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卷。元丘处机撰。道教经书。简称《磻溪集》。作者道号长春子,居磻溪学道,故以此名书。书前有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胡光谦序,大定二十七年(1187)毛麾序,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移刺霖序,泰和八年(1208)陈大任序。考丘处机于大定十四年(1174)入磻溪穴居六年,则此书成于大定时期。卷一为七言律诗。卷二为七言绝句。卷三有《青天歌》、《吟》六首、《颂》三首、《步虚词》二首、《世宗挽词》一首、《古调》十五首、五言短句三首、五言长篇五首。卷四为五言律诗。卷五为词。卷六亦录词数十首。除少数为传道之作外,多为题咏、抒怀、应酬一类。为研究丘处机生平及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
6.17 万字 | 2024-05-03 21:49更新
清郭庆藩撰。前人注解 《庄子》者,多达数十家,各家注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郭庆藩作 《庄子集释》,博采诸家之长。于正文之下,先引郭象注,次引成玄英疏,再用陆德明音义。而他自己的解释文句,则分别列于注疏音义之下。凡是关于音义的,都移于陆德明注解之下。其余所采卢文弨、王念孙、俞樾、李桢及郭庆藩世交郭嵩焘诸家之说,则偏重于训诂名物之文。《庄子》一书,旨意艰深,寓言也最多。郭庆藩集释 《庄子》,由声音以通训诂,因章句而求其大义,其方法颇为正确。解释之处,也基本恰当。对于附会之言,都弃之而不用,可见其治学严谨。司马彪注本较为近古,陆德明音义本又不完全,郭庆藩又辑自他书,补其缺漏。遇有异文,录之以便参考校订。后世学者认为这些都是可取之处。只是郭象注、成玄英疏还有不合《庄子》本意之处,郭庆藩未能认真核查,对于音义所引,又未详细注解,热衷于反切而忽视了校雠,这是其不足之处。尽管如此,后世学者都认为此书是目前流传最广、注释最好的通行本。现存清光绪二十年甲午(1844)湖南长沙思贤讲舍刻本、清末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1954年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1961年中华书局排印本。
255.26 万字 | 2024-04-14 21:58更新
2卷,金马丹阳著。辑悟道、酬和、修炼等方面的诗词300多首。其中以涉及修炼内丹方面的诗词为最多。主张清心寡欲,保气养神,修炼内丹,以成仙道。收入《道藏》第786册。
2.87 万字 | 2024-05-03 22:04更新
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注,元朝道士卫琪注。书成于元武宗至大三年(1311)。十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全书前二卷为论,后八卷为经文和注释。作者立论注经,皆不取原经劝善度人之宗旨,而博采儒释道三家之说,「本之以道学性理,参之以丹诀禅机」,重在述内丹易学原理。注文称:「文昌乃一部《周易》也」;「大洞即易太极也」。认为《文昌大洞仙经》之宗旨,「即自己金丹之道」。此说与经文本意大相迳庭。
29.92 万字 | 2024-04-14 22:10更新
道教书。附词一卷。金刘处玄撰。五卷。包括诗词歌颂五百多首。皆宣扬全真教旨。祖述老庄清静无为, 以慈、俭、不争为宝。借轮回因果,劝人除私去欲,戒恶劝善。收入《道藏》第785册。明正统本《道藏·太平部》有刘处玄《仙乐集》五卷,第四卷载词六十四首。《全金元词》据以入录,并从谭处端《水云集》补一首,共六十五首。
