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佛要集经》,凡二卷。略称要集经。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记述佛陀于王舍城旁帝树石室中入定三月,以神通力至普光世界天王佛处,宣说诸佛要集之法,及文殊菩萨倾其神力,未能动摇离意女(天王如来右侧之女子)入定一事。又佛所说之要集法有六:(一)诸法空,(二)诸法常住,(三)初发菩萨心,(四)六度无极,(五)菩萨十地所入处,(六)佛不可得。
2.25 万字 | 2023-01-11 11:12更新
亦称《十七地论》《瑜伽论》。称弥勒述,无著记,唐玄奘译。一百卷。为传说弥勒菩萨授予无著的五大论中最根本者。依瑜伽师修习的次第,论述大乘基本义理,论述禅观及修行果位尤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根本论书。相传弥勒口述,无著记录。有梵文本。中译本有唐代玄奘译,100卷。玄奘前还有北凉昙无谶译《菩萨地持经》10卷,刘宋求那跋摩译《菩萨善戒经》9卷,陈代真谛译《十七地论》5卷(已散失, 尚存与玄奘本《摄决择分》相同的《决定藏论》3卷)等5个不同节译本行世。中译藏文全译本仍存。古印度最胜子、德光等人对此论作过注疏,有中译汉、藏文2种译本。收入汉、藏文2种《藏经》。分本地、摄抉择、摄释、摄异门、摄事五分。为瑜伽行派和法相宗所依的根本论典。
74.30 万字 | 2024-03-31 08:57更新
佛教史书。明崇祯二年(1629)元贤撰。二卷。是一部记述建州地区佛教人物生平事迹的传记体著作。所收僧人六十三人,在家男居士十四人。始自唐代,终于明代。书分“达本”、“显化”、“崇德”、“辅教”四篇。列传之末,间有评论。资料采自《传灯录》、《宋高僧传》、《五灯会元》、《林间录》、《文献通考》、《府志》、《径山志》、《邑志》等二十余种。所载佛教事迹对研究福建佛教史有一定参考价值。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3.72 万字 | 2024-05-15 15:43更新
简称《华严经要解》。佛教著述。宋建炎二年(1128)戒环集。一卷。简述《华严经》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1)“悬叙”,叙述《华严经》的根本宗旨,认为此经讲诸佛与众生的平等佛性、本真德用,全部经文都在于“发明当人自性故有之德”;(2)“释题”,解释《华严经》题目;(3)“科解”,介绍“十会四十品”的分段结构及内容。注释主要本于李通玄的《新华严经论》,并参考澄观的见解。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2.84 万字 | 2024-05-18 09:56更新
全一卷。又作《福州雪峰东山和尚语录》、《东山慧空禅师语录》、《东山和尚语录》、《雪峰空和尚语录》、《东山雪峰空和尚语录》。宋代雪峰慧空撰,门人慧弼编,孝宗淳熙五年(1178)刊行。又作福州雪峰东山和尚语录、东山慧空禅师语录、东山和尚语录、雪峰空和尚语录、东山雪峰空和尚语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辑录秀峰辞众上堂语、入院升座语、上堂、小参、秉炬、法语、拈古、颂古、真赞、偈语等,卷末附录与鼓山书中一段语、顶相赞,以及罗湖野录中有关慧空之记载。于宋淳熙五年(1178)刊行,后收入《续藏经》。
2.87 万字 | 2024-05-19 09:35更新
《大智度论》(梵文:Mahāprajnāpāramitāśāstra, 英文:Great Treatise on the Perfection of Wisdom),简称《智度论》、《智论》、《大论》,亦称《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摩诃般若释论》、《大智度经论》、《大慧度经集要》,古印度佛教大德龙树菩萨(约三世纪)撰,是大乘佛教中观派重要论著。
108.22 万字 | 2022-06-21 15:40更新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西晋竺法护翻译的佛教经典,与《大宝积经》第十五文殊师利授记会异译,讲述文殊菩萨的功德及其成佛后之净土庄严。经中云:“菩萨自往昔那由他阿僧祇劫以来,发十八种大愿,严净佛国,当来成佛,称为普现如来,其佛土在南方,号离尘垢心世界、无垢世界、清净无垢宝置世界。”
1.80 万字 | 2022-08-27 09:11更新
《佛说阿惟越致遮经》,是西晋-竺法护翻译的佛学经典书籍,四卷。卷第一,不退转法轮品第一,持信品第二。卷第二,奉法品第三,八等品第四,道迹品第五,往来品第六,不还品第七,无著品第八,声闻品第九。卷第三,缘觉品第十,释果想品第十一,降魔品第十二。卷第四,如来品第十三,开化品第十四,师子女品第十五,叹法师品第十六,讥谤品第十七,嘱累品第十八。
4.03 万字 | 2022-11-03 13:43更新
