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元尹志平撰。三卷。志平,沧洲(今河北沧县)人,为丘处机弟子,袭掌道教十三年,或与道友唱和,或述怀遣兴,集而成书,取名于所居“葆光轩”。依次为七言绝句二百五十余首,五言诗四十六首,古调诗三首,语录、直言各一则;词一百五十多首。自云诗有四炼,即字、句、格、意,而以意为主。认为诗作不在字精句健、风骚属时,而力主美于德,尚于志。故谓“心中实行真为保,口内虚词未足奇”。除宣讲道教教义、劝人为善外,亦有写景抒情内容,如《乙未季秋至介休县洪山明霞观作》七绝:“洪山佳景洞天幽,下枕清岩瀑布流。更上高原三四里,兴来闲步到泉头。”情景交融,颇有意境。有《(正统)道藏》本。
4.18 万字 | 2024-04-28 21:45更新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注。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1.21 万字 | 2023-05-14 07:47更新
《太清石壁记》,原题“楚泽先生编”。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抱朴子•遐览篇》已著录“樊英石壁文三卷”。《新唐书•艺文志》亦著录“玄晋苏元明太清石壁记三卷”。注称:“乾元中(758-760)剑州司马纂,失名。”按苏元明即隋代罗浮山隐士苏玄朗,号青霞子,精通内外丹法。本书似为苏玄朗据魏晋丹书纂集丽成,又经唐人楚泽先生改编。书中记载外丹服食药方五十馀种。皆列举药物分两及捣炼制作方法。上卷有太一金英神丹方、造大还丹方、黄帝九鼎丹方、太一金膏丹方、石硫黄丹方等二十馀种药方,并有造六一泥法、造丹炉药釜法、飞丹禁忌法等。卷中收录八神丹方、三使丹方、召魂丹方等三十馀种造丹方法,并附服丹方法、禁忌及效验。又有〈丹经秘要口诀〉及〈合药诀〉,列举六十馀种药物之异名。下卷有炼钟乳法、作铁粉法、造砒丹法等丹方,并有服诸丹诀、疗病状法、服丹人消息法,以及鉴定金石药形质美恶之法等。据称依法服丹,可治病或登仙。本书亦为研究早期炼丹术及医药史之重要资料。
1.50 万字 | 2023-12-31 14:30更新
一作《全真前后集》或《全真前后韬光集》。道教文集。十三卷。宋王重阳撰。成书于金大定二十八年 (1188年)。据大定二十八年(1188)范怿序:重阳逝世后,由门人收集遗文诗词约千余篇辑成,内容主要是“诱人还醇返朴,静息虚凝,养互初之灵物,见真如之妙性,识本来之面目,使复之于真,常归之于妙道”。在修炼方法上,力破金石符箓之法。一至八卷分别按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五绝、七绝、词等编辑,卷九为歌词诗、卷十为诗,卷十一至十三为词。内容多为题詠、述怀感事、赠答应酬之作,以诗词言志并宣传道教思想,成为以后全真道的一大特色。为研究全真道创教人王重阳生平思想的重要文献。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
9.96 万字 | 2024-04-28 21:42更新
《周易参同契》,是东汉魏伯阳所著,简称《参同契》,属道教早期经典。 全书托易象而论炼丹,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等,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为道教最早的系统论述炼丹的经籍。
0.79 万字 | 2021-02-28 09:09更新
《太清中黄真经》,又名《中黄经》、《胎藏论》、《胎藏中黄经》。题九仙君撰、中黄真人注。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参校版本:一、《道藏辑要》本,收入该书尾集第一册(简称辑要本)。二、《云笈七签》本,收入该书卷十三。
1.06 万字 | 2023-05-01 19:59更新
