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是清代龙邱白云道人编辑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觉世姻缘玉楼春》。十二回,一作四卷二十四回。成书于清初。
8.69 万字 | 2022-05-10 10:05更新
珊城清远道人,深感《西汉》、《东汉》虚实之差,遂本史鉴之法重编了《东汉演义》。清远道人之重编本,较之谢诏原本更符合历史,但不足之处是缺乏演义的想象力和文学性,文字大量截取自正史。自清远道人重编后,嘉庆同文堂本、同治善成堂本《东西汉演义》,均是将甄伟《西汉演义》与清远道人重编《东汉演义》合刊在一起。
15.29 万字 | 2021-05-06 10:08更新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亦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三藏法师传》、《慈恩传》等。10卷。唐慧立本、彦悰笺,记玄奘生平事迹。因玄奘长期居住大慈恩寺,时人尊之为慈恩寺三藏法师。原5卷,垂拱四年(688)彦悰笺为10卷。前5卷记玄奘出家及到印度求法经过,大致依据《大唐西域记》 ;后5卷记回国后译经情况,叙述受到太宗、高宗的礼遇和社会的尊崇等,尤以所上表启为最多。其所记古代西域、印度及唐初以长安为中心的文化宗教情况,是极为宝贵的历史资料。但书中玄奘的生年,没有明白标出,为其不足处。此传古代有回鹘文译本,现存写本残卷,1930年出土于新疆。近现代以来,先后有法语、英语和日语译本等行世。
8.62 万字 | 2022-05-18 19:01更新
飞跎全传》,是用扬州俗谚写成的讽刺性滑稽小说。叙“飞跎子”原名石信,字不透,因误服蜜饯砒霜药,背上长出一块呆肉,左脚又被人弄坏,故人称“跳跎子”。跎子为要治好背跎腿跛,找逼上红城的悬天上帝求取仙方,一路历经形形色色的世态人情,终于拜师学到诸种绝技,被誉为“飞跎子”。时海外天子带领倭蛮、苗蛮、反蛮入侵中原,飞跎子奉师命下山出战,抵御倭蛮,摆阵斗法,难分难解,都抗囊菩萨出来说和,释、道、儒三教和解,天下归于太平。跎子最后加封跎王,名留后代。小说记扬州风土人情,文风粗犷,且由评话表演,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4.34 万字 | 2021-06-01 08:57更新
《御定六壬直指》(上下册)分上下两卷,上卷为“直指”,即简明扼要地介绍六壬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下卷为“析义”即对六壬所可能产生的每一课(以六十甲子纪日配每日十二个时辰共可得720课)的意义分课解释。六壬是我国最古老的预测吉凶的方法之一,与奇门(遁甲),太乙(神数)合称三式,并被尊为三式之首;因五行中壬属阳水为首和六十甲子中有六个“壬”而得名。其法以占时加地盘取四课,以四课之克贼发三传,以三传与干支的生克论吉凶。以克贼发三传起用者,因课无克则无动,无动则象不显;有克贼便有动,有动则象显;吉凶皆出乎动,深合易理。
36.88 万字 | 2022-11-01 20:26更新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 《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506.00 万字 | 2023-05-02 16:27更新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3.51 万字 | 2022-12-15 08:43更新
《四十华严》是华严经三种译本之一。凡四十卷。唐朝般若三藏译。贞元十二年( 796)译出,故又称贞元经。 收于大正藏第十册。即《八十华严》入法界品,内容记述善财童子历参五十三善知识,成就普贤行愿之经过。普贤菩萨既为善财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复说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世界。今时但取此最后一卷,续于前经八十卷后,并广流通。然此一译,文理俱优,不让实叉难陀。而知识开示中,更为详明。切于日用,切救末世流弊,最宜一总流通。 [1] 又华严宗四祖清凉澄观作华严经疏十卷,系就本经所作之注疏。
31.43 万字 | 2022-11-10 16:25更新
内功内丹术经典著作。3卷。又名《真仙传道集》或《钟吕传道记》。五代,施肩吾整理。全书以钟离权与吕岩师徒问答的形式,论述内丹术要义共18卷论真仙、大道、天地、日月、四时、五行、水火、龙虎、丹药、铅汞、抽添、河车、还丹、练形、朝元、内观、磨难、征验。全书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炼形炼气炼神为方法,系统完整地论述了气功学说的精华-内丹学说.建立了钟吕派内丹体系,对后世影响甚大。《钟吕传道集》属钟吕内丹派早期著作。极受后世推崇,在内丹史和道教宗派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它整理了吕洞宾内丹文献,反映了完整的养生教育、教学过程,包含有大量丰富的道教内丹养生教育思想。
3.09 万字 | 2021-04-09 17:12更新
《人间乐》是天花藏主人著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全称《新镌批评绣像锦传芳人间乐》。十八回。成书于清初。故事大意是:居掌珠自幼男装,以才美动京师,其父为了拒绝来冢宰议婚,辞官返松江。来冢宰欲以女妻嘉兴才子许绣虎,许逃走。许绣虎在苏州与男装的居掌珠相遇,两人结为知友,掌珠佯以其妹相许许绣虎,实许自身。来子为妹婚事,到居家捉拿许绣虎,居掌珠说服其父,主动为“子”聘来女。后许中探花,掌珠男装先娶来女,后同嫁于许。此书与其他才子佳人作品相类,均写青年男女自主婚姻,并以才美作为结合的标准。书中女主人公时扮男装,扑朔迷离,又有来女穿插其间,使情节颇为曲折。作品未明写故事背景为何代何时,但提到魏忠贤专权。
