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四卷,宋惟净等译。
1.61 万字 | 2022-06-15 08:57更新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又名大集贤护经。大方等者,为大乘经之通称,亦称 大方广。于方等经中最上,故称大方等
4.19 万字 | 2022-11-02 08:16更新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是南北朝时期昙景翻译的一部佛经,于建元元年(479)至中兴二年(502)之间译出。本经以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命大弟子目犍连前往迦毗罗城,度其子罗喉罗出家作沙弥为引子,围绕罗喉罗因年幼"耽著嬉戏,不乐听法",波斯匿王因"不堪苦坐听佛说法",波斯匿王夫人的"四石女"(四个侍女)因宝珠被窃遭打,"五百粗行比丘"因不能忍受戒律的约束要求还俗等事,记述了佛对罗喉罗、波斯匿王、祇陀太子等人所说的"十善道法"(修行"十善")理论,以及相关的宿缘故事("野干"与"天帝"的对话等)。
2.24 万字 | 2023-01-11 11:37更新
《祖庭事苑》,八卷。北宋·睦庵善卿所编的佛学辞典。收在《万续藏》第一一三册、《禅宗全书》第八十四册。内容系对云门文偃、雪窦重显等师之语录所作的注释。凡其书中之难解语句,包括佛教或世典之故事、成语、名数、人名、俚语、方言等,凡二千四百余项,皆加以诠解。其著作缘由,如卷首法英之序云(万续113·1上):“其间援引释教之因缘,儒书之事迹,往往不知其源流,而妄为臆说。岂特取笑识者,其误累后学为不浅鲜。卿因猎涉众经,遍询知识,或闻一缘得一事,则录之于心,编之于简。而又求诸古录,以较其是非,念兹在兹,仅二十载总得二千四百余目。此虽深违达磨西来传心之意,庶几通明之士推一而适万,会事以归真,而事苑之作岂曰小补。”
18.51 万字 | 2023-02-15 20:36更新
《冲虚至德真经解》,二十卷。宋江遹撰。唐天宝元年,诏号列御寇为冲虚子,其书 《列子》 为 《冲虚真经》,宋人又加至德二字而为《冲虚至德真经》。江遹作此书实际上是注《列子》,后人依《列子》八卷之数,将江遹所作二十卷合并为八卷,所以清《四库全书》依内府所藏八卷本收录,今依 《四库》本。前人研究 《列子》者,除晋人张湛外,有唐代殷敬慎作释文二卷,其书已不独存,其释文与张湛注文夹于通行本经句之下,已难分张注或殷释;又有唐人卢重玄作《冲虚真经解》二卷,如今也存于他人书中,唯有江遹此书,仍流传完备。其书逐段解说经文,阐发其旨意。认为“天道之运,必先于天瑞。圣人之应世,莫大于帝王”(见《说符》篇末解说),所以 《列子》一书的篇次为:《天瑞》第一,《黄帝》第二,《周穆王》第三,《仲尼》第四,《汤问》第五,《力命》第六,《杨朱》第七,《说符》第八。认为 《列子》一书的旨意是 “传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而所谓古之博大真人者也。”(出处同上)江遹颇为注重经中言外之意,称“子列子,古之善为士者也”(见《天瑞》首句解)。认为子列子不是一个人的称呼,而是先古所有“善为士者”的总称。他在《天瑞篇》中解释壶丘子林:是 “以虚容为体,以中庸为道,兼覆万物者”所以为诸子 (即子列子)之师。江遹此说,否定了列御寇其人的存在。后世研究《列子》者,认为江遹之作文辞典雅,思致玄远,但也不无穿凿之处,又染俗流之猥言,未免有秽其书。现存明 《道藏》本 (题二十卷,与焦竑《国史经籍志》著录的卷数相同),清 《四库全书》本。
10.89 万字 | 2023-06-05 21:14更新
《冲虚至德真经四解》金人高守元纂集,约成书於大定乙酉。二十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高守元集《列子》张湛注、卢重玄解、宋徽宗政和御解、范致虚训释为一书,故名《四解》。全编以张湛注经、注为主体,不冠名姓,其他则以“卢曰”、“政和”、“范曰”相区别,悉数客观胪列而不加个人识断。东晋学者张湛,通过注解《列子》,宣扬他的玄学思想。盛唐学者卢重玄则以诠释经典阐述其重玄理论。殆至北宋政和年间,徽宗赵佶与其臣僚范致虚以“老学解读《列子》,糅合儒、道,并将宋代易学引入其中”,即《冲虚至德真经义解》及《冲虚至德真经解》二书。唐代殷敬顺《列子释文》(《冲虚真经释文》)侧重于音义训诂,而较早的诠解经典、阐发义理的传注之作非此四家莫属。
17.06 万字 | 2023-06-16 21:15更新
净心诫观法发真钞,三卷,唐道宣撰,宋元照序,宋允堪钞并序,日本慧光合,排科会本,道谏刊版回向,内题无法字。
12.26 万字 | 2024-03-28 14:28更新
