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月上女经
佛说月上女经

阇那崛多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佛说月上女经》,《月上女经》是阇那崛多译于隋代开皇十一年(591)的书籍,共二卷,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叙说印度古代毗耶离城长者毗摩罗诘之女‘月上’受记之经过。月上出生未久,忽而如八岁童女,姿容端丽,各方求婚者众。月上女遂宣告七日后将选夫婿。届期月上女凌空向大众说偈,大众闻偈而止贪欲。后遇舍利弗,与之问答深义;复诣佛所,与文殊师利等菩萨谈论,屡现神变奇瑞,并转女身成男子,随即出家皈佛。

1.37 万字 | 2022-11-27 20:52更新

沧浪诗话
沧浪诗话

严羽 | 诗话词话 | 已完结

《沧浪诗话》是南宋诗论家严羽创作的诗歌理论著作,大约在绍定(1228—1233)前、至迟在淳祐(1241—1252)前成书。《沧浪诗话》对古代诗歌的流变,尤其是唐诗和宋诗,作了深入的探讨和总结,提出了诗歌艺术的美学特征和诗歌创作的特殊性,强调了诗歌创作的形象思维和富于情感等特点,直接影响到后来的“格调派”“性灵派”“神韵派”等诗派。后世的一些文学理论家如王夫之、叶燮、王国维等,都在借鉴其理论思维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1.65 万字 | 2022-12-17 19:58更新

诗格
诗格

王昌龄 | 诗话词话 | 已完结

《诗格》一卷,又名《王少伯诗格》,旧题王昌龄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于文史类,《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集部文史类。后人或疑为伪书。

1.35 万字 | 2022-12-27 20:45更新

高子遗书
高子遗书

高攀龙 | 诗文别集 | 已完结

高攀龙晚年亲订《就正录》,包含其讲义、奏疏及诸说,《高子遗书》即高氏弟子陈龙正整理《就正录》与若干篇高攀龙的遗文而成。《高子遗书》十二卷,内容为语、札记、经说辨赞、讲义、语录、诗、疏揭问、书、序、碑传记谱训、志表状祭文、题跋杂书各一卷。其中论学语、经说、讲义、语录,论学书信等是高攀龙阐发义理的主要部分,也是他哲学思想较为集中的体现。高攀龙(1562—1626),初字云从,后改字存之,谥忠宪,别号景逸,世称景逸先生,明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今江苏无锡市)人。晚明理学家,东林党领袖之一。高攀龙少习程朱理学,中举后就学于顾宪成,中进士后因疏诋时政而遭贬谪,后弃官家居30余年,其间与顾宪成重建东林书院,讲学不辍,蜚声学林。《明史》谓高攀龙其人“操履笃实,粹然一出于正,为一时儒者之宗”。

29.39 万字 | 2023-01-01 17:03更新

词洁辑评
词洁辑评

先著 程洪 | 诗话词话 | 已完结

《词洁辑评》,词学著作。清先著、程洪撰。五卷。是书所选以宋词为主,时出评语,论述词之源流体制,间以品藻,作者命为《词洁》,其原因在于“恐词之或即于淫鄙秽杂,而因此以见宋人之所为。固自有真耳。”

1.28 万字 | 2023-01-10 15:06更新

诸法无行经
诸法无行经

鸠摩罗什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诸法无行(hèng)经》, 梵名 Sarva-dharmāpravrtti-nirdes/a。凡二卷。姚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阐说诸法之实相,原无善恶等分别。同本之异译,有隋代阇那崛多译之诸法本无经三卷、宋代绍德等译之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三卷,皆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

1.73 万字 | 2023-01-11 11:21更新

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
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

竺法护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西晋-竺法护译

2.23 万字 | 2023-01-11 11:34更新

大方广宝箧经
大方广宝箧经

求那跋陀罗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大方广宝箧经》,又称《文殊师利现宝藏经》,佛教典籍,载《大正新修大藏经·经集部》,共三卷,为刘宋求那跋陀罗译。 该经讲述佛陀到祇园说法,文殊菩萨后来与须菩提应答,而使之默,舍利弗、目犍连等各述文殊的智慧与辩才。

2.24 万字 | 2023-01-15 16:11更新

文选
文选

萧统 | 诗文别集 | 已完结

《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昭明文选》收录自周代至六朝梁以前七八百年间130多位作者的诗文700余篇。在这部总集里,萧统把我国先秦两汉以来文史哲不分的现象作了梳理和区分。他认为经史诸子都以立意纪事为本,不属词章之作,只有符合“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标准的文章才能入选。也就是说,只有强调“文以载道”,在文章中蕴含自己的思想,并且善用典故成辞、善用形容比喻、辞采精巧华丽的文章,才合乎标准,《昭明文选》正是以此来划分文学与非文学界限的第一部选集。

