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史通俗演义》又称《樵史》《樵史演义》,是清代江左樵子编辑的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共八卷四十回,成书于清初。小说记叙了明朝天启、崇祯、弘光三朝二十五年间的史事,表现了明栩与满酵政权的民族对抗、明钢与农民义军的阶级对抗及明朝内部客魏阔党与东林、复社之间的激烈党争这三大社会政治矛盾。其中所叙魏忠贤之祸国殃民,尤为触团惊心,使读者看蓟明朝珰祸之宿疾何等严重。作者将三种矛盾交织于一轶,反映出明朝灾亡的主要原因。小说所记史事,多为实录,其中虽然不乏某些珍贵史料的记载,但在艺术上比较平庸。
17.33 万字 | 2023-05-03 15:56更新
《雪鸿泪史》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篇日记体艳情小说,是公认的鸳鸯蝴蝶派小说最著名的代表作,在小说形式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雪鸿泪史》假托是《玉梨魂》主人公何梦霞的日记,人物还是原来的那几个,情节则增加了十分之三四,诗词书札增加了十之五六。他在“例言”中说明:“是书主旨,在矫正《玉梨魂》之误,就其事而译其文,一为小说,一为日记,作法截然不同。”他在写此书的时候,因为赶时间,部分诗词是照搬他人的作品。后来单行本出版,被人检举,他也承认并表示要补换。果然后来重作时,把他人的作品全部删除,笔墨也就一致了。《雪鸿泪史》在读者中又一次掀起了争论热潮。
17.27 万字 | 2022-06-11 08:18更新
《百家公案》是明代安遇时撰白话短篇公案小说集,大约成书于明代万历初年。 正文之前附有《包文拯国史本传》以及《包待制出身源流》。《包待制出身源流》以小说形式叙包拯出身至做县令间事。正文为假托包拯审理的公案一百则,系杂取民间传说、元杂剧包公戏的素材而成,颇具神话色彩,叙述亦觉生动。 [1] 《百家公案》的诞生,不仅标志着长篇公案通俗小说的成立,使得中国古代长篇通俗小说有了一个新品种,而且由于公案通俗小说注重世俗生活的描写和时事新闻的报道,使得长篇通俗小说开始关注现实社会和世俗生活,世俗人情小说和时事政治小说也迅速崛起,形成古代通俗小说发展的又一崭新局面。
17.18 万字 | 2023-05-16 16:24更新
《岭南逸史》是清代花溪逸士创作的长篇章回小说,共二十八回。清乾隆五十八年已经完稿,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镌刻出版。 该小说主人公是客家士子黄逢玉。故事情节以黄逢玉与张贵儿、李小鬟、梅映雪、谢金莲(其中李、梅为瑶族)的爱情婚姻关系为主线展开,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客家人的历史和文化。行文流畅,富于变化,虽然它未能跳出才子佳人小说的套路,却涉及人们过去极少接触过的题材,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17.17 万字 | 2022-06-21 21:22更新
《增集续传灯录》,凡六卷,另有目录一卷。明代南石文琇(1345~1418)着,清康熙十年(1671)浙江嘉兴府楞严寺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二册。系文琇继‘续传灯录’之后,搜录宋至元代之禅宗典籍、塔铭、行状等,增订、编集大鉴下十八世至二十五世,计五百余位禅师之行实、机缘语要等。卷末附录五灯会元补遗一卷,增列大鉴下十七世,计二十人之略传。又于补遗之后增列法嗣未详者七人。
17.17 万字 | 2024-01-23 13:28更新
