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如经名所述,是阐释诸佛境界的经典,属于大乘五大部之宝积部,被重要论书《究竟一乘宝性论》所引述,其梵文原本尚存,公元六世纪初,由印度译经师昙摩流支译成中文;于同一时期,扶南(今柬埔寨)法师僧伽婆罗再将此经译为汉文,名为《度一切佛境界智严经》,但此译字数不足,属于简单译本; 五百年后,印度三藏法护及汉地高僧惟浄等共同再度译为中文,名为《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
1.78 万字 | 2022-08-25 15:14更新
《释迦如来成道记》,唐代王勃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三○册。系叙述释迦牟尼一代教化之事迹,及其入灭后教法之弘通等。明万历六年(1578),明得为作序,极言此书‘要而不略,该而不漏,玉润金精,星明日耀’。唐代道诚作成道记注,凡二卷。
2.54 万字 | 2024-08-27 09:09更新
《六度集经》收录多种本生经及各种本生故事,依六波罗蜜之次第分类,与其他本生经之杂然列举不同。佛教讲究修六度,,也称六波罗蜜,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项修持内容。六度集经分六章,即(1)布施度无极章,(2)戒度无极章,(3)忍辱度无极章,(4)精进度无极章,(5)禅度无极章,(6)明度无极章。其中,第一章中之〈普施商主本生〉及〈须大拏经〉分别相当于刘宋·求那跋陀罗译的《大意经》、西秦·圣坚译的《太子须大拏经》。第二章中之〈太子墓魄经〉相当于后汉·安世高译的《太子墓魄经》及西晋·竺法护译的《太子墓魄经》。〈顶生圣王经〉相当于宋·施护等译的《顶生王因缘经》。第三章中之〈睒道士本生〉相当于西晋译者佚名的《睒子经》及西晋·圣坚译的《睒子经》。第四章中之〈修凡鹿王本生〉相当于吴·支谦译的《九色鹿经》。
8.07 万字 | 2022-10-20 15:56更新
《北磵居简禅师语录》,全一卷。又作《北磵和尚语录》、《北磵语录》。宋代僧北涧居简(1164~1246)撰,物初大观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一册。编集台州般若院语录、湖州铁观音寺语录、安吉州圆觉寺语录、平江府慧日寺语录、小参、秉拂、告香普说、颂古、偈颂、小佛事等,并附有石溪心月等人之序。
3.04 万字 | 2024-08-27 09:11更新
《持世经》,四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又作《法印经》。收在《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系佛应持世菩萨所问︰‘云何菩萨能知诸法实相,亦善分别诸法相?云何得念力转身成就不断念,乃至得无上菩提?’佛随问开示,答下列法门︰五阴、十八性、十二入、十二因缘、四念处、五根、八圣道分、世间出世间、有为无为法,并说过去诸佛本事。依《出三藏记集》卷二、《大唐内典录》卷六等所载,晋·竺法护译《持人菩萨所问经》(又作《持人菩萨经》,收在《大正藏》第十四册)为本经之同本异译。又《大周刊定众经目录》谓本经与《善臂菩萨所问经》为同本异译,则显系错误。按,《善臂菩萨所问经》专说菩萨之六度行,故不可视为本经之同本异译。
3.97 万字 | 2023-09-03 21:04更新
《大般涅槃经》,凡四十卷。北凉昙无谶译。即大般涅槃经。略称涅槃经。宣说佛身常在,及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等大乘思想。为与南本涅槃经区别,特称北本涅槃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
38.53 万字 | 2023-03-21 20:44更新
《续传灯录》,凡三十六卷,另有目录三卷。明代圆极居顶编。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继景德传灯录之后,集录禅宗六祖大鉴慧能以下第十世至第二十世之传法世系。主录机语,少载事迹,共一二○三人,若加无传文者则共有三一一○人。本书在编修过程中,采择五灯会元、佛祖慧命、僧宝传、禅门宗派图、诸祖语录等书。