158.26 万字 | 2023-02-13 21:54更新

列祖提纲录
列祖提纲录

呆翁行悦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列祖提纲录》,凡四十二卷。清代僧呆翁行悦(1619~1684)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系行悦二十年间云游四方,广收博录诸祖师耆宿之殊言异行,或以事集言,或因言立事,随见随记,而无古今、尊卑、世次、宗派之分。集录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等五家之前的诸正传、旁出,计四百余人之法语,内容自祝厘、报本、尊祖、上堂、小参,乃至节腊、元旦、法器等,皆依敕修百丈清规之住持日用诸事,各列科条,详加阐示,计三百余种丛林事要,三千余则宗祖提纲。令学人明了祖师之提撕,得修道之指针。

48.64 万字 | 2023-04-23 06:09更新

抱朴子神仙金汋经
抱朴子神仙金汋经

佚名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抱朴子神仙金汋经》,撰人不详,似出隋唐。三卷。上卷言金汹还丹之作法及功效。中下二卷抄录《抱朴子·金丹篇》。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本书从内容看,似为南北朝或隋唐道士以葛洪之名而作。《通志•艺文略》着录此书三卷。今《正统道藏》本亦为三卷,收入洞神部众术类。本书上卷叙述金汋还丹之作法及功效。其法以黄金、水银加雄黄、硝石,入青竹筒中密封百日,化作金水、汞水。再将金水煮水银,用淳苦酒汩渍其上,猛火煅之三十日,使水银皆紫。再用六一泥涂黄土瓯里面,将水银盛入其中烧炼成还丹。

1.15 万字 | 2023-05-02 07:49更新

新修往生传
新修往生传

王古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新修往生传》,凡三卷。又作新修净土往生传。宋代王古撰。记述我国往生净土者之事迹。本书为增补飞山戒珠所著净土往生传之作,成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近年发现上下二卷,上卷有正传二十五人,附录十三人;下卷有正传三十一人,附录九人。中卷今已不传。

2.93 万字 | 2023-05-16 14:30更新

道德真经疏义
道德真经疏义

江澄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道德真经疏义》,十四卷。宋江澄 (生卒年不详)撰。江澄,太学生,宋人,其余不详。撰有《道德真经疏义》。宋徽宗赵佶,曾经为 《道德经》作解,引起宋代学者纷纷研究著述。江澄撰此书,就是为了疏证《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其书效仿杜光庭著《道德真经广圣义》的体例,又与章安所作 《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体例相近。前列经文御注,次为解义疏证。逐句阐述,疏文繁衍;广引旧籍,多以 《庄子》、《周易》文理相参。然宋徽宗解释“道德”,其文简约;而江澄之疏,称道之为物,无所不在,无所不通,万物皆由道,赞成“道无尽而德可修”之论。后世学者对此书予以肯定。如《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认为其书 “语皆精审”、“文理周密”,使读者 “读徽宗之注,不觉其简; 澄之疏文,不厌其繁。”然江澄注疏,局于御注,缺少宏通阐述,白璧微瑕。现存明 《道藏》本、明 《道藏举要》本。

16.00 万字 | 2023-06-16 21:11更新

道德真经集注
道德真经集注

张氏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道德真经集注》十卷。宋张氏撰。张氏,其名与生平事迹均不详。此书约成于绍圣年间 (1094—1097),是集唐玄宗、河上公、王弼、王雱四家《老子》注本而成。没有增损,也无己意参入。卷首有唐玄宗、左仙公葛玄、王雱等注本序言;后有《音释》,非常简略,并有梁迥后序,阐述张氏撰此书之旨。《道德真经集注》按《道经》、《德经》八十一章逐句释义。先列经文,次为唐玄宗、河上公、王弼、王雱各家注疏,并于《道经》、《德经》之下,以王雱之意总论其要旨。虽然此书没有撰者新意,但其所集四家注本,今已亡佚者赖此书得以保存,今有讹误者又可以此书引校。后世学者对此书较为看重,更对其版本进行过认真考证。有学者据《宋史·艺文志》所载录文如海集注《老子》二卷,因其内含唐玄宗、河上公、王弼、王雱等注而认为其与《道德真经集注》相同。但因卷帙不同,不能肯定文如海与张氏所作是同一本书。近人王重民《老子考》认为张公是倡议作集注者,文如海受张公之命而为此集注也有可能。然到底真相如何,有待进一步考证。现存明《道藏》本。

10.64 万字 | 2023-06-19 21:49更新

南华真经
南华真经

庄周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南华真经》原名《庄子》。相传战国时宋人庄周撰,实为道家庄周学派着作总集。唐代尊为道教四子真经之一。原本五十二篇,现毒晋人部象注本三十三篇。分作五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参校本:《四部丛刊》影印明世德堂刊本(简称世德本)。