7.91 万字 | 2022-04-13 22:24更新
《红楼圆梦》是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又名《圆梦传》《金陵十二钗后传》《十二钗传红楼圆梦》, 三十一回,成书于清嘉庆年间。书接续《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略谓贾政自葬母北还,虽升任京堂,无奈家中总入不敷出。宝钗以节俭为名将府中仆婢逐渐遣散。芳官与柳五儿回南,路遇妙玉,因知黛玉即将还魂,急往照应。黛玉果回生,货棺中眼泪所化绛珠,致巨富。时宝玉已因念大悲咒退去洪水,还俗除授内阁学士。黛玉因捐粮十万石赈济灾民,封为淑惠郡主。天子钦赐宝黛完姻,而宝钗以假冒郡主名骗婚被斥离异。黛不念旧恶,向天子求情,钗因仍回贾府为宝玉妾。宝黛为晴雯建芙蓉祠,命袭人看守。黛总揽家政,使贾府重新兴旺。不久宝玉点浙江巡抚,赴任剿除浙东洋匪并治理浙卤漕务,黛玉、芳官亦随任。途中黛玉梦遇其七世祖姑母天妃,授以五雷正法,以清妖氛。宝玉得黛玉之助,功成凯旋,封定国公,黛玉晋封宣文定武淑惠公主,芳官、五儿皆封淑人。宝玉后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又收麝月、袭人等为侧室,与一妻十一妾于大观园曲尽室家之乐。
11.10 万字 | 2022-04-22 21:34更新
《宋太祖三下南唐》是清代白话长篇神怪史话小说。全称《赵太祖三下南唐被困寿州城》,又名《侠义奇女传》《第一侠义奇女传》。 五十三回。题“好古主人撰”,其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咸丰年间。《宋太祖三下南唐》也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全文虽然有许多是神道仙术,但是主干是按着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编写的,这种基于历史脉络而添加了作者的联想和扩展的写作方法,使得此书更具有吸引力,也有较强的说服力。
15.54 万字 | 2022-08-10 13:45更新
《北宋志传》(又名《杨家将》、《杨家将传》、《杨家将演义》)写杨家将抗辽事迹。作者广泛搜集了宋元时期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宋元话本和元杂剧中的有关剧目为基础加工整理而成。作品从北汉主刘钧摒逐忠臣,呼延赞出世写起,到杨业归宋,杨宗保大破天门阵,十二寡妇征西夏为止。通过杨业一门世代抵抗契丹侵扰的事迹,贯串了反抗外族入侵,歌颂抗敌英雄,谴责奸佞卖国的主题。《杨家将》与《薛家将》、《呼家将》构成我国通俗小说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将小说”
15.41 万字 | 2023-05-03 15:52更新
《元史》,中国“二十四史”之一,记载元朝中国历史事件的一部史书。采用纪传体断代史,成书于1370年。宋濂(1310-1381)、王袆(1321-1373)遵照皇帝朱元璋的诏令,主持编修。《元史》全书210卷,包括本纪47卷、志58卷、表8卷、列传97卷。
193.43 万字 | 2023-05-02 16:37更新
《青楼梦》是清代俞达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又名《绮红小史》,全书共六十四回,成书于光绪四年(1878年)。《青楼梦》写吴中风流才子金挹香与三十六名妓女美人朝夕来往,虽然感情缠绵,难舍难分,但仍不忘刻苦努力成就功名,科场得意而进入仕途,最后弃官修道,并和家室一起得道升天,而仙女谪降的三十六美人也了却空缘,同结风流案。 [3] 艺术上,小说结构严谨统一、语言优美传神、艺术手法多样,具有肯定妇女的聪明才智、同情妇女的不幸遭遇、抒发修齐治平的政治理想等进步思想倾向,但因时代的局限而存在过分美化狎妓生活等不足之处。
22.25 万字 | 2022-07-28 22:30更新
《金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撰成于元代,全书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 《金史》是元修三史之一,最早议修于元世祖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以后在至元元年、十六年,以及仁宗朝、文宗朝都分别议论过修史的事,都因义例难定未付诸实行,直到元顺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才决定“各与正统”,《辽》、《金》、《宋》三史分别撰修。
114.89 万字 | 2023-05-03 15:58更新
《八美图》,全称《玉楼春桃花扇八美图》全书三十二回,清代刊本,书署“佚名”,描写宋代杭州人柳树春经历的悲欢离合故事,特别是书中的八位美女形象,叛逆反抗,不屈不挠,尤为感人至深。由于书中所写多男女情事,且又写出女性的反叛之举,故被视为“大逆不道”,“有碍风化”,在清代遭到禁毁的厄运。
13.94 万字 | 2022-04-11 21:43更新
佛教基础经典。北传四部阿含之一。前秦僧伽提婆译。51卷(一作50卷)。因经文按法数顺序相次编纂,故名。相传原由前秦昙摩难提诵出梵本,竺佛念传译,昙嵩笔受,后经道安、法和考正,僧契、僧茂助校漏失,尽录偈颂。但译文未能尽善,故由僧伽提婆加以修订。据《精刻大藏经目录》(支那内学院编)记载,别译零本现存30种。《增一阿含经》与南传《增支部经典》大体相应,后者收经比前者为多。此经原为四分八诵,但现行本除“牧(放)羊品”下标有“第四分别诵”外,其余各分均不标诵。全经共有52品,472部经。其中《序品》一经,以颂文概叙本经意旨,以及嘱付流布等事。其余各品次第系一法至十一法。
48.16 万字 | 2022-05-19 17:33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