太上黄箓斋仪,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编集删定,书成于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原书五十八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按黄箓斋乃道教灵宝六斋之一,主要用于为人拔度九祖罪根,拯济幽灵,谢罪祈恩,禳灾致福。自南朝陆修静撰集黄箓斋仪之后,六朝隋唐道士常修此斋。本书即唐末杜光庭编集删改前代各类黄箓斋仪而成,共收入斋仪五十八种。全书可分为四部分:卷一至卷九为黄箓斋第一、二、三日早午晚三朝行道仪, 卷十至四十汇集各种专门斋法之三时行道仪,分别用于太子降诞、特敕为臣下消灾、人臣为国消灾、安宅、忏禳疾病、三元行道、普度幽魂、迁拔、解考等斋事, 卷四一至四八为各种忏悔科仪,如士庶消灾方忏、安宅行道忏、荷恩感瑞忏、人臣为国忏、解考忏等等; 卷四九至五八为各种黄箓斋醮杂仪,如言功拜表、散坛设醮、转经、投璧等等。以上各种斋仪之行仪节次及所用祝文咒赞等多大同小异。其通行之仪式节次有唱赞、诵咒、上香、散景、礼师存念、鸣法鼓、启请、称法位、读词、礼方、步虚旋绕、发赞等等。所用咒符祝赞等仪文,皆引自灵宝诸经。
44.43 万字 | 2024-04-14 21:41更新
《金丹妙诀》,济阳子撰,撰年不详。全书阐论“收视返听、凝神入炁、调息绵绵、心息相依”16字练功古诀。述说凝神聚气、炼精化炁、内气通任督二脉之功法及神与炁不可须臾相离等练功要领。其眼不视而凝神、耳不听而保精、口不言而养炁之语,尤具画龙点睛之妙。全书理法契合、言词浅显易明。现存1989年北京出版社《金丹集成》排印本。
0.30 万字 | 2023-05-03 07:33更新
《道德真经集义》明危大有集,十卷。自序作于明太祖洪武丁卯年(1387)。原本为二卷,《正统道藏》本析为十卷,收于《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是书凡纂集十二家注解:河上公、何心山、吕知常、李道纯、刘师立、林希逸、董思靖、柴元皋、倪思、苏辙、晁迥、吴澄。作者自序谓「取其训释详明,理长义同而不牵强者」。此书有一定的资料价值。
10.06 万字 | 2023-06-19 21:43更新
《金碧五相类参同契》,题“阴长生撰”,盖依托。全书三卷,凡18章,疑有房中术。陈国符《道藏经中外丹黄白术经诀出世朝代考》谓本书当出自唐代,所题阴长生注,亦是依托之词。本书辑人《道藏》,属内丹专著。谓养生之要,在于聚无、保精、存神。
1.39 万字 | 2023-12-31 14:23更新
《道德真经广圣义》,唐末杜光庭撰。原书三十卷,《道藏》本析为五十卷。卷首杜光庭序中列举历代注解《道德经》者凡六十余家。此书前五卷为总论,其中概述全经宗旨,介绍老子生平事迹,并对唐明皇御注序逐句加以疏解。6—50卷为八十一章经文疏释, 皆首列经文,次列唐明皇注,再次为明皇疏,最后为杜光庭疏义,分别标“注”、“疏”、“义”加以区别。杜氏疏义博采众说,而以阐释唐明皇御注为主, 故名《道德真经广圣义》。收入《道藏》第440—448册。
28.19 万字 | 2023-06-04 21:13更新
道教内炼养经典。六卷。元李道纯撰,蔡志颐编。约成书于元成宗大德年间。此集系其门人蔡志颐编辑,于大德十年(1306)成书。依次为文三卷,计三十六篇;卷四后半卷收歌十一首;卷五为诗四十九首;卷六收词五十七首、隐语四则。书中力主三教合一说,认为三教异流而同源,三教所尚都是“静定”,佛教所谓“圆觉”即道教的“金丹”,而儒家则称“太极”。
11.44 万字 | 2024-04-07 21:51更新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南宋蒋叔舆编撰。据编末蒋叔舆之子蒋冲素等人所撰〈修书本末〉称本书原名《灵宝玉检》,系蒋叔舆根据其师留用光所传灵宝斋法仪轨,考证诠次而成。该书已佚,仅残存其中《黄箓斋仪》三十六卷。今《正统道藏》本五十七卷,又经后人增修而成,最后成书已晚至明代,收入洞玄部威仪类。本书集黄箓斋法之大成,不仅分门别类,详列各种黄箓斋醮仪轨,包括设坛法式、法具、法服、行斋节次、启文奏疏、咒语符图、偈颂赞引等等,并且酌情采集前辈陆修静、张万福、杜光庭、李景祈等人修订之斋醮仪范,保存不少有关古代斋仪已佚之资料。全书分二十四门,内容宏富,考辨精详,门类部帙井然有序,实为现存道教斋仪书中所罕见者。其卷一所载〈斋坛安镇经目〉,对考证六朝隋唐灵宝派经典亦有重要参考价值。
85.38 万字 | 2024-04-14 21:28更新
男女金丹地不同,(男子所观之地,与女子所观之地,初功本不同。)阴阳一理实相通,(男女都要炼成纯阳,其实理一而已。)清心寡欲为根本,筑基先要斩赤龙。(赤龙,月信也。炼去炼来月信不潮,两乳自缩如男子缩龟一般,则丹基始成。)