3.78 万字 | 2024-05-03 22:03更新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南宋甯全真传授,宋末元初林灵真编辑。二人皆为宋元道教灵宝东华派宗师。据考林灵真所编原书仅十二卷。今《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所收则增至三百二十卷,并附目录一卷,盖为元明间道流陆续增补而成巨帙。书中多次出现「大明国某州县某乡某里人」。即明人增修之证。书分二十品,辑录设斋建醮、祈禳炼度所用之各种科仪。包括立坛法度、各种斋醮之程式、仪轨及所用表章格式、符书云篆、偈赞颂词一等等,并附有多种符箓图像。所列科仪斋法虽极繁多,然其论斋醮之要,仍以内炼存思为科仪符法之本。强调法师须先内炼,自全其阳,方能为人炼度亡魂阴鬼,使其超升脱离幽冥。是为宋元诸符箓道派之公论。
389.68 万字 | 2024-04-07 21:16更新
内丹学著作。金代郝大通撰。据卷首自序(撰于金世宗大定十八年,1178年),本书原为十五卷,分三帙,今仅存四卷。卷首另有金翰林学士冯壁、浑水刘祁、郝氏门人范圆曦序。书分三部分。一为《周易参同契简要释义》,系四言偈颂,逐句自註。略谓《易》之道以虚静为体,应动为用。
1.44 万字 | 2024-05-03 22:07更新
道家养生学著作。明代张三丰撰,清代汪梦九辑,李西月重编,八卷。集中收录张三丰多种传记资料,对研究张三丰及其流派有一定价值。此外多为道论丹词,主要有:《大道论》、《玄机直指》、《道言浅说》、《玄要篇》等。其中《大道论》上、中、下三篇“穷性命之真,发圣贤仙佛之理,本本原原,加疏加注,有为无为之序,内药外药之分,养胎脱胎之妙,尽著篇编”;《玄机直讲》内有《炼丹火候说》、《返还证验说》、《服食大丹说》、《一粒黍米说》、《登天指迷说》、《龙虎铅汞说》、《注吕祖百字碑》; 《玄要篇》内有《亲口诀》、《道情歌》、《炼铅歌》、《先天一气歌》、《铅火歌》、《了道歌》、《打坐歌》、《道要秘歌》、《大道歌》、《真橐籥歌》、《玄关一窍歌》、《金丹歌》、《金液还丹破迷歌》、《龙虎还舟指迷歌》、《三还一返歌》、《固漏歌》、《金丹诗》、《大丹诗》、《蛰龙吟》、《洞天清唱》、《无根树道情》等一百余首诗词歌诀。内容丰富,文字通俗。载 《道藏辑要》毕集。
57.81 万字 | 2024-04-07 21:38更新
道教类书。《云笈七签》载:北周建德中(572—577),敕置通道观,令道士王延“校三洞经图,缄藏于观内。延作《珠囊》七卷”。已佚。今《道藏》所收《三洞珠囊》10卷,题唐代道士王悬河编修。《宋史·艺文志》、《通志略》皆著录为30卷。该书辑录“三洞”之精要,故名。主要内容是古代仙真和南北朝以前方士、道士的事迹,仙真位籍和劫运,修炼方术和斋仪戒律等。突出老子为帝师、化胡和张道陵布道教化说。分类选录,不加论说,征引道书甚众,保存若干已散失的经文。为研究六朝以来道教资料之一。
10.35 万字 | 2024-04-28 21:43更新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庄子》对工具理性也进行了深刻批判。 [37] 《庄子》进一步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观点。 [38] 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8.14 万字 | 2021-10-27 13:29更新
诗集。元尹志平撰。三卷。志平,沧洲(今河北沧县)人,为丘处机弟子,袭掌道教十三年,或与道友唱和,或述怀遣兴,集而成书,取名于所居“葆光轩”。依次为七言绝句二百五十余首,五言诗四十六首,古调诗三首,语录、直言各一则;词一百五十多首。自云诗有四炼,即字、句、格、意,而以意为主。认为诗作不在字精句健、风骚属时,而力主美于德,尚于志。故谓“心中实行真为保,口内虚词未足奇”。除宣讲道教教义、劝人为善外,亦有写景抒情内容,如《乙未季秋至介休县洪山明霞观作》七绝:“洪山佳景洞天幽,下枕清岩瀑布流。更上高原三四里,兴来闲步到泉头。”情景交融,颇有意境。有《(正统)道藏》本。
