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内炼养经典。六卷。元李道纯撰,蔡志颐编。约成书于元成宗大德年间。此集系其门人蔡志颐编辑,于大德十年(1306)成书。依次为文三卷,计三十六篇;卷四后半卷收歌十一首;卷五为诗四十九首;卷六收词五十七首、隐语四则。书中力主三教合一说,认为三教异流而同源,三教所尚都是“静定”,佛教所谓“圆觉”即道教的“金丹”,而儒家则称“太极”。
11.44 万字 | 2024-04-07 21:51更新
五卷。五代蜀杜光庭撰。道教中常有假托神、人相遇之事以感众。杜光庭撰《神仙感遇传》,就是辑录古今之人与神仙感应相遇之事,令人去向往追求。书中记述人神相遇的故事七十五条,每条都以遇仙者名号为题。所记故事虽为道家假托神异之说,但往往引之有据。如《李筌》条,是采自《阴符经注序》;《虬髯客》条,出于唐人小说,如此等等,知其并非杜撰。据此书第五卷末称“后有缺文”,知其非全,不知除此七十五条之外还缺多少条。据《宋史·艺文志》著录“杜光庭《神仙感遇传》十卷”,今存只有五卷,说明缺佚很多。《云笈七签》第一百一十二卷收载此书所述四十四条,可与此本相参阅。现存宋《云笈七签》 (节选)本、明 《道藏》本、《道藏举要》本,清《四库提要》据两淮盐政采进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
4.15 万字 | 2024-04-07 21:45更新
宋陈景元集萧梁韦处玄(元)、唐徐道邈、冲玄子、李荣和刘仁会五家注。五家大抵发挥无为守一之意。六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本:宋徽宗政和御注本。
8.12 万字 | 2024-04-14 21:29更新
唐朱法满撰。十六卷。全书采引《九天生神章》、《太真科》、《本相经》、《真藏经》等五十余种道书。卷一述道经传授的各种规定。卷二叙持诵和讲经的仪式及对经文的领悟、修习。卷三写弟子奉师的科仪。卷四至卷六记录“众戒及愿念合一千一百条”。卷七标列“三元罪戒品目”凡一百八十条。卷八、九记斋醮的科仪。卷十记“治屋”、“治名”、“治所属”、“治室”、“章表”、“治病忌日”等。卷十一列叙除罪求子、治病、请雨等章醮所需物仪。卷十二至卷十四录诸种杂仪, 如“饭贤缘”、“造殿堂缘”、“念道缘”等。卷十五、十六记“道士吉凶仪”。为道教科仪戒律的类编,可供研究唐以前道教科仪之用。收入《道藏》第205至207册和《道藏辑要》张集四。
20.31 万字 | 2024-04-14 21:46更新
三茅真君加封事典,南宋上清派道士张大淳编集。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卷首有丁卯年(1267)作者自序,内称:宋理宗时,道士司徒师坦乞请加封三茅真君,理宗允之。于淳祐九年(1249)加封大茅君为「太元妙道冲虚圣佑真君东岳上卿司命冲君」;中茅君为「定禄右禁玉道冲静德佑真君」;小茅君为「三官保命微妙冲慧仁佑真君」。司徒师坦死后,弟子张大淳继承师志,编成此书,以记述此次加封事件始末。书中辑录有关加封三茅真君的告敕、表状、省札、祝文、所赐仪物名单,以及礼醮科仪、谢表、进碑表等。元朝刘大彬编《茅山志》,采录此书所载敕文。
1.23 万字 | 2024-04-04 20:35更新
四卷。宋赵秉文撰。赵秉文,滏阳 (今属河北磁县)人,兴定元年 (1217)授侍读学士。后晋礼部尚书仍兼侍读学士。撰有《道德真经集解》。赵秉文认为道与德相须而不相离,因此不将 《老子》分为 《道经》、《德经》上下篇。该书体例清晰,总论章旨,释文平允。除录赵秉文对《老子》解释外,又辑有王弼、唐玄宗、宋徽宗、司马光、王雱等诸家之说,并于行文之中加作者姓氏用以分别,又参儒佛之说以释道。如注解“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句,其注文为: “玄玄则极矣”明重玄之极致,用以总论其旨;又谓“常无者,佛氏所谓真空也。常有者,佛氏所谓妙有也”,是以佛学明道家之理。此书不但体现了赵秉文对老氏之学参悟透彻,而且所集众家注释,使原著佚者,以此书存其万一;原著存者,也可依此书校对。现存明 《道藏》本、《小万卷楼丛书》本。
6.50 万字 | 2024-04-14 21:23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