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所行赞
佛所行赞

马鸣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佛所行赞》,佛教经典。又称《佛本行经》。古印度马鸣著,北凉昙无谶译。5卷,以诗体叙述佛陀行迹并宣说佛教义理。有南朝宋宝云之异译本,7卷。亦有藏译本。此经在古印度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度流传极广 。唐代义净说它“五天(竺)南海,无不讽诵”。

6.92 万字 | 2022-10-20 15:52更新

希叟绍昙禅师广录
希叟绍昙禅师广录

希叟绍昙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凡七卷。又作希叟和尚广录。宋代僧希叟绍昙撰,侍者法澄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二册。收录庆元府佛陇山进山语、平江府法华寺进山语、庆元府雪窦资圣寺进山语、小参、法语、拈古、题、跋、颂、赞、小佛事等。卷四之‘示日本平将军法语’,系日僧兰溪道隆遣使请希叟开示法语,以寄予当时之幕府将军北条时宗。卷六之‘俊侍者将别山四会语录归日本板行求予序引’,及‘日本澄上人’(最澄)、‘日本然上人’(法然)之颂等,皆显示希叟与来华日僧往来之密切。自悟等人编集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又作希叟绍昙和尚语录,亦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二册。

15.84 万字 | 2024-03-26 19:43更新

缁门崇行录
缁门崇行录

袾宏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缁门崇行录》,全一卷。明代袾宏辑。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八册。本书作者因慨叹末世出家沙门之堕落,故撰辑本书,内容简述自佛世至明代,百数十位有德行之出家沙门。

2.43 万字 | 2023-06-30 14:27更新

菩萨处胎经
菩萨处胎经

竺佛念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菩萨处胎经》又被称为《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处胎经》,《胎经》。讲述了佛为在母胎中听经讲经之事。姚秦 竺佛念译。

6.61 万字 | 2023-03-19 17:11更新

道地经
道地经

安世高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道地经》,(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修行道地经之略出。

0.94 万字 | 2022-11-17 15:10更新

大方广宝箧经
大方广宝箧经

求那跋陀罗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大方广宝箧经》,又称《文殊师利现宝藏经》,佛教典籍,载《大正新修大藏经·经集部》,共三卷,为刘宋求那跋陀罗译。 该经讲述佛陀到祇园说法,文殊菩萨后来与须菩提应答,而使之默,舍利弗、目犍连等各述文殊的智慧与辩才。

2.24 万字 | 2023-01-15 16:11更新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曼陀罗仙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又称《文殊说摩诃般若经》、《文殊师利般若波罗蜜经》,简称《文殊般若经》等,为佛教经典。它是《大般若经》第七回的异译。其内容叙述文殊师利、佛如来及有情界之一相不可得、福田相之不可思议,及一相庄严三摩地等说法。改经后被编入《大宝积经》,成为第四十六会《文殊说般若会》。另有异译,本南朝梁僧伽婆罗所译《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一卷。本经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

1.16 万字 | 2022-06-13 08:06更新

历朝释氏资鉴
历朝释氏资鉴

熙仲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历朝释氏资鉴》,简称《释氏资鉴》。佛教史书。元至元十二年(1275)熙仲编集。十二卷。编年体。所述佛教史迹,上自周昭王二十三年释迦牟尼降生,下至元世祖至元初年(1264),共二千余年。所引资料,宋以前多采自宋本觉《释氏通鉴》等,宋、元部分多采自笔记杂撰。本书以“明佛祖之垂慈,彰王臣之皈仰”为要旨,故记载有关历代王臣皈仰佛教之事很多(包括王臣与禅僧的对答“唱酬”)。本书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19.90 万字 | 2023-09-11 13:07更新

禅法要解
禅法要解

鸠摩罗什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禅法要解》,凡二卷。鸠摩罗什等译于姚秦弘始四年至十四年(402~412)。又称禅法要解经、禅要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旨在解说菩萨习禅之要法,初叙净观、不净观,次述除五盖修四禅之相,次说明慈、悲、喜、舍等四无量心,及四空定、四谛观之修习;并述心专正、质直、惭愧等十事,及四如意足、五神通之法。

1.86 万字 | 2023-01-15 16:19更新

梦窗国师语录
梦窗国师语录

梦窗疏石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梦窗国师语录》,凡三卷。全称梦窗正觉心宗普济国师语录。又作梦窗语录。日僧梦窗疏石(1275~1351)撰,本元、妙葩等编。日本文和三年(1354)刊行。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册。卷上辑录南禅寺、净智寺、圆觉寺、天龙寺等六会之语录,卷下之一辑录升座、拈香、小佛事、佛祖赞、自赞、偈颂等,卷下之二辑录普济国师年谱、西山夜话、塔铭、宋濂所撰之碑铭,以及拾遗(临川家训、三会院遗诫、西芳遗训、末后垂诫、偈颂、祭文、疏、梁牌、法语、发愿文等)。卷下之二所收西山夜话,系春屋妙葩所编,别刊于日本元禄十三年(1700),收录疏石住于天龙寺、西芳寺时,与学人之机缘问答、教诫等。