47.84 万字 | 2024-04-14 21:59更新
《武当福地总真集》,元朝武当山道士刘道明撰。书成于至元辛卯年(1291)。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记传类。此书记武当山胜景及道教史迹。该山在今湖北丹江口市,周围六百里,山势峻拔,奇峰迭起。相传玄帝(即真武神)于此修道升真,故道教称之为武当福地。宋、元以来,该山道教兴盛,山中宫观祠庙及神仙灵迹甚多。本书上、中二卷,首先详记武当山之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及台池潭洞等胜景;其次记述五龙宫、紫霄官、佑圣观、王母宫等宫观修建始末;磨针石、试剑石、三天门、榔梅祠等神仙灵迹,以及各种仙禽神兽、奇草灵木等等。卷下首先记述有关玄帝真武之神话传记及宋代加封真武尊号之史实。其次则记载历代在武当山修道成仙之名士,如关尹、尹轨、阴长生、姚简、陈抟、孙寂然、曹观妙、唐风仙、汪贞常、鲁洞云、叶云莱等,共二十馀人。此书对研究宋元武当道教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2.16 万字 | 2024-02-27 19:49更新
《通玄真经注》,宋人朱弁《宋史·艺文志》着录作十二卷,现残存前七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7.12 万字 | 2023-06-26 20:54更新
《玄品录》,五卷。元代张雨编。张雨(1283—1350),又名张天雨,元代茅山派道士,擅长诗文、词曲、书画等艺术。记载了130多位上古至元代的道家人物的生平与事迹,是一部关于道家人物风格品评的作品。
4.82 万字 | 2023-04-05 10:21更新
《冲虚至德真经解》,二十卷。宋江遹撰。唐天宝元年,诏号列御寇为冲虚子,其书 《列子》 为 《冲虚真经》,宋人又加至德二字而为《冲虚至德真经》。江遹作此书实际上是注《列子》,后人依《列子》八卷之数,将江遹所作二十卷合并为八卷,所以清《四库全书》依内府所藏八卷本收录,今依 《四库》本。前人研究 《列子》者,除晋人张湛外,有唐代殷敬慎作释文二卷,其书已不独存,其释文与张湛注文夹于通行本经句之下,已难分张注或殷释;又有唐人卢重玄作《冲虚真经解》二卷,如今也存于他人书中,唯有江遹此书,仍流传完备。其书逐段解说经文,阐发其旨意。认为“天道之运,必先于天瑞。圣人之应世,莫大于帝王”(见《说符》篇末解说),所以 《列子》一书的篇次为:《天瑞》第一,《黄帝》第二,《周穆王》第三,《仲尼》第四,《汤问》第五,《力命》第六,《杨朱》第七,《说符》第八。认为 《列子》一书的旨意是 “传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而所谓古之博大真人者也。”(出处同上)江遹颇为注重经中言外之意,称“子列子,古之善为士者也”(见《天瑞》首句解)。认为子列子不是一个人的称呼,而是先古所有“善为士者”的总称。他在《天瑞篇》中解释壶丘子林:是 “以虚容为体,以中庸为道,兼覆万物者”所以为诸子 (即子列子)之师。江遹此说,否定了列御寇其人的存在。后世研究《列子》者,认为江遹之作文辞典雅,思致玄远,但也不无穿凿之处,又染俗流之猥言,未免有秽其书。现存明 《道藏》本 (题二十卷,与焦竑《国史经籍志》著录的卷数相同),清 《四库全书》本。
10.89 万字 | 2023-06-05 21:14更新
《冲虚至德真经四解》金人高守元纂集,约成书於大定乙酉。二十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高守元集《列子》张湛注、卢重玄解、宋徽宗政和御解、范致虚训释为一书,故名《四解》。全编以张湛注经、注为主体,不冠名姓,其他则以“卢曰”、“政和”、“范曰”相区别,悉数客观胪列而不加个人识断。东晋学者张湛,通过注解《列子》,宣扬他的玄学思想。盛唐学者卢重玄则以诠释经典阐述其重玄理论。殆至北宋政和年间,徽宗赵佶与其臣僚范致虚以“老学解读《列子》,糅合儒、道,并将宋代易学引入其中”,即《冲虚至德真经义解》及《冲虚至德真经解》二书。唐代殷敬顺《列子释文》(《冲虚真经释文》)侧重于音义训诂,而较早的诠解经典、阐发义理的传注之作非此四家莫属。
17.06 万字 | 2023-06-16 21:15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