师所取,改名银瓶。金人攻陷汴京,金哥沦为乞丐,身遭恶报,银瓶则为娼女,后为人所骗,自缢而死。后半部写东京孔千户女梅玉羡慕富贵,自愿作金人哈木儿妾,而大妇凶妒,对她百般虐待,几欲自杀。因在梦中得知自己是春梅后身,而大妇则是孙雪娥转世,遂长斋念佛,竟得脱离苦恼。又写潘金莲转生事。作品所及社会场景广阔,大之则家国沧桑,小之则儿女浓情,妙笔生花,引人入胜。书中亦描写不少雄壮历史场面,如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等,并对金人南侵、蹂躏中原等暴行予以揭露。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康熙四年(1665)作者因此书获罪入狱,作者死后,此书又曾多次被禁。
30.44 万字 | 2022-05-27 07:22更新
《九命奇冤》是清代吴趼人所著的小说。最初发表于梁启超主办的《新小说 (杂志)》。共有三十六回,演述雍正年间发生于广东的一件大命案。
6.54 万字 | 2022-05-28 21:00更新
《六月霜》十二回,清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上海改良小说社刊本。作者静观子,除本书外,还著有小说《秘密自由》、《温柔乡》、《还魂草》等,为清末民初小说作家。作者写此小说前,先有嬴宗季女所著十四出演秋瑾烈士殉难事的传奇,出版于光绪年间,并附有吴芝英《秋女士传》、《纪秋女士遗事》,后附《秋女士遗文》一卷,收诗文若干篇。静观子的这部小说就是根据传奇写成的。
5.32 万字 | 2022-07-03 16:57更新
《闪电窗》,清代世情小说,酌玄亭主人著。本书仅存6回残本,原书回数不详。小说叙述福建漳州,举人林鹍化为人正直,与新举人邬云汉等三人不投缘。林进京会试,船停苏州,富户陆家失火,其家小姐陆“姐匆忙中赤体逃入林船,为林救护。陆未婚夫沈天孙亦为举人,闻此退亲;陆自杀未遂,持斋念佛。沈亦进京会试,船翻于扬州,又被林救护,同载而行。邬云汉三人先至京,买通关节求录取,事为人知,告官下狱。林为三人求情,三人获释,改恶向善。作品写主人公林鹍化救人之事,意在劝人为善。小说情节简单,主人公形象苍白,其长处在语言通俗,描写真实,常有精采之处。本书卷首题《谐道人批评第一种快书》,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3.94 万字 | 2022-07-31 14:49更新
《继灯录》,凡六卷,另有目录一卷。明代僧永觉元贤(1578~1657)着,清顺治八年(1651)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七册。元贤广搜博采诸方文献,继五灯会元、五灯会元续略等诸种传灯录,编集曹洞宗自青原行思之系统中第十六世天童如净以下之四十一人,以及临济宗自南岳怀让之系统中第十八世净慈悟明以下之二一六人,又附录沩山太初等法系不详者七人,计辑录二六四位禅林耆宿之机缘略传、宗乘法语等。元贤另著有‘补灯录’一书,然其传本所在不明。据禅籍志所抄录永觉元贤之补灯录自序略文记载,该书共载录禅僧一八○人之传记。
9.51 万字 | 2024-03-09 20:16更新
《胜鬘师子吼—乘大方便方广经》,佛教经典。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一卷。该经谓波斯匿王女胜鬘夫人因闻法见佛、敬礼赞叹如来而生信解,蒙佛授记,号“普光如来”;后胜鬘夫人承佛威德,在佛前演说一乘、一谛、一依等大乘佛法。其主旨是宣扬大乘佛教的“一乘真实”与“如来藏法身”说,亦即主张如来藏即自性清净心。
0.98 万字 | 2022-07-18 09:10更新
惠达一名慧达,是晋朝宗教人物。 惠达生平不详,是否为晋朝人亦不详。一说惠达着有《肇论疏》。肇论一词最早见于惠达《肇论疏》,事实上,最早《肇论》是由《宗本义》、《物不迁论》、《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涅槃无名论》所组成。《宗本义》则始见于陈小招提寺慧达的《肇论序》所述。惠达是否著有《肇论疏》是历史公案。日人中田勇次郎主张惠达与撰〈肇论序〉之惠达同一人,但是松本文三郎不同意此说。一说惠达着有《肇论疏》,而慧达着有《肇论序》,此为二人,慧达本人是陈朝小招提寺高僧。汤用彤的学生石峻认为“原录作晋慧(惠)达,实误。盖晋并州竺慧达,本名刘萨阿者,年代较肇早,当不得作《肇论疏》也”
5.35 万字 | 2023-08-27 15:51更新
《九转流珠神仙九丹经》,原题太清真人述,当系南北朝或隋唐道士假托。唐初《道典论》卷四已引述此书。其内容亦与《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一所载九转丹诀类同。《通志·艺文略》着录此书三卷,现残存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
1.16 万字 | 2023-05-03 07:39更新
《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内容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秦之前篇目不详,汉初高堂生传仪礼。另有古文仪礼56篇,现已遗失。
7.26 万字 | 2023-11-20 20:37更新
清,潘昶的著作,《金莲仙史》是演绎全真教有关人物史迹的章回体小说。小说共二十四卷,叙述了南宋咸阳人王重阳遇钟离权、吕洞宾二仙点化后,在陕西省户县祖庵镇修“活死人墓”以修道,后往山东宁海度化了马丹阳、孙不二、丘处机、刘处玄、王处一、谭处端、郝大通七位弟子,创立全真教。后七真又各创立门派,广传全真教。丘处机又受成吉思汗召见,赐掌天下道教,全真教臻于鼎盛。后元世祖忽必烈对诸仙真又各加以敕封,众仙升天聚会。此书描绘道教事迹,力求"朝代、地址、年月、姓氏悉斑斑可考,从而给人一种可信的感觉,不失一部研究全真教史的著作。
9.81 万字 | 2022-05-07 08:57更新
《风月鉴》是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十六回。不题撰人。据序知为吴贻先(一作“吴贻棠”)所作。成书于清嘉庆年间。书叙南京常兴,为常遇春之后。六十无子,去西湖天竺求子,葬一和尚,归后妻有孕,生子,把他当女孩养育,取名嫣娘。嫣娘自幼聪颖,喜女孩。父母因晚年得子,宠爱异常,以美婢姐、娟姐、笑笑、窈窈相伴,住于花园。一日,嫣娘梦至一处,见许多美女,遂生访美之念。不久,嫣娘在考试时,经过秦淮河,在夫子庙附近见雏妓宜人,后又于静因寺外村庄遇美女引香、拾香,归后念念不忘。翌年再次参加考试,与宜人相会,又会其拜妹阿粲。归时在三山街见美丫鬟,心中羡之,打听得其名为娉婷。不久,嫣娘中解元,父病故,遂改妆入娉婷府中为小厮,用计诓得娉婷。引香、拾香家失火,巧遇嫣娘母,收为义女,接入常府。宜人年长,鸨母逼她接客,嫣娘出金为宜人及阿粲赎身。后嫣娘娶娉婷主人家小姐富春为妻,以宜人等九人为妾。不久,富春亡,又娶引香、拾香
5.06 万字 | 2022-04-12 19:55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