7.47 万字 | 2024-03-14 08:45更新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

绍德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三卷,赵宋绍德等译。诸法无行经之异译。

1.37 万字 | 2022-11-27 20:47更新

摩尼教下部赞
摩尼教下部赞

佚名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摩尼教下部赞》,摩尼教的诗歌集。唐译本。由敦煌出土,现存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该书收集摩尼教对诸神、日常行祭、斋戒、忏悔、悼念亡人等所使用的赞歌。全书分为赞夷数文、叹无常文、普启赞文、称赞忙儞俱知王文、叹诸护法明使文、叹无上明尊偈文、叹五明文、叹五界文等。

1.51 万字 | 2023-02-01 22:05更新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

法天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宋 法天译

3.34 万字 | 2023-03-19 16:50更新

名公法喜志
名公法喜志

夏树芳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名公法喜志》,四卷。明代夏树芳撰,冯定校阅。约成书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是一部辑录历代名儒百官和忠孝节义之士的持佛态度及言行事迹的传记体著作。所收人物始自汉武帝时的东方曼倩(即东方朔),终于元末明初的杨铁崖(即杨维祯),共二百零八人,多为崇佛者。本书编纂宗旨在于集录参禅学道之士,但唐以前的人物则不限于此。卷首有竹观衡、邹迪光、顾宪成、吴亮的序及自序。

4.45 万字 | 2024-04-20 10:56更新

续指月录
续指月录

聂先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续指月录》,凡二十卷。清代聂先撰。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三册。记述南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至清康熙十八年(1679),凡五百余年间,禅宗三十八世之法脉。卷首附江湘序、莆阳余怀序、如是居士之弁语、伦叙考等。

25.12 万字 | 2023-08-31 10:11更新

般若灯论释
般若灯论释

清辨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凡十五卷。又称般若灯论释、般若灯。清辨(梵Bhavya )着,唐代波罗颇迦罗蜜多罗译。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内容为清辨自中观自立派(梵Madhyamaka -sva^tantrika )之观点,对龙树中论各章加以注释而成者。本书之思想特征系以严守龙树以来中观学者之传承为其本位,故不仅处处论破外道及小乘各派之邪见,且批判同是中观派的佛护论师之学说。另一特点即针对瑜伽派之立场,本论之主张一反历来中观学者之观点,尤以对世俗谛与胜义谛之见解更是大异其趣。此外,本论之作者擅长运用因明论理,全书之中,论式结构锐利巧妙,宗因喻各支完备整然,并以之击破反对论者之立义;此为本书另一特点。本论之梵文原本今已不存,汉译本颇不完备。西藏译本收于丹珠尔中,题为般若灯根本中论颂(梵Prajn~a^ -pradi^pa-mu^lamadhyamaka-vr!tti ),迄今犹存,较汉译本受学者之重视。本论之注疏较著名者有观誓(梵Avalokitavrata )之般若灯疏(梵Prajn~a^pradi^pa -t!i^ka^ ),为了解印度末期中观派与瑜伽派之重要资料。

17.55 万字 | 2024-03-31 08:57更新

大乘止观法门宗圆记
大乘止观法门宗圆记

智涌了然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大乘止观法门宗圆记,五卷,宋了然述并序。有条个。

25.00 万字 | 2024-03-19 19:27更新

摩诃摩耶经
摩诃摩耶经

昙景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摩诃摩耶经》,凡二卷。北齐昙景译。又称《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佛临般涅槃母子相见经。略称摩耶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前半部记述佛陀升忉利天,为其生母摩耶夫人说法,令得初果。后半部记述佛陀游化诸国,后于拘尸那揭罗之娑罗双树间入涅槃,摩诃摩耶由天上降下,悲号恸绝,时佛陀开金棺与之诀别;经末记述佛悬记关于法住法灭之情形。[历代三宝纪卷四、法经录卷一、开 元释教录卷一、卷六、阅藏知津卷二十五]

1.55 万字 | 2022-11-12 19:58更新

佛说佛名经(三十卷)
佛说佛名经(三十卷)

佚名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佛名经有好几部: 一、元魏菩提流支所译的佛说佛名经,十二卷,举一万一千九十三尊。 二、失译人名,三十卷。 三、隋朝闍那崛多译的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八卷。 四、失译人名,三劫三千诸佛名经,三卷,简称三千佛名经。 五、隋朝那连提耶舍所译的百佛名经,一卷。

18.35 万字 | 2022-11-20 16:31更新

三观义
三观义

释智顗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三观义》,隋代释智顗撰。《三观义》一书,是智顗析广本维摩玄义而成,共有二万余言。此书先分别培智,称之为四种十二因缘所生之法。次正解释中,开为七重,即:辨三观名,辨三观相,对智眼,会乘意、明摄法、释成净名义,用三观解释摩维经义。此书的优点是,以观为经,以教为纬,纵贯始终、行慧大旨。尽管篇幅较短,但切中经义,故后人评价较高,认为此书在佛教书林中虽为沧海一滴但它却有“助升涅槃甘露法门”之作用。现见载版本有北京刻经处刻本。

2.41 万字 | 2023-06-20 08:31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