首楞严三昧经(梵文:Śūraṃgama-sūtra,Wurajgama-samadhi-sutra,Arya-wurajgama-samadhirnamaMahayana-sutram),全名《佛说首楞严三昧经》,简称《首楞严三昧经》,大乘佛教经集部经典(《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5册No.0642),内容讲述首楞严三昧。在唐代之前,汉传佛教相当重视这本经典,但是在宋代之后,这本经逐渐失去影响力。
2.66 万字 | 2023-01-12 13:41更新
四卷,明温李贽简要,华严经注疏书。此经则天证圣年。三藏实叉难陀奉诏译也。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序曰。盖闻造化权舆之首。天道未分。龟龙系象之初。人文始着。虽万八千岁。同临有截之区。七十二君。讵识无边之义。由是人迷四忍。轮回六趣之中。家缠五盖。没溺三涂之下。及夫鹫岩西峙。象驾东驱。慧日法王。超四大而高视。中天调御。越十地以居尊。包括铁围。延促沙劫。混太空而为量。岂算数之能穷。入纤芥之微区。
8.12 万字 | 2024-03-31 10:26更新
凡六十卷。唐代澄观撰。又称华严经疏、新华严经疏、清凉疏、华严大疏、大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本疏叙述新译华严经(八十卷华严经)之纲要,并解释其文义。系针对当时华严宗僧多违背祖师法藏之教说,故作此书复兴祖师本旨。全书分十门,即:(一)教起因缘,(二)藏教所摄,(三)义理分齐,(四)教所被机,(五)教体浅深,(六)宗趣通局,(七)部类品会,(八)传译感通,(九)总释经题,(十)别解文义。其中‘藏教所摄门’,载述菩提流支、鸠摩罗什、昙牟谶、慧远、印法师、刘虬、岌法师、真谛、慧观、惠光、吉藏、法云、智顗、元晓、慧苑等之判教理论,并阐释华严宗之小、始、终、顿、圆等五教判教学说,主张华严经属于圆教。其‘义理分齐门’,则广立门目,论理事无碍等教理。有关本书之撰著年代,依宋高僧传卷五澄观传载,始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成于贞元三年(787)。另据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十八载,则谓建中四年(783)起稿,历时四年乃成。本书之注疏有澄观自着之随疏演义钞九十卷、疏演义钞三十卷,及净源之疏注一二○卷、贤昱之略注经百卷等。
77.81 万字 | 2024-04-04 20:40更新
凡二卷。清代周克复作于顺治十六年(1659)。又称观世音持验记、观音持验记、观世音经咒持验记。收于卍续藏第一三四册。作者广搜诸书,采撷自晋代至清顺治时,所有僧俗有关观音信仰之灵验一一八件,汇集编纂而成。范围包括高僧传、法苑珠林、辨正论、法华感通、观音感应等,及冥详记、宣验记、太平广记、谈薮、玉堂闲话、朝野佥载等内外典籍,并于每件之下记其出典,乃研究观世音信仰之重要资料。卷末并附有不空所译之观世音大悲心陀罗尼、白衣大悲五印心陀罗尼经、礼观音文、辨讹语三则等。
2.48 万字 | 2024-05-15 15:45更新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东汉安世高译。本经内容主要讲“四禅”“六事”。“四禅”是指安般守意过程中的四个阶阶段;“六事”是指“数息”、“相随”、“止”、“观”、“还”、“净”,是安般守意过程中的不同六种要求:“六事”与“四禅”紧密配合。为佛教小乘专讲禅数的经典。“安般”意译为出入息,即呼吸。“安般守意”即是用数息的方法,令浮躁不安和思虑过多的心情平定下来,以期能达到佛的境界。
1.69 万字 | 2022-11-30 20:05更新
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修斋仪轨,六卷,宋志磐撰,明袾宏重订,附竹窗随笔一则,又云水陆修斋仪轨,出云栖法彙,见新编续藏。
15.20 万字 | 2024-04-08 16:44更新
凡三卷。清代弘赞辑。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九册。本书乃汇集有关弥勒信仰、兜率往生之见闻,及选自经论中相关之传记所成者。本书之编述,旨在收集有关弥勒兜率往生名贤之行谊德业,以作为后世学人之指南。卷上为应化垂迹,卷中记述上生内院之圣贤,卷下收集有关弥勒信仰之经咒愿文。
10.42 万字 | 2024-04-19 10:25更新
保宁仁勇禅师语录,一卷,宋仁勇说,道胜、圆淨录,杨杰序,王贽开堂疏。原误作副目,今改著。语要收于续古尊宿语要三。南岳下第十二世,嗣杨岐会。又名《保宁勇禅师语录》、《金陵保宁禅院勇禅师语录》。主要收录上堂、示众、问答等九十余篇及偈颂二首。卷首收有宋元末年(1078)杨杰的序文。收入《续藏经》第二编第二十五套。
2.89 万字 | 2024-05-19 09:32更新
《大方广宝箧经》,又称《文殊师利现宝藏经》,佛教典籍,载《大正新修大藏经·经集部》,共三卷,为刘宋求那跋陀罗译。 该经讲述佛陀到祇园说法,文殊菩萨后来与须菩提应答,而使之默,舍利弗、目犍连等各述文殊的智慧与辩才。
2.24 万字 | 2023-01-15 16:11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