《春阿氏谋夫案》又名《春阿氏》,是根据光绪年发生在北京内城镶黄旗驻防区域内一桩实有命案创编而成的小说。春阿氏年仅19岁,是旗人阿洪阿之女,嫁与本旗春英为妻,按照旗人以名代姓习惯被称为春阿氏。春阿氏是旧时代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者,原本已有婚约,待嫁与她青梅竹马的表弟玉吉,不料对方父母双折,家里便悍然毁约,改将她嫁给春英。婆家的人口复杂,大婆婆严苛,二婆婆刁钻,丈夫愚蛮,还有太婆婆与小叔小姑们,都需她伺候,每日不堪其苦。一晚玉吉前来不意为春英撞见,玉吉一时性起砍倒春英。待婆家发现时玉吉逃逸,春阿氏自此一口咬定是自己失手杀了丈夫,至死决不改口。该案经官府审理,久拖不能定夺,后虽审定为永久监禁,春阿氏却病死狱中,玉吉殉情亦自缢而去。《春阿氏》是该事完结不久即问世的长篇小说,构思不周及结构未工之处确有一些,但是作品在面世一个世纪以来却不断有读者在读在议,不曾为岁月埋没,可见其价值之存在
17.15 万字 | 2022-04-03 17:25更新
《善恶图全传》是清代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 一名《善恶图》。四十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嘉庆年间。该书叙以活阎罗李雷为主角的贪官污吏及其爪牙横行霸道、为非作歹而终遭报应的故事。
17.07 万字 | 2022-07-31 14:41更新
《冲虚至德真经四解》金人高守元纂集,约成书於大定乙酉。二十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高守元集《列子》张湛注、卢重玄解、宋徽宗政和御解、范致虚训释为一书,故名《四解》。全编以张湛注经、注为主体,不冠名姓,其他则以“卢曰”、“政和”、“范曰”相区别,悉数客观胪列而不加个人识断。东晋学者张湛,通过注解《列子》,宣扬他的玄学思想。盛唐学者卢重玄则以诠释经典阐述其重玄理论。殆至北宋政和年间,徽宗赵佶与其臣僚范致虚以“老学解读《列子》,糅合儒、道,并将宋代易学引入其中”,即《冲虚至德真经义解》及《冲虚至德真经解》二书。唐代殷敬顺《列子释文》(《冲虚真经释文》)侧重于音义训诂,而较早的诠解经典、阐发义理的传注之作非此四家莫属。
17.06 万字 | 2023-06-16 21:15更新
《快心编》是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全称《醒世奇观快心编全传》,一名《快心编全传》《快心编传奇》,又名《儒释道三剑忠烈传》。三集十六卷三十二回。题“天花才子编辑,四桥居士评点”,成书于清初。
17.04 万字 | 2022-06-18 09:26更新
梵名Bhadrakalpika -su^tra 。凡八卷。又称■陀劫三昧经、贤劫定意经。梵文原典已佚,现存藏译本与汉译本等。汉译本乃西晋竺法护于永康元年(300,一说永平元年)译出,计二十四章。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内容叙述佛陀在祇园时,答覆喜王菩萨之请问,首先说诸种三昧(梵sama^dhi ,巴同,精神集中之最高境地)及其功德,次言八万四千大乘德目及佛陀之殊胜功德,又列举贤劫(现在住劫)期中所出现之千佛名称及所居之城邑、族姓、父母、弟子、寿量、三会之众数等,最后叙及传持本经之各种功德。然汉译本文字艰涩,阅读困难,故研读者少。此经于各种佛名经中,乃最早之汉译本,故保有最古之型态,译出后即受到相当之重视。
16.90 万字 | 2024-03-20 19:51更新
凡十卷。宋代禅僧长芦宗赜集。于崇宁二年(1103)完成。又称崇宁清规、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禅规。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册。有关禅院之组织规程及僧众日常生活之规定,称为清规;最早有唐代百丈怀海(720~814)所撰述之‘百丈古清规’。至北宋时代古清规已散逸,禅林规则紊乱,宗赜为再兴百丈清规之精神,遂搜集残存于诸山之行法偈颂,编撰本清规。其后,中国、日本所制定之清规,皆以本清规为标准。