4.18 万字 | 2024-04-28 21:45更新
简称《仙鉴》,中国道教神仙故事及人物传记。元浮云山圣寿万年宫道士赵道一编。收入《正统道藏》。民国间上海广仓学窘有铅印单行本。作者自称有感于儒家有《资治通鉴》、佛家有《释氏通鉴》,“唯吾道家独缺斯文”。因搜之群书,考之经史,订之仙传,集录得道仙真事迹,始自黄帝、下逮宋末,计745人,成此一书,以补《列仙传》、《神仙传》之缺失。又有《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简称《仙鉴续编》和《仙鉴后集》。盖以得辑历世上圣高仙真修实行之可纪者,以为方来证道真士之监戒,故名。神仙人物传说。正编五十三卷,计七百四十五人;续编五卷,计三十四人;后集六卷,计一百二十位女仙。共六十四卷,总八百九十九人。元赵道一编修。成书于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续编和后集成书稍晚,当不早于元至元二年(1336年)。此书在道教诸仙传中收录人物最多,网罗各种材料,详加考订,间注明引书出处,凡有异说者皆数说并存,是为研究道教史及中国古神话小说史之重要材料。
149.68 万字 | 2024-04-14 22:02更新
《周易参同契》,是东汉魏伯阳所著,简称《参同契》,属道教早期经典。 全书托易象而论炼丹,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等,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为道教最早的系统论述炼丹的经籍。
0.79 万字 | 2021-02-28 09:09更新
一作《全真前后集》或《全真前后韬光集》。道教文集。十三卷。宋王重阳撰。成书于金大定二十八年 (1188年)。据大定二十八年(1188)范怿序:重阳逝世后,由门人收集遗文诗词约千余篇辑成,内容主要是“诱人还醇返朴,静息虚凝,养互初之灵物,见真如之妙性,识本来之面目,使复之于真,常归之于妙道”。在修炼方法上,力破金石符箓之法。一至八卷分别按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五绝、七绝、词等编辑,卷九为歌词诗、卷十为诗,卷十一至十三为词。内容多为题詠、述怀感事、赠答应酬之作,以诗词言志并宣传道教思想,成为以后全真道的一大特色。为研究全真道创教人王重阳生平思想的重要文献。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
9.96 万字 | 2024-04-28 21:42更新
太上黄箓斋仪,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编集删定,书成于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原书五十八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按黄箓斋乃道教灵宝六斋之一,主要用于为人拔度九祖罪根,拯济幽灵,谢罪祈恩,禳灾致福。自南朝陆修静撰集黄箓斋仪之后,六朝隋唐道士常修此斋。本书即唐末杜光庭编集删改前代各类黄箓斋仪而成,共收入斋仪五十八种。全书可分为四部分:卷一至卷九为黄箓斋第一、二、三日早午晚三朝行道仪, 卷十至四十汇集各种专门斋法之三时行道仪,分别用于太子降诞、特敕为臣下消灾、人臣为国消灾、安宅、忏禳疾病、三元行道、普度幽魂、迁拔、解考等斋事, 卷四一至四八为各种忏悔科仪,如士庶消灾方忏、安宅行道忏、荷恩感瑞忏、人臣为国忏、解考忏等等; 卷四九至五八为各种黄箓斋醮杂仪,如言功拜表、散坛设醮、转经、投璧等等。以上各种斋仪之行仪节次及所用祝文咒赞等多大同小异。其通行之仪式节次有唱赞、诵咒、上香、散景、礼师存念、鸣法鼓、启请、称法位、读词、礼方、步虚旋绕、发赞等等。所用咒符祝赞等仪文,皆引自灵宝诸经。
