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上清豁落七元符

    发布时间:2023-05-02 07:52

     经名:上清豁落七元符。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系早期上清派重要符文。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神符类。  上清豁落七元符   右此一条,篆书自佩。本以日月五星为七元,其外复六符,应是《消魔经》中符,但《消魔经》凡有四十九符,其经中皆空处置,而各有广狭,今此示有数枚,余皆零落。又一黄符,相传云是《真诰》中所出。  太极真人勅酆都北帝符,在《玉马经》上者,未详审是不。  七元符,依世经中粗有施用法,而今是佩,本故无说,谓宜且依《真诰》,用杂色书杂彩绢上,受而佩之。勅酆都一符,《真诰》云盛以重紫之囊,佩之头上。#1  上清豁落七元符竟  #1以上注文,当系南朝顾欢或陶弘景所加。

  • 上清长生宝监图

    发布时间:2023-05-02 07:51

     经名:上清长生宝监图。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或隋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灵图类。  上清长生宝监图  镜铭曰  百链神金,九寸圆形,禽兽翼卫,七曜通灵,鉴包天地,威伏魔精,名山仙佩,奔轮上清。  监绿地  明镜图符  上清长生宝监图竟

  • 太上灵宝净明法印式

    发布时间:2023-05-02 07:51

      经名:太上灵宝浄明法印式。撰人不祥。三篇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       凡得浄明法者,雕印二颗,各二寸四分,一曰太上浄明之印,一曰浄明法主之印。浄明之印,奏牍即用之。法主之印,即遣呼召鬼神  太上灵宝浄明法印式竟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

    发布时间:2023-05-01 19:54

     经名: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南宋道士白玉蟾分章正误,元终南山道士王元晖注。据徒记称,书成於皇庆元年(1312)。书前有序记及图象数篇(原误题《清静经注》)。正文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三)  清静经注〔序〕  大道渊源老氏圣纪  《神霄经》云:妙无天帝出生三炁三宝天君,玄炁天宝君,元炁灵宝君,始炁神宝君,即三清也。玉帝为祖,在太空之元。又云:元始下化为玉宸大混,居紫玉宝阙,号北极大帝。北极是元始第五化身。赤明开图之初,为上清神公;开皇之後,为北阴大帝。平定功成,居中天紫微之庭,望之不动,谓之辰极。或化在星,为天皇大帝;在教,曰太上老君;在天,为诸天

  • 通幽诀

    发布时间:2023-05-01 19:53

      经名:通幽诀。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宋间。兼书内外丹诀。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  通幽诀  诀曰:宝丹本乎一物,而生二。二主火,寄位丙丁,生於甲。初九,潜龙一爻生,建阳在子,天符发泄,惊垫受气於母。母者土也。道生於一,一生二,二生三,三者阳极之父母。阳者,天地之精,故名三五与一,还丹之本基。  天符者,日信。日者,天地之元精,五行之始照。曜以事继日,以日继月,以月继时,以时继年,所以记远近,别异同也。  初分混沌精气阴阳,斗建十二辰,推移运转,刻漏不停,发泄交媾,万物化生而成形。天符者,信也。能发泄万物,运动返本,而成精气。潜运结为精,精化为砂,色禀南方丙丁火,外阳而内阴,

  • 四气摄生图

    发布时间:2023-05-01 19:52

      经名:四气摄生图。又名《四季摄生图》。不着撰人。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灵图类。  四气摄生图序  夫理国者以养人为本,修身者以治病为先,覆载之问唯人为贵。是以《洪范》五福其一日寿,皇天犹以为景福之最。人因元气,假以成形,受气阴阳,皆禀天地。江河淮济,五岳九州,草木星辰,触象比类,皆神明所居,各有所主,存之即有,废之即无,存之即生,废之即死。《黄庭》云:口为天关精神机,足为地关生命扉,手为人关把盛衰。天地含灵,皆在人之掌握,身贵若此,命岂轻哉?又《气诀》云:我命在我,不在於天。昧用者夭,善用者延。又云:精极乃明,神极乃灵,气极乃清,元极乃冥。因气而衰,因气而荣,因气而灭,因气而生

  • 太上老君混元三部符

    发布时间:2023-05-01 19:52

      经名:太上老君混元三部符。撰人不详。三卷。底本去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神符类。  目录  都匠符  解秽符  安宅符  辟土气符  移徙符  辟火符  止魖耗符  田种符  利蚕符  死丧咎疰符  百怪符  十二时地符  都匠符三道  凡欲行符先服都匠符若病人服亦先吞此符  堂以当日书此符安膝下纳一符笔管中书符大有验  凡书三部符及一切符同用上符印印诸符  解秽符十一道  二符皇老角殗行符时先吞之  符纳水中漱一本作神清明  纳水中饮之大吉  三符有秽者东向再拜吞之大吉  女人殗秽吞之大吉  解污止秽着水中洗手面吉  水吞下去身中一切诸恶殗秽令人大吉  朱书纸上东向再拜吞并安水中沐浴解百秽

