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说 > 历史演义 > 隋史遗文
隋史遗文

隋史遗文

袁于令
30.50万 字 总点击 409 推荐票 0

《隋史遗文》十二卷六十回,明代袁于令著,传世的刻本仅有一种,即崇祯癸酉(1633)吉衣主人序本,书名题署“ 剑啸阁批评秘本出像隋史遗文”,《隋史遗文》 可以说是《 隋唐演义》的母本。袁于令,一名晋,又名韫玉,字令昭、砚昭、凫公,先号于鹃,又号箨庵、白宾、吉衣主人、剑啸阁主人、幔亭仙史。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吴县志》 有传。他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卒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为“吴下旧家子”,明末生员,入清以后始入仕,历官水部郎、山东东昌府临清关监督、荆州府知府等。顺治十年(1654)三月,湖广抚臣弹劾袁于令等十五人侵盗钱粮,罢官后退隐苏州。《隋史遗文》所演历史从隋文帝平陈开始,至大唐统一为止。小说为我们展现了隋末大动乱的历史画卷,较全面地揭露了隋炀帝的罪恶:他弑父杀兄,霸占父妃,好大喜功,两次征高丽,劳民伤财。他残民以逞,为了自己的享乐,起东都,筑西苑,造龙舟,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压榨,再加贪官污吏巧立名目,横征暴敛,使人民忍无可忍,士兵纷纷逃亡,无数百姓啸聚在山东、河南、河北一带,举起了反隋的大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队伍。

书友评论
《隋史遗文》十二卷六十回,明代袁于令著,传世的刻本仅有一种,即崇祯癸酉(1633)吉衣主人序本,书名题署“ 剑啸阁批评秘本出像隋史遗文”,《隋史遗文》 可以说是《 隋唐演义》的母本。袁于令,一名晋,又名韫玉,字令昭、砚昭、凫公,先号于鹃,又号箨庵、白宾、吉衣主人、剑啸阁主人、幔亭仙史。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吴县志》 有传。他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卒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为“吴下旧家子”,明末生员,入清以后始入仕,历官水部郎、山东东昌府临清关监督、荆州府知府等。顺治十年(1654)三月,湖广抚臣弹劾袁于令等十五人侵盗钱粮,罢官后退隐苏州。《隋史遗文》所演历史从隋文帝平陈开始,至大唐统一为止。小说为我们展现了隋末大动乱的历史画卷,较全面地揭露了隋炀帝的罪恶:他弑父杀兄,霸占父妃,好大喜功,两次征高丽,劳民伤财。他残民以逞,为了自己的享乐,起东都,筑西苑,造龙舟,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压榨,再加贪官污吏巧立名目,横征暴敛,使人民忍无可忍,士兵纷纷逃亡,无数百姓啸聚在山东、河南、河北一带,举起了反隋的大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队伍。
最新章节 :   第六十回 二憝除秦王即真 百战勋秦琼锡爵 更新时间 : 2024-07-17 09:58

作者作品
同类推荐
  • 浓情快史

    作者 : 嘉禾餐花主人

    《浓情快史》又名《媚娘艳史》,是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三十回。题“嘉禾餐花主人编次,西湖鹏鷃居士评阅”,其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清康熙年间。《浓情快史》的故事构架,来自晚明已出隋唐演义小说,专写武则天事。写武则天人宫前的经历,即其父四十无子,其母张氏梦玉面狐而有孕,生媚娘即则天。十三岁起与武三思、张昌宗、张玉、江秉、白分子的各种关系,是此书之特有创作。至武则天入宫,从太宗宠幸,与高宗调情,游上苑观花,直至与薛敖曹交等。 [2] 书杂采多种小说如《如意君传》《素娥篇》等而成,每杂乱无章,复有不联贯衔接处。

  • 民国演义

    作者 : 蔡东藩

    《民国演义》为蔡东藩所著《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之一。比较详细地记述了辛亥革命、孙中山下野、袁世凯称帝、蔡锷讨袁、张勋复辟、五四运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始末。

  • 隋炀帝艳史

    作者 : 齐东野人

    《隋炀帝艳史》是又名《风流天子传》,全称《新镌全像通俗演义隋炀帝艳史》,是明代齐东野人创作的长篇小说。共8卷40回。成书于明崇祯四年(1631)前。该书铺叙隋炀帝从篡夺帝位到身死国亡的一生主要事迹,塑造了一个荒淫无耻的封建帝王形象。虽对封建君主的放荡生活带着欣赏,但仍较为深刻地揭露了隋炀帝虚伪忌刻穷奢极侈、贪恋女色的丑恶本质,并一定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小说组织精密,语言流丽,有一定艺术水平。

  • 续英烈传

    作者 : 纪振伦

    《续英烈传》是明代佚名(一说纪振伦)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故事从明太祖确立皇太孙朱允炊为继承人开始,至燕王朱棣夺取政权,登皇帝位,改元永乐,建文帝流亡为止。该小说揭露了封建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人物形象鲜明。小说所铺叙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史实,但也吸收了一些民间传说,这主要表现在“建文逊国”后的内容上。它的引入,在某种程度上给作品带来了几分浪漫情调,使得该部讲史小说虚实结合,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 唐代宫廷艳史

    作者 : 许啸天

    《唐代宫廷艳史 》,作者许啸天,是一本中国古籍。本书取材于正史、野史和民间传说的内容,深刻地描写了帝王的感情世界,刻画了宫闱生活。