44.43 万字 | 2024-04-14 21:41更新
道教内炼养经典。六卷。元李道纯撰,蔡志颐编。约成书于元成宗大德年间。此集系其门人蔡志颐编辑,于大德十年(1306)成书。依次为文三卷,计三十六篇;卷四后半卷收歌十一首;卷五为诗四十九首;卷六收词五十七首、隐语四则。书中力主三教合一说,认为三教异流而同源,三教所尚都是“静定”,佛教所谓“圆觉”即道教的“金丹”,而儒家则称“太极”。
11.44 万字 | 2024-04-07 21:51更新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南宋蒋叔舆编撰。据编末蒋叔舆之子蒋冲素等人所撰〈修书本末〉称本书原名《灵宝玉检》,系蒋叔舆根据其师留用光所传灵宝斋法仪轨,考证诠次而成。该书已佚,仅残存其中《黄箓斋仪》三十六卷。今《正统道藏》本五十七卷,又经后人增修而成,最后成书已晚至明代,收入洞玄部威仪类。本书集黄箓斋法之大成,不仅分门别类,详列各种黄箓斋醮仪轨,包括设坛法式、法具、法服、行斋节次、启文奏疏、咒语符图、偈颂赞引等等,并且酌情采集前辈陆修静、张万福、杜光庭、李景祈等人修订之斋醮仪范,保存不少有关古代斋仪已佚之资料。全书分二十四门,内容宏富,考辨精详,门类部帙井然有序,实为现存道教斋仪书中所罕见者。其卷一所载〈斋坛安镇经目〉,对考证六朝隋唐灵宝派经典亦有重要参考价值。
85.38 万字 | 2024-04-14 21:28更新
男女金丹地不同,(男子所观之地,与女子所观之地,初功本不同。)阴阳一理实相通,(男女都要炼成纯阳,其实理一而已。)清心寡欲为根本,筑基先要斩赤龙。(赤龙,月信也。炼去炼来月信不潮,两乳自缩如男子缩龟一般,则丹基始成。)
47.84 万字 | 2024-04-14 21:59更新
五卷。五代蜀杜光庭撰。道教中常有假托神、人相遇之事以感众。杜光庭撰《神仙感遇传》,就是辑录古今之人与神仙感应相遇之事,令人去向往追求。书中记述人神相遇的故事七十五条,每条都以遇仙者名号为题。所记故事虽为道家假托神异之说,但往往引之有据。如《李筌》条,是采自《阴符经注序》;《虬髯客》条,出于唐人小说,如此等等,知其并非杜撰。据此书第五卷末称“后有缺文”,知其非全,不知除此七十五条之外还缺多少条。据《宋史·艺文志》著录“杜光庭《神仙感遇传》十卷”,今存只有五卷,说明缺佚很多。《云笈七签》第一百一十二卷收载此书所述四十四条,可与此本相参阅。现存宋《云笈七签》 (节选)本、明 《道藏》本、《道藏举要》本,清《四库提要》据两淮盐政采进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
4.15 万字 | 2024-04-07 21:45更新
四卷。宋赵秉文撰。赵秉文,滏阳 (今属河北磁县)人,兴定元年 (1217)授侍读学士。后晋礼部尚书仍兼侍读学士。撰有《道德真经集解》。赵秉文认为道与德相须而不相离,因此不将 《老子》分为 《道经》、《德经》上下篇。该书体例清晰,总论章旨,释文平允。除录赵秉文对《老子》解释外,又辑有王弼、唐玄宗、宋徽宗、司马光、王雱等诸家之说,并于行文之中加作者姓氏用以分别,又参儒佛之说以释道。如注解“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句,其注文为: “玄玄则极矣”明重玄之极致,用以总论其旨;又谓“常无者,佛氏所谓真空也。常有者,佛氏所谓妙有也”,是以佛学明道家之理。此书不但体现了赵秉文对老氏之学参悟透彻,而且所集众家注释,使原著佚者,以此书存其万一;原著存者,也可依此书校对。现存明 《道藏》本、《小万卷楼丛书》本。
6.50 万字 | 2024-04-14 21:23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