3.37 万字 | 2024-08-26 08:26更新
《石屋清珙禅师语录》,二卷,元清珙说,至柔等编,明来复序,清乡野序,附塔铭,又云佛慈照禅师语录,内题福源石屋珙禅师语录。清珙,字石屋,俗姓温,苏州常熟人。少年出家,依崇福、永惟为业师。二十三岁受具足戒后,外出求师闻道、弘法说经。并将其一生八十一岁,五十四年弘法言行整理成书即《石屋珙禅师语录》,流传后世。此语录中石屋珙禅师与高峰和尚的一段对话尤为精彩。其珙禅师临终前挥笔遗言:“青山不着臭尸骸,死了何须掘土埋。顾我也无三昧火,光前绝后一堆柴。”尤为发人深思。此语录对于了解清珙禅师的佛学思想具有资料价值。现见载版本有明天启七年刊本。
3.07 万字 | 2024-08-27 09:14更新
《茕绝老人天奇直注天童珏和尚颂古》,二卷,明本瑞直注,性福编集,又云天童颂古直注,尾题觉作珏。
2.87 万字 | 2024-08-27 09:16更新
唐玄奘译,为唯识宗主依的经典。本经凡八品,第一序品,第二至第八为正分,其内容为:一、序品第一。二、胜义谛相品第二,胜义谛者,即离言法性,诸法实相。此品说无二超过一切寻思、与诸行相非一非异、而遍一切一味之胜义谛相。三、心、意、识相品第三,此品说心、意、识之名相,以明唯识之转变。四、一切法相品第四:此品说遍计所执、依他起、圆成实三性,以明一切法相。五、无自性相品第五:此品说相无性、生无性、胜义无性之三种无自性性,以明三性、三无性相依之妙理,显空有和融之大义。六、分别瑜伽品第六:此品说唯识观行。七、地波罗蜜多品第七:此品具说菩萨十地、乃至佛地,及菩萨所应学事、即所谓六波罗蜜。并明其所对治愚痴粗重,所经三大不可数劫。八、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此品说三身功德,别释三藏差别。
3.61 万字 | 2023-03-21 21:11更新
凡十五卷。又称般若灯论释、般若灯。清辨(梵Bhavya )着,唐代波罗颇迦罗蜜多罗译。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内容为清辨自中观自立派(梵Madhyamaka -sva^tantrika )之观点,对龙树中论各章加以注释而成者。本书之思想特征系以严守龙树以来中观学者之传承为其本位,故不仅处处论破外道及小乘各派之邪见,且批判同是中观派的佛护论师之学说。另一特点即针对瑜伽派之立场,本论之主张一反历来中观学者之观点,尤以对世俗谛与胜义谛之见解更是大异其趣。此外,本论之作者擅长运用因明论理,全书之中,论式结构锐利巧妙,宗因喻各支完备整然,并以之击破反对论者之立义;此为本书另一特点。本论之梵文原本今已不存,汉译本颇不完备。西藏译本收于丹珠尔中,题为般若灯根本中论颂(梵Prajn~a^ -pradi^pa-mu^lamadhyamaka-vr!tti ),迄今犹存,较汉译本受学者之重视。本论之注疏较著名者有观誓(梵Avalokitavrata )之般若灯疏(梵Prajn~a^pradi^pa -t!i^ka^ ),为了解印度末期中观派与瑜伽派之重要资料。
17.55 万字 | 2024-03-31 08:57更新
长阿含经(Dirghagama-sutra)。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各经篇幅较长,故名。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译。全经分四分四诵,22卷,共收30部经。此经梵本属法藏部。曾在中亚发现梵本残片。历代别出异译之单品约24种、58卷左右。 北传汉译《长阿含经》与南传《长部经典》大体相应。《长部经典》共收34种经。其中有四经汉译全缺;而《三十二相经》、《念处经》汉译收在《中阿含经》中;但南传《长部经典》没有《增一经》、《三聚经》和《世纪经》三经。一般认为,北传倾向于把内容相近的经文排在一起,而南传的排列则更多地保留了经文形成先后的原来面貌。
25.30 万字 | 2022-05-20 09:21更新
一卷。作者不详。为补充《禅苑蒙求瑶林》之作,四言韵文,收“少林斥相”以下至“大沩念诵”止,共144则,征引《碧岩录》、《人天宝鉴》、《林间录》诸书加以注释。收入《续藏经》。
2.68 万字 | 2024-08-26 08:22更新