  • 太上北斗二十八章经

    发布时间:2023-05-01 19:52

      经名:太上北斗二十八章经。撰人不祥,约出於宋代。假托北斗七元星君於终南山为汉明帝说经二十八章,言礼诵七元星君,保命消灾之事。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  太上北斗二十八章经  昔汉明帝游终南山,见一女人,身着素衣,披发跣足,端然坐石不起。帝曰:朕为天下兆民之主,卿是何人,见朕失仪?女子答曰:吾是昊天玉皇帝车之臣,北极七元掌籍之星,君是何人,教吾施礼?帝龙颜失色,稽首拜谢:朕为兆民之主,不遇真仙,今幸得遇,稽首再拜,得睹真圣慈采,夙生有缘,即非今日之因。伏愿元君慈悯,传付真诀,将治身命国家,群臣各各信受,伏愿元君不惜大渊之宝,重举雷音,朕将宣布天下,流遍山河,万民同朕遭遇洪范

  • 太清无极至妙神珠玉颗经

    发布时间:2023-05-01 19:51

      经名:太清无极至妙神珠玉颗经。一卷。不署撰人,当出于晚唐五代时期。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  太清无极至妙神珠玉颗经  道言:八景飞扬,玄虚洞光,神珠玉颗,太阴太阳。《开天记》云:神珠者,太阳之精;玉颗者,月华之英。朝魂主降,暮魄主升。朝魂者,天之阳魂;暮魄者,地之阴魄。阴魄升时阳魂降,应飞光八境,发生四象,万物兆萌,应节顺时,动合变化,皆因天象,尽於无中变有,有内化无。太阳流珠,主人之阳也;太阴玄珠,主人之阴也。阴阳符合,坤和应用,然後白金施,红雪配,精血住,真胎结,始孕男女。夫男子者,应天之尊黑;女子者,应地之太清 无极至妙神珠玉颗经卑黑。儿女符合而生,阴阳俯仰而降。始为一

  • 太上洞神太元河图三元仰谢仪

    发布时间:2023-05-01 19:51

      经名:太上洞神太元河图三元仰谢仪。唐末道士杜光庭编修。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  太上洞神太元河图三元仰谢仪序  广成先生杜光庭修  经曰:河图仰谢之法,学道之士常能行之,度洪灾之劫,昇为种民。若兵戈水火,旱潦螟蝗,星辰变怪,天地易常,山摧川涸,日月薄蚀,风霜不时,雷电害物,妖气作沴,鬼邪惑众,四境不宁,猛鸷为暴。若帝王国主不安,及疾戹灾异,至於民间危急,当告谢天地,玄感穹旻,乃可解度耳。  天道悯物,玄圣流慈。太上出河洛龟龙之书,青文绿甲之字,以授帝王。此盖教民致福谢过,度戹解灾之法也。行之则上合天道,举无不应矣。三元仰谢斋,用壬辰、癸巳之日,戌亥之时。戌亥为天门,蛇对

大家都看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世情小说 《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问世后曾被改编为多种戏曲,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品花宝鉴 陈森 | 才子佳人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红楼春梦 郭则 | 世情小说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
醋葫芦 醉心西湖心月主人 | 世情小说 《醋葫芦》,明代醉心西湖心月主人著长篇小说,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之一,四卷二十回。 这是一部写人物的小说,它用夸张和幽默的笔法写都氏之妒,成珪的惧内,生动有趣。但是它未把人物简单化,都氏对翠苔凶狠、残醋,对成珪严厉粗暴,但对熊二娘却十分疼爱,也写出都氏善良的一面。
银瓶梅 不题撰人 | 才子佳人 《银瓶梅》原名《莲子瓶演义传》,描写唐玄宗年间侠士除奸平叛、报仇雪恨的故事。苏州刘芳之妻颜氏美丽贤惠,兵部尚书之子裴彪见色起意,设计诬陷刘芳勾结盗匪,使刘芳死于酷刑之下。颜氏逃出家门,被迫上二龙山避难。刘芳弃尸荒郊,却被友人陈升以莲子瓶救活。裴彪与奸党勾结,图谋不轨。刘芳冤情终于上达玄宗,刘芳、陈升等奉旨征剿奸党,裴家父子以及党羽尽被诛灭。小说写奸臣与盗匪勾结,侠士与忠臣联手,把个人恩仇与社稷安危纽结在一起,其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