16.76 万字 | 2024-04-08 17:12更新
《禅林宝训笔说》,是对《禅林宝训》所作注释,清代智祥在康熙丙戊年(1706)年完成,智禅撰述“笔说”之旨趣在于“续微学于将坠,发妙理于浅近。……要即古人之言以达古人之意。”
16.75 万字 | 2024-02-28 19:44更新
《痛史》是清吴趼人著小说。主要写南宋灭亡,元军入主中原,权奸贾似道卖国求荣,文天祥等忠臣义士奋勇抗元的故事。小说忠实地再现了庙堂腥膻、干戈遍地的民族深重灾难,状写元人淫杀之酷,是一部忧伤愤激之作。书中集中刻画了卖国贼贾似道的形象,他以外戚专擅朝政,恣威弄权,荒淫无耻,暗与元蒙勾结,终于得到恶贯满盈的下场。小说忠于史实,兼采讲史与侠义小说之长,感情充沛,笔墨酣恣,凛凛有生气。
16.75 万字 | 2023-04-14 09:44更新
《岱史》,明朝查志隆编撰。书成于万历年间。十八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为岱岳(即[[泰山])史志。据卷首序文称:山东长芦巡盐御史谭耀有感于前人所撰岱岳史志简略侵废,乃命属下转运史查志隆重新编辑续补而成此书。全书分十四篇,〈图考〉、〈星野考〉、〈形胜考〉三篇,详考泰山域图、天象及山川形势。〈山水表〉、〈疆域表〉二篇,列举泰山之山水疆域。〈狩典纪〉、〈望典纪〉、〈遗迹纪〉、〈灵宇纪〉四篇,记述历代帝王巡狩泰山,举行祭祀典礼之历史和遗迹。〈宫室志〉、〈物产志〉、〈香税志〉、〈灾祥志〉、〈登览志〉五篇,分别记载泰山宫观寺庙,土产风物,香火税收,灾异祥瑞,并辑录历代登临泰山之文人官吏所作诗词歌咏,序文游记等。全书编辑条理清晰,考释详实,每篇之前冠以小序,概述条例宗旨。
16.70 万字 | 2024-07-28 19:50更新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宋中印土沙门法护等译.即《大宝积经》第十二菩萨藏会异译
16.62 万字 | 2022-09-07 09:23更新
《东汉秘史》,题“金川西湖谢诏编集”,“金陵周氏大业堂评订”。主要内容自王莽出身起,叙述东汉十二帝的更替,着重光武中兴的故事。本书依《全汉志传》、《两汉开国中兴传志》的架构,稍作补充。
16.60 万字 | 2024-04-28 21:31更新
《庄子翼》汇集有关《庄子》注疏的著作。明万历十六年(1588)刻本,8卷。《庄子阙误》一卷,附录一卷。另有《四库全书》本。明焦竑编。所列引用书目,自郭象注以下22家。旁引他说互相发明者,自支遁以下计16家。又章句音义自郭象以下凡11家。核其所引,惟郭象、吕惠卿、褚伯秀、罗勉学、陆西星五家之说最多,其余不过间出数条而已,间亦以竑本人的《笔乘》之文附之。引用诸家之说,各取其精采部分,首尾完整,自成章段,列于原文各章之后。音义训诂取其一字一句者,联贯其文,缀原文末句之下。本书采集广博,亦较为精粹,集宋明注庄之大成。所引竑本人《笔乘》之文,也多有发明。末附《庄子阙误》,全录陈景元之文,是校勘《庄子》的重要参考资料。附录列《史记·庄子列传》、阮籍、王安石的《庄子论》、苏轼《庄子祠堂记》、潘佑的《赠别》、王雱的《杂说》、李士表的《庄子九论》。书中提到典籍名称,有不够准确之处。如王雱著《南华真经新传》及《杂说》,而书中称王注内篇。刘概有《庄子注》,而书中以内、外篇注分别称之。潘佑系南唐人,而将其文厕之于苏轼、王雱之间,亦为疏漏。然明代自杨慎以后,博洽者无过于竑,其所引录的古籍众多,不失为一个好的注本。
16.51 万字 | 2024-07-28 19:55更新
属于《大藏经》的一部分。是对大藏经内小乘部经典之统称。原为佛陀所说教法之总称,大乘佛教于西历纪元前后兴起,遂有大乘经典之成立;相对于此,举凡有阿含之经名者,皆为小乘经典,阿含部遂成小乘经典之异名。
16.44 万字 | 2022-05-12 19:21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