《华严经合论》,凡一二○卷。唐代李通玄撰。本书为新译八十华严之注释书。内容开立十门以说明八十华严经之要义,即:(一)依教分宗,(二)依宗教别,(三)教义差别,(四)成佛同别,(五)见佛差别,(六)说教时分,(七)净土权实,(八)摄化境界,(九)因果延促,(十)会教始终。李通玄系一居士,与法藏为同时代之人,虽亦尊崇十玄六相之法相,然与法藏异趣,以自家独特之见解研究新译之八十华严,为新华严注释书之先驱,尔后清凉国师澄观着华严大疏钞,受华严经合论影响之处亦不少。本书之卷首附有李通玄之略传,并叙述本书流传之概要。本书与诸家说法相异之处,即视华严一经为十处、十会、四十品;且不用五教之说,而用十教判;另加性恶说,并发挥三圣圆融之义。又本书之注疏有华严经合论简要四卷(李贽)、华严经合论纂要三卷(方泽)等。
110.11 万字 | 2023-04-21 16:32更新
地藏十轮经即《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又译《大方广十轮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本经与《地藏菩萨本愿经》相比,篇幅、内容更为浩大。《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占察善恶业报经》合称“地藏三经”,是末法时期,极为重要的经典。本经译于唐·永徽二年(651),共有序品、十轮品、无依行品、有依行品、忏悔品、善业道品、福田相品、获益嘱累品,共八品。卷末则附录新罗·神昉的序文。与《大方广十轮经》(八卷,译者不详)为同本异译,不过后者的内容缺略颇多。
8.64 万字 | 2022-11-02 16:12更新
《净土十要》,凡十卷。明代智旭编。收于卍续藏第一○八册。附题为灵峰蕅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门人成时评点节要后付梓。本书系将净土教义之论书编集成十种。从第一卷阿弥陀经要解一卷(明代智旭)至第十卷西方合论一卷(明代袁宏道)。其中收有宋代遵式之往生净土忏愿仪、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明代成时之观无量寿佛经初心三昧门及受持佛说阿弥陀经行愿仪、隋代智顗之净土十疑论、唐代飞锡之念佛三昧宝王论、元代善遇之净土或问、明代妙协之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元代梵琦之西斋净土诗、明代传灯之净土生无生论及净土法语。就其编集之顺序,以最初三要为经文之解释,同时叙述所依之行愿仪则;其次净土十疑论以下七要则依隋唐宋元明之时代顺序而编次。
18.53 万字 | 2023-09-11 13:14更新
现存最早的佛经目录。又称《出三藏记集录》、《梁出三藏记集》、《出三藏集记》、《出三藏记》,简称《僧祐录》。南朝齐梁时僧佑撰。15卷。出,即译出;三藏指经、律、论3种佛书,记集,是记录、汇集之意。记录了东汉至梁所译经卷、律、论等目录、序记以及译者传记等。此书为簿记体,书前有总序,下分4个部分:一撰缘起。说明佛经的起源和译经的始末;二铨名录。以经所出之时代,译者分类标明历代出经的名目。三总经序。记述众经的前序与后记,由此可考知译经的时间、地点、过程、译者及经义内容等。四述列传。记载历代僧人的传记,是现存最早的僧传。具有很大的史料价值。对南朝译经记述颇为详细,亦保存东晋释道安经录原文。书中还存有各代帝王士庶与诸名僧关系的史料。有宋、元、明、南北藏诸本。
23.90 万字 | 2024-03-15 06:15更新
《大方等无想经》,(经名)别名,大方等大云经,六卷,北凉昙无谶译。有大云密藏菩萨使诸问云兴,赞许而说种种不可思议解脱之法门,有三十七品。最后,南方诸天子来问经名。佛答三名,一大云,二大般涅槃。三无想,并授记末法中之事。其第三十六品说祈雨之神咒。
4.74 万字 | 2023-03-19 17:06更新
《杂阿含经》原名《相应阿含》,是原始佛教基本经典,是“四部阿含”之一。后世传诵中,误将《杂部》(南传佛教《小部》,诸经篇幅短小,事多杂碎,故名)之名称,覆译于《相应阿含》,故名《杂阿含经》。
64.90 万字 | 2022-05-19 17:13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