7.76 万字 | 2023-06-19 22:09更新

永觉元贤禅师广录
永觉元贤禅师广录

元贤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永觉元贤禅师广录》,凡三十卷。又作永觉和尚广录。明代僧元贤(1578~1657)所撰,为霖道霈重编。清顺治十四年(1657)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五册。编集福州鼓山涌泉寺语、泉州开元寺语、杭州真寂禅院语、剑州宝善庵语、小参、普说、茶话、拈古、颂古、佛事、书问、序、记、文、考、疏、铭、诸祖道影赞、偈颂等,及卷二十七与二十八之洞上古辙、卷二十九与三十之寱言。卷首收录禅余内集序、禅余外集序、最后语序、鼓山晚录序,于林之蕃所撰之序文中谓,以上诸单行本原皆收于本广录中,其中,‘禅余内集’为语录集,‘禅余外集’则为诗文,各八卷,太冲道顺编,皆刊行于崇祯十六年(1643)。‘鼓山晚录’系元贤六十七岁至七十五岁间再住鼓山之语录,凡二卷,太冲道顺编,约刊行于永历六年(1652)间。‘最后语’系元贤八十岁示寂前之最后绝唱,凡二卷,传善编,约刊行于永历十一、十二年间。

30.40 万字 | 2023-08-31 08:50更新

道德真经论
道德真经论

司马光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四卷。宋司马光撰。《道德真经论》又称《道德真经传》、《道德论述要》、《老子道德论述要》。汉晋以来,研究《老子》的学者聚讼纷争,其争论焦点之一就是道德是否一体。一派主张道德分见,陆德明《经典释文》及唐代传注皆从此说;另一派主张道德一贯,以司马迁为代表。司马光支持后者,认为道德连体,不可偏举,应废《道经》、《德经》之名,而称《道德论》。《道德真经传》,注疏简略。司马光注“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句,皆于“有”、“无”之后断句,与古读不同。他注疏道:“天地,有形之大者也。其始,必因于无,故名万物天地之始曰‘无’;万物以形相生,其生,必因于有,故名物之母曰‘有’。”由此可知,司马光在“有”、“无”之后断句之原由。后世研究《老子》的学者,因学术观点不同,对司马光《道德真经传》褒贬不一。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所录《道德真经传》有“夫道德连体,不可偏举,今从本名,温公之说如此,其不曰《经》而曰《论》,亦公新意也”句,对司马光力废《道经》、《德经》篇名之举,大为赞赏。至于对“无名,天地之始”四句的断句,虽然新颖,却不符老子原意。总体看来,《道德真经传》虽有司马光的独创之见,但在学术上并没有更高的造诣。现存明《道藏》本、明《道藏举要》本。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都玉诀类。原经无章名,今据王弼本补。

1.46 万字 | 2023-09-03 20:40更新

心赋注
心赋注

永明延寿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四卷。宋·永明延寿述。明·崇祯七年(1634)刊行。又名《注心赋》。收在《卍续藏》第一一一册、《禅宗全书》第三十九册。永明延寿,字仲玄,赐号‘智觉禅师’,天台德韶法嗣、大鉴下十二世、法眼三世。宋太祖建隆二年(961)住永明寺,达十五年;开宝八年(975)示寂。本书是师于永明寺时之著述,主要依据《楞伽经》中‘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一语,以赋绝待灵知之一心,并引用诸经论自作注释。在本书中,师谓此心系‘觉王同禀,祖胤亲传,大开真俗之本,独标天地之先,常为诸佛之师,能含众妙。恒作群贤之母,可谓幽玄。灵性有珠,该通匪一。千途尽向于众生,万象皆从于此出。’‘可谓履道之通衢,悟宗之真诀。’阐明统合一代时教应归入此一心。书中注释部份所引用之经论颇多,有《楞严》、《净名》、《金刚》、《圆觉》、《涅槃》、《法华》、《华严》等诸大乘经;《大智度论》、《肇论》、《释摩诃衍论》、《起信论》、《唯识论疏》等诸论,以及《高僧传》、《永嘉集》、《信心铭》、《证道歌》等书。卷末另附有〈音释〉一卷。

22.73 万字 | 2024-03-18 16:10更新

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修斋仪轨
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修斋仪轨

志磐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修斋仪轨,六卷,宋志磐撰,明袾宏重订,附竹窗随笔一则,又云水陆修斋仪轨,出云栖法彙,见新编续藏。

15.20 万字 | 2024-04-08 16:44更新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

蒋叔舆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南宋蒋叔舆编撰。据编末蒋叔舆之子蒋冲素等人所撰〈修书本末〉称本书原名《灵宝玉检》,系蒋叔舆根据其师留用光所传灵宝斋法仪轨,考证诠次而成。该书已佚,仅残存其中《黄箓斋仪》三十六卷。今《正统道藏》本五十七卷,又经后人增修而成,最后成书已晚至明代,收入洞玄部威仪类。本书集黄箓斋法之大成,不仅分门别类,详列各种黄箓斋醮仪轨,包括设坛法式、法具、法服、行斋节次、启文奏疏、咒语符图、偈颂赞引等等,并且酌情采集前辈陆修静、张万福、杜光庭、李景祈等人修订之斋醮仪范,保存不少有关古代斋仪已佚之资料。全书分二十四门,内容宏富,考辨精详,门类部帙井然有序,实为现存道教斋仪书中所罕见者。其卷一所载〈斋坛安镇经目〉,对考证六朝隋唐灵宝派经典亦有重要参考价值。

85.38 万字 | 2024-04-14 21:28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