凡九卷。明代僧山翁道忞编,吴侗集,崇祯五年(1632)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七册。初时,道忞欲搜录诸传灯录、碑铭残简等,以编集禅宗祖师之世系,偶知闽人吴侗亦有类似之撰述,道忞遂合二人之作,加以修订成书。内容系以图表列述自释迦牟尼以下,南岳、沩仰、临济、黄龙、杨岐、虎丘、云门、法眼、青原、曹洞等诸正脉,旁出嗣法传承之源流。清顺治十一年(1654),介庵悟进(1612~ 1673)刊行所编之佛祖宗派世谱八卷,因其内容、形式与本书颇多雷同,故卍续藏仅收录其与本书有出入之卷一、卷五、卷六等小部分,并附于本书之后。
13.54 万字 | 2024-04-18 20:19更新
凡三卷。又作三山来禅师五家宗旨纂要。清代三山灯来撰,性统编。康熙四十二年(1703)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全书论述禅宗五家特殊之宗风及重要法门,然重点在临济宗与曹洞宗上。并附录三身四智说及八识拈评。所述各家宗风,如:临济宗之全机大用、曹洞宗之正偏相资、沩仰宗之师资(徒)唱和、云门宗之出语高古、法眼宗之见色明心等,所述各家法门则有临济宗之四料简、三玄三要,曹洞宗之正偏五位、四宾主等,且一一略解并附颂。此书为了解禅门法要之入门书。
14.48 万字 | 2024-04-20 10:51更新
全称《大明度无极经》,亦称《大明无极经》,简称《大明经》、《明度经》。佛教经典。三国吴支谦译。是东汉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的异译本。
5.76 万字 | 2022-06-14 09:03更新
《毗耶娑问经》,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即《大宝积经》第四十九广博仙人会。而有结文。
1.70 万字 | 2022-08-25 15:10更新
《禅林类聚》刊行于元大德八年(1307年)。编纂者为扬州路天宁万寿禅寺善俊及门人智境、道泰。该著记录、汇集了中国禅宗发展鼎盛的唐至南宋末禅林名衲的行迹语录、得道见悟之解,以入历代禅僧所加短禅林类聚评、批判、赞誉诗文等。问世以后,被禅林奉为教行龟鉴之一。《禅林类聚》不仅在中国有巨大的影响,还流传至日本,成为中日友好往来之铭证。
18.24 万字 | 2023-02-15 20:29更新
《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又名《新旧服气经》。延陵先生编,桑榆子评。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参校版本:《云夏七签》,收入该书卷五十八、五十九及卷六十一。
1.11 万字 | 2023-05-02 07:46更新
《圣箭堂述古》,全一卷。明代僧为霖道霈(1615~1702)编。收于《万续藏》第一二七册。内容收录行止殊异、履践严明,足为后世学人楷模之古圣先贤事迹,及理致精深、谆谆教诫,足以针砭末法时弊之经传著述,包括僧堂记、大般若经、宏智正觉、云门匡真、罗湖野录、菩提达摩、息心铭等三十二项,一一予以阐论比评。三十二项中,道霈以所获文献之先后编集成书,而未依时代古今之次序列述。
2.39 万字 | 2023-08-21 09:30更新
《春秋诗话》,先秦诗歌史料著作。5卷。清代劳孝舆辑。作者于旧巢故垒中力开生面,择取《左传》中与诗相关者集为此书。卷1《赋诗》收集了《左传》所载各国公卿大夫在宴享赠答诸活动中赋诗的事例31则,体现了春秋时期在政治活动及日常生活中诵诗的风气。卷2《解诗》凡33则,多关涉到对《诗经》中某些诗章的解说。卷3《引诗》选录了《左传》中所记人们引诗以证其得失,抒其怀抱者,凡75则,显示了《诗经》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重大影响。卷4《拾诗》将散见于《左传》中的古诗韵语轶句加以汇集,分为赋、诵、讴、歌、谣、箴、铭、投壶词、繇词、谚和隐语11类,计35则。卷5《评诗》录吴公子季札观乐一篇,推举为批评典范。本书为研究春秋时期诗歌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人们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岭南遗书》及《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2.64 万字 | 2023-10-07 07:43更新
《古林清茂禅师语录》,五卷,元清茂说,元浩、清欲、应槐编,冯子振序,日本梵仙跋,又云扶宗普觉佛觉佛性禅师语录。南岳下第二十一世,嗣横川珙。泰定二年(1325)年刊行。又名《扶宗普觉佛觉佛性禅师语录》。收录师住白云、开元、永福等寺的语录、拈古、法语、小参、普说、真赞、自赞、偈颂等。收入《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二十八卷。
10.16 万字 | 2024-03-26 19:41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